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詩詞都能抄,兵法又怎么不能?第103章詩詞都能抄,兵法又怎么不能?(1/1)
“但說無妨,朕今日恕你無罪!
得到了乾武皇帝的話,孫堅這才松了一口氣。
“微臣遵旨!”
那既然非要自己說,自己就直接說了。
“回陛下,微臣認為,應對此局之前,首先應當先分析原因。”
“剛陛下未駕到之前,微臣說了,沙盤上出現的困局,乃是我大乾用人不當,這帶兵將軍純屬飯桶白癡,不光是帶兵將軍,就連這統兵元帥也是傻子。”
“不論此局何解,元帥和帶兵將軍戰后都應軍前斬立決!”
眾人聽到孫堅大罵一口一個傻子飯桶白癡,一個個都喜笑顏開,尤其是兩位公主,笑的更是合不攏嘴。
“繼續說!”
乾武皇帝點了點頭,示意孫堅繼續說下去。
孫堅也不客氣,繼續道:“若是…若是此番局面讓微臣領兵,那微臣認為,事已至此,不僅不能退兵回城,反而要進攻。”
什么?
此言一出,眾人全都震驚了!
不僅李乾承和莊先生愣住了,李由李牧呆住了。
就連剛剛喜笑顏開的二位公主也懵了。
他們中間并不缺乏統兵之人,誰看不出來,眼下這種局面,已是死局,三方部隊處處被掣肘牽制,數萬將士生死可謂是命懸一線!
能逃命存活已是不易,怎么還能進攻呢?
這不妥妥送死?
他想讓大乾軍隊全軍覆滅嗎?
莊先生第一個坐不住了,他直接怒斥孫堅:“好啊!好…好你個登徒子,陛下面前都敢口出狂言,老夫是在問你如何退兵,你倒是想讓所有戰士殉葬!”
“這雖是沙盤用兵,但仍不可兒戲!陛下在此,你怎敢造次!”
“你若回答不上來,就不要回答!若再敢口若懸河,胡說八道,老夫定要重重罰你!”
莊先生氣得面部通紅,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模樣。
言罷,他轉過頭來,對乾武皇帝行了一禮:“陛下息怒,老夫和這頑徒,雖只有一面師徒情分,但畢竟身為師長,圣人言:教不嚴師之惰,陛下要責罰就責罰老夫教徒不嚴之過。”
此刻就連李乾承都跑過去拽了拽孫堅的衣袖,小聲道:“孫兄,雖是假設戰局,但這種事可不能妄言,更不能兒戲啊。”
孫堅倒是一副坦然自若的模樣,他并未著急回復李乾承的話,而是先撇了一眼莊先生。
這老頭雖說氣性大,但不可否認剛剛的話確實是維護自己。
這一點讓孫堅心里涌過一絲暖意。
孫堅雙手畢恭畢敬對乾武皇帝行了個禮,出聲道:“陛下,您剛金口玉言,說今日但講無妨,恕我無罪,微臣現在還能講話嗎?”
眾人屏住了呼吸,目光紛紛望向了乾武皇帝。
想看看這皇帝老頭如何懲治孫堅狂妄之言。
乾武皇帝饒有興趣的看了一眼孫堅,并未著急回答,先是抬手讓莊先生起身,“莊愛卿平身吧。”
“謝陛下!”
眾人眼看陛下并未動怒,這才松了一口氣,紛紛把鄙夷的目光又望向了孫堅,似乎在告訴孫堅,陛下沒動怒,那是陛下仁慈和寬宏,你小子再別口出誑語了。
“朕方才說了,今日但說無妨,不算犯忌。”
“今日沙盤對弈用兵,大家都可以直言,”
“諸位,孫愛卿方才的觀點,你們怎么看?”
言罷,乾武皇帝指了指一旁的李由,“就從李由將軍開始吧。”
“末將遵旨。”
李由先是對著皇帝老頭行了個禮,看著孫堅冷哼了一聲,出言道:“末將認為,孫侍讀此言真乃書生之見,愚不可及,倘若這是真實戰場,那孫侍讀的策略會殃及三軍,對于這樣的人我方理應軍前就地正法!”
李由說完,李牧也站了出來,附和道:“末將也認同兄長的觀點,孫侍讀武藝不俗,或許能成為一個好將軍,但他絕不是一個好統帥,末將此生跟隨陛下歷經百戰,大大小小戰場也經歷過十幾次,從未聽說過能如此用兵!這番局面不退反攻,這簡直不亞于螳臂當車,以卵擊石。”
眾人聽了李由和李牧的分析,都不由紛紛點頭認可。
不愧是皇上的左右金吾將軍,見識就是比孫堅這黃口小兒要高得多!
王德訕笑一聲,緊跟其后:“陛下…陛下老奴看不懂這些,老奴不懂用兵,更不懂什么兵法,老奴此生之愿就是伺候好陛下,服侍好陛下。”
乾武皇帝意味深長的點了點頭,饒有興趣的看了一眼自己兒子,“李乾承,你說說吧?”
李乾承復雜的看了孫堅和莊先生一眼,唯唯諾諾道:“回父皇的話,兒臣也認為…也認為…”
“有什么就說什么,討論而已,何必吞吞吐吐!”
看自己兒子說話有些放不開,乾武皇帝朗聲出言。
“是!”
李乾承震了震心神,繼續道:“兒臣也認為李由,李牧二位將軍所言在理,這番局面應徐徐退兵,處處被動,進攻只會增大傷亡。”
李乾承回答完,乾武皇帝掃視一圈眾人,發現大家都心照不宣,對著孫堅都是一臉鄙夷之色,這才把目光重新望向了孫堅。
“孫愛卿,眾人的言論你也都聽見,他們主張徐徐退兵,認為你是書生之見,愚不可及。”
“朕也想聽聽你所言的進攻是如何進攻?”
“遵旨。”
孫堅莞爾一笑,大步走到沙盤前,對眾人朗聲道:“諸位,所謂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此言對否?”
此話一出,全場皆都愣了愣,理解了話中意思后,這才陸陸續續表示認同。
就連乾武皇帝和莊先生也都紛紛捋著胡須,分析著孫堅話中的意思,默默點頭。
孫堅這幾句話,出自他前身世界的《孫子兵法》。
他們自然是從未聽過。
雖說在這個時代兵書、兵法也非常之多,但總歸和孫堅后世的歷史世界不在同一時空。
或許有雷同,但絕非一模一樣。
這就跟詩詞歌賦一樣,雖然在這個時代也流傳下來了驚世詩集,但總歸歷史上并不存在,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這樣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