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閑談涇河龍王和四瀆龍神

西游妖帝:從小蛤蟆開始_影書  :yingsx←→:

  之前閑暇的時候,研究了一下《西游記》里面的龍族。

  《西游記》其實是很博大精深的,里面細節很多,也包含了許多歷史典故和哲理。

  值得細細品讀。

  真如《西游記》的開篇介紹詩一樣: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

  “自從‘盤古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游釋厄傳》!”

  即,你如果想知道宇宙的演化規律和人生的真諦,就必須研讀《西游記》這部作品。

  今日閑講一下《西游記》這部作品中的“涇河龍王”和“四瀆龍神”。

  (注釋:純免費,免費的章節感言,非正文,偏《西游記》原著的科普介紹,部分段落引用了典籍或者網絡資料作為參考文獻,已經注明了出處。)

  (注釋:神話故事版本眾多,在傳播過程中不斷演變和融合,眾說紛紜,如有錯誤,是我查詢錯誤,望見諒。)

  關于“涇河龍王”。

  涇河龍王是《西游記》中極為關鍵的一個人物。

  洪荒世界觀下的“西方大興”,是后面各種神話同人衍生的世界觀。

  即,已經知道了西行取經的結果,向前去推原因。

  由果導因。

  但是。

  單看《西游記》這一本書,拋開其他同人二設,沒有什么“西方大興、不大興”的。

  “西游取經”的故事,就是由涇河龍王開啟的。

  再看《西游記后傳》,“西游記后傳”的故事,也是由涇河龍王開啟的。

  正所謂: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在西游記的故事中,涇河龍王,就是那個一,是西游之開始。

  一個故事分為“起、承、轉、合”。

  涇河龍王,是整個西游記故事的“起”,是極為關鍵的一個人物。

  沒有涇河龍王,西游取經的故事,其實是不完整的。

  一般只會告訴你,唐三藏要取經。

  但是,不知道,唐三藏為什么要去西天取經?

  畢竟。

  大唐,是“李唐”,這個李,是李老君的“李”。

  唐太宗,即李唐一脈,自稱為李老君之后,奉李老君為祖,尊道教始祖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

  李唐王朝,將李老君作為李唐宗祖,并加以祠祀。

  李老君之道,成為李唐王朝的“定國之基”。

  那唐太宗,派唐三藏去西天取經的目的是什么?

  這不是砸自己祖宗李老君的場子?

  但有了涇河龍王,一切就順理成章。

  西游記后傳的故事,也是由涇河龍王而起。

  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游釋厄傳》。

  在《西游記》中,龍王掌管降水,和水脈息息相關。

  欲講西游記中的龍王,必先了解水脈。

  比陸地寬廣的是海洋。

  海洋肯定是世界上最大的水。

  《西游記》的世界中,最強大的龍王,地盤最大的龍王,無疑是“四海龍王”。

  四海龍王,即東海龍王、南海龍王、西海龍王、北海龍王,也是西行路上出場最多的龍王。

  而西游記的南贍部洲地域,還有“四瀆龍王”,是為四瀆龍神。

  “四瀆”指古代四條獨流入海的大河,即長江、黃河、淮河、濟水。

  《爾雅·釋水》有道:

  “江、河、淮、濟為四瀆。四瀆者,發源注海者也。”

  四瀆龍神管轄中原核心水系,即長江、黃河、淮河、濟水,地位幾乎僅次于四海龍王。

  在如在《西游記》原著中介紹道:

  在花果山大戰之時,四瀆龍神作為龍族之中的佼佼者,曾被派去圍剿孫悟空,和孫悟空交過手。

  即玉帝“點二十八宿、九曜星官…五岳‘四瀆’、普天星相,共十萬天兵,捉拿妖猴孫悟空。”

  花果山大戰之中有那:

  “四瀆龍神分上下,二十八宿密層層。”

  (注:出自《西游記》第五回:亂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宮諸神捉怪)

