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322章 皇帝上凌王妃回長安

  從她剛懷孕,凌墨蕭離家。到現在孩子快滿周歲了,他才傳來要回家的音訊。

  再不回來,真趕不上寶寶們學走路了!

  自從接到王爺即將大軍凱旋的消息,王妃的心情每天都很好。

  每日一起床,必先看掛歷,像盼著過年的孩子一樣數日子。

  稍有閑睱就整理龍鳳胎從出生到上個月的畫像,裝訂成冊,標好日期。

  還怕龍鳳胎不認識父親,到時候不讓王爺抱,總抱著龍鳳胎去看王爺的畫像,指著畫像教他倆喊‘爹爹’。

  月見很無語:“王妃,大寶小寶還不會喊娘親呢!”

  沈冬素笑道:“先教會喊爹爹,以后有事就喊爹,多好。”

  兩個寶寶雖是龍鳳胎,可成長差距已經開始顯現了,大寶明顯體力更好,極為好動,哭聲洪亮。

  小寶不好動,更愛和大人互動,一逗就笑,比哥哥更有語言天賦。

  哥哥還在咿咿呀呀,小寶已經能指著雞蛋說‘大大’,但都還不會喊娘親。

  還有凌墨蕭的書房也要重新布置,奶娘提醒,最要整改的是臥室。

  奶娘睡的碧紗櫥,婢女睡的小隔間,都是為了方便照顧孩子,跟主臥打通的。

  總不能王爺回來了,奶娘和婢女還在王妃的臥室睡啊!

  奶娘說一般大戶人家,孩子都是跟奶娘睡,等王爺回來時,小主子也快周歲了,可以放心地在廂房睡整覺。

  冬素認同奶娘的建議,臨時搬到客房住,讓人來將主臥大整改。

  說也來巧,自從凌墨蕭要回城的消息傳來,好消息是一件接一件。

  先是大哥那邊說,陳落雪真的將他燒出來的琉璃珠子制成首飾,陳黎當大夏寶貝賣給高麗人。

  還賣出了高價,夠丹東那邊的駐兵一個月的軍餉。

  沈冬素忙讓大哥將琉璃珠子保密,絕不能在大夏境內傳來,大夏的聰明人多啊!

  肯定一眼就認出來,這就是個琉璃,還是不成型的。

  只取其通透,打磨后比寶石還耀眼,實則根本不值錢,也就騙騙高麗這些沒見過世面的小國。

  得等陳黎用此物在高麗那邊賺大錢,琉璃燒制工藝成熟,她再做別的東西賺大夏富商的錢。

  她細想對付高麗的計劃,越想越覺得好笑,一邊用廉價的琉璃珠子,賺高麗貴婦的錢。

  一邊慫恿高麗的將領造反,暗中支持幾個王子,挑撥離間,讓高麗內禍不斷。

  甲四說,已經有不少高麗貴族,暗中聯絡他,想逃到大夏,做夏民。

  甲四不松口,是為逼他們去聯絡新羅,聯絡倭國。

  說實話,真要收高麗人,沈冬素寧愿收平民百姓來開荒,反正現在的北境荒地大把的,再來幾百萬人口也夠分。

  她才不要那些高麗勛貴呢!這些人做高麗人是奸,等做了大夏人,就更奸!

