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357章 鞏永固戰敗

  第357章鞏永固戰敗第357章鞏永固戰敗←→::mayiwsk

  王夫之先前建議堵錫潛往西安,也是存了調白旺北上,化解武昌危局之意。

  此刻見張煌言等人率兵前來,與堵錫商議后,覺得不妨將計就計,聯合張煌言、秦良玉、閻應元等人,先將白旺和李定國的兵馬擊潰,再北上西安。

  不過王夫之也知道閻應元現今雖享有盛名,兵權卻并不在他手中。

  而此役若缺了武昌之兵,圍剿之事亦難成功。

  他二人經過商議后,覺得若要調動武昌之兵,關鍵還在他們的老友——湖廣巡撫何騰蛟的身上。

  原來何騰蛟素有雄心,先前僅是南陽知縣時,就數敗來犯之敵。

  后又跟隨巡撫陳必謙四處征戰叛軍,遷兵部主事,進員外郎。

  因他屢立戰功,先后擔任懷來、淮徐兵備僉事等職,且皆能保境安民。

  所以袁繼咸在邀請左良玉收回武昌時,為免其坐大,也將何騰蛟調往武昌,讓他代了王聚奎的巡撫之職。

  何騰蛟剛上任時,也想力矯時弊,澄清武昌。

  只是他執法數日后,發現地痞易除,兵匪難解。

  因為左良玉手下兵將多蠻橫之徒,根本不受禮法約束。

  他為免激發矛盾,便佯作懦弱,主動與左良玉示好,借助對方的力量整治兵痞。

  左良玉見何騰蛟身為巡撫,不僅不攬權,還主動幫自己解決問題,心中對他也存了幾分好感。

  所以在左良玉北上之時,便讓何騰蛟上鎮守武昌,不過實際兵權卻是在左羨梅等人的手中。

  而何騰蛟雖未掌兵,手下卻有一批親衛,頗為驍勇。

  加之他與左良玉一直關系友好,軍中眾人對他也頗為客氣。

  故王、堵二人決定圍剿白旺后,便將主意打到了何騰蛟的身上。

  為了計劃能夠順利進行,堵錫依然率軍迷惑白旺,而王夫之則星夜趕往武昌。

  何騰蛟本在憂心白旺來犯之事,見王夫之前來相助,心中十分歡喜。

  不過當他聽完王夫之關于圍剿白旺和李定國的計劃后,卻露出了猶豫之色。

  王夫之知何騰蛟才學、膽氣都頗為不俗,卻有貪功之弊,便極力講述此戰功績,并將大部分功勞都歸在何騰蛟的名下,何騰蛟才應下了此事。

  隨后王夫之又急忙趕往張煌言軍中,通過堵錫的書信獲得張煌言的信任后,將計劃仔仔細細地講了出來。

  張煌言雖對堵錫慕名已久,對此計劃也頗為贊同。

  只因他前不久從錦衣衛處得知何騰蛟與左詠梅私交甚篤,擔心何騰蛟不能盡心,壞了大事。

  恰在這時,李若璉率軍趕來。

  得知此事后,主動提出由他進入武昌,督促何騰蛟等人行事。

  張煌言擔心李若璉的安危,本不贊同此法,奈何李若璉主意已定,加之對方官職在他之上,最后也只得勉強答應。

  不過為了降低李若璉在武昌的風險,他提出了以左羨梅為餌,調出左良玉的部分兵馬,以便李若璉行事。

  王夫之想到何騰蛟先前的猶豫,也贊同了此方案。

  張煌言和李若璉因對王夫之頗為贊賞,見他并無官職在身,便以錦衣衛中有奸細為由,讓王夫之親去向朱元璋匯報。

  王夫之本想與他們并肩作戰,但在張、李二人的堅持下,也就應了下來。

  他按照張煌言的吩咐,星夜趕往臨沂,沒想到卻在半路遇到了朱元璋。

  原來朱元璋在得知高杰攻破西安后,擔心鞏永固等人中計,一邊傳書鞏永固諸人堅守,一邊催促朱聿鍵北上。

  沒想到第三日,他就得到虞等人率軍入陜的消息。

  他得知此事后,心中更加著急。

  好在這時朱聿鍵及時趕回,不過卻也帶來一個壞消息——盧九德和朱由崧神秘消失了。

  朱元璋聽聞此事,想到盧九德曾向左良玉提親,便懷疑盧九德可能是去了武昌或西安。

  隨即想到馬士英雖擊潰了逃往武昌的叛軍,卻走了黨守素。

  加之西安新破,他認為叛軍會誘使鞏永固等人深入陜西,或趁機殲滅,或奇襲京城。

  但不管哪種情況,叛軍的主力短期內都應在陜西境內。

  于是他叮囑過朱聿鍵山東事務后,就帶著張大彪等人朝武昌趕去。

  他本是想先趕往武昌穩住局勢,再派堵錫和沈云英率軍入陜,逼迫叛軍收復西安,消耗叛軍和左良玉等人的力量,不曾想卻在半路遇到了王夫之。

  當朱元璋聽了王夫之的匯報后,對這個在野的舉子也有些好奇。

  于是他試探道:“若依你之見,李賊既是想襲擊京城,咱是否可趁機占領陜西等地?”

  王夫之看了朱元璋一眼,搖頭道:“草民知陛下急于平叛,但叛軍勢大,而朝廷疲弱,難以驟然除之。”

  “若陛下不能固本,只是急于平叛,草民擔心陛下縱使剪滅了李自成,恐也會有其他人冒出。”

  “當今之計,陛下宜安民養兵,待國富兵強后,可一舉滅之......”

  朱元璋聽了王夫之的講述,故作不滿地道:“咱初敗李賊于京城,再敗叛軍于山西,現今李賊都城已失,何謂不能驟然除之?”

  王夫之聞言,神色不變地道:“陛下圣明,兵威所致,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但治理天下非在馬上,而在馬下。”

  “現今陛下兵鋒雖盛,然隱患亦多,想秦皇雖強,卻因輕用其鋒,以至二世而亡。”

  “而漢高祖雖有白登之恥,卻因能固本養民,終有漢武雄風......”

  王夫之說著,又暗中觀察朱元璋的神情,見對方神色如常,又繼續道:“現今局勢好有一比,似蟒蛇吞食大物,需靜養待化,否則有爆體之憂。”

  朱元璋見他突出粗鄙之語,便知他存了試探之心,當下微微一笑,轉而以一些時事試探。

  王夫之雖未為官,卻因博覽群書,加之身在鄉野,對一些問題比在朝之人看得更加透徹。

  而且他也有意試探朱元璋的氣度,當即直言不諱地講了出來。

  朱元璋見他言談中雖有些書生意氣,見識卻是不俗,心中不由生了幾分欣賞。

  就在他準備再考教王夫之一番時,張大彪急匆匆地過來稟告,說鞏永固遭到李過等人的偷襲,現在已退往米脂一帶。

  朱元璋聞報,先是一愣,隨即露出一縷微笑。

  只是他的笑容才起,卻又皺起了眉頭。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

  :mayiwsk←→新書推薦:

飛翔鳥中文    朱元璋穿越崇禎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