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72章 大變之前

  “王守文被平?”

  大中十三年七月二十八日,當馬公儒得知王守文、吳煨之亂得以討平后,他臉上并未出現高興的表情。

  此刻的他站在紫宸殿偏殿外,而殿內彌漫著一股濃濃的藥味。

  馬公儒走入偏殿內,而殿內站立著所有北司的高官。

  龍榻前,太醫李元伯等人將龍榻包圍,似乎在檢查皇帝病情。

  馬公儒走入龍榻左側隊伍,來到左首位站立,與他面對面的是神策左軍中尉王宗實。

  從王宗實往后數去,分別是左軍副使亓元實,宣徽北院使齊元簡。

  與三人面對的,則是樞密使馬公儒、樞密使王歸長,宣徽南院使王居方、右軍中尉王茂玄等四人。

  眾人對視之余,殿外傳來腳步聲,隨后便是唱禮聲。

  “夔王殿下求見陛下…”

  “讓四郎進來吧。”

  龍榻傳來聲音,盡管很虛弱,但那依舊是皇帝的聲音。

  聞言,馬公儒幾人臉上閃過欣喜,隨后派出王居方前去傳諭。

  王宗實三人臉上表情難看,只能看著王居方將夔王李滋帶入殿內。

  與此同時,李元伯等人也走出了龍榻。

  當幾人走出,展現在眾人眼前的,是不得不趴在榻上,背部隆起數個指甲蓋大小的小包。

  這些小包隆腫發紅,致使李忱不得躺下休息,只能趴著。

  “阿耶!”

  瞧見這場景,李滋不僅沒有回避,反而哭泣著上前,跪在李忱榻前。

  “四郎莫哭…”

  李忱臉色蒼白,即便如此,還是安慰著李滋。

  “李太醫,陛下這是…”

  馬公儒等人一擁而上,將李元伯等人包圍詢問。

  李元伯表情凝重,這讓眾人心里不停打鼓。

  “陛下這是因外感風濕火毒,使濕熱火毒內蘊,造成內臟積熱,氣血凝滯,營衛不和,邪阻肌膚而發的背疽…”

  “背疽?!”

  眾人倒吸一口涼氣,于眾人而言,背疽如同絕癥了命好的能多活幾個月,命差的也不過十天半個月。

  對此,李元伯沉聲道:“陛下的背疽紅腫發痛,若是不加以抑制,必然生膿。”

  “屆時膿腫而破,外邪必然入體,陛下…”

  李元伯沒敢繼續往下說,只能說道:

  “如今之計,唯有催發背疽,以快刀掘出疽種,方有生機。”

  李元伯倒也有兩把刷子,光這背疽掘取之法,便有不少醫者茫然不知。

  “有幾成把握?”

  馬公儒忍不住詢問,而李元伯卻顧左右而言他:“陛下洪福齊天,自然能夠成功…”

  眼見他心虛,馬公儒等人臉色難看。

  “李太醫…”

  “臣在!”

  李忱聲音傳來,李元伯急忙回應:“陛下,臣在!”

  “此是否為朕之大關?”

  背疽生出,李忱還在掛念著李元伯與他所說的“長年大關”。

  李元伯也傻眼了,他沒想到皇帝居然還記得這件事,但他又不能否認,所以只能點頭道:

  “回陛下,此疾正是長年大關。”

  “若是能夠渡過,即便不能長命百歲,也能有杖朝之壽(80歲)。”

  聞言,李忱臉色一變,但還是下不定決心切除背疽。

  “背疽切除之事,可有十足把握?”

  “這…”

  李忱的話讓李元伯躊躇,片刻后才道:“即便準備萬全,也不過僅有七成把握…”

  “七成嗎…”李忱臉色難看。

  片刻后,他緩緩開口道:“此間事情,交由馬樞密使操辦,你所需藥材,皆取內庫。”

  “臣領旨…”

  馬公儒及李元伯紛紛作揖,而李忱則是看向王宗實等人,最后將目光投向李滋。

  眼見李滋依舊在為自己哭泣,李忱眼神閃過柔和,接著才道:

  “朕一個人休息片刻,你們先退下吧。”

  “臣等告退,上千萬歲壽…”

  群臣告退,就連李滋也被馬公儒安慰著帶出偏殿。

  眾人在偏殿外的正殿等待,而居住十六王宅的鄆王李溫,這時候才姍姍到來。

  “參見鄆王殿下!”

