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41章 謀求西進

  第241章謀求西進第241章謀求西進←→::mayiwsk

  “噼里啪啦…”

  北風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歲除。

  在少量鞭炮與大量的爆竹聲中,大唐邁入了大中十二年。

  對于天下人而言,不管是大中十年還是大中十一年,各地州似乎都不太平,不是洪澇就是干旱。

  當然,這些事情并非不可處理,只是礙于各地軍費度支太大,無法挪用賑災,致使百姓流離失所。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若是某處容易安生,其傳播速度便會極快。

  遭了災的百姓,也會自發傳播遷徙,總比留在當地等死要好。

  “聽聞隴右招撫饑民,發農具耕牛和糧食,開荒三年免稅,僅收商稅與田稅,不收雜項。”

  “真的?”

  “真的,不過隴右的商稅和田稅有點高,開荒期過后要交兩成糧食作賦稅。”

  “兩成還多啊!沒有雜稅就行!”

  “隴右不會逼我們借錢還債吧?”

  “沒聽說過,但隴右不好去,聽說各地設關,不讓去隴右。”

  “那怎么辦…”

  “唉…我也不知道,只是聽說逃入隴右就能看到許多粥棚,沿著粥棚走,就能得到安置。”

  “有粥?!”

  “娘賊的,再繼續待著就要被餓死了,我寧愿在路上餓死,也不愿意在這里餓死!”

  自正月元日開始,蜀中多有流言,大多是描述隴右富庶,官吏寬善。

  若是放在平日,這些流言還沒有什么,只是隨著西川、東川、山南西道等處賑災力度漸漸減小,饑民難忍之下,只能啃食樹皮野草,想辦法向隴右逃去。

  西川百姓大多逃往松州,東川與山南西道百姓則是逃往成州、武州。

  流言沿著長江向下,江南西道、淮南道沿江各州縣饑民也常常聽到這些流言。

  少量饑民沿著江河往隴右走去,但更多的則是走官道。

  各州縣官員擔心饑民動亂,紛紛推諉,驅趕饑民離開本州縣,而各道節度使也是相互推諉。

  正因如此,許多饑民被驅趕過來過去,最后干脆加入了山上的盜寇。

  盜寇沒有吃的,便只能劫掠州縣四周鄉村,淮南的治安因此動亂,身為節度使的崔鉉也忙的焦頭爛額。

  這種情況下,身處隴右的劉繼隆,反倒是迎來了自己的長春季節。

  “元宵還沒過去,成武松三州便有近千饑民逃入境內,還得是節帥這法子好用啊。”

  正堂內,高進達笑著對桌上文冊記錄,崔恕、李商隱、張昶等人也各自在正堂一角理政。

  劉繼隆坐在主位編寫書籍,眾人看了看,發現都是簡體字后,便不再繼續往下看了。

  小半個時辰過去,曹茂從堂外走來,隔著老遠便作揖叫嚷:“節帥,某回來了!”

  “是曹參軍回來了啊。”

  “曹參軍元宵歡樂啊…”

  高進達與崔恕對曹茂打招呼,李商隱也隔著老遠作揖,只有劉繼隆和張昶低頭做事。

  待曹茂走入堂內,劉繼隆這才放下筆,抬頭看向他道:“如何?”

  “十三個州都巡查結束,涉事官員二十七位,直白四百五十二人!”

  “除了大雪封山前送往甘州的那一百多名官吏和四百多家眷,眼下還有三百一十六名官吏及一千三百多名家眷。”

  “節帥,這群人都要等著大斗拔谷道解封后送往甘州嗎?”

