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扭轉局面第270章扭轉局面(1/1)
二皇子雖然和林玄輔政見不合,但目的地是一致的,都是想讓孫堅死無葬身之地,他還是有搏一搏的心態和想法的。
所以才有了,吏部侍郎李匡佑,刑部主事林成都,禮部司郎方文閱,三人,在東城門外煽風點火的事情。
當然,林玄輔的設計不僅僅是如此,這才哪到哪?
林玄輔出手那絕對都是一步接著一步,而且還是多管齊下,置孫堅于死地。
拋開蝗災的事,他從多個方面設計孫堅。
比如孫堅的醫術,他發明的土豆,以及他的詩詞。
醫術問題上,林玄輔想捏出來個欲加之罪,多找一些人告孫堅,甚至多找一些官員參孫堅治死過人,然后“受孫堅害”的百姓都去京都府鬧,最后煽風點火激起民憤,最好讓百姓和官府斗一下,再死一批人。
把這些罪名最后都扣到孫堅頭上。
讓孫堅百口莫辯,查無可查,坐實諸多罪名!
除此之外,孫堅的土豆也要加到計劃中去。
對于這個新糧種子,林玄輔能給出的辦法就是投毒!
其實林玄輔已經派人去了弘農郡弘農縣孫家莊。
聽說孫家莊和周邊的村鎮已經都在種孫堅的土豆了。
據說在弘農縣汪縣令的帶領下,還都收割了好幾波了土豆了,正打算往其他鄉鎮拓展。
這個時候林玄輔只需要派人在土豆里面加入劇毒,然后在吃死一些人,那林玄輔就能憑借自己三公之首,當朝宰相的身份來把這件事鬧大!
同治病的人一樣,宣傳言論,煽風點火。
激起民憤,最好再找一些死士假扮成農民,因為土豆吃死人這件事和官府來個你死我活。
最后再死上幾百幾千人,以此來壓孫堅。
從而把孫堅治罪下獄,就算孫堅最后想辦法自證清白了。
林玄輔也會讓整個大乾流言四起,詬病孫堅,用輿論壓死孫堅!
最后一步就是詩詞了。
林玄輔不得不承認,他自己對孫堅所作出的那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也非常喜愛,幾乎可以說是愛不釋手,經常性的閱讀。
但一碼歸一碼,即使這樣,也不能改變他想讓孫堅身敗名裂,然后死無葬身之地的目的。
他原本是想借用大周和大宋的由頭,找一些文人墨客,來攻擊孫堅,然后捏造假證,控告孫堅抄襲的罪名!
然后取得偽造證據后,公布于天下,讓天下人對孫堅群起而攻之。
再使勁的煽動民間言論和非議,這樣就能讓孫堅身敗名裂了!
這些原本都是一環套一環的。
不論是醫術、新糧種土豆還是詩詞,都是排在了蝗災之后。
按照林玄輔和二皇子以及幾個心腹大臣的預估。
就算是孫堅有通天的本領,也不可能把蝗災根除掉。
最多能弄下一個鎮壓部分地區的局面來交差。
因為孫堅原本就是趕鴨子上架,壓根就不是自己主動提出來要接治理蝗災的差事,而是被乾武皇帝生生架上去的。
從這一點,這就說明孫堅其實自己心里也沒有任何底。
他根本就沒把握鎮壓蝗災!
而且這件事不論是放在誰來看,最后最好的結果也僅僅只是部分地區的鎮壓,絕不可能全面鎮壓,根除蝗災這種事,更不用說了,完全沒有這個可能!
反正不論是林玄輔,還是二皇子,還是他們門下這些大臣們,都是這樣的看法和認為。
若是沒有孫堅,讓他們這些人隨便誰來做這件事,他們可能一點把握都沒有,幾乎可以說就沒勝算!
對于蝗災這件事,他們這群人別說部分地區鎮壓了,就算是小面積鎮壓他們也不敢打包票。
故此他們對孫堅最高的認知也就這樣了。
就算孫堅真的是仙人謫凡,那也不可能根除掉,因為蝗災最怕雨天,可眼下大乾干旱至此,哪來的雨天可言?
而是根據朝廷的推算,今年關中地區的雨季最快也要等到兩個月之后了。
古代人們其實是可以算雨季的,一年十二個月,他們能根據黃河流域的沙水重量推算雨季的時間,把每個月的沙水和去年同月的沙水放在瓶中用天平稱重,就能得出相應的結論。
而且準確率能達到百分之八九十,這一點現代人都不得不佩服,這正是古人智慧的表現。
故此以林玄輔,二皇子為首的諸多大臣們,都認為不可能出現雨季,就算有那也都是下個月,下下個月的事情,可蝗災卻等不了那么久啊!
僅僅只需要三天的功夫,蝗災就可以向周邊蔓延,不斷繁衍,最后導致全國泛濫。
三天內下雨,那除非孫堅有龍王爺的本事!
他們騰云駕霧呼風喚雨?
別扯淡了,好嗎?
所以鎮壓蝗災,壓根就不可能!
他們原本的計劃是當孫堅沒有把蝗災之事處理好,導致百姓怨聲載道,民不聊生的時候,乾武皇帝就算是袒護孫堅也要相應的處罰一下,要不然無法平息民怨!
就算皇帝念及孫堅大才,不忍心殺孫堅,那也無妨!
對于這一點他們也考慮進去了。
這個時候,他們再把先前的諸多計策使用,從醫術、新糧種土豆、詩詞三方面入手,讓大乾到處流言四起,輿論不斷,讓孫堅徹底身敗名裂!
到那時,孫堅必死無疑!
乾武皇帝就算是不殺孫堅也會把孫堅下大獄。
孫堅若是被下了牢獄,那就相當于毒蛇拔了毒牙,猛虎被去了利爪。
二皇子林玄輔等人想要弄死這些的孫堅,那簡直可以說是易如反掌,探囊取物。
這一系列的計策和計謀,不管是從哪個角度都可以說是天衣無縫,甚至說他們已經把每一處都會發生的最差結果都考慮了進去,可誰能想到…
計策還沒完全展開實施,就胎死腹中了!
孫堅做事兒太出乎意料,更是看傻看呆了所有人。
人家孫堅直接來了一招晴天烈日下求雨,而且還求來了一場覆蓋方圓百里的大雨。
大雨下了幾天幾夜!
蝗災還沒徹底泛濫呢,就已經被大雨所影響,然后又在總理處各大官員的協調下,都被百姓快捕捉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