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揮師東進第160章揮師東進←→:sjwx
“不到一日,尚延心就把河州丟了個干凈?!”
大中七年七月二十六,當臨州的輕騎將折逋諱的求援信交到魯褥月手中,得知事情經過的魯褥月卻不敢相信。
他長得矮壯,年紀四旬左右,占據著渭州四縣,而他當下所處的地方,便是四縣位置居中的渭州治所襄武縣。
在他手中握著臨州乞利本折逋諱送來的求援信,上面詳細描述了尚延心放棄河州,逃亡臨州的事情。
臨州有狄道、大夏、長樂三縣,其中大夏縣位于大夏水河谷之間,是河州方向走出東谷后,所面對的第一座城池,易守難攻。
現在折逋諱與尚延心共同駐守大夏縣,麾下有甲兵兩千之眾。
面對他們兩千人駐守的大夏縣,魯褥月想不出對面的劉繼隆到底有多少兵馬。
“這兩個家伙…莫不是誘騙我去臨州,想趁機吞并我?”
魯褥月心頭不安,起身來回渡步。
不過他想了想,河臨渭三州,實力最強的尚延心,其次才是他,最末是折逋諱。
如果尚延心和折逋諱都聯手了,那根本沒有必要誘騙他,直接來打便是。
更何況渭州緊鄰大唐的秦州,并不算什么好位置。
若是大唐真的有意收復隴西,渭州便是首當其沖,他們沒有理由盯上自己的渭州。
這么想著,魯褥月也相信了折逋諱信中所說內容。
“乞利本,您真的覺得劉繼隆一日攻破河州,還準備在入冬前拿下臨州?”
幾名百戶不敢相信,魯褥月聞言便道:“漢人有句話叫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傳我軍令,抽調兵馬,明日由我統帥,馳援大夏縣!”
見他下令,諸將擔憂道:“乞利本你要是去了大夏,若是秦州的唐將來犯,那我們怎么辦?”
“堅守等待,我自然會回援。”魯褥月說罷,起身便往內堂走去。
翌日,他統帥著一千甲兵,往臨州大夏馳援而去。
與此同時,劉繼隆也率領八百精騎策馬揚鞭,從鳳林縣返回了抱罕縣。
短短幾日,抱罕城那臟亂的街道已經煥然一新,空氣中也沒有了那股怪味。
百姓的眼神有了神采,孩童見到隴西精騎時,也忍不住的歡呼雀躍,試圖追逐。
不多時,八百精騎前往了軍營,而劉繼隆等十余人則是策馬前往了抱罕衙門。
“吁…”
“刺史,鳳林關的番兵降了,總共有五百番騎,甲胄和軍馬已經交出。”
“此外,塘騎在追擊尚延心的時候,尚延心驚懼而留下四百余輛糧車堵塞東谷,這些糧車有糧二千四百余石,已盡數入庫官倉。”
陳靖崇早就得知了劉繼隆返回的消息,于是早早在衙門門口等候。
眼見劉繼隆勒馬,他立馬上前為劉繼隆牽馬,同時說出了兩個好消息。
“好!”
聞言,劉繼隆忍不住叫了聲好,而陳靖崇見狀急忙問道:“刺史,我們要不要借此擴軍?”
“不急,先等等。”劉繼隆示意他先把馬拴好,同時腦中思緒飛轉。
鳳林關的番兵投降,這并沒有出乎他的預料,畢竟那五百人如果不向他們投降,結局就只有餓死或者投降一百多里外的尚婢婢。
呼吸間,劉繼隆有了決斷,當下帶著陳靖崇他們邊朝衙門走,一邊說道:
“安撫好這些番兵,同時告訴他們,我們休整之后就會向臨州發起進攻,解救他們被尚延心帶走的家人。”
“如果他們要去找尚延心,發糧食給他們,讓他們步行去臨州找尚延心。”
劉繼隆邊走邊說,嘴里說出了令陳靖崇他們愕然的話。
“刺史,就這么放了他們,等他們去了臨州,肯定要幫尚延心他們對付我們的。”
“對啊刺史,這么做不是放虎歸山嗎?”
