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332章 徐宿終亂

  “烽火連天照九州,鐵衣寒甲映吳鉤。”

  “莫道草莽無豪杰,亂世英雄出寒流。”

  咸通五年正月初十,當河淮兩道兵馬頻頻調動時,曹州冤句縣內的黃巢也提筆寫下了一首詩。

  “叔父,這王仙芝當年不過是個私鹽的殺才,如今都能擁眾十萬,這世道真是不對!”

  黃存坐在書房內的椅子上,面露不忿。

  幾日前,王仙芝兵亂北上,在肅州招撫盜寇,號眾十萬的事情便在河淮兩道流傳起來。

  與此同時,忠武軍、宣武軍、義成軍、淮南軍等軍兵馬都開始調動起來。

  黃存看不上王仙芝,但卻依舊擔心道:“叔父,這戰事不會打到冤句這邊吧?”

  冤句縣距離宿州不過三百里,倘若戰事真的爆發,那黃家恐怕真的是雪上加霜了。

  “難說…”

  黃巢將墨跡吹干,隨后背負雙手走到窗臺前。

  新春剛過不久,院內的積雪還堆在角落。

  如此寒冷的天氣,若是爆發戰事而不得不舉家遷徙,這實屬不是黃巢想要看到的。

  “叔父,這王仙芝都能號眾十萬,若是以您當初的善名,恐怕振臂一呼,便有數十萬眾隨從了!”

  黃存不知是什么心思,竟然用這種事情打比喻。

  面對他的這番話,黃巢微微皺眉,但并未打斷,而是緩緩道:“阿耶年邁,你是想讓他與我們東躲西藏?”

  “怎么會是東躲西藏呢?”黃存不忿道:

  “如今中原都亂成什么樣子了,若是有人在北邊作亂,與南邊的王仙芝南北呼應,屆時說不定能橫掃諸鎮,讓…”

  “你這是異想天開!”黃巢打斷了黃存的這番言論,隨后與他解釋道:

  “昔年我在長安科舉時,曾見過不少藩鎮留在長安進奏院的兵卒。”

  “且不提隴右、河西及幽州盧龍等強軍,單說宣武、忠武等軍便不是好相與的。”

  “河淮兩道八鎮兵馬,合兵幾近十五萬,即便僅有六成披甲,也足有九萬甲兵。”

  “即便振臂一呼能有數十萬眾,但也不過是數十萬血肉之軀罷了。”

  “你那拳頭及農具,難不成能洞穿鐵甲乎?”

  當年黃巢在長安時,可不少與陳瑛、楊信二人交談。

  其中不僅知曉了甲胄與戰陣的犀利,更清楚官軍的大致情況。

  “叔父,您還與隴右軍有過關系?怎地沒聽您說過?”

  黃存被挑起了興趣,而黃巢眼見他來了興趣,便隨即說道:

  “也算陰差陽錯有了聯系,昔年他們曾邀請我去隴右,只是我自持清高,未曾前去。”

  “后來隴右軍的劉節帥漸漸做大,各州亦有不少庶族子弟前往投靠,我便更不出眾,未能舍下臉皮前去。”

  黃巢在心底嘆了口氣,只覺得昔年的自己太要臉面。

  倘若自己當初去了隴右,如今也不會被冤句縣的小小縣令威脅呵斥而不敢發作。

  “您要是去了就好了…”

  黃存聽后也忍不住嘆了口氣,心道有個在隴右軍擔任官職的叔父,便是冤句縣的縣令都得與他黃家好好說話。

  黃巢沒有出聲,只是微微頷首。

  “郎君!郎君!”

  忽的,書房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和呼喚聲。

  黃巢與黃存對視,不待二人反應過來,便見家仆闖入書房之中,連忙作揖道:

  “郎君,家主遭急氣攻心,于衙門暈倒被人送回,此刻正在正堂!”

  “你說甚?!”

  二人怒目圓睜,慌張著往正堂跑去。

  十幾個呼吸后,二人急匆匆跑入正堂,堂內主位坐著黃父,臉色慘白,胸脯起伏間還能聽到如風箱般的粗重呼吸聲。

  黃父四周盡是家仆奴婢,還有醫匠在為其診治。

  衙門的人已經不見,黃巢顧不得詢問,急忙上前:“我阿耶如何了?!”