  她直接跟甲四說,送禮的禮收了,但人不能過境。

  但若是流民百姓投奔,可收納,安置在丹東一帶,其地位比北疆的奴隸高些,比大夏的流民要低很多。

  她要從多個方面,將高麗做空!支持武將造反,讓他們內亂不止。

  以高麗貴族喜歡的絲綢、瓷器、茶葉、白紙甚至還有現在的琉璃首飾,換取他們的鐵、黃金、糧食,以商業的模樣,掏空他們的生存物資。

  再暗中收納高麗流民,吸引更多的高麗百姓投奔大夏,沒有百姓,士兵就供應不足。高麗王若強行征兵,便會失了民心。

  最最重要的是,逼新羅和倭國下場,讓這三個小島國亂成一鍋粥。

  這是一個長期計劃,比建設北疆還要長,需要決策者充分的財力、物力和執行力來完成。

  沈冬素不自夸,她覺得自己算是一個成功的決策者。

  咱們自己也不能閑著,趁機發展海軍,造戰艦。等三個小島國的粥快熬稀爛時,咱們戰艦啟航,將他們連鍋都端了。

  丹東那邊有好消息,莫修謹新來的信也是好消息,麻城的瘟疫得到有效控制,但流民的問題卻沒得到妥善安置。

  因為朝廷的欽差到了,太子黨官員,到任第一天,不是視察民情,而是先將莫修謹等凌王屬官給看押了。

  說謹防他們煽動百姓鬧事,莫修謹很淡定,全程配合欽差,甚至撤離了所有凌王親衛,全權將賑災權交給欽差。

  甚至只要欽差一聲令下,他立即帶人回光州。

  他此行本來就是擔憂瘟疫蔓延到光州,再則,凌王妃不忍家鄉百姓受苦,才派他來賑災的。

  完全沒有越俎代庖之意,并且凌王妃非常尊重且支持太子殿下,他會配合欽差大人工作。

  欽差被莫修謹一通大義加情深,且態度恭敬至極,還真讓那欽差放松警惕。

  只將他禁足,便不再多管。

  而凌王屬官不再管事,可愁壞了當地官員。人家凌王的人是真心實意來助民的,而朝廷的欽差,只來擺譜搶功加撈好處的。

  給的賑災糧不光少一半,還是陳米,賑災銀更是轉一道手少一成,等實際到縣官手中,十余一、二。

  要是以前,這欽差是太子重用的官員,這下面的縣令,甚至知府,也是屁不敢放一個,悶聲吞下這口窩囊氣。

  甚至有些奸官,還趁機巴結欽差,討好太子,與其一起壓榨可憐的百姓。

  可現在凌王的人也在麻城,并且人家來了之后做的事,與欽差一對比,誰是真正賑災為民的,誰是趁機謀利的,有眼睛的都看得出來。

  莫修謹只是坐在那里,什么話也不說,什么權也沒有,但好像就給了這些地方小官底氣。

  真正讓地方官爆發的是,因之前流民吃的是凌王府暫時提供的賑災糧,雖然只是普通的菜粥,但也是人吃的食物。

  而現在換成朝廷的賑災糧,粥里有沙有糠米還是陳米,量還少一半,稀的米粒都能數得清。

  瘟疫禁區還缺藥,加上凌王府親衛調離,常有搶東西、斗毆事件發生。

  很快那些青壯百姓聚集鬧了起來,他們不懂朝廷欽差和凌王府屬官的區別,只知道欽差來了事情不光沒變好,還越來越糟。

  有人叫著要趕走欽差,有人叫著要莫大人回來。

  當地官員忙請示欽差,要組織人去安撫百姓。

  而那欽差竟然冷笑著說:“安撫什么?暴民就該殺!殺一匹剩下的就老實了。”

  “再說,楚地發生這么大的災情,怎么可能沒有暴民?若無暴民,還要我這欽差來做什么?”

  地方官震驚不已,災民在莫大人的治理下,已經快要平復了。

  太子黨來撈功勞也就算了,本來凌王屬官賑災也不合規矩,但你竟然為了洗貪的賑災銀子,不惜將百姓打成暴民殺了!

  地方官忍不了了,在知府的領頭下,和十幾個縣的官員一起聯名上折子,奏欽差貪墨賑災銀,枉殺百姓。

  欽差早就防著的,這道折子要成功送到長安,最少也要死上百人。就像當初閩州遇倭盜一樣。

  但他忘了莫修謹還在麻城啊!表面上送的那份折子用來吸引欽差的人追殺,真正的折子早由莫修謹安排人,送到了長安。

  至于事情后面會如何還未可知,但莫修謹說,只要吳王不傻,這一次一定會抓住這個機會,將太子拉下馬。

  她和龐先生一起看完莫修謹的信,龐先生在那分析這件事的政治意義,連贊莫修謹做事老練,處理得當。

  沈冬素卻在那心疼麻城百姓,真可憐啊!

  才被大水淹了家園,又被瘟疫奪了親友的性命,活下來的還要面對大人物的政治斗爭。

  明明只是爭取一下應得的救濟糧,就成了暴民被殺。

  上面大人物的爭斗,要的就是底層百姓的命。

  有那么一瞬間,沈冬素真想開著戰車去長安,將太子、吳王還有那些貪官奸臣,全給轟炸了!

  我太陽的,老娘在邊關想辦法掙錢,想辦法建海軍,想辦法滅倭。

  我夫君在北疆九死一生,一走快兩年,孩子連爹的面都沒見過。

  你們在長安吃香的喝辣的,左一個美人,右一個佳人,屁危險沒有,成天勾心斗角,視百姓如草芥。

  她算是理解為什么歷朝歷代,最容易造反的就是手握重兵的,邊關守軍。

  特娘的,我只是個王妃,都被氣的想造反。更別說那些真正上戰場,刀林劍雨闖的將軍了。

  人家在邊關九死一生,你們在京城一句話,就能抹去人家的功勞,甚至要了人家的性命,擱誰誰不反!

  她深吸兩口氣,讓自己冷靜下來,問龐先生:

  “此事,若我們助吳王,將太子拉下馬之后,要麻城加封為王爺的封地,可不可行?”

  龐先生道:“自然可行!只是,如此一來,我們就跟吳王綁一條戰線上了。”

  “這,王爺還未回來…”

  他的意思是,這么大的事,王妃做不了主。

  沈冬素笑了:“就因為王爺還沒回來,我才跟吳王做這筆交易啊!”

