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要跟隨凌王遠征的人第252章要跟隨凌王遠征的人:、、、、、、、、、、、、、、、、、、、、、、、、、:irrxs
凌墨蕭拍拍李念魚的肩膀,很認真地道:“比起研發新式的火藥武器,本王更希望李大人身體康健。”
李念魚感動的眼淚汪汪,當即表示自己會吃好睡好,努力為幽州奮戰到七十歲。
他還真說到做到,極難得地提出休假的要求。目前還沒有攢年假的制度,若是有的話,李念魚攢的假都夠休小半年了。
凌墨蕭很大方地放了他十天假,結果他說五天就好,放太久的假他會全身發癢。
沈冬素問他休假要做什么?他說要去一趟基地,跟沈林鐘見一面,聊聊余大魚在揚州的事。
他很奇怪地問沈冬素,怎么大半年都沒見到沈林鐘?
沈冬素滿臉無語,大哥過年才回來的,還跟他打過招呼,他明明有回應的啊!
這家伙是一進入工作狀態,就對外界自動隔離了嗎?
沈冬素告訴他,因為大雪封路,揚州那邊已經好幾個月沒信送過來。
上次送信來說,大魚哥升了官。
還準備把大姨母和大姨父接到揚州住段時間,大姨母不愿意去,說自己眼盲不方便。
大姨母就被大麥姐接到她家住,大姨父帶著大蓮去了揚州,大蓮說是去考察一下。
如果揚州的生意好做,她就在揚州開家點心鋪。
小姑娘還沒及笄呢,夢想到挺大。
李念魚很好奇地問:“那他應該要娶妻了吧?”
沈冬素搖頭:“這個到是沒聽說,不過大魚哥確實到了娶妻的年紀。”
李念魚的神情瞬間落寞了一些,強笑道:“他若娶妻,我定送上大禮。”
“當初為了任務,我欺騙了他,他卻是真心待我…”
李念魚沒再多說什么,默默地收拾東西準備去基地,幽州每天都有往返基地的馬車。
大雪封路的時候,馬車變成爬犁,反正兩邊的路是絕不會斷的。
提及揚州,沈冬素又想到大魚哥來信上說起的,丁啟和沈冬月的事。
沈冬月自孩子被肖氏打流產之后,病了許久。病好后不敢在原來的地方住了,說是怕馮文生找過去。
雖然大家都安撫她,馮文生被發配到嶺南,這輩子都回不了中原。
可她還是很害怕。就像當初以為來到揚州,就能擺脫老家的陰影,徹底擺脫肖氏的糾纏。
結果肖氏竟然一路乞討找了過來,再次毀了她的生活。
丁啟為了她不再擔驚受怕,真的搬家了,搬的離大魚遠了很多,租了個帶院子的大宅子。
不讓沈冬月去店里,就在家里安心養病。沈冬月種了兩塊小菜園,再次過起紡布織衣的宅家式生活。
她現在連婢女也不敢要,每天家門是一步不出,除了大魚上門做客,她會出面,其他人誰也不見。
大魚哥特地在信上問冬素,這癥狀是不是病?
這個時代可沒有抑郁癥的說法,只說憂思成疾,或是成了心病之類的。
沈冬月明顯是患有抑郁癥,可惜沈冬素也不能去揚州,當面為她診治。
讓丁啟帶她來幽州更不現實,只能讓當地的太醫去為她看診。
唉,想想沈冬月,只比自己大一點,經歷卻要忐忑的多。
當然,若把原主被謀殺算上,還是原主更可憐。
這對堂姐妹真是命途多舛。
沈冬月肯定每天每刻,都陷入內耗當中,后悔自己當初的所做所為,把現在的痛苦當成報應。
這一點誰也幫不了她,只有她自己能走出來。
沈冬素問甲四,能不能查到馮文生被發配到哪了?確定了他的消息,也好讓沈冬月安心。
甲四答應去查,不過現在大雪封路,也得到三月之后了。
時間在忙碌中過的飛逝,沈冬素這邊忙著為遠征準備,凌墨蕭也一樣。
他除了幫著訓練士兵,還有多了兩件事,一是他要帶一批異族商人為向導,帶他去找韃子部落。