  醫匠沒有著急回話,而黃父則是閉著眼睛,呼吸沉重。

  雖是醒著,卻不敢開口說話,好似擔心自己一口氣上不來。

  良久之后,醫匠收回診脈的手,開始在藥箱里搗鼓起來。

  “按照這個方子去抓些安神的藥,黃公乃是氣急攻心,眼下當服用些安神的藥湯。”

  醫匠話音落下,隨后看向黃巢:“黃郎君,請隨某出來。”

  黃巢不語,只是跟著走出了正堂。

  他雖然不懂醫術,卻也知道氣急攻心服用安神藥湯只是治標不治本。

  二人走到正堂外的耳房,隨后醫匠才與黃巢作揖道:

  “恕某直言,黃公年邁,又經此事,恐難調理…”

  聞言,黃巢盡管有了準備,心里卻還是抽搐了幾下。

  “若是能好好調理,興許還能安心渡過此關,但剛才某聽衙門的幾名直白抱怨,這恐怕…”

  醫匠不知道該不該說,黃巢卻急忙作揖:“還請先生教我!”

  “黃郎君乃善人,這可使不得。”醫匠連忙扶起黃巢,隨后才將衙門中發生的事情告訴了黃巢。

  事情前因乃是諸鎮因王仙芝作亂而加派賦稅,而黃家被加上了三千斗官鹽。

  除此之外,此前答應下來的官鹽價格也有所改變,每斗從五百錢,增長為六百錢。

  只是兩句話的事情,可黃家需要付出的錢財卻要從三千五百貫,增長為六千貫。

  黃家世代販鹽不假,可應付官吏和支付鹽戶的耗費也不少。

  一口氣拿出六千貫錢財,黃家唯有賣地這一條路。

  黃父與王縣令爭辯,結果王縣令卻讓黃家與衙門借錢。

  “郎君您也知道,衙門的錢,向來不是那么好借的。”

  “黃公不愿意,王縣令便摔案辱罵了幾句,這才導致黃公氣急攻心…”

  醫匠嘆氣說著,黃巢聞言卻渾身冰涼,直到片刻后才胸中隱隱燃起怒火。

  王縣令辱他,他可以接受,因為他這些年科舉,確實耗費了家中不少錢財,也確實沒有拿出成績。

  但是王縣令辱他阿耶,這口氣他咽不下…

  “多謝先生指點,此事某已經知道了,勞先生為某阿耶跑一趟。”

  黃巢作揖行禮,醫匠聞言也就退出了耳房。

  他素有醫名,冤句縣內幾大庶族,每個月都有錢糧支給他,自然不用什么診金。

  “叔父!”

  醫匠才走不久,黃存便氣沖沖的闖入耳房中,急得面紅耳赤。

  “王懷德那只老狗!竟然如此侮辱耶耶!”

  “又怎么了?”黃巢眉頭緊鎖,黃存則是說道:

  “他剛才遣人送耶耶回來時,與黃掌事交代,讓耶耶秋收前籌夠官鹽所需錢糧,不然便要以販賣私鹽的罪名,對付我黃氏全族!”

  “秋收…”黃巢呢喃著,臉色陰沉:“還有三個半月,來得及…”

  “叔父,您不會要支給錢糧吧?”黃存心里有些慌張,接著說道:

  “家中僅有四千余貫余財,若是要湊足這筆錢糧,必然需要賣出田地。”

  “我們…”

  黃存還想再說,黃巢卻抬斷:“他要錢糧,我給他,就看他拿不拿得住!”

  不等黃存詢問,黃巢繼續看向他:“你且派人支取五百貫,派人去城外采買私鐵,另募工匠去城西的莊子。”

  “私鐵一并運往莊子,我自有用…”

  黃巢沒有明說,但黃存也不是傻子,年輕氣盛的他有些激動:“叔父,您是準備…”

  “你去做事便可,莫要問話!”

  黃巢冷眼看向黃存,黃存這才把話咽了下去,隨后道:“可耶耶他們…”

  “我知道。”黃巢眉間升起憂愁,接著才道:

  “此事暫不與耶耶說,待那秋收時,且瞧那王懷德是何態度。”

  “好!”黃存應下,隨后便按照黃巢的指示,派人分批采買私鐵,并招募三十余名工匠前往城外莊子。

  接下來的日子里,黃巢安分守己,只是時不時派人打探南邊的消息。

  與此同時,隨著各鎮兵馬調動,由長安發來的圣旨也送到了令狐綯手中。

  “門下,以淮南節度使、司徒令狐綯…”

  “制書如右,請奉制付外施行,謹言!”