  “王中尉,陛下他…”

  群臣唱聲,李溫看了眼李滋,緊接著繼續看向王宗實。

  王宗實沒有回應,而是作揖側身:“此事,勞請殿下前去詢問陛下。”

  “好!”李溫反應過來,如果王宗實把皇帝病情當眾人面告訴自己,豈不是說明他遇人可說?

  想到此處,他急忙走到偏殿,對禁閉的殿門開口道:

  “陛下,兒臣李溫求見!”

  偏殿內,聽到李溫的聲音,李忱皺了皺眉。

  此刻的他,正在考慮立誰為太子,傳皇位于何人。

  從王朝穩定來講,他理應立長子李溫為太子,畢竟李滋年不過十五,過于年幼,容易被宦官蠱惑。

  但從個人情感來講,李忱單純地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讓自己最喜歡的皇子李滋即位。

  這種非正常的越次即位,除了法理上需要通過自己所下的遺詔來確認之外,還需要有強有力的托孤重臣來幫忙幫襯著、彈壓支持才行。

  令狐绹、蕭鄴、蔣伸等人雖然是重臣,但他們都偏向保守。

  即便他們沒有表態,李忱也知道他們的心思是什么。

  如果要選擇儲君,他們寧愿選擇長子李溫,而非年幼的李滋。

  正因如此,自己不能選擇他們。

  排除他們后,留給自己的人選就不多了…

  為了能讓四皇子順利即位,李忱經過長時間的思考,最終謀劃了一個他自認為非常完美的布局。

  南衙北司中,北司以四貴為主,而四貴中的王歸長、馬公儒、王茂玄三人都支持李滋。

  加上同樣支持李滋的宣徽南院使王居方,北司中的局面,以三貴壓王宗實一貴為主。

  只要自己把宮內的事情交給馬公儒和王茂玄,王宗實就不可能出現在自己面前,事情也就不會出現差錯。

  北司若是穩定,那南衙便很難出現差錯。

  但即便如此,李忱也不敢放松。

  正因如此,他早就做好了準備。

  朝堂之上,南衙文官之中諫議大夫鄭漳、兵部郎中李鄴,姚崇五世孫的姚勖等人,要么是夔王的侍讀,要么是夔王的師傅。

  這些人早就在李忱的穿針引線下,提前站隊李滋,并為李滋拉攏了不少官員。

  只要北司不出問題,南衙的問題應該也不大。

  內廷、外臣、宮禁兵權全都搞定,在李忱看來,即便自己出現意外,李滋即位一事,也算得上萬無一失了。

  如此想著,李忱耳邊再度響起了李溫的求見聲。

  “陛下,兒臣李溫求見…”

  李溫的聲音不斷響起,李忱聞聲臉色黯然。

  李溫也是他的孩子,只是皇位只有一個,所以他只能對不起李溫了。

  這般想著,他沒有回應李溫的求見。

  他的這種做法,也瞬間刺激到了李滋及馬公儒、王歸長等人。

  與此同時,李溫、王宗實等人的心情也沉到了谷底。

  此時此刻,他們都無比清楚,皇帝在考慮什么。

  皇帝如今所展現出來的態度,也足矣說明一切。

  李溫失魂落魄的跪在偏殿前,直到宮門即將關閉,他才緩緩起身,佝僂著走出紫宸殿。

  李滋及馬公儒等人在看他的笑話,而王宗實、齊元簡三人則是沉默不語。

  李溫年長,必須出宮去十六王宅居住。

  在他失魂落魄的走后,王宗實等人也先后離去。

  他們的背影十分沉重,站隊的結果便是如此。

  相比較他們,李滋一方則是喜上眉梢。

  即便如此,馬公儒還是帶著其余幾人,跟隨李滋前往了他所居住的宮殿。

  待到眾人落座,李滋當即對眾人道:

  “阿耶心眷于吾,皆乃諸公相助之果。”

  “吾與諸公立誓,若能登臨金臺高位,必然以諸公為重!”

