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親后的第七天,長樂就出宮做她自己的事情,朝中的大臣都傻眼了。
后妃還能出宮?
這不是壞了老祖宗留下的規矩嘛!
第二天就有朝臣寫了奏折,控訴皇后拋頭露臉一事。
衛承宣把奏折扔到一邊沒管,過了一天,上書的奏折更多了。
長樂連著出宮四天,每日一早出宮,天黑透了才回宮。
上書控訴皇后行為不妥的奏折越來越多,衛承宣通通扔到一邊不管,朝臣便直接在朝堂之上指控,還揚言要以死覲見。
希望皇后好好待在宮里,做好天下女子的表率。
衛承宣也沒發火,抽了御前侍衛的刀扔到以死進言的官員面前,“愛卿也別死了,這么能耐,不如先把朕殺了,換你來做這個皇帝。”
朝臣們惶恐下跪,自此此事被暫時的壓制了下來。
沒有朝臣敢再在朝堂之上提起此事,心中的不瞞也只能暫時壓著。
然后朝臣們發現,為充盈國庫,恢複被世家侵蝕的民生,朝廷以此推出的債券第一認購人竟然就是他們的皇后娘娘。
不僅如此,皇后娘娘開的運輸商號,以及名下的產業解決了許多普通百姓上工的問題。
而且皇后娘娘還開了女流局收留那些無家可歸的孤女,又將慈幼院再一次修葺擴建,收留更多的孤兒和沒有人贍養的孤苦老人。
不僅如此,皇后娘娘還帶頭號召其他商人提前認購朝廷發放的債券,國庫日漸豐盈。
那些反對皇后出宮經商的朝臣們漸漸的閉了嘴巴,心里的不認可也漸漸轉成了默認。
就在朝臣們漸漸習慣他們的皇后在皇宮里早出晚歸之后,他們的皇后突然就出遠門了。
偌大的一個后宮,本來就只有皇后一人,現在更好了,連皇后都沒了。
朝臣們又開始上奏了,衛承宣問:“皇后是為了大晉和大齊的安定,特意前往大齊外交。你們這么不滿,那大齊和大晉發生了戰亂,你們去交戰地打仗?”
朝臣們又閉嘴了。
整整五年的時間,長樂在大晉和大齊之間來回住著,偶爾還要去一下滇南和北牧開發市場。
當初趁著成親從北牧要來的十只海鷂在五年的時間里也已經繁育到了三十五只,足夠支撐三條線的空中快速運輸。
而由于運輸的便捷,各方貨品融合,商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即便沒地可種,沒生意可做的人,也都能找到一份足可以養家糊口的活計,人人臉上都多了笑容,而這些全都是順運商號帶的頭。
大晉的大臣們對他們的皇后越來越滿意,對他們的皇上越來越有意見。
皇后每天操勞生意,各國各地的跑,成親五年沒時間生孩子為皇家開枝散葉他們都可以理解,但皇上每天都在宮里,怎么也不能推卸為皇家開枝散葉的責任吧。
于是朝臣們又開始上奏書,要求皇上選秀納妃,為皇家開枝散葉。…。。
這一次,衛承宣倒是沒有再嚇唬大臣們,看了新丈量上來的田地畝數,處理了所有的朝政,然后幽幽的嘆了一口長氣,憑欄惆悵。
大臣們催了多久,衛承宣就將愁了多久,但愣是一聲沒坑,寫給長樂的書信里半點沒提此事。
終于,過了小半年之后,長樂知道了此事,趕回了盛都。
衛承宣喜出望外,親自去城門口接人,結果兩人錯過了。
想著回宮去見也一樣,結果長樂沒回宮,而是拿著賬本去了上書請求他選秀納妃的那些大臣府上。
她也不進那些大臣的家門,只往門口一坐,然后開始翻賬本找那些大臣算銀子。
要么是從她的錢莊里借過銀子的,要么是家中產業與她手底下的買賣又往來的,要么是誰斂財受賄的…
賬本一通翻下來,所有上書讓皇上選秀納妃的大臣都汗流浹背,再也不敢打把家中女兒送進后宮的算盤。
長樂收拾完了那些大臣們,想著年齡到了,確實也該生孩子了,于是破天荒的在宮中住了一個月才再次出遠門。
不久后,她在途中便出現了厭食嘔吐的反應,而且對各種各樣的氣味尤其的敏感。
大夫診斷,她已有一個多月的身孕。
衛承宣收到消息,驚喜萬分,朝臣們一聽說皇后娘娘終于懷孕了,也喜出望外。
