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39章 分道揚鑣

  第139章分道揚鑣第139章分道揚鑣←→::mayiwsk

  “聽說了沒?”

  “什么?”

  “我聽說刺史這次南下隴西就不回來了。”

  “不會吧?”

  “怎么不會?城東軍營新募的那些兵卒知道吧,都是刺史未來的兵。”

  “那我們呢?!”

  “不知道,估計是回山丹吧。”

  “啊?!”

  五月初,距離收復昌松已經過了小半個月,而這小半個月里,東征大軍卻不是很太平。

  劉繼隆即將出走的消息開始在軍中流傳,愈演愈烈。

  面對這種流言,將領們卻毫不制止,任由其擴散。

  哪怕再遲鈍的兵卒,也察覺到了這件事不是謠言,或許是事實。

  “我們要見刺史!”

  “對!我們要見刺史!!”

  “止步!你們要沖營嗎?!”

  昌松城外,東大營門口聚集著數百名身穿戎裝的將士,他們集體攔在東大營門口,叫嚷著要見劉繼隆。

  守營的將士是鄯州的精騎,與這些將士十分相熟,因此不好意思動手阻攔,只能形成人墻將他們擋在營門外。

  饒是如此,他們卻還是止不住的后退。

  “干什么呢!!”

  忽的,呵斥聲從營內傳來,所有將士抬頭看去,只見張昶黑著臉面對他們,十分生氣。

  “張別將!您來說說,刺史是不是要拋下我們去隴西!”

  “對!張別將您說,我們聽您的!”

  將士們七嘴八舌的質問著張昶,張昶欲言又止,不知道該從何說起。

  “我是要去隴西!!”

  在張昶不知道怎么解釋的時候,熟悉的聲音從他后方傳來。

  他猛地回頭看去,只見劉繼隆穿著簡單的戎裝,一步步朝這邊走來,身后還跟著尚鐸羅、馬成、李驥他們。

  “刺史!”

  “刺史您說的是真的嗎?!”

  “刺史,那我們呢?我們是去隴西還是去哪?!”

  見到劉繼隆現身,山丹的將士們忍不住質問起來,語氣委屈得,活脫脫像被遺棄的孩子。

  面對他們,劉繼隆也心情沉重,可他卻不得不將事實告訴他們。

  他越過張昶,目光示意尚鐸羅,尚鐸羅也連忙吩咐:“收隊!”

  隨著他開口,組成人墻的鄯州將士連忙撤退到營門兩邊,給劉繼隆和山丹將士們留下了對話空間。

  山丹將士們沒有前進一步,只是眼巴巴的看著劉繼隆,等待他的回應。

  “我此行去隴西后,短期內恐怕不會回河西了,你們的去處我問過…留在姑臧駐蹕!”

  “那怎么行?!”

  “是啊,沒了您,我們該怎么辦?”

  “刺史,您別走啊!”

  “刺史…”

  劉繼隆的回應,如重錘砸在眾人心頭,可他們的回答,卻也如重錘砸在劉繼隆心頭。

  眼前的這數百人,大多都是三年前與他一起從瓜州東征的弟兄。

  雙方經過三年的相處,他又如何舍得他們。

  可問題擺在眼前,這些將士多是瓜沙籍貫,只有不到三百人是在后續作戰后補充的山丹將士。

  他們有自己的家人和家產,劉繼隆又該如何確定他們會拋棄現在擁有的一切,與自己前往隴西呢?

  正因無法確定,他才會向張淮深提出要求,在昌松招募孤身的兵卒。

  他要求新卒必須是孤身,原因很簡單,就是不希望新卒有家人“拖累”。

  當然,劉繼隆也想過,山丹的將士們興許會拋下一切跟自己走,所以他現在才會走出來。

  只是將士們的話,如冷水將他澆滅。

  他們希望的是自己不走,而自己是必走的結局。

  “隴西,我是一定要去的!”

  他的聲音沉悶,而他面前的山丹將士們也在他說出這話后瞬間啞然。

  “王苯,你和我是同鄉對吧?我記得你有父母兄弟,你敢拋下他們和我走嗎?”

  “或者說,你要接你的父母兄弟來涼州,帶著他們和我去隴西?”

  “還有你趙會,你也要帶著妻兒老小從肅州跟著我前往隴西嗎?”