經過這一年多的生意往來,異族商人明顯認識到,跟凌王做生意,對自己的部落有多重要。
這一年自己的族人沒有餓死凍死病死一人,全是因為跟幽州做生意,賺取了豐厚的物資。
凌墨蕭答應他們,這一次打韃子他們愿意做向導,大勝之后,就將一半山林正式封給他們做領地。
還將韃子侵占他們的草原歸還,他們世世代代臣服大夏,正式受大夏庇護。
這個承諾對流離失所的異族人來說,非常重要。他們商議之后,派出兩千青壯,追隨凌王。
沈冬素詫異于山林中的異族人之多,青壯都能派出兩千人,肯定還守了更多守護家園。
更詫異于異族人的身體素質,她以為的青壯最少也是十六歲往上。
結果問了幾個跟甲四一樣高大的少年,最小的才十四歲。
甲四說異族人跟漢人區別很大,他們的孩子非常的嬌小,五、六歲的孩子,像漢人三、四歲的孩子。
但一過十歲,就開始猛長,十四歲就能成親,有些二十歲,蒼老的像四十歲的漢人。
他們身上有漢人沒有能力,如相馬,能馴服野馬群。能根據水草的長勢,判斷水流的位置。
能依據羊牛糞的干濕度,判斷部落遷移的方向。還能從風中嗅出很多信息。
你說他們說原因,或者教導漢人,又說不出個所以然正,更沒法教。
但帶他們為向導,比派出一支斥候還管用。
凌墨蕭說是這一年多,跟他們做生意,用鹽、糖、茶、布和糧食藥物,打破了他們的戒備。
才有了如此的合作,要知道大夏跟這些邊關異族,已經幾十年沒有合作了。
也是之前派來的將領看不起這些小部落,覺得他們就是被韃子驅趕的野人。
有多余能跟異族做交易的物資,都是冬素的功勞。所以這合作,凌王妃占一半功勞。
沈冬素說是王爺有海納百川的胸襟,愿意嘗試與異族人合作,才有今天的雙贏,都是王爺功勞。
龐先生心想,你倆口子就別互相吹噓對方了,知道你們了不起行了吧!
除了異族人,還有一支跟隨凌王起遠征韃子的隊伍。
并不是沈冬素培訓出來的女醫護,而是姜宏留在幽州的那支商隊。
別聽著一支商隊,以為最多幾十人,姜家的船每次到幽州,都會留下一批人。
如今在幽州做生意的姜家人,從管事到伙計,足有千余人。
:irrxs新書推薦:、、、、、、、、、、
第252章要跟隨凌王遠征的人第252章要跟隨凌王遠征的人:、、、、、、、、、、、、、、、、、、、、、、、、、:irrxs
且商隊管事還說,他們會雇傭一批鏢師和腳夫,預計有兩千人隨行。
凌墨蕭開始不愿意,從古至今,何時聽說過,有打仗帶一批商人的?
但是,誰也逃不過真香定律,姜家為了此次隨軍,給出的足夠任誰也無法拒絕的利益。
整整一百萬兩白銀!
鑒于沈冬素一封哭窮信,都跟朝廷哭不到這么多銀子。幽州要個軍資,都費老鼻子勁。
這白花花的銀子直接送到凌王府,凌墨蕭覺得他要是拒絕了,就是冬素常常罵人的話。
“腦子有問題!”
然后咱們的凌王殿下,非常愉快地同意了。
這讓沈冬素想到后世,有人問為什么咱們的空間站,會讓外國人上去?
因為,對方給的太多了啊!
某頭巾一戴的豪氣國,為了讓自己人上一回空間站,給的錢是咱們五年的經費。
人家姜家人也懂事,說是只隨軍而已,簽了生死令。
死生都不用凌王負責,甚至他們全程聽凌王安排,絕不亂來。
并且,從去年九月提議開始,這兩千人就去了新兵營,跟隨新兵一起接受訓練。
凌墨蕭不明白姜家是要做什么?一個商人,他們跟異族人還不一樣,異族人可以要地盤,可以說是報世仇。
姜家人去征韃子做什么?商人不是一直遠離戰爭的嗎?
沈冬素跟姜宏聊過之后,才發現這姜家的野心有多大,不,應該說是雄心!