  曹茂詢問劉繼隆,劉繼隆聽后平靜道:“盡數送往河西,另外這批人用來換取香料和軍馬,每人值錢二十貫。”

  “如果沒有錢,就定下香料、炒茶、馬匹、黃牛等商品的價格,先賣給我們,再交易這批人。”

  西域傳入的香料有許多,例如郁金香、龍腦香、沉香、異香名寶、黑沉香等…

  這些香料在產地不貴,傳入西域后也不能算名貴,但通過河西流入中原后便價格倍增。

  隴右本身產麝香,每兩值錢數百乃至數千,具體看賣往哪里。

  對于香料,劉繼隆向來是販往長安的,每年僅此一項,便能收獲數千貫錢財。

  之所以這么少,主要還是因為隴右的麝香產出不多。

  正因如此,半個月前張淮深來信后,劉繼隆便回信同意了與河西的貿易事宜。

  隴右完全可以靠少量的人口貿易和糧食貿易,從河西獲取大量香料,然后將香料賣往長安,從各道買入各種絹帛、織錦、瓷器和漆器。

  張淮深手中有一百多擔香料,每擔重百斤,雖然價格不一,但運往長安販賣,起碼能價值十幾萬貫。

  這十幾萬貫拿去買瓷器、漆器和織錦、絹帛后,完全可以翻一倍賣給張淮深。

  張淮深沒錢也沒事,用馬匹來交換就行。

  反正等他倒手賣往西域,他起碼能賺三成,將兩人的生意越滾越大。

  “節帥!”

  劉繼隆正在思考的時候,曹茂已經作揖退下,陳瑛則是急匆匆走了進來。

  “聽聞您要暫停與關內道的貿易?”

  陳瑛著急走入正堂作揖詢問,劉繼隆見狀也頷首解釋道:

  “也不是暫停,只是需要挑選貿易品類了。”

  “炒茶、麻布依舊是大頭,但其中炒茶要有定額,畢竟現在我們與尚婢婢他們開了互市,他們那邊每年與我們定額五千擔炒茶。”

  隨著尚婢婢他們入主洛門川,炒茶也成為了他們必要的物資。

  隴右的茶田經過幾次擴展,如今占地近三萬畝,岷州、宕州、武州一帶都是茶山。

  這三萬畝茶山歸三千多戶百姓管理,每年能產出四萬到六萬擔,每擔茶換糧二石,成本在九百錢左右。

  這些茶如果運往關內道販賣,每擔茶葉價格在兩貫左右,在巴蜀就只值一貫四左右。

  如果是販賣給尚婢婢他們,那就是一擔茶換馬一匹,而一匹馬販往巴蜀就值六貫。

  尚婢婢的五千擔茶就是五千匹馬,賣到西川就是三萬貫錢。

  這些馬都是騸過的,也不怕西川憑借這些挽馬來發展自己的馬場。

  “節帥,販往關內道的炒茶應該定額多少?”

  陳瑛詢問起劉繼隆,劉繼隆聽后也思考了片刻,隨后說道:“暫定兩萬擔。”

  “至于剩下的,那就販往山南西道和京兆吧。”

  盡管關內道買茶價格更高,但涌入的茶葉多了,也就不值錢了。

  兩萬擔茶,也就夠三十幾萬人喝一年,而關內道一百五十多萬人口,倒也適合饑餓販賣,把炒茶價格炒高點。

  除此之外,自己也該謀劃河東道、河北道和河南道了。

  “陳瑛,你這次去關內道后,暫時不用著急回來,可以去河東道和河北地看看,聯系一些愿意成為隴右道牙商的商人來隴右。”

  “我準備在每個州選一名牙商,專營隴右炒茶。”

  劉繼隆說罷,陳瑛連忙作揖行禮:“節帥,那關內道販賣商貨后的錢糧呢?”

  “你留下兩成,剩下八成運回來就是。”劉繼隆回應過后,陳瑛便沒有任何問題的離去了。

  在他走后,高進達這才開口道:

  “按照今年府倉中的情況來看,光炒茶一項,便能度入十二萬貫,麻布與井鹽最少二十萬貫。”

  “加上與河西商定好的香料,以及聯系俞從暉他們買入的那些商品,我們最少能存入五十萬貫。”

  “河西也應該能賺幾萬貫來緩解軍費度支。”

  高進達倒是算賬算的厲害,劉繼隆聽后也開口道:“和去年一樣,拿出一半買糧,把蘭州的官倉蓄滿糧食。”

  “另外等陳瑛運回的這筆錢糧抵達蘭州后,立馬從中取出七千貫,給興、鳳、利、文、扶、龍、翼等州刺史送去。”

