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42章 福禍相依

  第242章福禍相依第242章福禍相依←→:sjwx

  “選王式入安南,果然沒有選錯。”

  二月中旬,紫宸殿內難得出現贊賞之言。

  李忱坐在金臺上,手里拿著一份奏表,而奏表的主人正是昔日幾次不得用的王式。

  王式被派往安南已經好幾個月了,不過真正抵達安南卻是去年臘月的事情,距今不過兩個半月。

  彼時安南的局面紊亂,前任安南都護李涿為政貪暴,對安南治下的長山蠻十分苛刻,經常以一頭牛給鹽一斗的低價,強行買賣長山蠻手中馬、牛。

  蠻酋杜存誠聚眾討要說法,又被李涿派兵鎮壓,導致安南群蠻怨怒。

  恰逢安南峰州西北林西原,原上有防冬兵七千,但缺衣少食,甲胄不全,所以需要旁邊的七綰洞蠻協防。

  七綰洞蠻的酋長名叫李由獨,常助朝廷戍守林西原。

  李涿鎮壓群蠻的事情發生后,李由獨便接受南詔招撫,在南詔授意下,入寇安南。

  李涿不能制,故此被調離安南。

  原本朝廷是讓宋涯去駐守安南的,結果容州軍亂,宋涯被調任容管,所以才輪到了王式擔任安南都護。

  眼下容州軍亂還沒解決,所以安南是沒有什么外援的,只能靠王式來平定局面。

  王式抵達安南后,這才了解安南局勢為什么這么雜亂。

  安南都護治下兵馬雖多,但早就被當地豪強推選出來的將領視作部曲,平日里難以調動。

  能接受王式調動的,只有八百多名甲胄不齊的老弱。

  因此,王式沒有著急解決西北的蠻亂,而是沉下心來練兵。

  彼時安南兵卒被豪強將領所占據,其中佼佼者便是安南都校羅行恭。

  羅行恭麾下有甲兵二千,依附他的其他豪強將領麾下也有兩千余甲兵。

  王式只有甲胄不全的八百羸弱兵卒,羅行恭等人卻有四千余甲兵。

  若以旁人來看,王式在安南必然舉步維艱,然而事實證明,最好的計謀就是直來直往。

  正月十五,王式以朝廷旨意召羅行恭等人至都護府,待羅行恭等人抵達后,王式掀案以百余名甲兵控制羅行恭等人,召集全城兵馬,在全城兵馬面前令人杖其背,將其罷黜至南部文陽縣(老撾北汕)。

  城中兵馬見狀,不敢輕舉妄動,而王式趁機提拔自己八百軍中驍勇善戰者,很快便控制了安南都護府治下這四千多精銳。

  仗著手中近五千精銳,王式一邊安撫境內州縣官員及偏遠武將,一邊命人以樹節為柵,包圍交趾城。

  不僅如此,他又命人在柵外掘取塹壕,塹壕外種植竹子,致使南蠻無法迅速襲擊交趾城外的集市。

  奏表中,王式表示他仍在繼續練兵,一旦長山蠻入寇,他必然能將其擊敗。

  末尾,王式希望朝廷能準許他釋放占城、真臘兩國的質子,通好外交,以便他能專心對付長山蠻。

  對于他所說所做的這些,李忱表示十分滿意,所以才會不吝夸贊。

  畢竟安南局面紊亂多年,如今王式抵達不過兩個半月,便把安南局勢摸透并安撫下來,可見其大才。

  “陛下,南詔挑撥長山蠻與朝廷關系,野心可鑒。”

  “臣請旨令西川、東川、黔中等地節度使、觀察使多設關隘,以免日后南詔入寇。”

  令狐綯對時局分析還是有一套的,南詔既然敢煽動長山蠻襲擊安南,那說明對方已經做好了入寇的準備。

  算起來,大唐與南詔已經保持了二十八年的互不侵犯。

  這么長時間的平安無事,并非南詔敵不過大唐,而是當年南詔王勸豐祐年幼,加上西川由李德裕鎮守,不易侵犯。

  如今二十八年過去,勸豐祐年四十有一,安南內部問題都被其壓制,剩下的部分問題則是需要外擴。

  正因如此,大唐與南詔撕破臉皮恐怕就是這幾年的事情了。

  想到這里,李忱也頷首說道:“既然如此,便如卿所言,多設關隘,提早備敵。”

  “陛下圣明…”

  令狐綯等人不免又是一陣吹捧,但此時李忱卻咳嗽了兩聲,使得眾人紛紛安靜。

  他這次咳嗽的十分猛烈,哪怕盲人都能聽出不似作假。

  不等眾人開口,李忱喝了口茶后漸漸平復,緩了緩后才開口道:“朕欲建御樓肆赦,諸卿以為如何?”