人家在海上稱霸還不滿足,畢竟現在海外的國度都很窮,能做的生意也有限,且風險極高。
但陸地上的生意就不同了,大夏境內生意,姜家不敢出頭,不敢跟太子黨爭利。
所以他將目光投入到境外,先跟凌王走一遭,認認路,打通商道,以后生意就好做了。
再說,誰說戰場上沒生意可做?那是前人沒膽量,戰場上的生意可多了。
簡單說一些,像才死的戰馬,剝馬皮,做馬肉干。
王爺滅了的小部落,牛羊一時帶不走的,他們帶了熟工,當即剝皮曬肉,保管一個不留。
再則就是武器,這個生意他們不敢沾,但他們能將武器和鎧甲收了,低價賣給凌王。
以前打仗打掃戰場,打掃的都粗糙,且東西很難帶回來。
但有了他們這個‘后勤’就不同了,保管讓凌王這仗打的,不光不虧折,還有的賺。
沈冬素開始覺得不靠譜,那戰場上刀劍無眼,你們跟著安全就沒保障。
不過人家姜家想嘗試,還給了這么多銀子,干嘛不讓他嘗試一下呢?
若是成功了,以后凌王完全可以用以戰養戰,加以商養戰的方式,一路橫掃北疆。
凌墨蕭的終極目標是,瀚海飲馬、封狼居胥,將韃子徹底驅趕到瀚海以北。
沈冬素一時激動過頭,跟他說,瀚海以北還有一大塊,比整個大夏還大的領土。
說完她就察覺失言,正想說自己開玩笑的,就聽凌墨蕭道:
“原來天下這么大!如此更好,我們的鐵騎遲早將那些地方都踏遍!”
除了異族‘向導’和姜家商隊,同行的還有李念魚的師兄弟,帶領的軍工部。
他們主要是負責運火藥和熱氣球,李念魚說這兩樣東西,只教給士兵,極易出差錯。
還是他的師兄弟跟著隨軍比較妥當,并且,他們也想看一下,這兩樣物品在戰場上的實用度。
就這樣忙碌到二月打春,若在老家,全村人都開始忙起春耕。
但在幽州,雪未融冰未化,土地硬的刀都砍不動,離春耕還早著呢。
以上,是以前的幽州,完全是靠天吃飯。
但現在情況大不同了,從下第一場春雨開始。
凌王妃就帶人拿油布蓋育苗田,開始育苗稻種。她要試著按老家已經傳開的育苗法,在幽州種水稻。
這個時代只有江南和嶺南種水稻,連中原地帶,都是小規模種的。
像光州,也是水車大規模傳開之后,大家才敢于將地變田。
從來沒有人在幽州種過稻子,要不是沈冬素一再說,她肯定漠北也能種水稻。
而凌墨蕭對于她的話,從來都是全信,全力支持。說服官員,劃分試驗田,讓凌王妃嘗試。
沈冬素很明顯底層百姓的心態,沒看到成效之前,她是不會強求所有百姓跟她一起種水稻的。
所以今年這個春耕就是重中之重,她要讓百姓信服,按她的法子,不僅能種水稻,且收成還高。
先將秧苗育上,蓋上油布保暖。
然后是興修水利,水車必不可少,從河道引渠也是大工程。
以前大家對幽州的心態是,誰知道哪一天就被韃子攻破了?誰知道哪一天就要舍棄田地去逃亡?
百姓沒心思好好開荒,朝廷也沒心思管,軍隊更是不會去干這些事。
現在有了軍囤田,而凌王和凌王妃是用心發展幽州的,這基建就得跟上。
且跟著凌王妃干活,不光能賺工分,還管飯發工錢,不光是流民愿意來開渠,連新兵營的士兵都樂得干農活。
基地那邊沈林鐘同樣在按老家的方式育苗,除此之外,他開始大規模開鹽田。
陳落雪從來沒聽說過,鹽還能像莊稼一樣,在田地‘種’出來。
雖然沈林鐘跟她解釋,不是種出來,是曬出來的。
但她無論怎么想像也理解不了,以前她也聽說過海鹽,是用海水熬出來的,雜質還多。
陳家這樣的士族是不會吃海鹽的,都是吃青鹽。海鹽只是底層百姓會吃。
她無比好奇這鹽是怎么曬出來的,故而每天也跟著沈林鐘來到海邊,看他指揮百姓,平鹽田,建曬鹽地。
結果跟了幾天之后,陳落雪就發現自己曬黑了好多,她強忍著委屈告訴自己。
不可能再享受以前那樣的生活了,她既然選擇了跟隨凌王妃,就得忍受這一切。
結果沈林鐘一句安慰讓她破防,頭一回哭了起來。
因為沈林鐘說:“你的臉曬的紅黑紅黑的,看著有氣色多了。”
:irrxs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