  “殿下哪里的話…”

  馬公儒、王居方、王歸長三人連忙謙虛回禮,王茂玄沒那么多心眼,動作稍慢。

  李滋瞥見,卻也沒說什么,而是笑道:

  “王宗實幾人助大兄而不助吾,吾卻得此高位,心甚難安…”

  盡管還沒即位,但為了讓位置穩固,李滋還是挑起了清理王宗實等人的話題。

  聞言,馬公儒先開口道:

  “陛下心在殿下此處,那王宗實也翻不起什么浪花。”

  “待陛下切除背疽成功,我等便可請表,罷黜王宗實及其黨羽,外放為偏遠監軍!”

  馬公儒的建議,得到了殿內所有人的認可。

  對此,李滋也鄭重道:“神策軍的兵權,必須交給值得信賴的人!”

  畢竟是十五歲的少年,李滋在不知不覺間暴露了自己的想法。

  馬公儒三人隱晦看向年近六旬的王茂玄。

  見到對方竟然點頭附和后,三人紛紛松了一口氣。

  為了對付左神策軍的王宗實,他們可是耗了不少心力,加之皇帝也推波助瀾,這才拉攏到了王茂玄。

  倘若沒有王茂玄的支持,即便他們能拿下王宗實,恐怕也不會那么容易。

  這么想著,馬公儒等人連忙打圓場道:

  “我三人不知兵,兵權唯有交到王中尉手中,才能得到施展。”

  “那是自然!”李滋也反應過來,連忙找補。

  王茂玄倒是波瀾不驚,只是與眾人交談如何處理王宗實等人,直到夜半才緩緩與馬公儒等人離開李滋所居住宮殿。

  在他們離開的同時,王宗實三人卻早早離開了大明宮,來到王宗實府上聚首。

  “陛下心悅夔王,如此一來,我們這幾年所做都付之東流了!”

  “王茂玄手中有右神策軍,實力不比我們差,倘若真的爭斗起來,局面恐怕不利于我們!”

  左神策軍副使亓元實忿忿不平,宣徽北院使齊元簡也凝重道:

  “倘若夔王即位,以我等這幾年所作所為,恐難善終…”

  “我擔心的就是這個。”王宗實黑著臉道:

  “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必須想辦法破局!”

  “昔年魚朝恩、王守澄所做之事,我們又為何不能做?”

  王宗實目光冷冽,分別對齊元簡與亓元實道:

  “我不信右神策軍會鐵板一塊,也不相信南衙沒有支持鄆王的官員。”

  “陛下切除背疽,左右不過月余。”

  “在此之前,我必須要破局!”

  “能否破局,就看二位了…”

  “中尉放心!”

  齊元簡、亓元實聞言作揖應下,隨后在王宗實的吩咐下離去。

  與此同時,皇帝病情加重的消息,也在過后幾天傳遍廟堂,以至于所有官員憂心忡忡。

  盡管早有準備,但當百官們得知消息后,還是不免心情慌亂。

  傳位一事,若是處理不好,很容易造成兵災。

  兵災之下,饒是品秩再高,也難免破財。

  正因如此,長安城內手握兵權者,基本都成為了香餑餑。

  張議潮更是成為南衙北司爭搶拉攏的人選之一。

  不過面對眾人拉攏,張議潮始終保持中立,不偏不倚。

  與此同時,各鎮留置長安的進奏院也忙碌不停,近段時間送出的情報,比過去大半年還多。

  各鎮進奏院的快馬,不斷出入長安,而李忱的背疽也在隨著時間推移而開始化膿。

  八月初六夜半,李滋、馬公儒、王歸長、王居方、王茂玄等五人被傳至紫宸殿。

  此刻的龍榻已經被綾羅遮蔽,模模糊糊下,勉強能看清皇帝趴在床上的輪廓。

  其中,皇帝背部的背疽顯然變大了許多,而皇帝的聲音也虛弱了許多。

  “朕傳爾等前來,想必爾等也知曉為何。”

  “明日夜半,朕便要與太醫切除背疽。”

  “倘若朕無法渡過此關,爾等持遺詔扶持夔王即位,不得耽誤…”

  對于癡迷權力的李忱來說,放下權力,確實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但生死攸關前,他已經來不及考慮太多。

  “阿耶…”

  “臣等領旨…”

  李滋哭泣,而馬公儒等人內心激動,但面上依舊保持悲傷。

  李忱的目光越過馬公儒等人,直直看向隊伍最末的王茂玄。

  對于他來說,王茂玄是他身后謀劃最重要的一環,絕不能有失。

  正因如此,他對王茂玄開口道:

  “勞王中尉上前來…”

  “陛下,臣在!”

