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留言:
第344章吳家的底蘊第344章吳家的底蘊→:八三看書83ks,朱元璋穿越崇禎!
吳智看著春花婀娜的背影,有些吃味地道:「看春花的舉止,應也得了夫人的幾分真傳,由她伺候李國楨,想來用不了多久,李國楨就該說出實情了。」
吳三桂聞言,冷笑道:「哪需要那久,前兩日李國楨醉酒后,就將一切都說了出來。」
「正如本帥所料的一般,崇禎還是對本帥不放心,才讓他以犒軍的名義前來查探,而劉文炳入駐撫寧等地,也并非為了練兵,是在防備本帥。」
吳智一臉鄙夷地道:「這李國楨如此草包,也不知崇禎看重他哪點,竟還封他為侯......」
吳三桂不待他話說完,便搖頭打斷道:「不,這正是崇禎厲害之處。」
「先前李自成圍攻京城時,本帥覺得崇禎內無良將,外沒援兵,本以為他會被擒,沒想到他竟擊潰了李自成,而且還一手捧出了劉文炳、鞏永固等名將。」
「就連這李國楨也靠著兩片嘴皮子,屢立戰功,獲得了侯爵!」
吳智贊同地點了點頭,隨即又故作不忿地道:「少爺說的是,只是崇禎如此提防您,實在讓人有些心寒!」
吳三桂搖頭道:「心寒倒不至于,要知現在關內戰亂不斷,左良玉等人又擁兵自重,而本帥更是手握關內第一勁旅,若是崇禎不提防,本帥反而有些不放心。」
「現在他如此不遮不掩,正說明他看重本帥,所以只要本帥收復錦州等地,封官進爵便指日可待!」
吳智聞言,猶豫了一會,低聲道:「少爺,老奴來前,老爺曾再三叮囑,說吳家在關外雖有不少產業,但除去前兩年被女真人虜去的族人外,其他親族大都已在關內。」
「而且這些年老爺不僅贖回了徽州的祖產,還通過好友買下了不少田產,縱使北方有變,舉家南遷亦可立足。」
「不似舅老爺他們,家族、產業都在關外,所以讓老奴一定要看住少爺,切不可意氣用事,以免給吳家招來滅頂之災!」
原來吳家的祖籍本在徽州,后因生活所迫,遷到了江蘇高郵。
在吳三桂出生后不久,其祖父又率眾遷徙到遼東,定居在了中后所。
因遼東與女真和蒙古接壤,而吳家又有特殊的馴馬本領,就做起了馬匹生意。
隨著吳家生意越做越大,錢財也越來越多,目光便又投向了官場。
在吳三桂十歲那年,他的父親吳襄考中了武舉。
雖說武舉不如文舉,卻也給吳家打開了一片新天地。
吳襄步入仕途后,憑借自己的鉆營和相馬的本領,得到了李成梁的賞識,被封為千總。
李成梁病逝后,遼東大亂,不久就發生了薩爾滸之戰。
此役明兵雖然大敗,吳襄卻因在戰場上收羅了三百多匹寶馬,得到了朝廷的褒獎,晉升為副將。
后來吳襄又通過鉆營,與遼西的巨富祖家聯姻,并通過祖家的關系,大肆購買土地、壟斷經濟,遂成了遼西的超級望族。
吳家雖實現了華麗轉變,但吳襄深知創業難,守業更難的道理,所以一直十分重視三個兒子的教育。
他本希望后輩能棄武從文,抬高門第。
只可惜老大吳三鳳、老三吳三輔都資質平平,難堪大任。
而老二吳三桂雖才智高絕,狀貌奇偉,卻崇拜光武,喜佩吳鉤,曾說出「我亦遂此愿,足矣」的浪言。
吳襄雖心中有憾,卻也極力培養,加之吳三桂確實才能出眾,十六歲便考取了武舉。
后在祖、吳兩家的扶持下,年紀輕輕就得了總兵之職,遼西吳家也更加風光。
只是這些年明廷接連慘敗,吳家也因此受了不少損失。
特別是先 前奉旨進關之事,讓吳家幾乎失去了關外的一切。
好在祖家已經降了女真,一直在暗中幫襯他們。
而多爾袞也想招降他,并未讓人動他們吳家的產業。
只是吳三桂知道,這種事情難以持久,故才一直想著收復寧遠等地。
此刻他聽了吳智的話,知是私帶陳圓圓來山海關之事,讓吳襄生疑。
他沉默了一會,道:「老爺還說了什么?」
吳智道:「老爺說他已經老了,吳家以后就能靠少爺您了,所以讓老奴一定要服侍好少爺......」
吳三桂因吳智并非家生子,是半路投到吳襄的麾下,加之對方心思深沉,與他并不太貼心,所以一直暗中提防。
現今見吳智坦然說出一切,提防之心不由減了幾分,沉聲道:「你起來吧,以后有什么事,就直接和我說,不用拐彎抹角地通過人傳話。」
吳智見吳三桂不僅改了自稱,還直接點出陳圓圓之事,心中立時大喜。
他恭聲應下后,才緩緩起身,正想著該如何進一步拉近關系時,又聽到吳三桂的聲音響起道:「以后暗羽營就由你負責吧!」
「暗羽營?」
吳智聞言,有些詫異地道:「少爺您讓我掌管暗羽營?」
吳三桂點頭道:「既然父親連這等隱秘之事都告訴了你,那由你來掌握暗羽營再合適不過了。」
「只是你要注意,暗羽營本是吳、祖兩家聯合建立,現在雖是我們在掌管,但其中不少人與祖家有舊,所以有些事情,你還是要避著他們。」
「另外,吳國貴等人皆不知暗羽營的存在,你不可泄露此事,以免他們生疑......」
吳智將吳三桂的囑咐一一記下后,又坦言李國楨可能并未受春花的迷惑,說那些話應是想借此激吳三桂出關,收服寧遠等地。
至于劉文炳陳兵之事,除了監視吳三桂外,應也是在提防鄭鴻逵等人。
吳三桂本也有此想法,此刻見吳智直言不諱,便就其中細節,以及如何應對等事與之商討。
他二人一直談到天黑,也不見吳國貴等人回來,吳三桂的額頭又多了幾縷皺紋。
吳智見狀,貼心地勸慰一番后,自告奮勇地留下等候,讓吳三桂先回府休息,以便應付臨時之變。
吳三桂見他說得在理,而且一片赤誠,便也沒有推辭,騎馬離去了。
當他回到府中時,陳圓圓立時奉上熱氣騰騰、色香味俱全的佳肴,隨后又吹簫撫琴,極盡溫柔之能事。
要說陳圓圓也確實有些本事,吳三桂在她的伺候下,一時煩惱盡忘,如癡如醉,竟不知身在何方。
就在這時,一個親衛進來稟告,說吳國貴已經到城下了。
吳三桂聞報,立時清醒過來,正要喚人更衣時,陳圓圓已適時地捧來了軟甲。
他在陳圓圓的服侍下穿好軟甲后,外面又罩了一件常服,就急匆匆地朝城門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