“刺史,把他們殺了一了百了!”
張昶、李驥、厝本連忙勸阻劉繼隆,可劉繼隆卻沒有急于回答,而是走入正堂,坐在了主位后,示意他們入座:
“沒了甲胄和軍馬,他們去到臨州能干嘛?”
“你們想想清楚,隴西的番人是漢人近兩倍,如果我們只靠屠刀,那我們能殺光隴西十幾萬番人嗎?”
“把他們都殺了,到時候沒人種田、沒人挖礦怎么辦?”
“遇到事情不要總想著殺,他們確實跟著尚延心對付過我們,但我們不可能殺光所有和我們為敵的人。”
“放他們回去,我不需要他們念我們的好,只要讓他們知道,我軍不殺俘虜,不苛待俘虜就足夠。”
“他們回去之后,會把他們的經歷告訴他們的同袍,這就是我想要的。”
教育眾人之后,劉繼隆將目光投向陳靖崇:“抱罕人口、耕地登籍造冊如何了?”
“尚未完成,最少還需要十天才能結束。”陳靖崇連忙回應。
見狀,劉繼隆繼續道:“趁著登籍造冊的間隙,把城外糧食收割歸庫。”
“從五泉帶來的兩千民夫中選拔五百人,編練為新軍。”
“此外,大軍休整半個月,半個月后征召民夫,走東谷進攻臨州。”
收復河州順利的讓劉繼隆始料不及,因此他也必須將進攻臨州、渭州提上日程。
他們隨軍帶來的糧食只夠吃一個月,趁著登籍造冊,隨軍而來的兩千民夫剛好可以收割糧食,制作軍糧。
隴西大雪封山是十月末的事情,他們還有三個半月的時間。
話音落下,劉繼隆起身走向內堂,而陳靖崇他們則是退出衙門,各自準備收復臨州的事情去了。
接下來幾日,陳靖崇他們都忙著為河州百姓登籍造冊,收割糧食,統計牧群,丈量耕地。
劉繼隆在過去一年多時間里對軍隊開展掃盲的成果在此刻浮現出來,兩千五百名兵卒都識字并懂得簡單的加減乘除。
正因如此,不到半個月的時間,河州的情況就擺到了劉繼隆的案前。
“抱罕縣五千六百五十三戶,二萬三千八百一十六口,男丁七千八百五十二。”
正午的衙門內,劉繼隆讀出抱罕縣的人口情況,隨后看了一眼河州的總體情況。
“河州人口三萬出頭,相較百年前,少了近六千口百姓。”
“河州的耕地有十四萬三千余畝,拋荒近十萬畝。”
望著文冊上統計的人口、耕地情況,劉繼隆十分心痛。
旱情固然可怕,可若是論恐熱、尚延心這些人好好經營,疏通當年大唐留下的水利設施,多修筑水車,也不至于拋荒那么多耕地。
有時候他都懷疑這群人腦子里是不是除了打仗和享樂,就再也沒有其他了。
“刺史…”
位置上,陳靖崇主動開口道:“城外還有耕牛兩千二百余頭,黃牛一千六百余頭,挽馬七千余匹,羊、駝近三萬。”
“此外,兩縣秋收結束后,官倉存入十二萬六千余石粟、麥,一萬四千余石豆和上萬斤麻。”
“這些東西剛剛存入,還沒有加工為糧食和豆油、豆粕、麻布。”
“想要處理好它們,起碼需要兩個月的時間。”
“不過我已經帶著百姓,趕制出了三千石軍糧,后續糧食也會源源不斷的產出。”
陳靖崇把河州的牧群,秋收后的官倉情況盡數交代清楚,讓諸將對河州的情況一目了然。
三萬人口的大州,竟然只有不到四萬的牧群,可見干旱對隴西造成了多么嚴重的損害。
要知道當初劉繼隆他們收復兩萬余人口的昌松時,昌松的牧群就超過了五萬之數,而河州人口比昌松多,竟然還比不過昌松。
思緒間,劉繼隆也開始下令:“馬成擔任河州刺史兼主薄,厝本擔任河州別駕,駐蹕鳳林關。”