  御樓肆赦,字如其意,無非就是在御樓肆赦有罪官民。

  這個御樓可以是現有的城門樓,也可以是新建的御樓,大致看皇帝如何選擇。

  不過以李忱的意思來看,顯然是準備籌建新的御樓,而如今大唐的財政并不好,根本拿不出錢糧來弄御樓肆赦的事情。

  正因如此,哪怕是令狐綯這種習慣觀望的人,此刻也不免開口道:“御樓所費甚廣,事須有名,且赦不可數,臣以為…”

  “朕還需要什么事出有名嗎?”金臺上的聲音將令狐綯打斷,令狐綯抬頭看去,只見李忱臉色不悅,這讓他心里咯噔。

  皇帝的養氣功夫極好,平日即便再不悅,也不會把表情擺在臉上,可如今皇帝已然在明面不悅,令狐綯自然不敢繼續反駁。

  只可惜,令狐綯是閉嘴了,但旁邊的崔慎由沒有:

  “陛下未建儲宮,四海屬望。”

  “若舉此禮,雖郊祀亦可,況于御樓?”

  崔慎由這話說出,本是為了拍李忱馬屁,但他不知道李忱此時身體已經初見端倪,服用長年藥的次數也每日劇增。

  因此崔慎由這話說出后,李忱下意識便懷疑上了崔慎由。

  他認為有人泄露了自己的情況給崔慎由,而崔慎由這話也是在隱晦催促他早點立儲。

  想到這里,李忱沉默下來,片刻后才道:“崔相言之有理,此事暫且作罷吧。”

  話音落下,他起身便往偏殿走去。

  崔慎由卻并不知道皇帝心理活動,還以為自己諫言得到了認可,故此高興作揖唱聲:“上千萬歲壽…”

  這話一出,更是令李忱心里煩躁,只當崔慎由是在暗諷自己身體不行。

  他加快了離去的腳步,而令狐綯及崔慎由等人見狀也退出了紫宸殿。

  在他們走后,王宗實走入了偏殿之中。

  李忱目光瞧見他,當即沉聲詢問:“近來可有什么不對勁的地方?”

  王宗實聞言愣了愣,回憶片刻后才道:“若說事情,恐怕就是張司徒整頓右神武軍,裁汰了不少富貴子弟。”

  “近來彈劾他的奏章不少,但都被內樞密使壓下了。”

  李忱聞言也不追問,只是頷首不語,低頭處理起了朝政。

  不過在他處理的同時,他咳嗽的頻率卻很高,每次咳嗽,他都會隱晦看向王宗實,但王宗實老神在在,沒有半點不對。

  在他擔心自己身體之余,同在隴右的劉繼隆卻感覺精神充沛,只因最近喜事不少。

  “都不要擠,好好排隊,不管排多久都有肉粥,誰敢插隊,檢舉者前進,插隊者重新排隊!”

  “不夠再來…”

  “不要擠!”

  同樣是二月中旬,劍南道與山南道的饑民涌入更多,從元日到如今,已經涌入三千多人,大多都是婦孺與青壯,難見老弱。

  不過這也不奇怪,對于老弱而言,草皮樹根根本無法消化,他們還沒走到隴右境內,便大半餓死了。

  反倒是婦孺有青壯庇護,只要走入隴右地界,吃上一頓粟米粥,那基本就能活到安置地。

  狄道并不接納饑民,但這里是饑民北上的中轉站。

  這批饑民,大部分都被安置到了鄯州、蘭州。

  這么做不僅僅是為了開墾二州土地,也是為了方便日后向涼州移民。

  “南邊涌入隴右的饑民還有很多沒來得及統計,不過以如今的情況來看,至少到秋收之前,饑民都會不斷涌入隴右。”

  “朝廷不愿讓我們以口馬貿易獲得人口,卻不想現在根本不用進行口馬貿易。”

  “節帥果然乃天眷!”

