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十二章:為什么出家

  第十二章:為什么出家第十二章:為什么出家→:“王舅要我還俗,輔佐他處理國事。”

  “啊?你肯定不答應吧?”要不然就沒有后來的大翻譯家了。

  “你如何得知我不答應?”他探頭看我,目光炯炯。

  “因為你是鳩摩羅什啊!”

  這話估計也只有現代人才能明白,所以我趕緊改口:“因為從近來講,你希望通過修行自我解脫。了生死,離貪愛,到達自我修行的最高境界。但是從遠來講,你更希望能憑己之力,度化更多人,做到普渡眾生,成佛濟世。”

  在大漠里我跟他曾經談論過理想。那時,我還不知道他就是鳩摩羅什,所以我不敢亂說。現在知道了他的真正身份,也讀過他的傳記,我當然知道他在迷茫什么。

  我一直覺得佛教是個很有意思的宗教,佛教高僧其實都是哲學家。

  佛陀釋加牟尼死時并沒有留下可以奉為標準如同基督教《圣經》伊斯蘭教《可蘭經》一樣的經文,那時佛教也只是印度眾多宗教里不太顯眼的一支。而且從佛陀時代開始,佛教就已經有分支,比如佛陀的堂弟提婆達多,就另立門派。

  佛陀的弟子,每個人對教義的理解也不一樣,思想獨樹一幟的,就寫本經,立個宗。所以幾千年來,佛教內部宗派林立,各種經文可以讓人兩輩子都讀不完。大乘小乘密宗只是大分類,小分支就更多了。小乘就有什么雪山部,說一切有部。中原的大乘就有天臺凈土法相華嚴禪宗。再看看信奉密宗的藏傳佛教,格魯寧瑪薩迦葛舉,黃教紅教花教黑教,搞得我在西藏旅游看了好幾本書還是暈里吧唧的。

  說了半天其實就是為了說明,為什么佛教有那么多宗派?

  那些建宗的得道高僧,其實都是些高智商的哲學家。佛教很能吸引那些高智商的哲學家。想想如果你有普通人不能比的智慧,有普通人達不到思維高度,你可以在不違背基本教義的大框架內把你的人生觀價值觀你對精神世界的理解通過宗教的方式表達出來,讓萬人景仰跟隨信奉,這是一件多偉大的事啊。對佛學家來說,能夠集畢身所學,寫成論著,建宗立派,自成一家,便是在佛學領域里最大的成就。

  羅什的智商那么高,善于思辯,是個不折不扣的哲學家,他當然也希望能成為萬人的精神之師,引導蕓蕓眾生到達他認為的絕對彼岸。眼下的他雖然只有十三歲,怕是早已建立了這樣的人生觀價值觀了。

  我正在想那些有的沒的,怎么覺得半天沒聲音了呢?這才注意到他怔怔地看我,嘴角微顫,眼底居然泛出一片刺目的光。是贊賞,是感動,更是得遇知音的欣慰。

  “艾晴,羅什何其有幸,能在蕓蕓眾生中遇見你。”

  我尷尬地扯嘴露一個難看的笑。這絕對是因為我讀過關于他的記載,我知道他初學小乘但后改宗大乘。我那番言論,不過是把小乘和大乘的大致區別背了一下而已。而之前,他也流露出困惑,所以我能推測出他現在猶豫的,正是改宗問題。

  “艾晴,還記得在沙漠那夜,你曾問我為何出家么?”

  他的眼神越過我,飄向遠方。我趕緊坐正身子,洗耳恭聽。

  “母親在我七歲那年出城游玩,看到墳間枯骨縱橫,猛然悟到,貪欲乃一切苦難的根本,欲望之火猛如地獄之火,終究會將一個人燒成白骨,零落荒草間。她不想再受無盡的煎熬,便發誓:若不能剃發出家,就不吃不喝。父親最初不同意,母親便真的絕食。直到第六天晚上,母親氣如游絲,仍不肯進食。父親害怕了,只能答應她。母親怕父親反悔,執意要先落發,才肯咽下食物。第二天她便受戒了,搬出家,住進了王新寺。”