  對于劉繼隆來說,送禮花不了多少錢,只要送對人就行。

  至少就當下來看,臨近隴右這南邊七個州的刺史都沒問題。

  只要他們長期在任,隴右的人口問題就不是問題。

  想到這里,劉繼隆準備繼續處理政事,但這時內堂方向走來兵卒,高興的朝他作揖:“節帥,夫人請您去內堂。”

  “何事?”劉繼隆眼見兵卒笑的那么高興,顯然是知道了有什么事情。

  兵卒見劉繼隆詢問,當即也不好意思撓撓頭道:“我剛才好像聽到‘害喜’的話了。”

  聞言,劉繼隆眼前一亮,當即起身朝內堂走去。

  在他走后,高進達、李商隱等人也面面相覷,撫須輕笑。

  封徽與劉繼隆成親這么久,如今總算是懷了子嗣。

  不管生下的是男是女,這起碼證明劉繼隆身體沒有問題,這就足夠了。

  與此同時,劉繼隆也前往了內院,見到了剛剛診完脈的醫官。

  “如何?”

  “節帥,夫人確實害喜了,估計今年八月便能誕下子嗣。”

  醫官見到劉繼隆,當即起身作揖行禮,將封徽的情況告訴了劉繼隆。

  劉繼隆聽后舒緩一口氣,他娶妻納妾兩年半,總算是有了動靜。

  盡管他確定自己不會吃丹藥,也不會亂搞來損害自己身體,但他也不知道他能活多久。

  盡管他早就讓軍醫們研究外科和內科,但醫療條件擺在這里,能活七八十的人始終是少數。

  他如今二十有五,倘若五六十歲就駕崩,那他必須現在就留下子嗣才行。

  這般想著,劉繼隆也看向封徽,坐下安撫道:“不必擔心,惠民藥局那邊接生和照顧孩子都很有經驗。”

  “呵呵…”封徽笑道:“妾倒是覺得,郎君比妾更為擔心。”

  劉繼隆聞言跟著笑了笑,封徽見狀也看向張嫂:“張嫂,時候不早了,帶王醫官去膳館吃了午飯再回去吧。”

  “是”張嫂笑呵呵應下,然后帶著王醫官退出了內堂。

  在他們走后,封徽取出一封信遞給劉繼隆:“這是剛才阿翁送來的書信,我還沒看就害喜了,你現在看看。”

  “好”劉繼隆頷首接過,盡管封敖已經調入長安,但以晚唐官員爭斗的尿性,封敖這種“武宗舊臣”背景的官員,始終會被外放。

  正因如此,自己也不可能對他的事情置之不理。

  這般想著,劉繼隆拆開書信,一目十行的將內容看完。

  其中內容,大部分是關于張議潮和朝廷的謀劃,以及封敖對隴右未來的擔心。

  “你告訴阿翁,便說我這些日子十分忙碌,腳不沾地,你也鮮少能看到我,若是見到我,必然會將書信的事情告訴我的。”

  “為何這么說?”

  封徽略微不解,畢竟她幾乎每日都與劉繼隆在一起,劉繼隆即便留宿西花廳,也會回到內堂臥房休息。

  正因如此,封徽得知自己害喜后,便想著幫劉繼隆再納些侍妾,避免劉繼隆自己沒了新鮮感,在外面找人。

  她主動找人,總比讓劉繼隆自己或他下面的人瞎找要好。

  “你按照這么說就行。”

  劉繼隆輕笑著回避了這個問題,畢竟涼州的事情至關重要,只能是他與張議潮、張淮深三人知道,多一個都不行。

  “好吧。”封徽頷首應下,隨后開口道:

  “妾如今害喜,郎君若是有所需要,便去西花廳暫且住著。”

  “此外,妾害喜的事情也會告知阿翁,讓阿翁與阿兄他們為郎君尋些新的侍妾。”

  “這倒不必。”劉繼隆搖搖頭,他覺得內院里有四個女的已經足夠多了。

  不過封徽卻笑道:“郎君不讓妾尋,妾總會擔心有旁人為您準備。”

  她在點劉繼隆,別忘了西花廳的那陳、郭、胡三位娘子是怎么來的。

  劉繼隆聽后也不覺得尷尬,爽朗笑道:“那便尋兩個吧,兩個足夠了。”

  “好。”封徽見劉繼隆如此,當即也松了一口氣。

  不多時,劉繼隆摟住她,開始為她講一些話本故事。

  與此同時,劉繼隆在年后所寫的那封信,也通過蘭州送抵了涼州姑臧。

  張淮深將其看后焚毀,酒居延與張淮滿不免詢問道:

  “使君,劉節帥是怎么說的?”