  “酒克莊、鄭懷、斛斯景、張越,劉仁德…你們也要帶著家人,從瓜沙甘肅之地,跟著我去隴西嗎?!”

  劉繼隆將自己所識將士的姓名念出,質問著他們愿不愿意帶著家人與自己一起去隴西。

  面對劉繼隆的質問,原本還委屈巴巴的他們,此時卻變得畏畏縮縮了。

  是啊,經過劉繼隆的這番質問,他們這才想起自己也是有家人的人。

  哪怕從最近的山丹前往蘭州,這距離也有七百里之遙,更別提那些肅州、沙州、瓜州出身的將士們了。

  他們家鄉與隴西的距離,等于隴西到洛陽的距離。

  這么長的距離,哪怕是乘車也需要一個多月,而這一路上也沒人能保證太平,更別提還要變賣家產了。

  拖家帶口的奔赴他鄉,莫說在這個時代,就連后世交通如此發達,也沒有幾個人愿意遠離故土。

  正因如此,劉繼隆才沒有對山丹軍提出半點要求。

  他們本就是張議潮東征結束后,留在山丹戍邊的將士,如今大戰已經結束,是時候該享受太平了。

  “我是孤身!!”

  忽的,人群之中擠出一名二十出頭的將士,他對劉繼隆喊道:“刺史!我是孤身!”

  “還有我!”

  “我也是!”

  人群中接二連三的擠出將士,他們都是沒有家人的孤身子弟,根本不在意去哪,只要跟著劉繼隆,去哪都行。

  見他們不斷走出來,張昶眼底也流露不舍,忍不住走上前對劉繼隆道:“刺史,有家眷的弟兄倒也罷了,可這些兄弟都是孤身,節度使也會體量的!”

  “刺史,將我們帶上吧!”

  “對啊刺史!!”

  見張昶為他們說話,這些孤身的將士紛紛開口,

  面對他們,劉繼隆深吸一口氣道:“我去尋節度使,若是事成,愿意隨我去的弟兄就來東大營操訓!”

  “是!!”將士們回應的聲音很大,幾乎要把力氣都用盡。

  如此場景,說不感動是假的。

  “去牽馬來,我去城內找節度使。”

  “是!”

  劉繼隆對張昶吩咐,張昶拉上斛斯光他們,很快為劉繼隆牽來了一匹馬,而他們幾人也各自牽著馬,顯然要與劉繼隆一起去。

  劉繼隆沒有阻攔,而是翻身上馬,帶著他們往昌松趕去。

  五六里的距離,對于他們來說,也不過就是一刻鐘的時間罷了。

  隨著他們縱馬沖入城內,昌松城內的情況也映入眼簾。

  春種已經結束,昌松城內的百姓們正在按照衙門的政策,對自家院子進行修補。

  見到劉繼隆他們,許多孩童都小跑追逐,笑聲若陽光,驅散了昔日的陰霾。

  街道變得整潔,許多屋舍沒了主人,因為這半個月時間里,張淮深一直在往昌松、番和遷徙番將、番兵及其家眷。

  不多時,他們勒馬昌松衙門前,紛紛下馬走入衙門。

  穿過院子,他們見到了在正廳與李儀中、索勛等人議事的張淮深。

  令人詫異的是,陳靖崇和酒居延竟然也出現在了衙門內。

  “刺史!”

  見到劉繼隆,陳靖崇連忙起身,臉上笑容完全藏不住。

  酒居延也在陳靖崇起身后跟上,畢恭畢敬的對劉繼隆作揖。

  “節度使…”

  劉繼隆帶著張昶、斛斯光、馬成、李驥四人走入正堂,對高位的張淮深作揖行禮。

  見他們來的匆忙,張淮深眉頭微皺:“你們這段時日都在東大營練兵,如今突然趕來,想必不是來找我敘舊的…說吧,什么事?”

  張淮深的開門見山,令張昶四人面面相覷,但劉繼隆卻沉聲道:“山丹軍中的弟兄得知我要前往隴西,部分孤身兄弟希望與我同去,請節度使成全…”

  “劉繼隆,你過分了!”

  張淮深還沒開口,索勛就忍不住站了起來。

  他眉頭緊皺,面容不善道:“這昌松城中漢丁不過五千余口,你已經募去八百余人,現如今又要帶走山丹的兵卒…”

  “你別忘了,山丹的兵卒是節度使東征時留下的老卒,而不是你新募的兵卒,更不是你的私產!”

