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338章 二月騷然

  第338章二月騷然第338章二月騷然←→::mayiwsk

  “六鎮兵馬,即便無法將賊寇剿滅也就罷了,為何還反被賊寇設伏大敗,喪師數千?!”

  紫宸殿上,李漼質問群臣,群臣皆默不作聲。

  這個問題不僅在皇帝看來令人無法理解,便是他們也無法理解。

  令狐綯節制六鎮,兵馬五萬之眾,結果還不抵四萬余盜寇。

  現在不僅被龐勛設伏大敗,丟失大半個兗州,南邊的王仙芝也殺入楚州,直奔揚州而去。

  原本以為徐宿之圍解除,漕運能夠恢復正常。

  現在看來,漕運不僅不能恢復正常,就連揚一益二的揚州都要被賊寇縱兵劫掠。

  想到這里,李漼的脾氣也不免上來了,質問道:“諸卿為何沉默不語?!”

  眼見皇帝生氣,路巖率先走出安撫道;“陛下,此事實乃令狐使相疏忽所致。”

  “臣建議諸鎮嚴防死守,另罷令狐使相淮南節度使及諸鎮節度使,河南東面討擊使等官職,調往鳳翔擔任節度使。”

  “至于河淮平寇之事,臣以為,不如以宣武軍節度使李福來統領諸鎮剿賊!”

  “陛下,臣以為不可!”高璩一如既往的駁斥了路巖提議的人選。

  好在路巖這些天養氣功夫見長,并未與他計較,而是向他作揖道:“高相以為如何?”

  高璩并未理會路巖,而是對李漼作揖道:“陛下,臣以為李福雖有將才,但實無統籌全局之才干。”

  “不如以朝中左金吾衛大將軍王小年出任諸鎮節度使,河南東面討擊使來平定賊寇!”

  高璩話音落下,隊伍中的王式心下一動,但他并未毛遂自薦,因為他清楚皇帝不太信任他。

  不過相比較他的通透,廟堂上的不少官員紛紛點頭,隨后作揖舉薦。

  “陛下,臣以為王金吾可為討擊使平賊。”

  “陛下,臣附議…”

  “陛下…”

  不少官員都站出來表態,李漼聞言略皺眉頭,路巖察覺他表情不對,連忙道:

  “陛下,不如以王式為淮南節度使,淮南道討擊使平賊,再以宣武軍節度使李福為河南東面討擊使平賊如何?”

  李漼聞言稍稍放心,隨后目光看向蔣伸:“蔣相以為如何?”

  “臣以為,此計不錯…”

  蔣伸畢恭畢敬的回答著,他不善兵略,這種事情他向來不怎么干涉。

  李漼見狀頷首,隨后目光看向隊伍中的王式:

  “既然如此,便以王式為淮南節度使,淮南道討擊使南下,不日平賊。”

  “臣王式,遵旨…”

  王式站出來畢恭畢敬的作揖行禮,隨后重新回到隊伍之中。

  與此同時,蔣伸也作揖行禮道:“陛下,日前秦州奏表,言隴右劉牧之已經接旨,只等朝廷所派采訪使抵達渭州隴西縣。”

  “好!”李漼緩了一口氣,心道總算聽到了個好消息。

  “既然如此,那依舊按照此前所定,以楊知溫、張淮銓二人采買糧秣,以充實關中糧倉。”

  “臣領旨…”

  向隴右采買糧食的事情,便如此被敲定,紫宸殿上群臣也紛紛松了口氣。

  原本以為將賊寇圍剿于徐宿二州便能結束戰事,結果現在王仙芝往揚州攻去,漕運依舊遭受威脅,時刻被截斷。

  不僅如此,就連運河上的糧船也被王仙芝所獲,以至于兩都糧價驟漲近半個月而不停,已經達到斗米四百錢的程度。

  在京官員,也并非都是有權有勢的存在,正五品以下不少官員都因為糧價驟漲而煩惱。

  現在有了隴右的糧食,不管百姓能否吃到平抑后的糧食,但起碼在京的官員們能保障吃食。

  想到這里,許多官員如釋重負,而李漼則是一如既往的結束常朝,往咸寧宮去了。

  不過就在李漼他們結束朝會的同時,距離長安數千里外的淮南與河南卻兵災不斷。

  “夫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萬民之天下也。然今天下,吏貪賦重,賞罰不平,民不聊生,天下怨嗟。”

  “吾等義士,目睹此狀,心如刀絞,故奮筆疾書,以討無道,以正乾坤!”

  “殺!!”