  高進達幾人與劉繼隆站在狄道西門樓前,劉繼隆在俯視城外的饑民,高進達則是感嘆隴右的運氣。

  不過不等劉繼隆回應,旁邊的李商隱便開口道:

  “如今朝廷吏治腐敗,百姓苦不堪言,數萬里疆域唯有隴右豐衣足食,百姓自然踴躍來投,此乃民心。”

  “義山說的是。”劉繼隆附和了李商隱的話,他并不相信什么天眷的言論。

  大唐傳國二百四十年,吏治腐敗是很正常的事情。

  即便吏治不腐敗,可朝廷為了維持那龐大軍費,自然是不得不加稅的。

  這樣的環境下,百姓如果還不自謀生路,那就只能等著被盤剝而死了。

  “聽聞淮南的饑民甚眾,已然難以統計。”

  崔恕也趁機開口,同時不免惋惜道:“若是能把這些饑民都帶來隴右就好了。”

  “別想了。”高進達苦笑打斷道:“朝廷即便是看著他們餓死,也不會把饑民交給我們的。”

  聞言,李商隱也頷首道:“若是我們鄰近淮南,估計淮南道的官員會放任百姓涌入境內。”

  “只可惜,我們與淮南中間隔著山南東西兩道,不提白敏中,單說盧鈞也不會同意數十萬饑民途徑山南西道的。”

  盧鈞雖然有些擺爛,但擺爛不是犯蠢。

  哪怕劉繼隆送錢,他也不可能讓淮南的饑民涌入境內,畢竟沒人能保證饑民在饑餓狀態下還能理智。

  到時候幾十萬饑民沿途劫掠,那他可就真成罪人了。

  對此,劉繼隆也心知肚明,他對眾人安撫道:

  “不用想這些不著調的事情了,眼下我們要做的,應該是安撫劍南道和山南西道的饑民。”

  “吃下兩道北逃的饑民,我們的實力便能上升許多。”

  劉繼隆這話贏得眾人認可,畢竟兩道饑民十數萬,哪怕只逃入隴右一成,都足夠隴右吃個飽了。

  “節帥!”

  遠處,張昶騎馬沖上馬道,隨后朝著這邊沖來,在抵達眾人面前及時下馬,十分高興。

  “怎么了,這么高興?”

  劉繼隆看向張昶,張昶則是把馬韁交給旁邊的兵卒后,急忙作揖道:

  “節帥,洮州傳來消息,尚婢婢利誘邏些城的那些貴族,讓他們調離了悉麻和他的部屬,并擢授尚摩鄢為多彌衛府乞利本。”

  “尚摩鄢率兩千余精騎、甲兵南下接管多彌衛府,讓疊州準備好兩千套扎甲和五萬石糧食,五月十五互市。”

  “看樣子,他是準備拿多麥的那些小部落開刀了。”

  張昶十分高興,畢竟尚摩鄢劫掠的牛馬羊群都要拿來貿易,隴右轉手一賣,最少能賺一倍。

  劉繼隆聽后也頷首:“早該如此。”

  如今已經大中十二年,他可沒有時間等著尚摩鄢慢慢發展。

  他要的就是尚摩鄢以戰養戰,將多麥及維西、波敢等地迅速拿下,與南詔建立聯系。

  等南詔和大唐翻臉,尚摩鄢就能和南詔聯合入寇西川。

  尚摩鄢只需要牽制西線的西川兵,以南線西川兵的實力,必然擋不住養精蓄銳近三十年的南詔兵馬。

  待到西川危難時,自己也就可以揮師南下,以馳援西川作為借口,將西川人口資源掠回隴右。

  不過想要尚摩鄢牽制西線西川兵,甚至讓西川增兵西線,以尚摩鄢眼下的實力還做不到。

  “隴右各處軍械坊,每年產出如何?”