  “臣接旨!”

  楊復恭將圣旨交到了令狐綯的手中,而令狐綯也接旨起身,對楊復恭作揖道:

  “楊監軍到來,某稍顯怠慢,請楊監軍勿要見怪。”

  “某自然不會見怪,但某只想知道,為何諸鎮兵馬都已經抵達宿州邊境之地,使相為何卻止步于臨淮?”

  楊復恭面色如常,但他的話音卻帶著火藥。

  臨淮縣是泗州的治所,背靠白水塘(洪澤湖)。

  倘若有賊軍前來進攻,令狐綯便能從容乘船而走。

  當然,這種事情,他是不可能告訴楊復恭的,因此他只能說道:

  “此前擔心監軍跑空,故此在此地停留。”

  “如今監軍來了,某也該動身北上了。”

  談話間,令狐綯側過身子,示意楊復恭查看衙門正堂。

  楊復恭看去,卻見碩大沙盤被擺在堂內。

  他走入堂內,隨即觀摩起了沙盤內容。

  沙盤囊括河淮兩道,插有上百支黃旗,另有數十支黑紅旌旗插在宿州境內。

  “黃旗為我官軍,黑紅為亂軍。”

  令狐綯隨從走入堂內,接著與楊復恭交談起來:

  “眼下諸鎮兵馬都已經在宿州境外集結,義成、忠武、宣武三軍駐兵二萬于宋、亳前線,天平與平盧六千官兵駐沂州。”

  “淮南分兵三支,各駐濠州、泗州、楚州,三州所駐之兵近萬五之數。”

  “此六鎮兵馬,包圍十面,可謂十面埋伏。”

  “如今只等某軍碟送抵,各鎮兵馬便會齊頭并進,將賊軍圍剿于宿州!”

  令狐綯侃侃而談,楊復恭聞言眉頭微皺,但也看不出有什么問題。

  他算了算,河淮兩道在冊官兵近十五萬,但如今六鎮遣派官兵不過四萬之數。

  如此看來,各鎮在冊官兵的虛額恐怕不少。

  不過他沒有心思討論這個問題,畢竟各鎮皆有虛額,他想管也管不了。

  這么想著,他便與令狐綯繼續討論道:

  “四萬兵馬還是太少,理應讓諸鎮繼續增兵,尤其是宣武、忠武、義成及天平四軍,最少再增兵九千,湊足五萬之數。”

  “好!”令狐綯不假思索的應下,畢竟這又不是征召淮南的兵,與他利益不相干。

  答應過后,他又與楊復恭討論了其它細節上的事情,直到夜半才各自離去。

  幾日之間,諸鎮便都接到了令狐綯要求增派兵卒的軍碟。

  一時間,諸鎮不斷調遣兵卒趕赴前線,而宿州的王仙芝與龐勛也自然得了消息。

  此時王仙芝將各部散往宿州各縣,亦或者打造甲胄,亦或者劫掠村寨,裹挾百姓,麾下部眾雖然沒有他所號稱的十萬之眾,卻也有六萬之數。

  龍脊山的龐勛在許佶、趙可立、姚周、張行實等四人的幫助下,召集了龍脊山四周的銀刀軍逃卒與部分盜寇。

  如今他光明正大的在龍脊山下扎營,內外有近三千銀刀、門雕、挾馬等兵卒,以及五千多缺乏軍械甲胄的盜寇。

  諸鎮兵馬將宿州包圍后,王仙芝便派人邀請了龐勛。

  正月十四,龐勛率部八千南下,王仙芝則是率軍北上,兩軍主力于宿州治所的符離縣外會師。

  從天空俯瞰,符離縣被數萬大軍層層包圍,其中最為醒目的,便是城外營盤的“銀光”。

  三千銀刀軍與補員過后的千余天平軍在營盤內對峙,每個人都身穿扎甲,配有鄣刀及長槍弓弩。

  銀刀軍的數量更多,氣勢更強,但天平軍卻也不差。

  “簌簌…”

