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ngsx第168章天、道、儒、佛、妖第168章天、道、儒、佛、妖←→:
“等等,這與現在我不能修道有什么關系?”呂布不解。
“問的好。”無憂道人猜出呂布并未師承,耐心解釋,“在道祖之前,這個世間沒有練氣士,沒有儒家,沒有妖族,沒有神將,沒有任何修行之道。”
“同樣沒有武道,沒有真氣罡氣。”
呂布不懂,這與雙修也沒關系呀,他只是想學點道術,平日里,好施展逆天改命之術。
無憂道人嘆氣:“自道祖問道神君之后,不過短短千載修行,一場驚世大戰便驟然爆發。在那場浩劫之中,除道祖之外,天地間又相繼孕育出三位圣人。”
“一萬年前,四圣率領萬族伐天成功。”
“其后,四圣各據一方天地,分別立下道統。道、儒、佛、妖四條大道,皆有“九境”。眾生可選一道修行。而踏入道途,根基不可改,雖可觸類旁通,但各家傳承本質上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至于雙修者,要么終生困頓于下三境,難有寸進。要么因理念相左,內心沖突,終至癲狂隕落,數千年來,無一幸免。”
“你的武道罡氣會自主排斥法力,若要轉修練氣士,必先想辦法廢去一身武道罡氣。我看你已將武道練入骨髓,廢了,不死也殘。”
無憂道人說著,取出一本經書,“你若不信,這是《太平經》前三卷,天下人皆可學,你可以嘗試修行一番。”
呂布接過《太平經》,裝模作樣翻了翻,停頓了一下,悄悄放下。他大字不識,不止他,這里是邊陲之地,除了記得幾句圣人言,皆是大字不識。
呂布看向無憂道人,好奇問道:“怎么沒有武道圣人?”
無憂道人想了想,“武道本是凡俗,不得長生,非是大道。當年儒家圣人少年,天生有扛鼎拔山之力,周游列國傳武道,攏共六境,罡氣破體已是武道極限。
據說有武道七境,可敵七境、八境仙神,但千年來來無人達到那個傳說中的境界。”
“那神將呢?”呂布皺眉。
“神將雖然不會死,不會老,但沒有人的感情,神將已經不是人了。”無憂道人頓了頓,告誡道:“你記住,一定不要追求力量成為天庭神將。”
呂布與無憂道人聊了許久。
天下共有五條修行大道,除圣人之外,還有“運朝天子”,乃是一位青年于伐天之戰,占據神族之位,自號天庭共主。
與四圣一脈道統傳人,對這天地,你爭我奪。
萬年時間,人間只剩下最后一塊地沒有歸屬。
那青年親自建立天朝,五百年不倒,國之將亡有天庭神將下凡威壓四方。連八境仙神,擁有千年道行的練氣士,在運朝之下同樣只是螻蟻。
豫州、冀州、青州、兗州、徐州、荊州、揚州、益州、涼州、并州、幽州和交州。
道、儒、佛各自占據幾州之地,明爭暗斗。
天災人禍、民不聊生。
太平道主是道祖的一位弟子,那道人修道三千年,見不慣四圣所作所為,與道祖論道,道祖一句“你行,你上”,那道人當場破防,一氣之下,下界單開一脈。
更是立下大宏愿,“人間有難,誓不成道”。
無憂道人就是那位“太平道主”的弟子。
太平道修行不用打坐苦修,小乘法“救人、解難、消苦、活命、度人…”、大乘法“救世”,無憂道人年不過三十歲,卻有此深厚道行,便是救人功德。
而那太平道主名叫“張角”。
“這次人生我叫呂布,外面有個張角…”
當這兩個熟悉的名字連接起來以后,寧尋秋幾百年的記憶開始復蘇。
“一流武將,天庭神將,這莫非是三國?!只是這個三國是神話版的。”
不過他并沒有看完那本神作,而且只是演義戲說,當不得真。
“三教傳法,祖師都是圣人。”
“這戰力層次有點高。”
寧尋秋如今修行有成,并沒有將“皇天界”的格局當做“歷史”來看待,而是當成清虛界“神圣的道爭”。
而且這個世界已經被至少五位“神圣”分割了。
不過…
為什么這個世界還有我的武道?那儒家圣人來過清虛界?可武道傳承只在山河界流傳過,最多再加上一只猴子。
寧尋秋心中帶著疑惑繼續看天衍冊。
呂布全然不顧天際間的紛紜爭斗,對于無憂道人口中所述,那蕓蕓眾生的凄苦境遇,以及天朝與圣人因爭斗而高高在上、漠視萬物的態度,他的內心竟沒有絲毫波瀾。
只因,在他饑腸轆轆之時,伸出援手贈予他肉食的,既不是那高高在上的天朝,亦非那些被尊為圣人的存在。
他只在乎眼前人。
第二天,呂布提著十斤臘肉,拜托無憂道人教他識字。
無憂道人在養傷期間與呂布朝夕相處,漸漸發現呂布這個人特別奇怪,她看不清呂布是什么人。
呂布的野心,與他那驚世駭俗的實力極不相稱,小得令人難以置信。
正常的武夫擁有一流武將的實力,早就揚名一州之地…而且他不打算離開這座邊陲之地,無憂道人不理解。
無憂道人傷勢恢復,飯后,問過呂布理由:“你就不想出去闖蕩一番?”