  王茂玄跪著上前,握住了那只從綾羅內伸出的手。

  “朕嘗聞故事于周勃,故此希望你能成為四郎的周勃。”

  王茂玄被李忱比作西漢的周勃,而周勃是輔佐新主的功臣,此言不可謂不重。

  王茂玄無聲流淚,隨后便見李忱對李滋吩咐道:

  “王中尉忠心耿耿,你要好好待他…”

  “阿耶放心…兒臣…兒臣…”

  李滋低聲啜泣,李忱則是繼續道:

  “朕乏了,四郎可還有何擔憂?”

  “兒臣…”李滋回頭看向馬公儒,缺見馬公儒與王歸長皆做了一個口型。

  見狀,李滋開口道:“兒臣想請阿耶調王宗實出任淮南道監軍。”

  “此事不易,需小心應對。”

  李忱似乎已經猜到了眾人想法,沒有猶豫的應下了,并且教導道:

  “明日爾等傳出朕之背疽切除殆盡,已經渡過長年所需大關,再以朕的口吻傳圣旨至王宗實面前。”

  “倘若王宗實不遵圣旨,即令右神策軍拿下。”

  “若王宗實應下,即令其領敕出城,避免夜長夢多。”

  李忱擔心李滋他們應付不了那局面,更擔心王宗實狗急跳墻,所以她安排好了一切,只需要李滋、馬公儒、王茂玄三人照做就行。

  三人聞言紛紛叩首,而李忱也擺手道:

  “朕乏了,爾等退下吧…”

  “臣等告退。”

  眾人聞言應下,緊接著先后退出紫宸殿。

  在他們離開后,李忱又派人傳召諫議大夫鄭漳、兵部郎中李鄴,姚崇五世孫的姚勖等人。

  他沒有一起傳召訓話,為的就是不讓南衙北司部分官員有準備,避免他們同流合污,架空李滋。

  為了李滋能成功即位,他還需要留下一個足夠掣肘馬公儒等人的勢力。

  這個勢力,也就是他剛才所傳召的那些人。

  小半個時辰很快過去,鄭漳、李鄴等人也來到了紫宸殿,見到了如今狀態的李忱。

  面對李忱患上背疽這種絕癥的事情,眾人十分吃驚,而更讓他們吃驚的,主要還是李忱想讓李滋即位的想法。

  “陛下放心,臣等必然以陛下旨意為主!”

  鄭漳,李鄴等人紛紛表態,而李忱見狀也咳嗽道:

  “四郎仁善,皆乃諸公教授所致。”

  “然四郎畢竟年幼,倘若遇宦官蠱惑,難免會做出惡事。”

  “朕今日傳召諸公而來,所為便是如此。”

  李忱話說三分,給鄭漳等人留下無數遐想空間,尤其是監督馬公儒等人作為的想法。

  “陛下放心,臣等必然竭心盡力,輔佐夔王殿下!”

  鄭漳等人紛紛表態,而李忱也交代道:

  “內廷之事,朕已然安排妥當,至于外廷之事,便托付諸位了。”

  “陛下…”

  鄭漳幾人低聲啜泣,而太醫李元伯、虞紫芝等人也在此時主動開口道:

  “諸公,陛下需靜養,勞請諸公退下吧。”

  “陛下…臣等…告退…”

  鄭漳等人啜泣著離開紫宸殿。

  不過在他們走出紫宸殿,走出大明宮后,他們臉上的悲傷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凝重。

  “背疽乃絕癥,陛下寵信李元伯、虞紫芝等方士,恐有變。”

  “若陛下有變,我等當竭盡心力,輔佐夔王才是!”

  “這是自然!”

  走出宮門,眾人沒了悲傷,只剩算計,而這一切便是李忱所需要的。

  在他看來,他的布局已然完善,事情將會按照他所布置的局面向前走去。

  只是他高估了自己的手段,低估了人心…←→新書推薦:、、、、、、、、、、、、

飛翔鳥中文    歸義非唐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