賬號:搜索第405章上行下效,浮萍扎根第405章上行下效,浮萍扎根←→:
太后娘娘,您這樣做可對得起皇平爺!”
太后挑眉,目如鷹隼,直直地看著聲音傳來方向“自是對得起的。”
“世人皆知,皇平爺才是最偏愛寵溺永昭之人。”
“彌留之際,更是將那枚從不離身的龍紋玉佩賜予永昭。”
“哀家所行,不過是順皇平爺遺詔罷了。”
“休要再東拉西扯拖延時間!”
“哀家再問一句,可有意愿移步廊下者?”
“爾等皆是永昭的叔伯子侄,若非萬不得已,哀家也不想目睹血濺慈寧宮的場面。”
話音落下,窸窸窣窣聲響起。
有數位皇室宗親面面相覷,對視一眼后,齊刷刷出列,朝著太后拱手作揖“太后娘娘,臣等亦覺天寒地凍,寒風凜冽,想借回廊避避風,叨擾一番,懇請太后娘娘應允。”
“榮幸之至。”太后頷首示意。
庭院里,只余稀稀疏疏寥寥宗親。
這些人有一共同的相似之處,那便是膝下有風華正茂且清名在外的子孫,且昔日與貞隆帝親厚無隙。
在貞隆帝的縱容下,胡作非為,肆意而滋潤。
或許,至高皇權的誘惑在前,不博一博,就咽不下那口心氣。
亦或者,他們在賭。
賭一向吃齋念佛,慈眉善目又不理俗事的太后是在虛張聲勢,絕不敢對他們痛下殺手。
“太后娘娘,千年尊卑秩序、倫理綱常不可顛覆。否則,鄒纓齊紫,上行下效,婦人們紛紛拋頭露面,凌駕于夫郎之上,這天下可還能有寧日。”
“萬望太后娘娘三思,莫要成為大乾的罪人。”
太后蒼老卻凌厲的眸中掠過一絲不耐。
女子生來卑怯嗎?
“爾等是不是忘了,萬年前,子女皆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至于凌駕于夫郎之上…”
太后嗤笑“杞人憂天。”
這世上哪有一蹴而就之事。
壓在女子頭頂的大山已經存在了千年之久。
風銜來土,大山一日高過一日,落在女子身上的枷鎖也一日重過一日。
愚公移山,尚且非一日之功呢。
太后幽幽的嘆了口氣“哀家乏了。”
“既然爾等不識好人心,那哀家也不多嘴了。”
“衛樾,拿下蓄意行刺哀家的刺客,死活不論。”
“查明刺客身份后,抄家,妻子兒女流與披甲人為奴,此生不在大赦之列。”
“有賊心不死者,殺無赦。”
人可以活在愧疚里,但不能活在恐懼中。
這是身為皇室中人,最深以為然的道理。
這樁血腥的罪孽,她替永昭背了!
倘若老天要懲罰,就懲罰她,要索命,就索她的命。
為人母,哪能一直藏在女兒身后。
禁軍弓弩手搭弓,破風聲起,旋即是箭矢刺入皮肉的聲音。
那些個皇室宗親的咒罵聲還未出口,就不可置信的倒在地上,全無聲息。
鮮血淌過慈寧宮的青石板。
隨后,太后緩緩轉身回眸,看向靖老王爺一行人“那些人因何而死?”
靖老王爺斬釘截鐵“蓄意行刺皇嫂,死不足惜。”
“皇嫂,我愿即刻親筆書寫證詞,簽字畫押,為自己一言一行負責,宗正寺、大理寺、刑部、御史臺問詢查案,我也可出面作證。”
旁的皇室宗親:靖老王爺真男人也。
一時間,他們不知是該說靖老王爺貪生怕死,還是說能屈能伸了。
下一瞬,在太后視線掃過來時,不約而同的照搬了靖老王爺給出的標準答案,齊聲道“臣等亦如此。”
于是,慈寧宮出現了滑稽的一幕。
一個個尊貴的宗親,俯在矮小的窄凳上抓耳撓腮的寫證詞,力求情真意切。
“今日過后,還望諸位能盡心輔佐永昭。”
太后握著厚厚一沓兒簽字畫押后的證詞,慈眉善目道“哀家會在佛祖面前替諸位祈福的。”
一眾皇室宗親:…
狠人!