  “嘭嘭嘭——”

  咸通五年二月十五,王仙芝率軍沿著運河南下,沿途劫掠的同時,趁機招撫淮南流民。

  不過幾日時間,白水塘(洪澤湖)與邗溝附近的盜寇,還有那些吃不飽的漕工便紛紛起義。

  他們殺死漕運官吏,劫掠運河船只的糧秣后朝王仙芝投靠而去。

  楚州盜寇、漕工與王仙芝合兵后,聚眾近十萬,皆以王仙芝為首。

  得勢之后,王仙芝想著朝廷已經將他打作叛軍,也不再顧及其它,便于楚州山陽縣發布檄文,斥責朝廷吏貪賦重,賞罰不平,自稱均平天補大將軍、兼海內諸豪都統。

  檄文發出后,王仙芝沿著邗溝南下,不僅劫掠漕運船只,還趁機攻克寶應縣,破衙門倉庫,將糧食分發給寶應縣內百姓。

  三日后,大軍南下圍攻高郵縣,而彼時李湘已經率領騎兵及揚子、廣陵、六合等縣官兵抵達高郵。

  在王仙芝以十萬之眾強攻六千守軍的高郵時,北邊的龐勛也并未停下腳步。

  二月初七,龐勛圍攻瑕丘縣的同時,招撫泰山群寇,聚盜寇三萬之眾,攻克瑕丘縣,并縱兵劫掠兗州全境。

  二月十二,義成軍節度使李荀率領義成軍進入兗州,龐勛得知后向北進攻鄆州。

  彼時作為天平軍治所的鄆州僅存甲兵一千五百,節度使楊公漢僅能守住鄆州治所的鄆城,龐勛率部先后攻克中都、壽張。

  大野澤附近的盜寇得知龐勛名聲,先后來投,龐勛聚兵五萬之眾。

  二月十五日,李荀率六千義成軍北上,與龐勛戰于大野澤南部巨野縣,李荀不敵敗走,喪師近半,退往曹州。

  幾日后,宣武軍節度使李福擢升為河南道東面討擊使,李福隨即抽調宣武軍各鎮兵馬,領精騎八百,馬步官兵五千,步卒七千向鄆州進軍。

  大軍行至曹州,義成軍節度使李荀也簡單整訓了兵馬,率四千義成軍加入討擊軍隊伍,充當后軍。

  李福率領近一萬八千兵馬逼近中都縣的消息,如同一道驚雷,迅速傳遍了這座已然淪為罪惡天堂的城池。

  中都縣內,數萬百姓在盜寇的欺辱下苦苦掙扎,女子被凌辱,男子被搶掠,街道上充斥著哭喊聲與哀求聲,混亂不堪,仿佛人間地獄。

  龐勛得知李福率軍前來的消息后,立即在縣衙召集了許佶、趙可立、張琯、姚周、張行實、王弘立等六名將領。

  眾人齊聚一堂,龐勛將李福的動向告知眾人,語氣中帶著一絲凝重。

  許佶聞言,眉頭緊鎖,上前作揖道:“節帥,李福素知兵事,麾下又有精騎與上萬甲兵,我軍甲兵不過八千余,若與之正面交鋒,恐非對手。”

  “加之鄆州能搶的地方已被我們搶得差不多了,若在此地與李福長期作戰,糧草必然匱乏,最終難免慘敗。”

  話到此處,他卻又頓了頓,繼續說道:“不如往東邊的齊州撤去,順勢攻入淄青鎮,伺機南下。”

  “如此一來,既可避開李福的鋒芒,又能讓朝廷知曉我們的厲害。”

  許佶的話音剛落,左首第三席位的王弘立便站了出來,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節帥,許兵馬使所言有理,但前往齊州,恐被官軍從鄆州和沂州南北夾擊,陷入被動。”

  “不如趁李福尚未反應過來,我軍向東南經過兗州,進入沂州,先破了南北夾擊中南邊的沂州兵馬。”

  “如今沂州僅有淄青軍李璲的四千兵馬,我們大可劫掠沂州,做出南下姿態,將戰火引向王仙芝所在的揚州。”

  “等到李福轉進揚州,我們則可趁機北上進入青州,劫掠淄青諸州。”

  “若是朝廷圍剿我們,我們則向西進入兵力空虛的義成、宣武鎮。”

  “若是朝廷招撫我們,我們則立馬提出請表節帥您為淄青節度使或武寧軍節度使的條件。”

  “好!”王弘立的提議讓眾人眼前一亮,許佶也頷首道:“這辦法不錯,只要進入了青州,屆時我們完全可從青州向西攻入淄州、齊州,經鄆州后攻入濮州、滑州,威脅東都洛陽。”

  “如此既能避免被官軍圍剿一處,還能破解朝廷南北夾擊我們的手段。”

  龐勛聽著王弘立與許佶的分析,眼中閃過一絲贊許。

  當然,這一計劃中最令他心動的還是能將禍水南引給王仙芝,以報當初王仙芝禍水北引之仇。

  想到這里,龐勛拍案而起,果斷下令:“就依王都將之策,揮師向東南進攻沂州!”