  索勛所說的話都是有根據的,山丹軍老卒一千二百人,新卒三千人,這其中五成老卒從沙州起義開始就跟隨張議潮的。

  剩下五成中有三成又是張議潮東征時在瓜州所募,劉繼隆也是在那時參加的義軍。

  再往后,張議潮二次東征,收復甘、肅二州,最后停留山丹,將第三團和其它四個團留在了山丹,形成了山丹軍的底子。

  可以說,山丹軍一開始就是張議潮麾下的老卒,這點從張淮溶就任山丹,城中幾名校尉的姓名也能看出。

  張淮澗、張淮滿、張淮沂及索氏兩名校尉節制了當時的山丹軍五個團,而劉繼隆當時雖然是別將,但只和第三團相熟些,也遠遠算不上是他的兵馬。

  只是后來祁連城之戰、張掖之戰、三次東略不斷有人戰死,不斷招募新人,使得山丹軍擴充至二十個團。

  饒是如此,其中有十五個團都是半年前招募的新卒,而老卒中有七成都是張議潮東征留下的兵卒,只有三成是被劉繼隆補員的兵卒。

  索勛這么說,無非是不想劉繼隆把這支軍隊帶走。

  畢竟今日說帶走孤身之人,誰知道明日他會不會帶著整支山丹軍南下?

  哪怕山丹軍的家眷都在瓜、沙、甘、肅等州,可索勛還是不放心。

  “行了…”

  張淮深幽幽開口,索勛皺眉看向他,神色不解。

  面對他的不解,張淮深選擇了忽視,因為他清楚劉繼隆帶不走山丹軍。

  隴西的局勢復雜,哪怕劉繼隆在山丹軍中威望極高,可山丹軍大部分都是有家室的人,又有幾個人愿意拋下現有的一切,跟隨劉繼隆去隴西呢?

  “我給你三日的時間,你把這些人報上來,但甲胄要留下。”

  張淮深還是選擇了讓劉繼隆帶走山丹軍中孤身的將士,不過他沒有讓劉繼隆連人帶甲的把人帶走,畢竟他已經給了劉繼隆兩千余套甲胄和數萬石糧食。

  “謝節度使!”

  “謝節度使…”

  劉繼隆感激作揖,張昶等人也紛紛作揖,十分感激。

  “三日后,李儀中率兩千張掖甲兵隨你南下收復蘭州,好好準備吧。”

  張淮深眼神復雜,劉繼隆聽后頷首:“末將告退!”

  話畢,他帶著張昶他們走出了衙門,而索勛也在他們離去后,立馬對張淮深作揖道:

  “節度使,敦煌那邊知道了您的作為后,必然要彈劾您,您已經給劉繼隆足夠多的幫助了!”

  他的語氣帶著幾分怒意,畢竟相比較劉繼隆,他得到的東西可以說是九牛一毛。

  張淮深調昌松兩千余套甲胄給劉繼隆不說,又調了幾萬石去東大營,并且讓李儀中帶兩千張掖軍幫他打蘭州。

  反觀自己,日后的會州軍還不見蹤影,甲胄更是沒有一套。

  雖說張淮深答應過他,會親自帶兵收復會州,將會州甲胄留在當地,給予他組建會州烏蘭、會寧兩軍兵馬的糧草。

  可是與劉繼隆一比,他能到手的都是允諾,而無實際。

  只是他也忘記了,大軍能收復涼州,劉繼隆出力最多,遠在眾人之上。

  “你別忘了,大軍為什么能收復涼州!”

  張淮深不耐煩的聲音傳來,這讓索勛面色一僵。

  “希望您不要后悔!”