這才是真正的佛口蛇心!
“永昭長公主天縱奇才,自幼被皇平爺寄予厚望,而今臨危紓國難,力挽狂瀾,扶大廈將傾,實乃玄圭告功,兆民仰止。若能繼位,眾望所歸。”
“且,謝小侯爺揚旌漠北而胡塵靖,揚大乾國威,長公主殿下后繼有人矣,大乾河清海晏可期矣。”
好吧,五十步笑百步,他們不僅嘴甜心苦,還貪生怕死。
太后笑道“一家人。”
“永昭好,諸位也會萬事順遂的。”
“當然,哀家丑話說在前,哀家耿直,見不得人朝三暮四,出爾反爾。”
一眾皇室宗親們連連保證。
反正,他們沾染不上皇權,與其自尋死路,不如老老實實踏上光明大道,延續富貴榮華。
還是那句話,永昭長公主登基,保留大乾國祚、宗廟,總比謝小侯爺直接舉兵起義,建立新朝要好的多。
送走了皇室宗親,太后垂眸看向衛樾“那些個刺客的妻女、妾室如有戴罪立功,揭發刺客過往惡行之念,可酌情從輕發落。”
衛樾恭恭敬敬應下。
能在這座宮城里笑到最后的,皆非等閑之輩。
但,成王敗寇,歷來如此。
這一次,流的血,已經很少很少了。
就在這時,永昭長公主匆匆而至,嗅著空氣里彌漫的血腥氣,神情晦澀而復雜。
她離宮與謝老夫人和顧榮相聚不過半日。
吃齋念佛的母后,就殺伐果斷的命禁軍以行刺之名,射殺了數個皇室宗親。
永昭長公主揮揮手,示意衛樾退下。
而后,伏在太后的膝前,仰頭,輕聲道“母后,您不必為兒臣做到如此地步的。”
“這條路,是兒臣自己選的。”
“兒臣既選了這條路,便在最初就想好了一切。”
“哪怕是積毀銷骨,千古罵名,兒臣都承得起。”
“何必讓您的手上沾血。”
最初,她是被謝老夫人、顧榮推著,不得不走上這條路的。
可是,后來呀,她漸漸的找到了價值。
她要救的,不僅是她的兒子,兒媳,也是被所謂的千年世道和規矩壓迫下,生如浮萍的女子。
拓一條路,浮萍便能多一個扎根的機會。
自上而下,星火燎原。
所以,后來的她,是發自心底的感謝顧榮。
太后垂眼看著永昭長公主,只覺永昭長公主的眸光亮的驚人。
不是那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無畏。
而是歷盡千帆看遍世故冷暖,卻依舊無畏的堅定。
這一刻,太后心底所有的怨氣,都散了。
知女莫若母。
那便走下去吧。
“那些個盡是些聲名狼藉的,死便死了,佛祖非但不會怨怪哀家,反而會覺得哀家是替天行道。”
“你是哀家的女兒,哀家理應替你擋擋風霜刀劍。”
“該讓禮部策劃、籌備登基大典了。”
“等灼兒回京,一切就順理成章了。”
“兒臣謝過母后。”永昭長公主的聲音里泛著孺慕。
其實,她的母后是想過一碗水端平,做世上最好的母親。
然,到底是造化弄人。
不虞在貞隆帝的推波助瀾下喪命。
而她,又順勢推舟送貞隆帝魂歸西天。
她母后心中怎會不痛苦。
難以承受,只能選擇等一切塵埃落定,逃的遠遠的。
她和貞隆帝,不孝的很。
永昭長公主的眼眶微微濕潤,不自然的垂下頭。
太后撫了撫永昭長公主的發髻,溫聲道“做女帝是不能流淚的。”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