“我吃飽了。”呂布回道。
“我問的是,你以后打算做什么?你的志向是什么。”無憂道人。
“我吃飽了。”呂布一臉不解,“為什么還要出去闖蕩?”
“為了…為了…”無憂道人想要辯解,猛然一愣,她若有所思半響,隨即恍然大悟,“原來如此…這就是天地為何紛爭不斷的原因。”
無憂道人自嘲笑了笑,自顧自道:“你是對的,我也沒錯。”
她教呂布識字后,留下一件信物,飄然而去。
太平道,救人救己。
兩人因此結緣,無憂道人偶爾路過并州,會來邊陲小縣看望呂布,這邊陲小縣沒有天朝,異族則將這里當成禁區,治下百姓日子反而越來越好。
儼然成了一個世外桃源。
次年,草原上崛起了一位霸主,他麾下統御著十頭威猛無匹的大妖,僅在短短數月間,便所向披靡,征服了草原上各大部族,實現了草原的統一。
隨后,這位草原王者意氣風發,十萬鐵騎浩浩蕩蕩地前來攻伐天朝,其勢如猛虎下山,銳不可當,邊境上一座座雄關險隘,紛紛被其攻破。
外強中干。
天朝邊軍內部腐敗嚴重,戰力約等于無。
那草原王者見此,親自率領麾下精銳,如入無人之境,直搗天朝腹地,差點攻破“洛陽”,圍困天子三月。
那位坐在龍椅上的天子,感受到天朝“氣運”的衰落,不禁勃然大怒,他顧不得朝堂之上的勾心斗角。
身處洛陽的一流武將請命出戰,不是草原王者一合之敵。
還是天庭神將下界與三位八境練氣士出手,有“天”加持,正要暗中擊殺“草原王者”,可其座下大妖出手,草原王者從容脫身。
草原大軍肆虐一方退去,留下一片狼藉。
天子當即調遣將軍嚴查邊陲之地,同時征召邊境上的豪杰,共同抵御這位草原霸主。
那將軍麾下有一名心腹戰將,其名董卓,字鐘穎,少年時期以搏殺猛虎揚名一州,豪爽大方,便已突破罡氣武夫之境,天下一流武將。
然而,出身貧寒的他,即便與諸位兄弟在邊陲之地屢建奇功,卻仍只是天朝一名微不足道的小官,四處遭受冷眼與歧視。
蹉跎歲月至今。
直至三十多歲,董卓才迎來這千載難逢的機遇。此番天子蒙羞,顏面掃地,若能在平定草原的戰役中大放異彩,必能入天子法眼,從此平步青云,仕途無量。
因此,董卓對此次機會格外珍視。他抵達并州之后,并未急于出戰立功,而是廣招當地義士。能在這異族環伺的惡劣環境中生存下來者,必有真本領。
面對四方豪杰,董卓以美酒佳肴相待,來者不拒,一時間聲名鵲起,風頭無出其右。
就連那些長期受草原王者欺壓的部族,也紛紛前來投靠董卓,使得他的麾下迅速匯聚了近十萬大軍。然而,雖有幾位天賦異稟的武道新秀,卻缺乏真正的罡氣武將。
更何況,那草原王者連“神將”都不放在眼里,需得尋個辦法制衡。
董卓正為此事憂心忡忡,自己出身貧寒,沒有傳承,對于“軍陣之法”并不擅長。
就在這時,他的謀士李儒帶來了一個好消息。李儒從“異族好友”那里得知,并州竟有罡氣武將,且此人武力超群,曾聚氣成箭,一箭退千軍。
董卓大喜。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