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ngsx第159章無法摧毀的神秘青銅門第159章無法摧毀的神秘青銅門←→:
云州。
秦國首閣,緊急會議室。
十二首閣皆是神色凝重望著前方。
一座超大投影儀面前,戴著眼鏡的老者走上前,手在投影儀前劃動,畫面之中呈現數十個角度,無論哪個角度,山峰上只有孤零零一座大門。
“這是衛星拍到的畫面。”
他指著畫面中那座宏偉的大門,說道:
“青山祖地昨天夜里十點,突然出現這座詭異的青銅門,高百米,寬三十米,其上刻篆文和小人、太陽、蛟龍、真龍、神鳥等等圖案,古韻十足。”
“我們的學者正在連夜翻閱典籍。”
“這座青銅門極為特殊,堅硬程度超過世界任何已知的物質,軍部最厲害的切割機器在邊角打磨三個小時,卻連一個白印都沒留下,同時免疫腐蝕等各種化學手段。”
“判斷,無法摧毀青銅門。”
“…可以推開大門嗎?”
“無法推開。”
老者搖頭,“軍部第一時間接手對這“青銅門”進行測試,那大門正面承受百噸巨力沖撞,竟然連晃動都沒產生。”
承受百噸巨力…連晃動都沒產生?!
霎時,整個會議室陷入沉寂。
顯然,青銅門已經超出他們的理解范圍。
良久,一位首閣緩緩開口,“除此之外,可還有其他重要發現?”
“有。那青銅門,并非無法推開,可能需要某種媒介。”
老者手指輕輕劃過屏幕,語氣中帶著一絲凝重,
“請看這張衛星拍攝的青山圖像,青銅門初現之時,竟是敞開的狀態。然后有一道光奔向云州,似乎有什么東西從青銅門之中跑了出來。”
“…外星人?還是其他世界?”
“有可能。”
“…能查到是什么嗎?”
“已經在排查,但整個云州常駐人口三千萬,流動人口…”
“多久。”
“以我們的人力,大概需要七天時間。”
“三天。”
“好。”
老者應了聲。
在場首閣神色嚴肅,繼續討論青銅門之事。他們不知道這從青銅門之中出來的“人”或者“生物”到底是友是敵。
只能做好最壞的打算,調動大軍待命,在山體深處埋下能夠一舉將青山夷為平地的大量炸藥,坐以待斃從來都不是秦國的風格。
當然,如果能夠交流自然最好。
三天時間一晃而過,在云州的調查人員一無所獲。
那位玩得不亦樂乎的寧雨,還沒學會使用“科技”,根本不知道云州發生了什么,她早已施展“遁術”隱匿行蹤離開了云州。
此刻,云州的百姓們仰望高山之巔,那扇神秘的“青銅門”清晰可見,那天夜里,還有幾十個“目擊者”在網絡上發聲。
有視頻,有圖,有真相。
一個是山頂看夜景拍攝的視頻,畫面很模糊,看樣子是手機拍攝,突然一眨眼,憑空出現一道半敞開的“青銅門”,一道流光飛出,旁邊還有人發出尖叫。
另外一張比較清晰,是一個正在拍攝云州夜景的職業攝影師拍攝的,甚至能看到“青銅門”上的部分圖案。
這下引得不少秦國民眾好奇前去登山,卻只見一隊隊特別行動組,荷槍實彈,將青山緊緊包圍,密不透風。
甚至,飛鷹衛的身影也赫然在列。
顯然,青山祖地發生大事件。
輿論當即在秦國民眾之中炸開,云州地處偏僻,一不是軍事重區,二不是交通中心,卻貴為首都,靠的是“青山”幾座平平無奇小山,那是秦國文明的起源。
次日,數十萬人一同涌上青山,要求登山。
勸阻無效。
飛鷹衛無奈向上請示。
外面的輿論讓秦國首閣有些頭痛,這種事情在網絡發達的現在本來就瞞不住。
一位中年首閣突然提出一個假設:
“這青銅門的出現,讓老夫想起一則民間傳聞,每逢亂世必有青山圣賢降世,而圣賢總有赤焰天兵相助,這才使得我們民族五千年分分合合,總是歸于一統,仿若有天眷。”
“也許。”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
“那座青銅門與那神秘的青山仙人、赤焰天兵有關,與歷代青山圣賢有關,可能需要青山傳人才能推開?”
“不妨讓民眾試試?”
一位老者首閣道:“我們試過了。而且這年代還有正統的青山傳人嗎?”
飛鷹衛首領“趙戟”是武道四境“先天武夫”,內氣、精血、心神各種玄學手段都在“青銅門”上一一測試過,毫無反應。
前面幾大王朝在衰敗,青山傳承也從強勢走向滅亡,早在秦國建立之前就已全部消失,只留下一本《太平經》和后編撰的《青山傳》。
現在是槍炮時代,人人衣食豐足,從小嬌生慣養,又無戰爭洗禮。習武之人動輒幾十年寒暑,方能有成,只有軍部八姓,民間十八宗還在堅持。
武夫數量其實與古代差不多,以前是物資有限,現在是缺少毅力,習武之人終究只是少數。
“我們無能為力,讓他們試試也無妨。”
一位首閣緩緩開口。
一旦“青銅門”出現變故,他們布下的重重防御,恐怕難以保全云州百姓的安危。至于撤退一事,姑且不論此地乃京都,國家之命脈所在。
他們壓根未曾考慮過撤退,這偌大的世界,又能逃往何方?
