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后方的朝臣明顯看到,太子的背影劇烈地抖動了兩下。
人家六皇子本就該是親王,是太子聲稱發現了巫蠱之事,并暗暗將矛頭指向他這個唯一留京的皇子,所以六皇子才被封為郡王。
如今六皇子立功起勢,太子怕是要睡不著覺嘍。
聽見陛下這么說,太子一黨的朝臣臉色頓時難看了起來。
而以左丞相杜輔臣為首的非太子一黨,則是露出看熱鬧的神情。
太子雖然勢大,但也并非所有朝臣都支持他,其中有杜輔臣這種看破一切的聰明人,也有看不慣太子兩面三刀作風的正直之臣。
慶帝很快就察覺到了殿內異樣的氣氛,將目光投向最前方的太子身上:“太子,你可有異議?”
太子頓時臉色蒼白地抬起頭,磕磕巴巴道:“這......六、六弟戰功斐然,才能出眾...當封親王,兒臣并無異議。”
慶帝點了點頭,眼中突然閃過些許促狹之色,正色道:“如此,就由你去關外,傳達加封旨意如何?”
太子面色大變,腿一軟差點趴在地上。
好在身側的杜輔臣輕輕拖了他一把,才沒讓太子當眾出糗。
“兒臣、兒臣近日身體不適,腿疾反複,怕是不能遠行啊......父皇......”
慶帝漠然點頭,沒有說話,心中的失望卻是越來越重。
自己本來也沒想讓一國太子去封賞一個藩王,不過是借此試一試太子的膽量。
稍微一試,太子便原形畢露了,果然不堪大用!
“那就算了,你好好歇息吧。”慶帝冷漠道。
太子愣了愣,頓時心中一片冰涼。
“禮部商討一個合適的王號,擇吉日遣人去關外傳旨。”慶帝掃過眾多朝臣,“哪位愛卿愿意走一趟啊?”
眾人面面相覷,沒人吱聲。
這可不是只傳旨意那么簡單,傳旨什么的,派個大太監去就行了。
慶帝明顯是看好六皇子,想要從朝堂中給他找一個靠山。
誰接下了這個差事,就等同于站隊在六皇子陣營了。
朝堂中一片寂靜,杜輔臣面露遲疑之色,剛準備開口。
忽然,身側一名身穿紫色朝服的老者出列。
正是右丞相霍韜。
霍韜乃是三朝老臣,前朝文帝時期的狀元,門生故吏遍布朝堂。
此人不愛爭權奪勢,雖然有名聲,但從不摻和奪嫡之事,太子多次拉攏未果。
杜輔臣沒想到,連他都忍不住下場了。
“臣舉薦一人。”
“哦?”慶帝面露訝然之色,“霍老舉薦何人?”
“舉賢不避親,臣舉薦犬子霍端孝。”
慶帝思考了一下,開口道:“準奏,寧古郡王麾下缺人,令郎宣旨之后,就留在寧古郡王麾下聽用吧。”
“臣,遵旨。”霍韜面無表情,回到隊列之中。
群臣心中大震,從未表態過的霍韜竟然派兒子站隊了,雖然他自己仍未表明立場,但至少也是不反對六皇子的。
這就足夠了,一朝宰相的不反對,足以讓無數士人做出選擇。
六皇子,或許會突然成為奪嫡的熱門人選!
這朝堂,要變天了啊!
眾臣散去,慶帝依然坐在皇位上,目光清明地思考著。
霍韜站隊老六之事,并未讓他太過驚訝。
霍韜這個老狐貍,在朝堂上向來自詡清流,從不隨意站隊。
但這可是朝堂,怎么可能允許有一個立場不定的丞相出現,慶帝早就對此不滿了。
今日他之所為,不過是因為看到了慶帝對李徹的器重,趁此表忠心罷了。
與其說是站隊李徹,不如說是站隊慶帝。
慶帝無奈地笑了笑,倒也不在意這老狐貍耍的小心機。
相比之下,他更在意李徹未來的王號。
若按照禮部管理,王號一般都和地名息息相關,如李霖被封燕趙之地,所以封號就是趙王。
以此類推,李徹的封地在關外,封號為遼王是最合理的。
但遼王這個王號,慶帝不喜歡。
遼畢竟是外族政權,這對老六的未來不利,自己也看不慣。
要想辦法給老六想一個更合適的封號。
慶帝的思維發散,眼睛突然落在一旁散落的圣旨之上。
圣旨的前端,赫然寫著‘奉天承運皇帝’六個字。
慶帝的目光落在其中一個字身上,頓時有了主意。
朝陽城,府衙。
李徹斜靠在座位上,盯著棚頂的眼睛毫無焦距,聽著下方的賀從龍匯報。
“末將檢查了那些刺客的尸體,又詢問了奴隸中與他們接觸之人,并未找到任何線索。”
賀從龍面露苦澀:“末將無能,查不出刺客來歷,請殿下責罰。”…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