  春風吹拂,營盤內的天平軍與武寧軍旌旗獵獵作響,兩軍將士分立兩側,氣氛雖不緊張,卻隱隱透著一股微妙的較量。

  牙帳外,王仙芝與龐勛率部與對方會面,同時相互打量著對方,彼此的目光中都帶著審視與試探。

  王仙芝身后站著尚君長、尚讓、柳彥璋、曹師雄、畢師鐸等將領,個個身材魁梧,氣勢逼人。

  龐勛身后則是許佶、趙可立、姚周、張行實、張琯等銀刀軍將領,雖兇名在外,但因長期躲藏在龍脊山中,身形不免消瘦幾分,氣勢上略遜一籌。

  王仙芝目光掃過龐勛,見他模樣普通,卻目光炯炯,顯然是個深藏不露的人物。

  龐勛也在打量著王仙芝,見他雖外貌中人之姿,但舉手投足間自有一股威嚴,心中不禁暗自點頭。

  片刻后,王仙芝率先打破沉默,作揖示意道:“龐節帥,請入帳一敘。”

  龐勛作揖回禮,語氣沉穩:“王節帥客氣了。”

  兩人并肩走入牙帳,眾將緊隨其后,并未發生什么矛盾。

  帳內早已擺好席位,眾人分賓主落座,而王仙芝麾下精銳雖少,可部眾卻多,自然坐于主位。

  龐勛倒也識趣,沒有爭奪主客,而是甘心坐于客位。

  其余將領見狀,銀刀軍跟隨龐勛坐在左側,天平軍尚君長等人則是落座右側。

  待眾人坐定,王仙芝率先開口,語氣略帶凝重:

  “龐節帥,如今我們雖人多將廣,但甲胄軍械及糧草皆匱乏,軍中善戰者唯有你我手中這四千多甲兵。”

  “如今義成、忠武、宣武三軍駐兵數萬于宋、亳二州前線,天平與平盧等官兵也駐兵于沂州。”

  “若是加上南邊的淮南軍分駐濠、泗、楚三州,我們已被團團包圍,官軍之數不少于六七萬。”

  話音落下,王仙芝觀察了會龐勛等人態度,眼見幾人沒有怯場,這才繼續說道:

  “如今我們手上還能用的,便是宿州境內的通濟渠漕運。”

  “兩都數百萬軍民依賴漕運漕糧,若是官軍敢于進攻,我們便可以攻下符離縣,切斷漕運,逼迫朝廷招安我們。”

  王仙芝話音落下,帳內一片寂靜,都在等待龐勛回應。

  只是龐勛尚未開口,他身后的許佶卻便面露不喜的站了起來:“王節帥,此計恐怕不妥!”

  王仙芝眉頭微皺,他并不認識許佶,但也知道能越過龐勛開口的,必然是銀刀軍中重要的人物。

  因此面對許佶的反駁,他并沒有輕易生氣,而是詢問道:“都將有何高見?”

  王仙芝的詢問,讓眾人將目光投向了許佶,而許佶也毫不怯場,直言道:

  “若是等到官軍進攻我們才動手拿下宿州各縣,那我們于平原上無險可守,官軍憑借精騎和馬軍不斷襲擾,我們唯有慘敗一途!”

  “那都將覺得,我們兩軍應該怎么對付官軍?”

  王仙芝沒有反駁許佶,因為許佶的話確實有道理,而許佶也趁機道:

  “要我說,朝廷都已經把你我之流打作亂兵,如今又調派兵馬圍剿我們,這局面根本就不是招安,而是圍剿!”

  “既然如此,那我們還在這里討論什么?小心什么?”

  “既然是亂兵,那就做些亂兵該做的事情!”

  許佶目光掃視眾人,最后將目光落在了龐勛身上。

  他有計劃,但卻不能經他的口說出來。

  不然日后朝廷招安時,必然會因為他此番提議而將他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感受到許佶的目光,龐勛心里暗罵,但還是不得不站起身來,目光掃視眾人:

  “許都將說得對,亂兵就該做些亂兵該做的事情。”

  “某提議,即日攻打符離縣,以符離為治所,向外攻掠徐宿二州諸縣,切斷漕運!”←→新書推薦:、、、、、、、、、、、、

飛翔鳥中文    歸義非唐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