  他的傳記里就有耆婆為何出家的記載。輕輕點頭:“所以你就跟著母親一起出家。”

  他卻搖頭,兩眼盯著微微搖曳的油燈芯,似乎在回想什么。“母親出家后我因思念過甚,常常到寺里探她。她跟著大師們習經時我便坐一旁聽。不知為何,那些經文我只要聽一遍,便能背誦,人人稱奇。寺中高僧佛圖舌彌問我所背之偈,我皆對答如流。他贊我是佛門偉器,便跟母親商量,欲收我為徒。”

  他的早慧是出了名的。記得他的傳記中便記載他七歲出家時“從師受經,日誦千偈。偈有三十二字,凡三萬二千言。”不光只是要記住這三萬兩千字,他還完全理解那些難懂的佛經。“師授其義,即自通達,無幽不暢。”。這樣的智商,也就愛因斯坦,霍金能比了。我估計讓他背圓周率,準能破吉尼斯記錄。

  “所以母親問我是否愿意出家。我知道出家能跟母親在一起,便答應了。”

  我一聽有點愣神了。是啊,無論他多聰明,也還是個離不開母親的幼童。這個出家的理由,多簡單。而他的一生,在七歲便因這一點頭,一錘定音。

  眼光從油燈上飄開,看向我,眼里的迷茫水霧再次浮現:“你上次問我為何出家,我卻發現,真的不知如何作答。為了能跟母親在一起?我已經不再是七歲幼童。再過幾年,我便要受大戒,真正遁入空門。可是,我最近幾乎每晚問自己,為何出家。”

  “那你想通了么?”我小心地問。

  “以前習法,師父們告訴我,要通過修行,自我解脫,了生死,離貪愛,才能到達彼岸之涅槃。我在罽賓便跟隨得道高僧盤頭達多習小乘佛法,有四百萬言,都是講如何修行得證大果。可是…”

  他站起身,踱步到窗邊,無意識地扳手在身后,消瘦的背影孤清寥落。雖然尚年少,已經顯出未來佛學大師的雛形。

  “一路回來,見白骨野于沙漠,盜賊四下伏沒,百姓困苦不堪。我便在想,我個人固然可以通過修行得道,可是他人呢?那些盜賊卻是依舊為非作歹,百姓依舊受生老病死苦。我習佛法,究竟為何用?”

  我也站起來,走到他身后,柔聲說:“小乘出世,大乘入世。所以你接觸了大乘,就覺得大乘教義更符合你的心性了。地藏王菩薩有言: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你是否想像他一樣,渡人而非渡己?”

  他迅速轉身看向我,眼露贊許,臉上倏然明朗:“是,艾晴。在沙勒國我師從罽賓高僧佛陀耶舍,他向我傳授大乘。這是羅什第一次觸及大乘,一見之下便深深折服。這些日子里,每日與你相處,聽得你對大小乘用片語既能參透其意,我更是心向往之。只是…”

  他臉上掃過一絲不快,悶悶地吐氣:“回龜茲后,羅什師從大師卑摩羅叉學習《十誦律》。但凡我提及大乘,不獨卑摩羅叉大師,其他師尊都斥為外道謬論。羅什無從學習,深以為苦。”

  我能理解他的苦悶。龜茲信奉小乘幾百年,在佛教初期大小乘的紛爭又很激烈,大乘在當時傳播,決不是佛教內部的主流,而是極少數“積極分子”的“作怪”行為。所以,可以想像他在整個大環境中如何無奈如何掙扎。

  “羅什,其實大乘是在小乘上得來,兩者并不對立。佛陀創佛教,是為反對婆羅門教,反對種姓制度,所以教義簡單。修行方式參考了當時流行的苦修,講求個人努力,求得解脫。可是時代在,小乘局限便顯露出來。”

  踱步到他身畔,誠摯地看向他:“小乘是‘自了漢’,要解脫必須出家。出家人不事生產,也無后代,若每個人都出家,長此以往,國家無法生存,人類便亡。所以當佛教跟世俗權力產生矛盾,便有大乘出來改變弊端。”

