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第1章死人帶笑第1章死人帶笑(2/2)好書推薦:
我們所有人都傻眼了,一個個都看向道場先生,問他怎么會這樣。
可道場先生也只是搖頭,講他做這么多年的道場,還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以至于最后他還反過來問我們,還要不要按計劃上山(出殯)?
爺爺膝下就一個兒子,也就是我爸,據說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沒了,前來吊唁的都是爺爺的外甥之類的親戚,全是外姓人。遇到這種事,他們不敢做主,就都看著我,等著我的決定。
我雖然不懂喪葬文化,但也知道老一輩都講究一個入土為安,更何況日子都定下了,臨時更改的話,指不定鄉親們會嚼什么舌根。
所以我硬著頭皮講,應該是肌肉收縮引起的,沒什么事,按計劃上山就行。
我是村子里唯一的大學生,對我的話他們沒有懷疑,而是都暗暗松了一口氣。
道場先生則是招呼前來抬棺的青壯,讓他們把棺材前前后后釘好,然后抬到天坪里,架在兩條長椅上。之后青壯們開始捆綁繩索,插好抬杠,然后站在棺材旁邊等著。
在我們村,先人上山之前,道場先生會在隊伍前面做一段法事,然后用手里的桃木劍劈碎倒扣在地上的瓦片,抬棺的八仙就應聲抬起棺材,然后一路不停,直接把棺材抬到墳地。
可問題就出在這里,道場先生做完法事后一劍劈下去,瓦片竟然沒碎!
這一下,前來送葬的鄉親們,臉色頓時都變得不好看了。
當時我并不清楚他們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反應,后來我才知道,在我們村有個講究,說是一劍劈下去,要是瓦片碎得越多,就代表這人的子孫后代開枝散葉越多,反之要是瓦片沒碎,就意味著這家人很可能斷子絕孫。
正是因為此,所以道士先生在準備瓦片的時候,都是選擇那種一捏就碎的舊瓦,有的甚至還會提前把瓦片磕出些裂縫,就是為了一劈就碎。像我爺爺這種情況,整個村子還是第一次遇到。
人群里很快傳來議論,說我爺爺是不是走得不安詳,心里還有怨氣,所以瓦片才會劈不碎。
道場先生沒管那么多,又重新提劍劈了一次,可瓦片還是沒碎。這一下,人群里的聲音更大了。
我表叔他們見狀,急忙解釋,說我爺爺走得很安詳,臉上都還帶著笑,讓鄉親們別亂嚼舌根。
但我卻看見道場先生的臉上,在這涼爽的夏季早晨,竟然出了一層密密麻麻的汗。
他沒有去解釋,而是提著劍低聲沖著瓦片喊了一句:“佑大叔,難道你真滴想斷子絕孫?”
他這聲音很小,輕易就被鄉親們的議論聲給淹沒,只有距他最近的我才聽得見。
他喊完之后,便再次劈下,這一次,瓦片應聲而碎,但他手里的桃木劍也斷作兩截。一旁的煙火先生沒管那么多,急忙點燃鞭炮,八仙們同時喊了一聲,便將棺材抬起,跟在道場先生后面,朝著墳地走去。
到了道場先生事先選好的墳地后,道場先生殺雞燒香,做了一陣法事之后,就要我和表哥他們先回去。這也是村里的習俗,長輩入土時,隔代親人不能在場。
回到家后,看著還沒來得及撤下來的靈堂,回憶著以前和爺爺在堂屋里剝玉米聊天的場景,淚水就開始在眼眶里打轉。
還沒等我淚水流出來,來幫忙燒早飯的鄉親們就對我講,先人入土第一天不能哭,否則先人會留到屋里頭舍不得走。
我只好揉了揉眼睛,強忍住眼淚,坐在天坪里,看著鄉親們進進出出的身影。
按照道理來說,天快亮的時候,抬棺的八仙和道場先生就應該回來了,可一直到中午,都沒見到他們的身影。前來幫忙燒早飯的鄉親們已經走了,家里就只剩我們第三代,誰也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
一直到快天黑的時候,門外才傳來一陣雜亂的腳步聲,我知道,是他們回來了。
可我萬萬沒想到的是,不只是抬棺八仙和道場先生回來了,跟他們一起回來的,還有我爺爺!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