  許佶、王弘立、趙可立等人聞言,紛紛作揖稱贊龐勛英明,隨后退下發布軍令。

  兩個時辰后,龐勛的軍令傳遍三軍,愿意南下的將士紛紛整裝待發,而那些沉迷于中都縣溫柔鄉、不愿離開的盜寇,龐勛也懶得提醒他們李福大軍將至。

  最終,龐勛率領八千銀刀軍及三萬盜寇南下,余下近兩萬盜寇則占據了鄆州、兗州被攻下的四個縣,繼續享受他們的“勝利果實”。

  翌日,龐勛率領的三萬余大軍浩浩蕩蕩向東南進發,目標直指沂州。

  與此同時,李福率領的精銳大軍也進入了鄆州,連續收復巨野、壽張、中都等數座城池。

  宣武軍與義成軍的旗幟在風中獵獵作響,百姓們以為救星終于到來,紛紛涌上街頭,眼中滿是期盼。

  只是他們很快發現,這些所謂的“官軍”,與盜寇并無二致。

  李福麾下的宣武軍與義成軍,不僅沒有安撫百姓,反而繼續干著盜寇曾經干過的惡行。

  宣武軍的士兵們沖入民宅,搶奪財物,將女子拖入巷中凌辱。

  義成軍的兵卒則在街頭隨意抓人,以“盜寇余黨”的名義將其斬殺,頭顱懸掛于城門之上,以彰顯“戰功”。

  火光沖天,喊殺聲在耳邊回響,但身處中都縣衙內的李福卻忽視了所有。

  此刻他正坐在縣衙的主位上,冷冷地看著被押上來的盜寇頭目。

  那盜寇頭目滿臉血污,身上傷痕累累,顯然已經受過嚴刑拷打。

  “繼續…”李福揮了揮手,示意手下繼續審訊。

  “龐勛去了哪里?”李福的聲音冰冷而威嚴。

  盜寇頭目顫抖著回答:“龐…龐勛已經南下,去了沂州…”

  李福聞言,當即皺著眉起身向盜寇頭目走去,來到其面前后冷冷地說道:“你可知欺騙本使君的下場?”

  盜寇頭目連連磕頭,聲音顫抖:“小的不敢欺瞞大帥!龐勛確實南下,小的親眼所見!”

  李福冷哼一聲,揮了揮手,左右兵卒心領神會,立馬將這賊寇頭目拖了下去。

  眼看著盜寇頭目被拖下去后,李福轉身對身旁的都將說道:“傳令下去,全軍休整一日,明日辰時拔營南下,追擊龐勛。”

  “末將領命!”都將領命而去,李福則站在縣衙門口,望著城內沖天的火光,眉頭微皺。

  令狐綯是怎么被罷免的,他記得清清楚楚。

  他必須盡快將龐勛殲滅,如此才能保住他的地位,才有機會向長安那群宦官行賄,讓自己坐上更高的官位。

  思緒間,他轉身走入縣衙內,無視了中都縣城內那些哀嚎的百姓。

  翌日,李福率領宣武、義成兩鎮兵馬南下,根據龐勛大軍所留蹤跡追逐而去。

  在李福追擊龐勛而去的同時,隴右也迎來了楊知溫、張淮銓等大主顧。

  一千五百神武軍及三千多民夫押送著數十萬匹絹帛綢緞而來,經過隴西最東邊的某座關隘后,便代表他們走入了渭州的隴西縣境內。

  隴西縣位置險要,劉繼隆拿下此處后,又沿著渭水修建了多處關隘。

  每座關隘背后都是渭河沖刷出來的河谷平原,而這些平原經過近十年的開墾,如今早就成為了肥沃的良田。

  如當下般,楊知溫與張淮銓還有他們帶來的人剛剛走入關隘內部,便看到了一望無垠的耕地。

  眼下是二月下旬,百姓們已經開始務農,距離春種也不過小半個月了。

  隔著一道關隘,東邊的秦州雖然人口眾多,河谷眾多,但卻沒有開墾足夠多的耕地。

  西邊的渭州論起地形不如秦州,但單從這處關隘背后的耕地來看,便足可見隴右有多重視農業。

  “這里起碼得有數萬畝耕地吧?”