“你二人需要征募兩千五百名民夫,三日后隨軍東征臨州。”
“我留下一團二百名精騎駐守鳳林關,半個月前招募的五百新卒暫時駐扎抱罕城,鳳林關的那一團兵馬暫時不動。”
“三日后,我軍挑選精騎一千一百,甲兵一千,民夫四千東征臨州。”
劉繼隆先安排好了留駐河州的人,分別是馬成、厝本、鄭處三人,留駐的兵馬分別是四百老卒和五百新卒。
留駐的兵力不算強,但東谷也不過百里長,若是河州遇襲,劉繼隆也可以派精騎先一步撤回河州,不用擔心河州淪陷,大軍進退維谷。
安排好東征和留守的事宜后,劉繼隆便要開始交代馬成他們了。
他目光投向馬成,見他有些局促,輕聲安撫道:
“河州于我軍而言十分重要,擢授你為河州刺史,也因為你經歷過治理山丹和東略涼州,以及收復河州等事情。”
“我走之后,河州第一要務就是疏浚水渠,修建水轉翻車,鳳林津渡口,復墾荒地。”
“這些事情很多,做不完不要緊,最要緊的是修好鳳林津渡口和那幾艘船。”
“不用著急,我相信你們可以治理好五泉。”
劉繼隆起身走到馬成身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又轉身看向厝本。
“刺史…”
厝本頷首作揖,劉繼隆上前擁抱,拍了拍他后背:“守好河州,等我捷報!”
“是!!”得到劉繼隆擁抱,厝本都不由得挺直了脊背,語氣更為鄭重。
見他們都打起了精神,劉繼隆滿意點頭,隨后看向陳靖崇、張昶、李驥、尚鐸羅等人。
“三日后東征臨州,我要趁渭州的魯褥月反應過來前,先收復大夏縣!”
“末將領命!”
諸將紛紛躬身作揖,接下軍令的同時,各自忙碌而去。
三日后,抱罕城東邊集結起了六千余人的隊伍。
一千一百精騎,一千甲兵,四千民夫列陣在官道上,隊伍長達六里逾。
沒有什么激動人心的戰前煽動,只是哨聲一響,大軍便跨過了離水,往東谷開拔而去。
與此同時,魯褥月所率甲兵千人也在同日抵達了大夏縣城。
“營盤扎得牢靠些,你們這群豬犬的東西!”
“快些扎完營去造飯…”
大夏城東,當喧鬧四起,由狄道、大夏兩縣征發而來的數千名奴隸不得不將城東的營盤向東擴充了一里。
臨渭四千兵馬,有三千齊聚于此。
城西的城墻,在這小半個月里,被加高加厚了一遍又一遍。
三丈高,四丈厚的城墻,好似一座小山,橫亙在河谷北岸。
由于南岸也能通過河谷,因此為了提防劉繼隆繞后截斷糧道,折逋諱和尚延心在大夏水南岸也同樣筑了一道土墻。
夯土城墻的好處由此體現,不僅速度快,成本還低。
不僅如此,他們在出東谷的谷道口用石塊、黏土壘砌了二丈高厚的石墻,在那里布置了營壘來駐守。
折逋諱和尚延心擺出的架勢,讓率軍抵達此地的魯褥月更為相信了信中內容。
因此當他走入大夏衙門后,他只是簡單與二人點頭示意,便主動坐在右首位置詢問道:
“一日弄丟河州,又擺出這么大的架勢堅守,那劉繼隆到底有多少兵馬?”
見他詢問,折逋諱同樣將目光投向尚延心:“尚延心,你之前一直說要等我們齊聚才交代,現在可以說了吧?”
面對二人質問,尚延心油膩膩的臉上浮現丑陋笑容:“起碼五千人!”
為了不讓自己逃亡的行為顯得丟臉,尚延心故意夸大了劉繼隆的兵力。
實際上整個河州之戰,他壓根不清楚劉繼隆的兵力,只是感覺鳳林關或許丟了,便急忙率部逃亡而去。
“五千甲兵?”