  他冷哼一聲,拂袖而去。

  望著他離去,張淮深搖搖頭,而李儀中也道:“這索勛莽撞沖動,誰也不服,我看他日后必然會生出事端。”

  “無礙。”張淮深搖頭道:“收復會州之后,我軍前往關中就有兩條官道了。”

  “加之會州緊鄰關內道治下的靈州、北武州、原州,有朝廷依扶,想來不會有什么事情。”

  “倒是你與劉繼隆去蘭州后,雖說駐蹕廣武不用直面尚延心,但廣武西南的鄯廓二州都是尚婢婢的勢力。”

  “尚婢婢雖然與我軍交之甚厚,但聽聞他與麾下部將拓跋懷光共分鄯廓二州,還是需要小心這鄯州的拓跋懷光。”

  “節度使放心。”李儀中作揖行禮,并未把拓跋懷光放在眼里。

  倒不是他能力有多么出眾,只是他緊鄰劉繼隆,萬一出了什么事,他也可以向劉繼隆求援。

  張淮深也看出了他的想法,因此沉吟道:“劉繼隆那邊,最好還是不要麻煩他。”

  “額…”李儀中聞言語塞,顯然張淮深這話打亂了他的計劃。

  只是蘭州刺史還未到手,他也不好和張淮深翻臉,只能頷首道:“末將知曉了。”

  見張淮深沒有吩咐,李儀中也不舒服的退了下去。

  在他們走后,張淮深將目光投向酒居延和陳靖崇。

  酒居延沉默著,陳靖崇卻欲言又止。

  “你們是我麾下老人,但若是想追隨劉繼隆而去,我也不阻攔。”

  張淮深緩緩開口,這讓酒居延臉色表情一黯,倒是陳靖崇聽后作揖道:“節度使,您對我恩重如山,可…”

  “去收拾吧,不必多說了。”張淮深打斷了他,陳靖崇見狀跪了下來,朝著張淮深磕了三個頭后起身離去。

  陳靖崇走后,張淮深將目光投向酒居延:“你心里若是想去便去吧。”

  “不…末將吃張氏的糧食長大,劉刺史對我有恩,但他那里并不缺一個我。”

  酒居延搖頭拒絕,同時黯然道:“即便沒有我,劉刺史想要收復河臨渭三州也十分容易。”

  “呵呵…你是說我離不開你?”張淮深輕笑,語氣中帶著些冷清。

  “不…”酒居延搖頭道:“劉刺史那邊的敵人可以殺,并不麻煩,可您這邊的敵人殺不了,這才是麻煩的。”

  “我如果走了,那家中父母兄弟如何看待我…”

  見他這么說,張淮深嘆了一口氣:“下去休息吧。”

  “是!”酒居延轉身離去,背影落寞。

  在他走出衙門的時候,前番已經離去的陳靖崇卻走了出來。

  他原本臉上滿是高興,可見到酒居延的表情后,他便笑不出來了。

  “你不走?”他聲音帶著幾分詫異,酒居延也隨之搖了搖頭:“總要有人留下來的。”

  “我不像你,你家中除了一個已經嫁人的小妹便再無牽掛,但我不行。”

  “我的家人都在敦煌,想要帶著他們前往蘭州…談何容易。”

  說罷,他伸出手在陳靖崇肩頭拍了拍:“你放心和刺史去吧,敦煌那邊有我照看著,小妹不會受委屈的。”

  “老酒…”陳靖崇不知道該說什么,只能深吸氣道:“今夜去我那里,我們不醉不歸。”

  “好!”酒居延笑著點頭,笑容中帶著幾分苦澀。

  不多時,二人騎馬前往了西門的甘州、涼州大軍所駐蹕的西大營。

  在他們返回之后不久,甘州軍營的方向便傳來了嘈雜聲。

  他們走出營帳去看,只見到許多將士們來回穿梭各帳,訴說著劉繼隆將要前往隴西,而山丹軍有可能駐蹕涼州的事情。

  劉繼隆那邊已經放出話來,孤身的兵卒都可以前往東大營投軍,這讓許多后知后覺的山丹將士高興,緊接著又黯然起來。

  他們中許多人都有家室,而職田和永業田早已發下來安定好了。

  想要跟隨劉繼隆去隴西,職田很有可能被收回去,而永業田雖然能留下,可又有幾人舍得拖家帶口前往隴西。

  如今大戰告捷,收復會州后他們就能短暫回家與家人團聚,享受太平。

  一個即將安穩的河西生活,一個是不知未來隴西,兩相抉擇下,許多山丹將士都難得沉默了起來。

  除了少量孤身的將士在收拾行裝,大部分人都在帳內躲著,生怕狠不下心,一個沖動就走了。

  望著營盤內的情況,酒居延和陳靖崇心里都十分難受。

  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山丹營盤”,如今卻要分崩離析了。

  不知幾年過后,還有沒有記得他們的事跡…:mayiwsk←→新書推薦:

飛翔鳥中文    歸義非唐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