  我抬頭朗聲說:“而大乘卻是渡人,你只需膜拜誦佛,便能成佛。這樣,不用出家,居士也可以成佛,就能解決人與生產的矛盾,居士可以結婚,也就解決了人類繁衍的問題。所以,佛教能被當權者接受,才能流傳更廣,有更多信徒。即所謂佛光普照,普渡眾生。”

  他聽得有些呆了,陷入沉思。我不知道他能了解多少,我純粹是從宗教與生產力,與統治階層關系上論述。再添一句:“羅什,你欲改宗大乘是對的。大乘更順應時代,能解決更多數人的精神需要。”以他率達趨新的個性,大乘渡人的思想更適合他,所以最后他選擇改宗,也是必然。

  我笑:“那是當然。大乘佛法會在漢地廣為流傳,生生不息。”

  季羨林說過:一個宗教流行時間長短與它的中國化程度成正比。誰的天國入門券賣得便宜,誰就能贏得群眾,就能得到統治者的。小乘要那么辛苦地修行,還不一定成佛。大乘,尤其禪宗,在中國提倡頓悟,“一闡提皆有佛性”。只需虔誠供養,口宣佛號,則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何等輕松愜意!(具體可以參看季老的《佛教十五題》)

  他也漸漸開懷,眉眼間顯出一股堅定的神色,似乎下定了某個決心。“前些日子,羅什在王新寺后一間廢棄的殿內,得到一部經書,是大乘經論。羅什忍不住偷偷看了,感觸良多。卻礙于師尊教導,不敢讓其他人得知羅什如此趨向新論。今天與艾晴一席話,羅什已明了如何取舍。回去后便給師尊師兄們誦讀,日后定要廣宣大乘,渡更多人成佛。”

  他提到的這段,我好像有印象。“羅什,你找到的是不是《放光經》?是不是有魔纏你,讓你放棄?”

  記得在他傳記里說:當他展開《放光經》讀誦時,突然只見空白的木牒。他知道是魔暗中作怪,而誦經的決心更加堅固。于是魔力失效,經文的字跡立即浮現,他便繼續學習。忽然聽到空中傳來一個聲音:“你是有智慧的人,怎么需要讀《放光經》呢?”他回答:“你是小魔,應速離去!我的心意如同大地,不可絲毫被轉動。”

  我當然不相信他真遇到過魔,我更相信為他立傳的慧皎寫這段奇特經歷是為了體現羅什改宗大乘遇到的心魔。因為改變自己一貫的信仰是件很痛苦的事,他肯定掙扎過,猶豫過,甚至想放棄過。心魔纏人,才是最難消除。

  他果真訝然:“《放光經》?”念一遍梵文,應該是這部經書的梵文名,點頭贊道,“這倒是個好譯名。佛法放光,普照眾生。”

  他沉吟片刻:“這部經文里說,佛法傳揚,是為了使盲者得視,聾者得聽,啞者能言,佝者得伸,狂者得正,亂者得定,病者得愈,羸者得力,老者得少,裸者得衣。佛法光大,可使一切眾生皆得平等,相視如父如母如兄如弟。也既是說,修行乃是為度化眾生,而非個人得道。這些深意,羅什極之認同。”

  他眉頭微皺:“只是,何來‘有魔纏我’?”

  眼里蘊出一絲笑意,細想了想,又自己解釋說:“若說魔,應是我心魔。不知該不該習大乘。自從得了那部經書,每日我都要猶豫好幾遍,看還是不看。看了后,又是猶豫。傳誦,還是不傳誦。這心魔,直到今日才徹底去除。”

  “還記得那晚你問我,畢身所愿是什么。”深吸一口氣,昂起優美的頸項,“如今,羅什可以像你一樣明明白白大聲說出理想。”

  他頓一頓,朗聲說道:“所到之處皆能傳揚佛法,建宗立派,立著論說,普渡眾生,這便是我畢身所愿!”

