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之巔第一卷第1262章人才引進_sjwx
第一卷第1262章人才引進第一卷第1262章人才引進 而現在,宋思銘就有足夠的理由相信,葉立軒和何靚穎的偶遇,是孫啟梅人為制造出來的巧合。
據宋思銘所知,何靚穎最早選定的調研對象,并不是王寨鄉,而是京城附近的一個鄉鎮。
畢竟,社科院在京城,在京城周邊進行調研,衣食住行都比較方便,但得知了這次針對鄉鎮的調研活動后,孫啟梅卻極力推薦了王寨鄉。
理由也很充分。
一,王寨鄉很出名,很值得研究。
二,王寨鄉屬于青山,而何志仁又是青山的常務副市長,能夠給予很多方便,讓何靚穎拿到許多平常人拿不到的數據。
權衡之后,何靚穎才放棄了京城周邊的鄉鎮,轉而來到王寨鄉。
當然,可能還要加上第三條理由——葉立軒在王寨鄉。
“葉立軒?”
“葉立軒是誰?”
但電話那頭的孫啟梅,卻是開啟了表演模式。
“孫主任不知道葉立軒是誰?”
“那好,我換其他人。”
宋思銘欲擒故縱。
“不用換,不用換。”
孫啟梅演不下去了,主動承認道:“我知道葉立軒和靚穎是大學同學,家里有他們的畢業照,前些日子,我又看到王寨鄉的宣傳視頻,主持人是葉立軒,這才知道,葉立軒在王寨鄉工作,兩個人是大學同學,知根知底,就想著撮合一下他們。”
“孫主任,你要是一開始跟我這么說,我就不安排那兩個了。”
宋思銘回應道。
“我本來也想跟你直說的,但轉念一想,提前安排的話,就太刻意了,還是讓他們自己遇見比較好。”
孫啟梅說道。
“孫主任想得確實周全,反正葉立軒是一點沒多想。”
宋思銘回應道。
“靚穎也沒多想。”
“她還興奮跟我說,遇見老同學了。”
孫啟梅說道。
“既然這樣,那還是繼續順其自然吧,我也別跟著瞎安排了,他們兩個都是京大的高材生,腦子轉得快,讓他們察覺了,反而不好。”
宋思銘旋即對孫啟梅說道。
“是這個道理。”
“順其自然,必須順其自然。”
孫啟梅了解自己的女兒,你越想讓她干什么,她越不想干什么,讓她得知真相,后面就不好辦了。
等孫啟梅那邊掛了電話,宋思銘又分析了一下,覺得孫啟梅并不知道葉立軒的真實背景。
安排何靚穎和葉立軒偶遇,就是單純因為兩個人是大學同學。
如此,倒是可以接受。
其實,宋思銘最擔心的,還是孫啟梅甚至何靚穎,早就知道葉立軒的家庭背景,才處心積慮接近葉立軒。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葉立軒與何靚穎接下來的交往,就是一場純純的騙局了。
作為葉立軒的姐夫,宋思銘肯定不會眼睜睜地看著小舅子,被騙得團團轉。
不過,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他應該是想多了。
所以,葉立軒那邊,他也就不用多說什么了,也沒必要告訴葉立軒,何靚穎是青山市常務副市長何志仁的女兒。
還是那句話,順其自然。
葉立軒和何靚穎真成了,那也是兩個人的緣分。
晚上的時候,宋思銘特意和何靚穎以及何靚穎的兩個同學,黃冰冰,聞修遠一起吃了頓飯。
何靚穎和黃冰冰是碩士,聞修遠是博士。
席間,聞修遠問宋思銘,“宋書記,我是今年年底畢業,我想問一下,咱們青山有針對博士的人才引進政策嗎?”
“當然有。”
“聞博士有到青山工作的想法?”
宋思銘眼前一亮。
“對,我祖籍就是青山,六十年前,我父親才幾歲的時候,跟著我的祖父,離開了青山,到了京城,我記得我很小的時候,還和我的祖父,父親回來祭過祖,后來,我祖父去世了,我們就沒再回過來。”
聞修遠講述自己的身世。
“祖籍青山,就是青山人,回來建設家鄉,家鄉政府肯定是舉雙手歡迎。”
“根據我的了解,青山市針對三十六所名牌大學,科學院,社科院的博士,采取的是面試加考察的方式,直接聘任,前五年,需要選派到縣、鄉和市直專業對口部門、國有企業鍛煉,五年聘任期滿,經考核能勝任黨政機關工作的,按公務員調任規定,調任行政機關公務員,按副處級職務或者職級進行安排。”
宋思銘介紹情況。
“五年,副處…”
聞修遠在此之前,也了解過其他地方的人才引進政策,比較大的地方,博士只能安排到正科。
可見青山的人才引進力度還是比較大的。
“另外是福利待遇方面。”
“首先是住房保障,連續工作滿五年,博士會獎勵八十平米的住房或者六十萬的購房補助。”
“其次是安家補助,博士三十萬。”
“還有生活補助,每個月三千元。”
“另外子女享受入學綠色通道,不受購房戶籍限制,配偶可以隨遷安置。”
“最后是職稱評聘,博士申報高級職稱,不受評聘時限和崗位職數的限制,實行專項專報,單列管理,也就是說,一入職,就可以評聘高級職稱。”
青山市的人才引進政策,還是宋思銘在市委辦工作時,頒布實施的。
頒布實施前,市委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進行討論,因此,宋思銘對其中的內容,了解得非常全面。
可以說,青山的人才引進政策絕對是下了大本錢的。
聞修遠聽完六十萬的購房補助,三十萬的安家補助,也是大為心動。
盡管,他決定通過人才引進進入體制,并不是為了錢。
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生活得到保障,才能更好的工作。
“聞博士,我可以幫你聯系青山市委組織部,讓市委組織部安排專人和你溝通。”
宋思銘又對聞修遠說道。
人才是發展的根基。
雖然青山的人才引進政策,已經出臺好幾年了,但真正引進來的人才,特別是博士層次的人才,卻是寥寥無幾。
畢竟,博士就業更加傾向于大城市,絕大多數博士是看不上青山這種三線城市的。
如今,好不容易送上門一個,自然要積極一點兒。:sj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