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原來都是大魏的子民第488章原來都是大魏的子民→、、、、、、、、、、、、、、、、、、、、、、、、、
無論如何他也不會想到這個島是受到詛咒的。
而他現在就在這個島上。
老王爺還好,只是抬了抬眉,但也露出震驚的表情。
余元箏更不可思意。
而三個孩子只是懵懂地看著大人。
就在這時,上官子棋安排好將士們,也來了這里。
正好聽到啟明帝的驚呼。
“怎么了?”上官子棋疑惑。
余元箏就把剛才葉婆婆說的話重復了一遍。
“我們剛才去各鄉民家借柴火,確實沒看到一個男子,都是各家女子給我們柴火。”
上官子棋的話證實了葉婆婆所說。
男子估計都被她們非常珍貴地供起來,專門用來生孩子了吧?
啟明帝緊緊皺起眉頭。
“宏逸,你怎么看?”啟明帝一時想不出什么原因會讓島上的女人生不出男孩。
而詛咒一說,他不太信。
肯定有什么原因,只是島上的鄉民不知道。
“臣也想不出什么原因會導致此等情況。要不我們稍停留幾日,了解一下這個島?”老王爺建議。
“太上皇,老婆子求您給我們幾個男子吧。”葉婆婆老眼含淚,好不可憐。
她看到他們上島來的除了王妃和她的兩個丫鬟,其他全是年輕的男子。
她心里一路就在盤算著,如何求他們留下幾個給她們。
“太上皇,只要您能答應留下一些男子,您看上島上的什么,我們都愿意給。”崔婆婆也附和道。
“老人家,這可不行。我們此次帶出來的男子都是我大魏的將士,他們都有父母要養。”上官子棋一聽她們的要求,立刻反對。
這怎么行?
要是真答應她們的要求,就輪為島上傳宗接代的工具了。
哪個男人愿意過被囚禁一般的生活。
兩位婆婆見上官子棋說話很堅絕,又傷心地哭起來。
“老人家,我們講講這海月島的歷史吧。”余元箏插話道。
她也不相信什么詛咒的話。
先聽聽她們島上的歷史再談比較好。
或許從中能發現點什么。
“對,你們說說。”啟明帝贊同。
“太上皇,我們所知道的也是從老一輩人口口相傳下來的。”崔婆婆說道。
“沒關系,把你們知道的講給我們聽就行。”啟明帝也很好奇。
“海月島最開始根本沒有人。我們的先祖在一百六十多年前來到這里。聽老人們說當時他們是從一個叫大晉的地方來的,當時戰亂,官府四處抓壯丁入軍營打仗,那時死了太多人。
而當時的先祖們只得想辦法逃。
他們都是海邊的漁民,家家都有船。
一有抓人的來,就駕船下海。
可是先祖們不可能一直在海上,漁船太小,根本裝不了多少東西,在海上最多兩三天就得上岸。
那時一個秀才出頭,把鄉民們組織起來商量逃出大晉。
他們就想了個辦法,讓各家把漁船全部連起來,再把需要帶走的東西都帶上船。
選在一個夜晚,全村的人一起上船向南而行,在海上漂了快一個月,他們正好看到這個島,然后上來。
發現島上有山有水有平地,非常適合居住,大家商量決定留在此處,從此就在這里安定下來。
當時他們帶來了各種種子和工具,又有大海,還可以打漁補充食物。
秀才領著大家開始建房造屋,開荒種地。
日子過得安逸又自在,沒有戰亂,也不用向朝廷交稅。
當時來此的先祖有六百多人。
島上土地肥沃,糧產高,能養活不少人,聽說人口最多時有四千多人。
可是隨著一年年過去,出生的孩子總是女的多男的少。
好些姑娘根本嫁不出去,只能做老姑娘。
人口就開始減少。
直到后來,一個男子娶五個姑娘都解決不了姑娘們的婚配問題。
直到現在我們全島不管老少,男子只剩九十六個。
為了傳承,我們不敢讓男子有半點閃失,把他們集中一起,養在山上。
也不讓他們干活,讓他們盡量能活得長久一些。
而女子常年勞作,能長壽的不多。
我們兩個是全島年紀最大的。
我們兩人擔著全島的管理職責,勞作稍少些才活到了現在。
在你們眼里,我們是不是很老了?其實我們才五十二歲。
島上的女子,只要到了一定年齡,我們就安排她們上山與男子同處,直到懷孕。
可是男子太少,當然就有很多有親緣關系,但我們也管不了那么多,只要能生孩子就行。
哎,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出生的孩子越來越多不正常的。
我們只能狠心把不正常的都交給了海神。”
葉婆婆慢慢講起海月島的歷史和現在的情況。
聽得幾人瞠目結舌。
原來島上的鄉民從原則來講就是大魏人,只不過為了逃避戰亂,在天下大亂之際逃到了這里。
“你們可知你們的先祖是從哪里逃過來的?”啟明帝心里已經數,但還想要個確切的地址。
第488章原來都是大魏的子民第488章原來都是大魏的子民→、、、、、、、、、、、、、、、、、、、、、、、、、
“不知道。當年的老秀才有留下一些書和手記,應該有記。可是我們在這里生活,根本用不著讀書識字,后來那些書就被收起來了,再沒有人動過。我們都不識字。”崔婆婆說道。
這時,兩個丫鬟做好了飯。正站在旁邊,等著主子吩咐。
“太上皇,我們先吃飯吧,飯后去看看。”余元箏提議。
“嗯。”
兩位老婆婆收起悲傷。
這么多年,海月島第一次有外人來,而且還是太上皇。
她們小時候都聽過老人們講以前先祖逃出來的前家鄉的事。
她們雖不知道皇權下是什么樣的,但知道皇帝是做什么的。
但因為她們并沒有經歷過皇權下的生活,對太上皇的敬重肯定不會如朝中大臣或者大魏百姓。
所以余元箏讓她們一起坐,她們當真沒有半點推辭就坐到了太上皇的對面。
不過現在的太上皇很接地氣,退位三年,和老王爺一起各處跑,已經沒有在金鑾殿上的威嚴。
他收起一身的氣勢,顯得很平易近人。
兩位老婆婆還算懂些禮,等啟明帝開始夾菜吃,她們才動筷子。
只是當她們吃了第一口菜后,卻被這美味給驚得舍不得吞下。
菜都是她們讓各家拿來的,平時她們也吃的這些,可是味道卻完全不同。
“王妃,這.......”葉婆婆好不容易舍得把菜吞下,才開口。
可是不知道怎么形容。
“怎么了?”余元箏不明白。
“這菜經兩位姑娘的手做出來,怎么這么好吃?”葉婆婆激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