  “劉繼隆不會拒絕了吧?”

  “沒有。”張淮深搖頭,隨后看向二人說道:

  “劉繼隆已經答應我們貿易了,等大斗拔谷道積雪融化,鄯州的鄭處就會與我們貿易。”

  “焉支山比大斗拔谷道融化早些,我們屆時提前領兵前往甘州,先把李儀中父子解決。”

  有劉繼隆相助,張淮深也算松了一口氣。

  哪怕他舍不得涼州,但涼州失陷是時間問題。

  他寧愿把涼州交給劉繼隆,也不愿意留給索勛和回鶻、嗢末等人。

  更何況劉繼隆在信中也提及了不少合作,例如他得到涼州后,會與自己聯手北伐回鶻、嗢末。

  回鶻與嗢末,單獨一個與自己為敵,自己根本不懼。

  只是現在的問題在于,北邊有甘州回鶻和涼州嗢末,東邊有唐廷干擾,西邊有西域回鶻,西南還有土渾搗亂。

  縱是他有辦法擊退這些勢力,可他麾下將領的能力不足,但凡有一人兵敗,對河西而言都是不得了的損失。

  把涼州讓給劉繼隆,然后解決甘州回鶻與涼州嗢末,那河西軍的北方和東方就安全了。

  加上甘涼官道寬闊,更運送的物資也更多,屆時河西也不會因為錢糧不足而窘迫。

  叔父已經為自己想好了這么多退路,自己必須好好經營河西,決不能出錯。

  “對了使君,李恩那廝是什么意思?”

  張淮滿詢問張淮深,張淮深聞言皺眉。

  他自然知道張淮滿說的是什么事情。

  三日前,李恩的書信從沙州送來,其中內容無非就是勸自己以河西百姓為重,李氏會舉全力幫助自己穩定河西,如何如何…

  對于他的這些話,張淮深是不太相信的。

  除非李恩在自己解決李渭、李儀中父子時安分守己,不然李恩說什么,他都不會相信。

  “使君,我們若是真的遷徙人口去瓜肅二州,那索勛…”

  酒居延皺眉開口道:“他阿耶可是還霸占著伊州呢。”

  “我早就有了打算。”張淮深深吸一口氣道:

  “我會用讓出涼州作為條件,讓索勛寫信給索忠顗。”

  “只要索忠顗讓出伊州,我就會讓出昌松給索勛。”

  “等王景翼接管伊州,索忠顗前來涼州,我則是讓出姑臧。”

  “等伊州到手,我便把嘉麟漢口遷徙瓜州、番和漢口遷徙伊州。”

  他話音落下,張淮滿與酒居延面面相覷,不解道:“為何要遷徙人口去伊州?”

  “您真的要收復西州嗎?”酒居延質問道。

  “嗯!”張淮深頷首回應,同時解釋道:

  “收復西州,不僅是叔父交代的,也是劉繼隆與我們合作的條件之一。”

  “西州人口近五萬,雖然大部分都是異族,但那畢竟是五萬人口。”

  “況且收復西州之后,沙州便不會遭受北邊來的襲擾,只需要防備南邊的土渾就足夠。”

  “屆時我坐鎮沙州,不論馳援西州還是甘州都游刃有余。”

  西州是絲綢之路北道的一個要點,即便劉繼隆和張議潮不開口,只要張淮深有實力,他都會謀求收復西州。

  畢竟現在擺在他四周的局面,似乎只有西進這條路了。

  東邊他是不會再觸碰了,自從他們東歸開始,似乎就沒有遇到過好事情。

  有劉繼隆在涼州阻斷,他也不用擔心內部遭受挑撥了。

  想到這里,張淮深對二人開口道:

  “整頓兵馬,開春后西進甘州!”:mayiwsk←→新書推薦:

飛翔鳥中文    歸義非唐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