  他高昂著頭,油燈昏黃的光也掩蓋不住他臉上的滿滿自信。流光溢彩的氣度讓我一時間竟有些看呆了。如此的自信與早慧出現在這少年身上,猶如看到了未來一抹絢爛的色彩,用生命燃燒的沖天火光,熠熠生輝。

  “好志氣!”我熱烈地鼓掌,點頭大聲贊揚,“我最喜歡有理想有抱負的人,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你一定能做到!”

  他突然轉身面對我,畢恭畢敬地鞠躬,嚇了我一跳。抬起身時,狹長的臉頰緋紅,目光真摯而熱烈:“艾晴,羅什得你為師,是佛祖垂憐,為羅什指點迷津。羅什一生,定不負吾師。”

  他從沒對我這樣尊敬過,心臟沒來由地多跳了幾下。心底一團莫名的火苗竄升,迅速順著血液循環周身。我不自在地用手扇風。都已經是大冬天了,怎么有這么熱呢?

  那天課程結束后,他走到門口,看了看星輝閃耀的天幕:“明天天氣應該會放晴。”

  他轉頭對我,笑如春風:“艾晴,明日帶你游龜茲去。”

  ―――――――――――――――――注釋――――――――――――――――

  慧皎《高僧傳》對耆婆為何出家的描寫:“什母…因出城游觀,見冢間枯骨異處縱橫,于是深惟苦本,定誓出家,若不落發,不咽飲食。至六日夜,氣力綿乏,疑不達旦,夫乃懼而許焉。以未剃發故,猶不嘗進。即敕人除發,乃下飲食。次旦受戒,仍樂禪法。專精匪懈,學得初果。什年七歲,亦俱出家。”

  慧皎《高僧傳》記載的羅什從小乘轉宗大乘時的遇魔事件:“后于寺側故宮中,初得《放光經》。始就披讀,魔來蔽文,唯見空牒。什知魔所為。誓心踰固。魔去字顯,仍習誦之。復聞空中聲曰:‘汝是智人,何用讀此。”什曰:“汝是小魔,宜時速去。我心如地,不可轉也。’停住二年,廣誦大乘經論,洞其秘奧。”無盡的昏迷過后,時宇猛地從床上起身。想要看內容,請下載星星閱讀app,無內容。網站已經不更新內容,已經星星閱讀小說APP更新內容。

  他大口的呼吸起新鮮的空氣,胸口一顫一顫。

  迷茫、不解,各種情緒涌上心頭。

  這是哪?

  隨后,時宇下意識觀察四周,然后更茫然了。

  一個單人宿舍?

  就算他成功得到救援,現在也應該在病房才對。

  還有自己的身體…怎么會一點傷也沒有。

  帶著疑惑,時宇的視線快速從房間掃過,最終目光停留在了床頭的一面鏡子上。

  鏡子照出他現在的模樣,大約十七八歲的年齡,外貌很帥。

  之前的自己,是一位二十多歲氣宇不凡的帥氣青年,工作有段時間了。

  而現在,這相貌怎么看都只是高中生的年紀…

  這個變化,讓時宇發愣很久。

  千萬別告訴他,手術很成功…

  身體、面貌都變了,這根本不是手術不手術的問題了,而是仙術。

  他竟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個人!

  難道…是自己穿越了?

  除了床頭那擺放位置明顯風水不好的鏡子,時宇還在旁邊發現了三本書。

  時宇拿起一看,書名瞬間讓他沉默。

  《新手飼養員必備育獸手冊》

  《寵獸產后的護理》

  《異種族獸耳娘評鑒指南》

  時宇:???

  前兩本書的名字還算正常,最后一本你是怎么回事?

  “咳。”

  時宇目光一肅,伸出手來,不過很快手臂一僵。

  就在他想翻開第三本書,看看這究竟是個什么東西時,他的大腦猛地一陣刺痛,大量的記憶如潮水般涌現。

  冰原市。

  寵獸飼養基地。

實習寵獸飼養員。網站即將關閉,下載星星閱讀app大神小春的不負如來不負卿  御獸師?

  《不負如來不負卿》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節與文筆俱佳的都市小說,壹筆閣轉載收集不負如來不負卿。

飛翔鳥中文    不負如來不負卿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