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大夫自是要以自身做起。
矯正世風,嚴以律己,崇尚品德的節操。
范仲淹相信晏殊邀請自己去書院執教,也是存了這方面的心思。
但是目前的環境而言,怕是任重而道遠。
放下張方平的論述后,范仲淹便打開了宋煊的論述,隨即眉頭皺了起來。
饒是為官多年歷練出來的范仲淹,也覺得宋煊的文章有些激進了。
這篇文章端的是膽大妄為。
竟然要讓士大夫們去種地,簡直是癡心妄想!
東京的銷金窟自己也是見識過的。
還有不少官員追求政績,或為擺平“劣政”的負面影響,常常不惜血本,通過掏“封口費”來掃清輿論障礙。
當然了,這種事還得從宋真宗開了個好頭。
他搞所謂“封禪泰山”大典,就給自己的宰相王旦掏了一筆不菲的“封口費”。
但是耕讀傳家這個理論,卻是讓范仲淹點點頭,這倒是一個好法子。
或者說范仲淹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他總是時不時的憂慮。
當了官之后更是憂慮纏身,生怕百姓會被海潮泛濫淹沒生命以及生存的場所,遂發動四萬人施工。
滕子京前來監工,他們二人開始相識。
即使宋煊的策論很是大膽,范仲淹倒是覺得可以一試。
反正朝廷那么多官員都沒事干,尸位素餐。
宋煊看著范仲淹拿著自己的策論一直點頭,也不知道他看重了哪一點。
晏殊則是覺得宋煊這篇策論符合范仲淹的胃口,這兩人一定會對脾氣。
今后興許能成就一起師生佳話。
“晏相公,此策論應該上報朝廷啊。”
范仲淹的話一出,滿堂皆驚。
晏殊嘴里的茶水都吐出來了,盯著范仲淹道:
“你說的真的?”
“自然。”
宋煊盯著范仲淹。
他對于范仲淹的了解就是那千古名篇岳陽樓記里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他年輕的時候就如此激進嗎?
宋煊寫這篇策論也是為了給晏殊留下好印象,并不是真的要去當出頭鳥。
尤其是自己還實力弱小,并沒有考中進士,成為士大夫的一員擁有官面上的免死金牌呢。
“糊涂。”
晏殊站起身來直接從范仲淹手里抽出宋煊的策論,撕吧碎了。
然后還覺得不保險,差人整個火盆來,看著燃燒殆盡才算松了口氣。
“范希文,你現在是干什么呢?”
“丁憂。”
“既然明白,就不要做你不該做的事!”
晏殊以為遇到一個激進之人宋煊還則罷了。
畢竟他還年輕,有一腔熱血是正常事。
怎么范仲淹在此地定居之后,也如此激進?
莫不是這方水土養出來的都是激進的性子嗎?
范仲淹十分不解的望著晏殊。
“晏相公,眾人拾柴火焰高,若是此事不從我輩開始,難不成要等積重難返,我等子孫再來做嗎?”
范仲淹也站起身來叉手:
“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于風雪。”
晏殊負手而立,當即詢問:
“十二哥,你覺得為眾人抱薪者,會是什么下場?”
宋煊站起身來叉手道:
“那還用說,當然是凍斃于風雪啊!”
宋煊的話,比范仲淹方才說的還要讓人不著調。
畢竟主流觀念并不是如此。
一時間眾人都沉默了。
倒是晏殊摸著胡須道:
“范希文,你若想要實現心中抱負,且不可鋒芒畢露,在官場上的經驗,你還沒有十二哥更加擅長咧。”
范仲淹卻是覺得晏殊所言不對。
世界不該是這樣的。
“不對。”
范仲淹搖頭再次開口:
“十二哥所言的過于極端。”
宋煊忍不住翻了個白眼,自己還覺得他范仲淹言行更加極端呢!
“哎。”
晏殊無奈的嘆了口氣:
“希文,我倒是覺得十二哥他在民間廝混的時間長了,沒有死讀書,能觀察到一些你我都從未觀察的真實情況。”
“哦?”
范仲淹又請晏殊坐下。
他不明白晏殊為什么會對一個自甘墮落的神童評價如此之高。
透過文章看現象,晏殊能感覺出來宋煊內心是有著自己的想法的,他表露出來的態度只是一星半點罷了。
“十二哥,你且來說一說為什么?”
面對晏殊的提問,宋煊也是笑了一聲:
“既然晏相公點名了,那我便大膽的說上一說。”
“盡管說,此間屋子并無外人。”
晏殊覺得范仲淹雖然有一腔熱血,但是對于實際操作上并沒有太多的由頭,他還需再多歷練歷練才行。
“有人遮住了你們的眼。”
宋煊指了指自己的眼道:
“諸位都是大宋的官員,身邊使喚的小廝也多,眼睛大多時候瞄的都是上面的事情,而民間的事,多是聽身邊小廝匯報的,是也不是?”
“不錯。”范仲淹輕輕頷首。
“正如俺們讀同一篇文章一樣,俺與方平與范相公、晏相公等人皆會有不同的感受,那千人千面,他們的眼睛看到同一件事,所解讀給你也就不一樣。”
宋綬捏著胡須,怎么就沒我的事哈!
“信息傳遞就是如此的糟糕。”宋煊攤手道:
“哪怕是你微服私訪,看到聽到的也多是一家之言,許多事都不能單純的看一個面。”
范仲淹也認同宋煊的話,伸手請宋煊繼續說。
“就好比方才為人眾人抱薪者。”宋煊坐回椅子上:
“我聽過一個商戰的故事,就是一家掌柜吞并了另一家后,兩家的伙計都是干一樣的活,但是另一家的工錢要少上幾文錢。
長久下去,另一家伙計們心生不滿,但又不敢說什么。
這個時候出現一個為眾人抱薪者,他敢于發聲,幾次三番同掌柜講道理。
最終拼著同歸于盡才讓掌柜同意都一樣的工錢,可是這個伙計的結果,范相公覺得會變成什么樣?”
宋煊的一席話把范仲淹等人再次打上沉默。
“一個敢跟掌柜叫喚的伙計,不僅會被開革出去,同時周遭的店鋪掌柜也不會要他的,大抵會失去生路。”
相比于范仲淹的面色凝重,晏殊滿眼都是對宋煊的欣賞之色。
單個的抗爭者力量是非常弱小的,只有你再有實力的時候才能讓別人聽你的話。
當然還有更加極端的一種結果,那便是玉石俱焚,無論伙計還是掌柜命都有一條。
不等旁人發話,宋煊繼續發問:
“那些漲了工錢的伙計們,會念著這位為眾人抱薪者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