魯褥月繼續質問,眉頭微皺。
五千甲兵并不算多,至少在他看來,如果尚延心死守鳳林關和抱罕城,足夠消磨劉繼隆三成的兵力。
只是現在說這些已經沒有用,好在東谷隘口和大夏城給了他們組織防御的機會,劉繼隆想要越過此地,絕無可能!
“我在東谷隘口布置石墻營壘,駐扎一千甲兵及兩千民夫。”
“若是劉繼隆率部現身,我們便可派精騎馳援隘口,若是不敵,也能撤回大夏堅守。”
尚延心那變得黃豆大小的眼睛,透露出一絲精明,折逋諱與魯褥月聽后,紛紛露出了了然的神情。
東谷狹長,大軍施展不開,布置投石機的話,又容易誤傷本陣兵馬。
在他們看來,劉繼隆想要攻破東谷的隘口,簡直就是癡人說夢,更別提后面還有大夏城在等著他。
這般想著,魯褥月也覺得有些乏了,不由起身道:
“既然如此,那便守好隘口,撐到入冬后,那劉繼隆自然會退兵。”
“若是在這里敗了,那我們可就真的守無可守了!”
魯褥月這話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河臨渭三州易守難攻的地方就那么幾個,鳳林關、鳳林縣已經丟失,若是連大夏縣都丟失,那整個臨州距離丟失也不遠了。
臨州一旦丟失,留給他們的就只剩渭州的渭源城了。
可問題在于,他們若是在此遭受重創,那后續根本沒有力量死守渭源城。
這么想著,魯褥月看向折逋諱:“城內民夫太少,最少再征召兩千民夫,補充到大夏來守城!”
折逋諱聞言皺眉:“臨州人口本來就少,征召六千民夫已經是極限,如果還要征召兩千,那得把十二歲以上的娃娃都叫上陣!”
他將民夫稱呼為娃娃,而非奴隸,說明這些人是番兵的子侄兄弟。
但魯褥月不管這么多,他只知道在大夏戰敗,臨渭二州都得丟失。
“你如果想要堅守下來,就按我說的去做。”
“我乏了,具體做不做,看你…”
魯褥月轉身走出衙門,折逋諱臉色鐵青,而尚延心見狀咬牙道:“我出五百中男!”
“哼!”折逋諱只覺得惡心,如果尚延心沒有那么快丟失河州,現在哪里需要從他臨州出人。
他起身走出衙門,絲毫不給尚延心半點面子。
尚延心見狀攥緊拳頭,可想到劉繼隆,卻又默默松開了。
“豬犬的家伙,你怎生變得如此懦弱了!”
他在心底暗罵自己,卻無力做出改變。
現在的他,騎不動駿馬,拉不開強弓,就連走路太遠都氣喘吁吁,更別提上陣殺敵了。
他起身向內堂走去,準備將不如意的現狀,發泄在自己帶來的那些女人身上。
只是在他肆意發泄的時候,隴西大軍卻已經挺進東谷谷道之中,而狹長的谷道也讓隴西大軍產生了不安感。
“這地方,還真是絕地…”
馬背上,劉繼隆抬頭仰望那百余丈高的山崖,又看向平均寬度不足兩丈的東谷谷道,心情不由沉了下來。
“刺史!”
尚鐸羅策馬上前,臉上是抹不開的擔憂。
“刺史,要是尚延心他們在谷道口設置關隘,那我們…”
他沒有繼續說下去,但劉繼隆明白他的意思。
如果尚延心他們真的那么做,那隴西軍想要攻破隘口,就只能用人命填。
兩丈寬的寬度,僅僅能擺下一臺投石機。
區區一臺投石機,想要攻破一道隘口,簡直不可能…
面對現實,劉繼隆沉著向狹長的前方看去,心情漸沉。
東谷的地勢,遠比他想象的還要兇險,根本沒有繞開的可能,只有強攻突破。
現在撤退,他們還能保存實力,可一旦撤了,臨渭二州必然會繼續加強防守,攻入臨州只會更難。
想到這里,他目光變得狠厲:
“開弓沒有回頭箭,我就不信區區隘口能擋住我們!”:sj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