  這就是四瀆龍神的第一次出場。

  “四瀆龍神”,能被天庭派出去,作為龍族代表,能和齊天大圣孫悟空交手,實力也談不上很差。

  古代水系,和現代水系不同。

  時間流逝,滄海桑田。

  四瀆中的濟水,至今已經消失了,沒了。

  比如古代的云夢大澤,現在已經消失了。

  曾經的八百里洞庭,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現在也縮小了。

  如果放在現在,可能還有個“京杭大運河龍王”。

  但在古代,濟水與長江、黃河、淮河并列,是中原核心水系之一。

  而“涇河”其實只是黃河的一個支流的支流。

  即黃河支流渭河的第一大支流。

  正常來說,涇河龍王之位,其實是在黃河龍王之下,遠不如四瀆龍神。

  但是“現任”的涇河龍王地位不一樣。

  其一。

  以前正值春秋戰國,有多少國家,就有多少國都。

  秦國都城咸陽、魏國都城大梁、趙國都城邯鄲、楚國都城郢都、齊國都城臨淄…都是國都。

  但到了秦始皇,就不一樣了。

  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始皇又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

  始皇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注:出自漢朝賈誼的《過秦論》。)

  自此,中原大地,六國畢,四海一,車同文,書同軌。

  只有一個大秦帝國。

  天下也只有一個國都,就是咸陽。

  后來,楚漢爭霸,漢王劉邦擊敗西楚霸王項羽,將大漢帝國,定都長安。

  長安就在咸陽的邊上,沒多遠。

  再后來大唐也定都長安。

  自此,長安是為中原大地的國都。

  而涇河、渭河就在長安的邊上,為中原國都所在之地。

  涇河和渭河是交匯的,有個詞叫“涇渭分明”。

  李世民也曾和突厥,在長安城旁邊立下“渭水之盟”。

  這個時候,涇河的地位就不一樣了。

  涇河那是中原國都的護城河。

  自此,圍繞著長安八條河,涇河、渭河等隨之水漲船高,地位大張。

  很有名氣。

  長安八水如下:

  渭河(約八百里)、涇河(約四百多里)、灃河(約百里)、澇河(約百里)、灞河(約百里)…

  涇河龍王,就是統管這八條河。

  長安八河的文化,在古代很濃烈,關于長安八河的詩詞也特別多。

  舉個“灞河”的例子,古代有一個“灞柳傷別”的典故。

  即,送客至此,在灞河附近,折柳送別。

  如古代《詩經》: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唐朝,杜牧《柳長句》:

  “灞上漢南千萬樹,幾人游宦別離中。”

  唐朝,李白《憶秦娥・簫聲咽》:

  “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長安附近的“八條河”,自此和濟水、長江、黃河、淮河這“四瀆”并列,是為“八河四瀆”。

  如在《西游記》原著中。

  孫悟空找觀世音菩薩降伏紅孩兒。

  觀世音菩薩道:

  “常時是個空瓶,如今是凈瓶拋下海去,這一時間,轉過了…‘八河四瀆’…共借了一海水在里面。”

  (注:出自《西游記》第四十二回大圣殷勤拜南海,觀音慈善縛紅孩)

  如水德星君聞言,即將查點…‘八河四瀆’、三江九派并各處龍王各處龍王俱遣退,整冠束帶,接出宮門。

  (注:出自《西游記》第五十一回心猿空用千般計,水火無功難煉魔)

  一座城,不同時期的地位,是不一樣的。

  一條河,不同時期的地位,也是不一樣的。

  大秦、大漢、大唐時期的“涇河龍王”,地位是高于西周、春秋、戰國時期的“涇河龍王”。

  其二。

  現任涇河龍王的兒子。

  長子小黃龍,掌淮河水系。

  次子小驪龍,轄濟水水系。

  三子青背龍,主長江水系。

  四子赤髯龍,守黃河水系。

  …是為四瀆龍神。

  (注:出自《西游記》第四十三回黑河妖孽擒僧去,西洋龍子捉鼉回)

  在古代,以孝為大,兒子一般聽爹的。

  作為四瀆龍神之父的涇河龍王,四瀆龍神都得聽他的,涇河龍王的地位自然就高了。

  其三。

  現任涇河龍王的妻子是西海龍王的妹妹。

  有這層裙帶關系在。

  是以。

  涇河龍王掌長安八河,其子為四瀆龍神,大舅子是西海龍王。

  涇河龍王,作為司雨大龍神兼八河都總管,權勢滔天。

  當然了,龍王也是會換的。

  在《西游記》原劇情中,涇河龍王死后,自然會有新的涇河龍王上任。

  畢竟:

  娘要嫁人,天要下雨。

  長安的雨,還是需要長安八河的龍王,去下的。

  新書推薦:

飛翔鳥中文    西游妖帝:從小蛤蟆開始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