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賬號:第2445章以死相讓夜間開局截胡五虎上將孔明很愁:、、、、、
“大膽!”
劉璋勃然大怒,眉毛都立了起來。
“你一介腐儒,怎敢妄談天命?來人,將他給孤拉下去!”
士兵立刻上前,架起這人就往外走。
大臣們都懵了,不明白劉璋為何發這么大的火。
也無人敢阻攔。
眼看就要被拖出殿外了。
這時,讓人意想不到的劉協站了出來。
“且慢!”
原本劉協的話是沒有任何威力的,但士兵卻第一時間停下腳步。
劉協心中冷笑不已,戲演到如此程度,不合格!
“漢王,朕倒是覺得,他說得沒錯。”
“自從董卓亂政以來,朕歷經無數,也經歷過生死,可縱使豁出性命也無濟于事。”
“久而久之,朕也明白了一個道理。”
劉協走到劉璋身旁,無力的哀嘆一聲。
“哎,或許是德不配位,才招致天下大亂!”
“今日高祖真身降臨,更是讓朕印證了一個真相!”
“實話告訴你們吧,其實高祖今日頻頻托夢給朕,言天下需要一個正確的帝王,才能讓大漢長治久安!”
“朕有自知之明,十分清楚這個人絕不可能是朕!”
此話一出,破敗的大殿內鴉雀無聲。
所有人都呆愣住了,連喘息都極為克制。
他們沒想到,劉協竟然如此。。。如此識趣!
就在驚愕之際,劉協突然轉身,對著劉璋就是俯身下拜。
“漢王,朕素無才能與德行,本不該在這個位置。昔日董卓心思歹毒,才想扶持朕來攛掇大漢天下。”
“因此,朕不想再拖累大漢,不想再愧對先祖!”
“昔日有法堯善舜,今日,朕便當著百官的面,自愿將帝位讓于漢王!”
這一幕,或許在眾人心中預演過無數次。
可真正親眼經歷,仍舊有許多震撼。
這種同為劉氏的禪讓,遠比讓位異性要平和的多。
可真實處境,卻也不盡相同。
總之,十分驚愕!
“陛下,何出此言?此事孤萬萬不能接受!”
與劉協想的一樣,劉璋拒絕了。
當然,這也是慣例,不可能一讓就答應。
普通情況下,三讓三請是最低限度。
劉協覺得,九讓九請如果能夠完成,那就再好不過了。
“漢王,朕此言乃肺腑之語,還望漢王不要推脫,不要質疑!”
劉璋扶起劉協,輕輕搖了搖頭。
“陛下,孤也是肺腑,此事請勿再提!”
“漢王。。。”
劉璋根本不再給劉協開口的機會,率先一步離開大殿,往城外而去。
“哎。。。”
劉協表現出一副懊惱之色,看向眾人。
“諸位,為天下計,還請諸位多多勸勸漢王。”
“朕。。。朕也累了。。。”
眾臣連連頷首,俯身下拜。
“陛下圣明!”
有了第一次禪讓后,瀏覽山河,回憶過往就變得索然無味了。
劉璋返回城外后,大臣們也陸陸續續返回。
待整頓齊備,大軍繼續往西,朝著關中開拔。
或許是被稱帝的影響,一路上再沒了輕松愜意,反而讓漢軍蒙上了一層陰云。
眾臣還頗有些不解,不明白劉璋為何如此。
只有一人頗為自在,那就是劉協。
對他來說,零和一最難!
跨出第一步,講出禪讓后,反而輕松了許多。
心中的枷鎖被打破,劉協更期盼著那一天更早到來。
那是他真正解脫之日!
大軍繼續西行,期間不斷有士兵打著急報的幌子求見劉璋。
內容自然是千篇一律。
不是各地出現祥瑞,便是百姓自發請愿。
再往后,便是各地官員,上至刺史,太守,下至小吏,士兵,紛紛聯名請愿。
希望這大漢盛世,由劉璋的率領下真正開啟。
拒絕,拒絕,再拒絕。
不論是何人所請,無論是說什么,劉璋都言辭拒絕。
讓人不禁懷疑,劉璋是不是真的不想要那個位置。
劉協對此沒有報任何幻想,心中十分清楚。
無非是想完全撇清野心的關系,讓后世記載劉璋是被逼無奈,逼上梁山。
劉協樂得配合演戲,為了日后的安定。
期間又繼續親自向劉璋請愿,一次比一次誠懇!
一個月后,大軍終于進入關中,長安城近在眼前。
劉協也開啟了第九次相請。
不錯,沒有將這些拖沓到長安城進行,劉協還不想給劉璋添堵。
這長安城是劉璋的地盤,連昔日皇宮都是劉璋的住所。
劉協不將皇位讓出去,到了長安把他往哪擱?
這也是劉協早就做好的計劃。
找到劉璋,劉協也不繃著了,聲淚俱下,言辭懇切。
并拔出佩劍,準備自刎。
反正他沒有兒子,死后沒有子孫繼承大位。
到時候劉璋還要是繼位。
劉璋被逼無奈,不斷勸說,甚至發誓表明愿意輔佐劉協。
可劉協鐵了心要讓位,不然就自刎以謝天下。
眾大臣看不下去了,紛紛出來勸說。
當然是勸說劉璋答應。
如果不答應,要背上一個逼死天子的罵名,這可不得了。
最終相談兩個多時辰,劉璋才勉為其難的同意。
此時,大軍恰好抵達了長安城下。
荀攸當即昭告天下,將劉協禪讓一事不斷夸大,言明劉協的誠懇,以及劉璋的拒絕。
最終,無奈接受帝位的現實。
約定日期,擇期舉行禪讓大典!
友情連接:
小說相關推薦:、、、、、、、
《》是孔明很愁傾才力獻的一部情節蕩氣回腸,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