  “等我們的人能光明正大地入駐麻城,即便事后麻城沒有封給王爺,也不可能再封給旁人。”

  “等王爺班師回朝,一句我在北疆遠征,王妃做的事我不知道啊!難道吳王還能告本王妃言而無信?”

  “他跟誰告?跟皇上告嗎?只能捏著鼻子吃這個啞巴虧。”

  龐先生再次呆愣住,還能這么嗎?王妃繼畫大餅和薅羊毛之外,還有空手套白狼的本事啊!

  沈冬素正色道:“有位大人物曾經說過,跟奸臣斗,你得比他更奸。”

  “跟吳王和太子斗,咱們就得比他倆,更…不要臉!”

  龐先生看著王妃那張美貌的臉,實在想不到,她能說出‘不要臉’這樣的話。

  可王妃說的很是有理,現在的幽州城,已經不是龜縮一方,就能瞞過長安耳目的存在了。

  特別是王爺回來之后,即便我們不跟太子和吳王爭那個大位,也要有自保的能力啊。

  就在沈冬素等著長安那邊來,怎么處置麻城欽差的事時,結果一個大炸雷炸到她自己身上。

  朝廷派欽差來幽州,迎接凌王妃和小郡王、小郡主回長安,與滿朝文武一起,迎接凌王凱旋。

  沈冬素一直以來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她還沒有絕對的自保能力之前,被皇上召回長安。

  她收到消息就把陳星耀叫來,罵他一頓:

  “你這個欽差怎么當的?你人還在幽州,怎么能派新的欽差來?這不是打你的臉嗎?”

  “你去把這個欽差趕走,哪哪都是欽差,朝廷的官員這么愛出外任嗎?”

  陳星耀小心地問:“趕走之后,王妃會跟下官一起回長安?”

  沈冬素慢慢抬頭,掃他一眼。

  瞬間,陳星耀覺得自己后脖子汗毛都豎起來了。

  忙道:“我這就去向黃欽差打聽一番。”

  很快,不用她請,幽州十幾個重要官員都來到凌王府。

  他們的態度出奇地一致,不能回長安。

  不管王爺是班師回幽州,還是回長安,凌王妃和小主子不能回長安。

  如今太子和吳王爭斗不休,王妃帶小主子回長安,肯定會卷進黨爭漩渦。

  又不能帶太多士兵回長安,只帶一些親衛,根本保護不了三個主子。

  既然不能回長安,那要做的就是找到合理的理由。

  裝病是肯定不行的,這種大事上面,你就算有一口氣,爬也要爬回去,否則就抗旨不遵。

  朝廷是有權收回凌王的軍權的,之前為什么不敢干這事?那不是北疆還沒滅嘛!

  現在仗打完了,有些人自然敢對凌王妃囂張起來了。

  她不回長安,朝廷有理由收凌王的軍權。

  她回長安,那就是人質,凌墨蕭便是手握百萬大軍,又敢怎么樣?

  眾人愁著想理由,這種時候,還得靠聰明人來想法子。

  幽州城大小官員公認的聰明人,第一階梯就是龐先生和莫修謹,目前陳黎勉強站上第二階梯。

  像李念魚這種,屬于技術型聰明,智商過人,但政治情商為負數。

  到現在沈冬素也沒想通,當年皇后怎么會讓他當探子?

  龐先生沉思片刻后道:“不能回,還得用大義堵住朝廷的嘴。”

  “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兵臨城下,凌王妃寧可身居危險之中,留下守城,也不愿棄百姓于不顧。”

  沈冬素眼睛一亮:“對啊!如此一來,還能讓凌王不回長安,而是帶兵來救幽州!”

  “只是,這敵人,從哪來?”

  當然不能從北疆來,讓那些北疆演戲也不行,凌王才說平定北疆,結果有一支北疆大軍包圍了幽州城。

  這不是打凌王的臉嗎!朝廷再追究凌王一個欺君之罪,事情就麻煩了。

  沈冬素的目光落在地圖上,涼州那邊有番人下山為禍,可惜離幽州太遠了,讓胡商引都引不過來。

  再往東移,那敵人就剩一個了,也不算做假,確實人家有攻打幽州之意。

  那就是高麗。

  沈冬素很快就有了一個粗糙的計劃,陳黎配合,引一個高麗將領帶大軍,突襲基地。

  在這期間,將那個黃欽差帶到基地,親眼見證高麗偷襲,我軍慘敗,幽州城即將被圍。

  凌王妃再懇求對方趕緊回長安向朝廷求援,等黃欽差一走,凌墨蕭便請旨,不班師回長安,而是先回幽州救援。

  在此期間,讓異族人帶一群奴隸佯裝攻城,把北境一些朝廷的暗探騙過去,熬到凌墨蕭回來不成問題。

  想到這個計劃,沈冬素既好笑又無奈,她為了不回長安,竟然要用這種方法騙皇帝。

飛翔鳥中文    福運醫妃旺夫命,王爺越寵江山越穩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