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杜賀帶隊慢慢悠悠地一路前行。
雨季持續時間很久,所以每當路過縣城,他都會帶隊進去修整一番。
而隊里的難民和當地的百姓一接觸,百姓知道這支隊伍的目的地是奉國,頓時起了心思。
李徹打敗契丹的名頭剛剛傳遍大慶,就算是這些百姓也有所耳聞。
至少去了奉國,不會被蠻族欺辱,不用擔心安全問題。
而且陛下遷徙了那么多人去關外,就說明關外正是缺人的時候,有能力接納流民 百姓們的要求不多,能有口吃的,有個遮風避雨的家就行。
于是,隊伍每離開一座城池,就會多出一些拖家帶口的新‘難民’。
除了難民之外,還有些身強體壯、面目可憎的人偷偷混入隊伍。
他們的身份也很特殊,是游俠!
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
古代的游俠是極其特殊的一群人,在法家看來,他們就是五蠹之一,罪己不容于誅。
但游俠之中也有一部分人,他們仗義疏財,愛打抱不平,愿提三尺劍,掃盡天下不平事。
當外敵入侵時,這些俠客也會拿起武器,抱起團來抵抗外敵。
游俠的行為,雖然不符合社會普遍認同的理念規范,但他們也代表了封建社會的人民不被約束的風骨。
從關外傳來的李徹的事跡,讓這些游俠共情不已,恨不得自己也拎著劍,隨那位奉王去關外砍蠻子。
于是,相當一批有愛國之心的游俠,趁機混入隊伍,準備前去追隨奉王殿下。
可時間長了,傻子也感覺到不對勁了。
這一天,杜賀看著身后長到沒有邊際的隊伍,陷入了沉思。
“這是五萬人?!”杜賀叫來副將,“這隊伍怎么比之前長了這么多?”
副將面露難色。
他當然早就發現了,之所以沒有說,除了有對這些百姓的同情外,也因為此事的確難辦。
百姓擅自離開家鄉的確觸犯了律法,可這里很多百姓都是流離失所之人啊,難民逃難就不違法了。
再說就算自己發現了,又能怎么辦?把他們趕走,還是殺了?
“嗯......大人,許是百姓們太過勞累,隊伍才變長了吧?”
杜賀一瞪眼睛,指向其中一人:“那人把他家桌子都背出來了,你跟我說我他是最初的難民,哪個難民能背著桌子走這么遠?”
副將嘴角抽了抽。
這人也是的,偷偷加入隊伍就算了,背個破桌子干什么?
“還有那個,牽著的老黃牛哪里來的?這年頭連難民都有牛了?”
副將看向那頭老黃牛,老黃牛也無辜地和他對視。
“還有,這群人怎么回事?背著樸刀拿著劍,那胳膊比我都粗,這是難民?”
杜賀又看向那群游俠,臉黑得像是鍋底:
“這一群人,牽牛的、抱雞的、背著孩子的,還特么有捧著祖宗牌位的,怎么可能是一開始那些難民?”
“大人。”副將知道自己瞞不下去了,只得如實道,“百姓們崇拜奉王,故而攜妻帶子來投。”
“如今已經離開家鄉這么遠了,我們若是把人趕回去,他們要么半路餓死,要么死于劫匪之手。”
“不如就讓他們跟著吧,反正是百姓自發的行為,陛下不會怪罪的。”
杜賀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強壓住心頭的煩躁。
“去,統計一下,到底多出了多少人!”
看到副將紋絲不動,杜賀頓時怒道:“快去啊!”
副將拱手道:“大人,不用統計了,末將這幾天都記著呢,大約多出了兩萬人。”
杜賀瞪大眼睛。
就這么幾天,五萬變七萬了?
自己要是還沒發現,等到了奉國,豈不是變成十萬了?
“行了,此事到此為止。”杜賀煩躁地擺了擺手,“從明日開始,嚴查隊伍,不許百姓私自加入。”
副將無奈,只得拱手道;“末將,盡力而為。”
護送難民的士卒不過三千人,怎么可能看住七萬人的隊伍。
要不是這二世祖眼看已經趕不上了期限,索䗼擺爛起來,每過一城都要休息一下,也不會有這么多難民進來。
杜賀帶著隊伍依然慢慢悠悠地往奉國趕,而奉國的基建工作卻在瘋狂運作。
短短一個月時間,奉國勞工連開四期工程,水泥路的長度躍至二百余里。
而隨著路途變長,后勤的補給也變得麻煩起來,建設速度開始下降。
李徹也不急,索䗼讓劉業負責工程,自己回到朝陽城統籌全局。
時間已是盛夏,東北冬天嚴寒,夏天也不涼快。
古人夏天也穿著長袍,每日熱得李徹連門都不想出,全靠用硝石制作的冰塊續命。
奉王府。
李徹坐在王位上,全神貫注地看著下方眾人,眼中滿是嚴肅。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