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李徹不懂什么練兵之道,但他懂人䗼。
他只是給了罪徒們最需要的兩樣東西:
活路和尊嚴!
罪徒軍和車隊合并一處,隊伍算有了點軍隊的樣子。
路上的老百姓見了,都躲得遠遠的,生怕惹禍上身。
古代的軍隊和土匪沒什么區別,紀律極差是常態,導致百姓唯恐避之不及。
這個時代軍隊的軍紀在李徹眼中完全不夠格,好在寧古軍剛剛成型,自己還有時間整頓。
李徹下令眾人不得擾民,專心趕路。
車隊從清晨走到黃昏,也只走出了四十里路。
對于古代軍隊來說,這速度不算太慢,但李徹仍是不滿意。
主要原因還是在于,隊伍中的馬匹數量太少了。
買來的馬匹大多是馱馬,全都用來拉車了,士兵們基本都是徒步,大大拖累了行軍速度。
李徹很快就意識到,想要在東北站穩腳跟,馬是重中之重!
出了關外,遇見的蠻族都是馬背上的民族,步兵面對騎兵先天就處于劣勢。
在沒點出火槍這個技能點之前,騎兵依然是陸戰之王。
“殿下,天色漸晚,是否要找地方安營?”秋白上前問道,打斷了李徹的思考。
李徹開口問道:“附近可有能安營的地方?”
“再往前走三里地,有一處驛站,殿下可以去那里休息,兄弟們在驛站周圍扎營即可。”
李徹輕輕點頭,并沒有拒絕。
他不喜歡上演什么愛兵如子,同吃同住的戲碼。
而是更推崇霍去病的帶兵方法,那就是賞罰分明,等級森嚴。只要能打勝仗,士兵自然會擁護將領。
再愛兵如子,不能打勝仗也屁用沒有。
古代驛站不僅是來往官差歇腳之所,而且還具有防御功能。
李徹遠遠就看到,這驛站有著厚實堅固的外墻,建筑格局為方形,并且只有一個出入口。
驛站的四角還修有塔樓,從外部看就像是一個小型的堡壘。
士卒們把馬車圍成一圈,充當防御工事。
飛賊出身的士卒自動劃為斥候隊,負責哨探周圍情況。
其他士卒輪流巡邏營地,剩下的原地生火做飯。
李徹則帶著一眾官員,向驛站里走去。
驛站的驛丞早早就看到了軍隊中的王旗,已經在門口等候多時了。
看到李徹后,驛丞連忙躬身行禮:“下官參見寧古郡王。”
“不必多禮,本王奉命就藩,路過你這里歇一晚。”
“殿下能來此下榻,是下官之福。”驛丞滿臉堆笑,“殿下里面請,房間都收拾好了,飯菜也準備好了。”
驛丞倒是個會說話的,態度也很恭敬。
當然,外面有一千多號兇神惡煞的罪徒出身的軍士,是個正常人都會恭恭敬敬。
李徹也客氣地說道:“不必那么麻煩,飯菜我們自己做。”
出門在外還是要注意點食物安全,萬一這家伙只是表面恭敬,實則在背地里偷偷下毒。
到時候大喊一聲‘雞湯來了’,寧古郡國高層怕是要全軍覆沒。
眾人隨驛丞步入驛站,只見兩名衙役正伏案疾書,辦理公文,角落里則蜷縮著七八名身著粗布囚服的犯人。
李徹目光掃過眾人,忽而頓住腳步,似乎是發現了什么。
他緩步走向角落,其中一名犯人的身影讓他感到莫名熟悉。
那犯人察覺有人靠近,卻見一雙華貴皂靴映入眼簾,疑惑抬頭。
“果然是你。”李徹詫異地看向此人,“你不是已被父皇處斬了嗎?”
那犯人聞言,先是一愣,而后雙目含淚,聲音哽咽:“六、六皇子......殿下?”
此人正是曾為六皇子診治的御醫。
原身當時死得不能再死了,結果李徹穿越而來,這倒霉蛋也因此被連累。
“罪臣......罪臣家中有一枚免死金牌。”御醫顫聲說道。
李徹這才注意到,角落里的犯人老幼皆有,想來都是這倒霉御醫的家人。
“不對啊。”李徹突然想到了什么,“本王記得,我大慶立國以來,從未發放過免死金牌。”
御醫抹了抹眼淚:“罪臣家里的金牌,是梁朝的。”
李徹頓時愣住了,梁朝是前朝的前朝,和大慶還隔著一個朝代。
“梁朝的免死金牌,父皇也認?”
御醫解釋道:“陛下仁慈,收走了免死金牌,開恩免去了罪臣的死罪,改為全家流放寧古郡。”
看著御醫一家老小的凄慘模樣,李徹心中不禁生出一絲愧疚。
這倒霉蛋遭此大難,自己也有間接責任。
“反正你也是流放寧古郡,以后就跟著我吧。”李徹伸手扶起御醫,“你叫什么名字?”
“罪臣......華長安。”
“華長安?姓華?”李徹低聲重複了一遍,忽而笑道,“不錯,你這姓聽起來就是個神醫。”
華長安心中迷惑,百思不得其解,六皇子殿下是如何單憑區區姓氏便斷定醫術高低的?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