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第1253章帝國肅清_帝國皇太子,老子不干了!帝國皇太子,老子不干了!
第一卷第1253章帝國肅清接下來的日子,整個京城乃至整個帝國的官僚體系,都仿佛被投入了一個高速運轉的熔爐。“戰后稽核司”的招牌迅速掛起,秦明甚至將麾下部分“聽風衛”調入其中,負責暗查與取證。都察院的御史們如同被打了雞血,手持圣旨,四處巡查。一時間,各地府庫被徹底清查,賬本堆積如山,貪墨案件被接連爆出,一顆顆曾經顯赫的人頭落地,抄家的車隊不時駛過京城街道,引得百姓圍觀議論,拍手稱快之余,也對龍椅上那位冷酷的皇帝充滿了更深的敬畏。工部和漕運衙門更是雞飛狗跳,官員們幾乎住在了河堤上,征調民夫,日夜清淤疏浚,漕船很快恢復了往來,糧鹽價格應聲而落。兵部和戶部的官員則熬夜點算文書、核驗庫銀軍械,以往需要層層審批、拖延數月的流程,如今幾乎一路暢通,前線軍鎮的怨氣迅速平息。一場席卷朝野的整肅風暴,在秦明的親自推動下,以驚人的效率和冷酷無情的方式,迅速滌蕩著戰后帝國肌體上滋生的腐化和惰性。帝國的車輪,在短暫的偏離后,被一雙強有力的手,再次扳回了冷酷而高效的軌道之上。夜深了,秦明依舊在御書房內,批閱著如山的奏章和稽核司送來的密報。燭火搖曳,映照著他冷峻的側臉和那雙深不見底、仿佛永遠不會疲憊的眼眸。戰爭的外部威脅已然平息,但治理一個龐大帝國的內部挑戰,從未停止。對他而言,這不過是換了一個戰場罷了。而他的刀,依舊鋒利。秦明歸來的雷霆手段,如同在北境烽火之后,又一場席卷帝國中樞的凜冬風暴。那五道措辭冰冷、殺意凜然的旨意,絕非虛言恫嚇。皇權之威,在玄甲鐵騎的森然肅立下,化為實質的壓力,沉甸甸地壓在每一位朝臣的頭頂。“戰后稽核司”的牌子,連夜掛在了皇城腳下原屬內務府的一處僻靜院落。門庭冷肅,守衛皆是從玄甲軍中抽調而來的冷悍老卒,眼神如鷹,不聞笑語,只聞甲葉偶爾碰撞的鏗鏘。都察院的御史們,往日或清流自詡,或明哲保身,此刻卻被賦予了前所未有的權柄與壓力。樞密院與戶部的算吏,抱著成山的賬冊簿籍進駐,算盤聲日夜不息,如同催命的更漏。秦明甚至將麾下最神秘莫測的“聽風衛”部分精銳調入司中,他們如同皇帝的耳目,無聲無息地滲透至各部衙、州郡,甚至深入市井,探聽虛實,搜集證據。一時間,京城內外,各級官吏人人自危,往日推諉扯皮、宴飲交際之風戛然而止,各部衙門點燈熬油、通宵達旦處理公務竟成常態。風暴,首先從戶部刮起。一樁涉及北境三州賑災糧款的貪墨案被率先捅破。證據確鑿,涉事官吏多達十七人,上至戶部一名侍郎的妻弟,下至地方州府倉曹小吏,勾結連環,虛報災民數目,倒賣官糧,甚至敢在陛下明詔減免賦稅后,加征所謂“轉運損耗費”。案卷呈至御前,秦明朱筆只批了一個字:“斬。”翌日,午時三刻,西市口。十七顆人頭滾滾落地,血染刑臺。抄沒的家產,僅金銀一項便裝滿十數輛大車,浩浩蕩蕩運入國庫。其家眷,無論老幼,皆披枷帶鎖,哭嚎著被押送出京,流放三千里蠻荒之地。京畿震動。緊接著,漕運衙門一名四品督糧官,因疏通河道不力,延誤漕船三日,被直接革職鎖拿,依旨杖責五十。行刑就在漕運衙門口,噼啪的杖擊聲與凄厲的慘嚎聲,令所有圍觀官吏面無人色。打完,人已奄奄一息,直接被投入詔獄。兵部武庫司一名主事,因克扣軍械打造款項,以次充好,被查出與京中數家鐵器鋪有染。不僅本人被斬立決,涉案商鋪悉數查封,東家流放,兵部尚書、侍郎因失察之罪,罰俸一年,停職思過半月。雷霆手段,毫不容情。皇帝陛下用最血腥的方式,宣告著對貪腐、瀆職、懈怠的零容忍。往日盤根錯節的關系網,在絕對的皇權與武力面前,脆弱得不堪一擊。人頭落地,家產抄沒的現實,比任何道德說教都更具威懾力。朝堂風氣為之一肅。效率,前所未有地提高。以往拖延數月的公文,如今三日必有回音。以往需要層層打點的款項,如今無人再敢伸手卡要。然而,并非所有問題都能以快刀斬亂麻的方式解決。一些更深層次、更隱秘的頑疾,開始在鐵腕之下悄然浮現。這一日,樞密使與戶部尚書聯袂求見,面色凝重。“陛下,”樞密使躬身呈上一份密奏,“‘稽核司’徹查各地軍鎮糧餉撥付,發現一蹊蹺之事。南疆‘鎮南軍’、西陲‘隴右軍’兩處,近半年來,請餉數額與兵員冊錄大致相符,然…據暗查,兩地實有兵員,恐不足冊錄七成。”秦明接過奏報,目光掃過,眼神驟然銳利如刀:“空餉?”“臣等不敢妄斷,然…確有疑點。”戶部尚書聲音低沉,“且兩地軍將,皆以‘剿匪損耗’、‘水土不服減員’為由呈報,數目累積,頗為可觀。更蹊蹺處在于,兩地軍械損耗報備,亦遠超常例。”秦明沉默片刻,指尖敲擊著龍案。吃空餉,虛報損耗,這是軍中積弊,歷朝皆有,但規模如此之大,且涉及邊防重鎮,絕非小事。這不僅僅是貪墨,更直接削弱了邊防力量。“陛下,”樞密使補充道,“鎮南將軍王賁,隴右節度使李崇,皆…皆是最早隨陛下起兵的舊部,戰功赫赫…”話未說盡,意思卻明了。動這些人,牽扯太大,恐寒了老臣之心。秦明眼中寒光一閃,沒有絲毫猶豫:“功是功,過是過。朕的軍中,容不得蛀蟲。”他當即下令:“傳旨!著‘聽風衛’精銳,持朕手令,秘密前往南疆、隴右,實地暗查兵員、軍械實數!令樞密院、兵部,即刻調閱兩地近年所有軍務文書,核對勘驗!朕要確鑿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