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347章 昭嬑固所愿也

  賬號:搜索第347章昭嬑固所愿也第347章昭嬑固所愿也←→:

  這世間總有一些人,能夠打破世俗加諸在身上的藩籬。

  張朝云就是其中之一。

  沈昭嬑一向敬佩這樣的人,就是不知張朝云究竟是靠自己的本事,還是仰仗了家族及祖父渠梁先生的名聲。

  沈昭嬑安靜坐著,四周一雙雙飽含意味的眼神落在她的身上,她迎向了張朝云的清冷的目光,沒有說話。

  皇后娘娘心中有些不喜,看向張朝云:“張大小姐,不若等選妃欽定之后,再與沈大姑娘切磋斗藝。”

  這是折中的辦法。

  張朝云抿了一下唇:“不會占用太多時間,祖父一路長途跋涉,甚是操勞,待選妃欽定之后,想來時辰已經很晚了,請皇后娘娘恩準。”

  她拿了渠梁先生作筏子,皇后娘娘也不好再多說。

  張朝云如果對齊王有意,便大大方方參與妃選便是,做什么要干擾妃選?

  這跟選妃不同,選妃又不是單看才藝,是各方面都有考量。

  張朝云是文豪世族家的嫡長女,與武勛世家出身的沈昭嬑,從小受到的教養都不同,在才學上占了便宜,加之名聲在沈昭嬑之上,年長了沈昭嬑兩三歲,祖父還是張圣公,這不是公平的比斗,有恃強凌人之嫌。

  張朝云若對沈昭嬑起了相惜之心,兩人相約一個時間斗藝切磋便是,做什么要在齊王妃選上找沈昭嬑斗藝切磋?

  張朝云贏了固然是理所當然。

  可沈昭嬑在齊王妃選叫她當眾打了臉,沈昭嬑情何以堪?

  旁人會不會想,如果張朝云參與了選妃,齊王妃肯定是張朝云的,哪還有沈昭嬑什么事。

  旁人不會認為,沈昭嬑能欽定齊王妃,那是張朝云沒有參加妃選!

  旁人會不會覺著,齊王妃的位子是張朝云讓給沈昭嬑的?

  旁人會不會覺得,沈昭嬑不如張朝云。

  旁人會不會惋惜齊王妃不是張朝云?

  皇后娘娘身居高位,對人心人性看得比任何人都要透徹,一下就將張朝云的心思看了透徹。

  張朝云在羞辱沈昭嬑。

  皇后娘娘心中微嘆,目光看向了沈昭嬑:“沈大姑娘意下如何?”

  斗藝要經過雙方同意。

  可張朝云在大庭廣眾之下約斗,沈昭嬑也沒有拒絕的理由。

  沈昭嬑抬起眼睛:“臣女沒有異議。”

  張朝云向她提出斗藝切磋,是她始料未及的事,稍一想就能明白,張朝云暗藏的心思,她覺著諷刺,又可笑。

  原來在張朝云看來,齊王妃竟是她主動相讓?

  果真如此,張朝云又何必提出與她比斗,是心中不甘嗎?

  也是!按照前世的發展,張氏一族與太后黨關系密切,張朝云和齊雍之間是沒有可能的。

  張氏一族掌控了橫渠書院,是天下第一文豪世家,一舉一動都會牽動大周朝局,在大周朝地位超然,不會輕易參與朝堂之爭,除非到了必須做出選擇的時候。

  張朝云不可能嫁進皇室。

  張朝云不爭,是因為她不能爭。

  正因為不能爭,所以心中不甘,在妃選結束之后,提出斗藝切磋,妄圖壓她一頭?

  張朝云就這么自信,一定能贏她?

  沈昭嬑心中陡然生一股強烈怒意,骨子里那種倔強、不屈,被徹底點燃了,她緩緩起身,低頭理了理衣裳,在魏寧宜擔憂的目中,在場中一雙雙飽含了期待、探究,甚至是幸災樂禍的目光下,從容地走到了臺前,站到了張朝云的對面。

  兩人靠得近了,眾人突然發現,兩人的眉眼長得十分相似,只是她們氣質不同,乍然一看,這種相似并不明顯,一開始就沒人注意到。

  沈昭嬑揖禮道:“張大小姐所請,昭嬑固所愿也。”

  直到這時,齊雍才回到坐席,見沈昭嬑和張朝云站在臺前,心里涌現了一股不好的預感。

  趙安福湊到他耳邊,將方才發生的事,一五十一地說了一遍。

  齊雍轉頭看向了渠梁先生:“看來這聞名天下的第一才女,叫人捧高了,難免沾染了自視甚高的毛病,也開始離經叛道,藐視禮法了。”

  離經叛道,藐視禮法四個字,讓渠梁先生手抖了一下。

  當年他也沒想到,朝姐兒這樣大膽,著了男裝,借了張家的名頭,混進了詹事府,還同齊王殿下成了同窗。

  這件事若是揭露出來,眉縣張家的名聲就要受損了。

  這時朝姐兒的行徑,惹了齊王殿下不滿,渠梁先生只得嗡聲道:“殿下言重了,老朽沒有干擾殿下選妃的意思,此是朝姐兒行事不妥,老朽定會給沈大姑娘一個交代,定不會讓她難堪。”

  齊雍淡聲說:“先生此言差矣!你是該給她一個交代,畢竟是你張氏無禮行事,冒犯在前,但是最后難堪的人是誰還尚可未知。”

  渠梁先生蹙眉:“齊王殿下言重了。”

  朝姐兒此舉雖然,確實有些不妥,卻還沒嚴重到無禮的地步。

  齊雍目光倏冷:“鎮北侯府沈氏,滿門忠烈義士,前朝末歲,北蠻大舉南侵,中原百姓慘遭屠戮、魚肉,是沈文公棄筆從戎,大義疏才,襄助當時駐守在北境,孤立無援的唐氏抗擊外族,祖孫四代人,上千沈氏族人,紛紛投效軍中,為唐家軍籌集糧草,招攬義士,沈氏族人大多埋骨黃沙,最后十不存一。”

  渠梁先生心中一抖,那位沈文公,在大周定國之后,被追封了“文忠公”,忠是君王對臣子的最高褒獎,很多人都忘記了,鎮北侯府是一門兩爵。

  “沈氏助太祖從龍有功,定下了大周朝帝業,太祖皇帝要厚賜,沈文公之嫡長子,第一代鎮北侯言道,北蠻不滅,何以享貴,我沈氏數千兒郎皆埋骨河西,此為國仇家恨,遂主動擔下了駐守河西的重任,自此歷代鎮北侯遵祖訓,世代鎮守河西,大周朝立國二百余年,鎮北侯府為大周朝守住了北境屏障,始終未曾讓北蠻侵我大周寸土。”

  “十八年前,鐵勒部大舉進犯河西,妄圖南下,入侵中原,因朝中復雜的局勢,朝黨之間的爭斗,導致朝廷對鎮北侯支援不及,鎮北侯在艱難的局勢下,率領沈氏兒郎,誓死抗敵,死戰不退,數百沈氏兒郎埋骨河西,老鎮北侯最終擊退鐵勒部,戰死河西,為國捐軀。”

  正是這一戰,令保皇黨堅定了支持皇上親政。

  而皇上也借此機會,清理了朝中一些阻礙朝廷支持鎮北侯抗擊外敵,為后來親政奠基了基礎。

  ←→新書推薦:

飛翔鳥中文    昭春意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