大家每天都盼著皇后娘娘返程,回宮里養胎,結果他們盼星星盼月亮,皇后娘娘忙于買賣不僅沒有回盛都,還去了滇南。
一來一回,等他們的皇后娘娘再回到宮里的時候,肚子里的孩子都足月了,沒兩天就生產了。
長樂自從知道懷孕后就寫了信給莊霽宴,莊霽宴收到信就立刻趕去了她身邊,全程照料她的所有飲食,安胎藥也一副沒少。
連她回盛都生產,也都是莊霽宴算的時間,絕不會讓她第一胎孩子生在半路上。
女子生頭胎總是辛苦,好在長樂本身習武,加上懷孕期間也一直忙碌走動著,身子比那些靜養的孕婦要抗造許多。
不過饒是如此,長樂也生了一天一夜。
衛承宣不管其他人的勸阻,執意進產房陪著長樂生產。
看著血水一盆一盆的往外端,臉色都嚇白了,還是端王妃和老太太勸他女子生孩子都是要流血的,否則他可能自己先把自己嚇死了。
子時八刻的時候,產房里終于響起了嬰兒的啼哭,大家紛紛賀喜皇上皇后喜得皇子。
衛承宣早已經聽不到旁邊的人在說什么,只緊緊握著長樂的手,眼睛赤紅的不停的說:“不生了!我們再也不生了。”
長樂生完孩子有些脫離,但生產的劇痛已經沒了,除了沒力之外其他都還好,看到衛承宣這樣的反應,心里暖暖的,“我沒事,你別擔心。”
衛承宣搖頭,“你比誰都重要。我們不要孩子了,不要了。”…。。
長樂知道衛承宣這是被她生產的陣仗給嚇著了,也不跟他說反話,順著他說:“好,不生了不生了,別怕。”
第一個孩子就是男孩兒,衛承宣緩過神來后給兒子取名昭樂,直接立為太子。
長樂的買賣很忙,一年中至少有半年的時間不在盛都,昭樂一直跟在衛承宣身邊,由衛承宣親自教養。
在昭樂兩歲半的時候,長樂又懷孕了,懷胎十月后生下了第二個兒子,衛承宣取名慕樂。
慕樂一半的時候,長樂懷了第三胎,這次她很想要一個女兒,結果十月后生下了第三個兒子,衛承宣取名傾樂。
長樂不服氣,非想要生個女兒,結果第四個依舊是兒子,衛承宣取名喜樂。
這個時候,昭樂已經快八歲了,可以幫忙帶弟弟了,衛承宣得以喘口氣,把剩下的三個兒子全都扔給昭樂這個長兄帶。
昭樂耐心又沉穩,很會帶弟弟們。
長樂一連生了四個兒子,朝臣們高興壞了,再也不催皇上選秀納妃了,但長樂要被嘔哭了,拉著衛承宣去找了薛廖遠診脈要偏方,較上勁兒了,非得要生個閨女。
在衛承宣喝了半年的湯藥調理后,長樂又懷孕了,三個月的時候她就迫不及待的去找薛廖遠診脈,終于得到了肚子里是個女娃的答案。
長樂高興壞了,懷著這一胎也不天南海北的到處跑了,安安心心的在宮中養胎待產,六個多月后終于生下了一個白白嫩嫩胖乎乎的女兒,衛承宣取名安樂。
長樂特別滿意,一連帶了四個兒子的衛承宣也十分高興,走哪里都要帶著這個寶貝閨女,偏偏四個哥哥也超級喜歡這個精致可愛像瓷娃娃一樣的妹妹。
因此父子五人展開了搶娃大戰,最離譜的是一向穩重的昭樂偷偷把妹妹藏進袍子里帶去上學,事后被衛承宣罰了處理朝政一個月。
長樂嘲笑大兒子,然后神不知鬼不覺的也加入了偷閨女大隊。
安樂四歲這一年,在衛承宣以及四個兒子都沒反應過來的當頭,長樂偷偷將女兒藏進馬車里帶出了盛都。
衛承宣和四個兒子送她出城后回宮發現安樂不見了,嚇的把整個皇宮都翻了一遍,還是菊冬看不過去了,悄悄告訴他們是長樂把安樂給帶出去玩了,風波才就此平息下來。
長樂帶著安樂在外面天南海北的玩了一年,成功讓安樂玩花了心,再也不愿意在宮里待著,而且覺得圓圓舅舅比她大哥哥更疼她。
昭樂聽了險些帶兵打進汴南。
長樂為了安慰昭樂,親手給他做了一件衣裳。
昭樂沒有多想,當眾打開了盒子,里面赫然是一身龍袍。
有些扶持其他皇子上位的大臣豈能放過這個機會,二話不說將太子告到了皇上的跟前,皇上勃然大怒。
告狀的大臣竊喜。
這次總算能扳倒太子了吧,看太子一黨還敢怎么猖狂。…。。
皇上命人傳了太子,并讓太子帶上龍袍。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