  劉繼隆詢問崔恕,崔恕聞言作揖道:“眼下有軍械坊二十八座,軍械工匠七千六百余人。”

  “每年制甲四千二百余套,各類軍械七千件,火藥十六萬七千四百余斤,各類攻城器械及守城器械,都維持在二千八百的數量。”

  “另外節帥,陳濟通說工匠們試出了威力更大的黑火藥,比我們現在所用的黑火藥威力要大不少。”

  崔恕的話讓劉繼隆精神一振,他聞言看向張昶:“你和崔恕跟我一起前往火藥廠。”

  說罷,他轉頭看向高進達和李商隱:“與尚婢婢他們貿易的事情,就交給你們二人了。”

  “是!”眾人應下,不多時便見劉繼隆與崔恕、張昶三人率領百余精騎往火藥廠趕去。

  一個多時辰后,他們抵達了火藥廠,而火藥廠明顯擴寬了不少。

  與其說是火藥廠,不如說這里是一座城池。

  火藥廠有六百甲兵常駐,內有工匠三百六十人,家眷一千三百多人。

  劉繼隆他們抵達后,陳濟通連忙來迎接。

  “我聽說火藥威力提升了?”

  劉繼隆高興下馬詢問陳濟通,陳濟通連忙笑著回應道:“提升了,節帥您請。”

  他在前面帶路,帶著他們往火藥廠深處走去。

  火藥廠修建在山脈溝壑間,南北不寬,東西狹長。

  經過陳濟通的擴修,如今東西距離近二里,分屬東西兩個城池。

  西邊是工匠及家屬的生活區,東邊是制作火藥和實驗火藥的區域。

  眾人穿過生活區后,不多時便見到了正在干活的工匠們。

  由于硝石、木炭、硫磺都在外面加工后運輸進來,因此工匠們只需要將原料制作為火藥,亦或者實驗就行。

  火藥的產量,劉繼隆已經在崔恕那里聽到了,所以他沒有詢問。

  “趙三郎,弄兩斤新式火藥和老式火藥去東邊的校場!”

  “是!”

  趕路期間,陳濟通叫住一名年輕人,交代過后繼續帶著劉繼隆他們去到了實驗用的校場。

  校場東西長一百步,南北寬五十步。

  由于經常實驗,所以校場上修建了許許多多的石墻和夯土墻。

  劉繼隆等人下馬后,不多時便有人送來了火藥。

  陳濟通命人去布置,至于他本人則是和劉繼隆解釋道:

  “節帥,老式的黑火藥是一硝二磺三木炭,新式的火藥是一磺二炭三硝石。”

  陳濟通話音落下,劉繼隆心里咯噔。

  由于配方過于接近,劉繼隆不免懷疑起自己把黑火藥的順口溜背錯了。

  “你確定這能用?”

  “節帥您看,馬上就能實驗了。”

  劉繼隆有些不確定的詢問陳濟通,陳濟通則是作揖示意遠處的校場。

  果然,不遠處的兩名工匠已經將新老兩種黑火藥塞入敦實的夯土墻中。

  二人把引線留的很長,點燃后便小跑離開原地,跑出五十步外后才等待起來。

  “轟——”

  不多時,兩道沉悶的雷鳴聲作響,校場上頓時升起揚塵,遮蔽眾人視線。

  “走吧!”

  劉繼隆示意眾人跟上,不等他們走近,揚塵便漸漸息下,露出兩道各不相同的夯土墻。

  兩道夯土墻各厚一丈,高一丈、寬一丈,可以說是個四四方方的正方體。

  經過火藥打坑引爆過后,一面被炸出深一尺,直徑三尺的大坑,一面被炸出深二尺余,整面被炸得坍塌。

  這時不用陳濟通開口,劉繼隆也知道是自己記錯了火藥配方。

  “這新式火藥只是更換了比例?”

  劉繼隆詢問陳濟通,陳濟通接著解釋道:“還對硝石做了處理。”

  “怎么處理?”劉繼隆詢問,而陳濟通解釋道:

  “之前的硝石被搗碎為粉末后摻水熬煮,取出硝沫后加入火藥之中。”

  “如今則是用泉水添入鐵鍋中,下硝百斤,燒三煎,然后下小灰水一斤燒制。”

  “這樣燒制過后,熱水在頂、泥沫沉底,凈硝在中。”

  “只要把凈硝取出,添入硫磺與木炭中,這火藥威力就會變大了。”:sjwx←→

飛翔鳥中文    歸義非唐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