  張淮銓忍不住吸了口涼氣,楊知溫則是點頭表示附和。

  二人略微感嘆,但沒有多做停留。

  他們繼續帶著神武軍和民夫的隊伍沿著官道向西走去,大約過了十五里,他們又看到了一座依靠山脈,接連渭水的關隘。

  關隘通體包磚,高三丈,長二十多丈,易守難攻。

  楊知溫與張淮銓繼續帶領隊伍走入關隘,但這次關隘背后是沿著渭水,靠著山脈的狹長官道。

  這條路狹長崎嶇,明明只有二里,卻讓他們走了兩刻鐘。

  兩刻鐘后,前方地勢漸漸寬闊,可是又出現了一座包磚的關隘。

  望著那包磚的關隘,以及駐守上面的數百隴右精銳,張淮銓身后的神武軍列校忍不住道:

  “這地方易守難攻,又有這么多關隘,怕是舉兵十萬來攻都攻不進去。”

  “是啊,投石機都擺不了幾臺,城墻還修得那么堅固,我們一連走來都瞧見四座關隘了,不知道后面還有幾座。”

  聽著列校們的感嘆,張淮銓與楊知溫相互對視,深以為然。

  兩刻鐘后,他們再度穿過了這座關隘,而出現在他們眼前的,又是一塊被開墾成熟的河谷耕地。

  這塊河谷更大,所開墾的耕地起碼有十余萬畝。

  他們向南走去,不多時便見到了一座矗立在渭水南岸的關隘。

  與關隘相對立的北岸也有著一座關隘,兩座關隘間是寬闊二十余丈的渭水。

  渭水內修建了石橋,也不知道是用什么辦法修建的。

  隊伍踏上石橋,在數十名隴右精騎的帶路下,成功通過了這兩座關隘,來到了隴西縣所處的河谷內。

  “楊侍郎、張統軍!”

  走出北岸關隘,張淮銓與楊知溫立馬就看到了前來迎接他們的高進達。

  此時的高進達不僅擔任都護府長史,還兼領渭州刺史。

  平日里的政務可以交給渭州長史和別駕處理,但與長安的這筆貿易,還需要高進達親自跑一趟才行。

  “高長史…”

  張淮銓與楊知溫都見過高進達,自然知道怎么稱呼他。

  高進達對二人回禮,接著說道:“我家節帥也來了隴西,眼下正在縣衙中等待二位,二位這邊請。”

  他為二人準備了馬車,而二人則是聽到劉繼隆也在隴西時,不由緊張了幾分。

  “多謝高長史…”

  二人硬著頭皮回禮,隨后下馬走上馬車,乘車向隴西縣走去。

  隴右的官道都有標準,最窄不得窄于三丈,因此官道還算寬闊。

  馬車走在夯實的官道上,行走還算平穩,楊知溫與張淮銓也將窗戶打開,往外看去。

  馬車從南向北,走了四里左右,所見官道兩側都是勞作的百姓與耕地。

  不多時,馬車來到隴西縣城的南門,二人也打量起了隴西縣。

  依舊是包磚的城墻,并且更高更厚,就連張淮銓都不知道要用什么投石機才能攻破這樣的城墻。

  城內街道鋪設青磚,百姓大多穿著粗布麻衣,但卻十分整潔。

  巡城的兵卒膀大腰圓,氣息彪悍,比神武軍的兵卒還要健壯一圈。

  城內的百姓好奇打量他們,時不時對巡城的兵卒詢問他們來歷。

  兵卒們也沒有架子,當即便解釋了張淮銓等人來歷,隨后便換來了百姓鄙夷的目光。

  渭州的百姓,大多也都是從西川和山南西道遷徙而來,自然知道官軍是個什么樣子。

  他們可以對隴右軍喜笑顏開,沒有架子的詢問問題,但卻不愿意和官軍沾上半點。

  “看來我們被百姓嫌棄了…”

  楊知溫感受著那些鄙夷的目光,苦笑幾聲與張淮銓說著。

  張淮銓則是百感交集,畢竟昔年他們在河西時,百姓也對他們十分愛戴。

  只是去了長安后,似乎對百姓來說,官軍與盜寇無異,總是招百姓在背后鄙夷的。

  二人漸漸沉默,而馬車卻不曾停下。

  約莫過了兩刻鐘,馬車這才緩緩停下,高進達的聲音也從車外響起。

  “二位,縣衙到了…”:mayiwsk←→新書推薦:

飛翔鳥中文    歸義非唐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