至少與之發生戰爭,他們軍部要為秦國換取門內世界的信息。
其余幾位首閣聞言,對視一眼,同意下來。
青山祖地。
飛鷹衛首領趙戟得到命令,望向山腳下那密密麻麻、數十萬計的秦國民眾,沉聲道:
“青山之巔空間有限,一次只能涌入幾百人,大家排隊,一個個來。”
秦國民眾聞言,紛紛自覺列隊,井然有序地踏上登山之路,懷揣著敬畏之心,欲一睹那宏偉壯觀的“青銅門”。
人立于百米巨門之下,仰望之間,只見其高聳入云,無邊無際,令人嘆為觀止,實乃鬼斧神工。
軍部有人在旁貼心提醒,不會有任何危險,也不用擔心“青銅門”會壞,民眾大可放心觀賞,甚至可以伸手觸碰,嘗試推開這扇大門。
成功者,重重有賞。
而秦國軍部不知道,此舉歪打正著。
青山傳承深深烙印于文明血脈之中,人人都可以說是青山傳人。
當一批批的秦國民眾登上青山,呼喊“青山”之名。
那純粹的信念與敬仰如同涓涓細流,匯聚成海。
與此同時。
太平湖仿佛感應到了什么,湖面開始泛起層層細膩的波紋,微微震顫。
分寶巖。
兩個身穿道袍的童兒閉目凝神,打坐修行,猛然睜開雙眸。
他們身形一閃,已至太平湖畔。
只見湖面上倒映出一幅生動的畫面:一群男女老少正圍繞在“青銅門”前,或跪拜祈福,或伸手推門,更有甚者正對著鏡頭,滔滔不絕地解說著“青銅門”的種種神秘。
“這是怎么回事?!”
白云童兒不解,手指快速掐算,“界門怎么會顯露在山河界中,師尊所說的時間不是還未到嗎?”
自赤焰軍最后一次下界,下次開啟界門,當是山河界靈氣復蘇之后。
兩個童兒對視一眼,異口同聲。
“誰私自下界,還不關界門的。”
此事關乎師尊道統,師尊幾百年來每次閉關前,都會喚來他們童子叮囑一番,清風童子一時之間心神不定,目光轉向白云童子。
“這該如何是好?”
白云童子遲疑了一下。
一道身影從天際急匆匆趕來,來人正是高妃雪,她望著太平湖中的畫面,輕蹙眉頭,
“白云、清風,隨我去見師兄。”
白云童子松了一口氣,三人往上,進入懸掛在星河深處的誅仙劍圖。
此時,一圈圈金色法力正在滌蕩誅仙劍圖,以寧尋秋此時的修為,一縷法力余波便不是未證道成仙的練氣士能夠抗住的。
白云童子、清風童子異類修行接近五百年,但元神道行才“三百年”。
“師兄。”
高妃雪停在外,輕聲喊了一句。
金色法力停止,寧尋秋睜開雙眸:“發生了什么事情?”
青山道統幾百年間所有事情,皆由高妃雪與阿青全權處理,他很少過問。
高妃雪長話短說,“界門提前顯露在山河界之中。”
寧尋秋聞言。
心念一動,“眼睛”頓時看到太平湖發生的一切,他眉頭一皺。
緊接著,掃視整個青山天地,沒找到寧雨蹤影,同時失蹤的還有大白鵝、小青蛇、炎雀。
“雨兒呢?”
高妃雪搖了搖頭,旋即小心問道:“師兄,是雨兒闖禍了嘛…”
她知道“山河界”對師兄寧尋秋的道統很重要。
寧尋秋修道多年心境平和,這時候秦國大概七成人口已經得知“界門”存在,撤掉“界門”沒意義,他沒有開口責怪身邊人。
而且,秦國在青山圣賢的引導下已經提前近百年建立。
“沒闖禍,影響不大。”
他看向一旁兩個不說話的童子,吩咐一聲:“清風、白云你們二人下界,一人領秦國的有緣人前來見我,一人去將雨兒帶回來。”
“是,師尊。”
清風童子與白云童子拱手領命。
寧尋秋想了想,又喊住兩位童子。
“罷了,事已至此,就讓雨兒待在秦國,暫時別回來了。”
他算是“老來得子”,對寧雨傾注了數十載心血,但寧雨喜動不喜靜。
夫妻二人亦不愿剝奪其純真天性,便將她帶在身邊,百年時光熏陶,寧雨在潛移默化中,也懂得了些許為人處世的道理。
本性不壞,只是貪玩了些。
再者,細細算來,蠻荒界的搭建已近尾聲,是時候讓女兒寧雨獨自去面對風雨了。
既不愿修道,那便習武吧。
“是。”
清風童子與白云童子對視一眼。
一人駕風,一人駕云。
急匆匆趕往界門之處。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