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69章 軍師果真神人,請受備一拜

  第69章軍師果真神人,請受備一拜第69章軍師果真神人,請受備一拜(第1頁/共2頁)→公告:服務器硬盤損壞造成數據丟失!請重新注冊用戶。造成不便,敬請諒解!

  看到眾人的神態,張明倒也沒有感到意外。

  畢竟對這個時代的人來說,遇到這樣的大疫,基本就只有等死而已。

  但是熟知歷史的張明,怎么可能一點準備都不做呢?

  所謂天時,地利,人和。

  三者兼備,才有奪取天下的可能!

  歷史上,從東漢到六朝時期,是中國歷史的第二個寒冷期。

  其中東漢末年到三國時代,也就是公元179年到公元250年,無論是《后漢書》,還是《三國志》,都有一些明確的異常天氣記載。

  比較出名的,比如公元179年,夏天落下雞蛋大小的冰雹;公元184年,北海、東萊、瑯琊三地井中的水結冰,厚達一尺以上,次年早春又下冰雹,莊稼盡數被毀;公元190年,大夏天卻刮冷風,冷得和冬天一樣。

  等等如此,不一而足。

  異常的天氣,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一場場疫情,也就是被張仲景稱為傷寒的急性傳染疾病。

  在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開篇就有記載,說他們家族兩百多人,從公元196年開始,不到十年,就死了2/3,而七成是因為傷寒病死的。

  當然。

  這些他肯定不能說,關鍵說了這些人也聽不懂,反而真可能將他當成瘋子。

  于是張明組織了一下措辭,說道:

  “主公知曉仲景公與明為忘年之交,他已經來信,如今正在長沙。”

  “這次長沙爆發的大疫,便是他之前給我,我也給主公提起過的,所謂傷寒。”

  “也就是說,仲景公已有應對方法,所以大家可以不必擔心了。”

  沒有什么,是比抬出神醫張仲景更為直接的辦法了。

  果然。

  仲景公三個字一出,所有人都長舒了一口氣,臉上也多了些喜色。

  不過場中不乏智謀之士,如賈詡,諸葛亮等人,尤其是賈詡,那可是親身經歷過一場大疫的人,臉上擔憂之色不僅沒有消退,反而愈發濃郁了。

  因為他擔心,連張明心中都有所松懈的話,這場疫病,恐怕會造成難以想象的傷害。

  如果換作以前,他肯定不會開口,但是現在,面對這個他親自添磚加瓦,正不斷勃發的荊州,他必須要說!

  “知漢,對于疫病,萬萬不可輕視。”

  “我癡長你許多,也親歷過涼州的一場疫病,那一次大疫后,一個數萬人口的大縣,竟然十室九空!”

  “活下來的,不過千余人。”

  賈詡的話,讓眾人心頭一震,連劉備也附和道:

  “是啊軍師,備雖然沒有親自經歷過,但也有耳聞。”

  “當然備不是懷疑仲景公,只是傳聞這疫病傳染迅速,往往之前一人還沒治好,就有十人百人又被傳染。”

  “也就是說,并非藥石無用,而是根本治療不及呀!”

  劉備和賈詡的話,如同兩記重錘,讓剛剛稍有緩和的氣氛,瞬間再度凝固。

  不過張明微微一笑,他們說的這些,他當然懂!

  因為他張明經歷過的疫病,遠超他們這些古人的想象,連那樣一場波及全人類的疫病都能戰勝,更遑論現在這場傷寒。

  張明羽扇輕搖,自信說道:“對于疫病,明也有所研究。”

  “正如文和先生和主公所言,疫病危害之大,傳染之快,都是遠超一般病癥的。”

  “因此對于這場傷寒,在治療的同時,還應該做到的,是預防!”

  “恰好,對于如何預防傷寒,明已有腹案。”

  “這一次,明將親自前往長沙,與仲景公合力,阻止這一場傷寒。”

  如果你也喜歡網購,可先免費領取:、、網購才省錢。

  第69章軍師果真神人,請受備一拜第69章軍師果真神人,請受備一拜(第2頁/共2頁)→公告:服務器硬盤損壞造成數據丟失!請重新注冊用戶。造成不便,敬請諒解!

  話音剛落,劉備“噌”的一下就沖下堂來,拉住張明,堅決說道:“不行!”

  “絕對不行,此事如何能夠讓軍師犯險!”

  張明心中感動,不過不知才是冒險,而預知則是撿便宜了。

  首先,張明知道張仲景的藥方,對傷寒有奇效。

  其次,對付傷寒,主要還是在于預防。

  所謂傷寒,是天氣突然轉涼而人們沒有做好自身防護,身體的調節機制因周圍溫度變化而發生變動,再加上這個時代的認知與醫療條件,外加連年戰亂,人體免疫力下降,又沒法獲得良好的治療導致。

  張明有酒精傍身,又有先進的后世隔離手段,只要做好個人衛生,以及保暖工作。

  有張仲景的藥方在,他能確保無虞!

  而其中最難的保暖,他也早就做好了準備,簡單將所謂傷寒的病理解釋了一下,在眾人瞠目結舌的目光下,張明緩緩說道:

  “主公,可還記得,之前在當陽附近,我讓主公將收取的良田,全部種植織貝一事?”

  劉備一愣,隨即回想起來,他當然記得。

  因為這件事,是從還未奪取宛城的時候,就開始謀劃的。

  當時張明讓他派糜家的人,深入云南哀牢山一帶,將當地種植織貝,更擅長制作白疊花布的土著高價帶回,同時帶回來的,還有織貝的種子。

  “啊,當然記得,不過這個和軍師去長沙,有何關聯?”

  見劉備一臉疑惑,張明知道,不解釋清楚,老劉一定不會放他走。

  于是拍了拍手,門外裴元紹等候多時。

  只見他手上抱著厚厚的幾床被子進來,然后給一眾文官發了一圈,當然也包括老劉。

  見到眾人詫異的模樣,張明這才說道:“這個,我稱之為棉被。”

  “功效很簡單,就是保暖。”

  “今夜大家回去,都試著蓋一下,剩下的明天咱們再議。”

  正所謂事實勝于雄辯,張明直接祭出御冬神器,讓宋朝才大流行的棉被,提前了七八百年的時間問世。

  事實上。

  棉花最早就是記載于漢魏時期,當時全國只有兩個地方有種植棉花的記載。

  其一是新疆的高昌地區,其二便是云南哀牢山,也就是益州永昌郡哀牢。

  只不過此時棉花還叫織貝,好在哀牢人已經能夠用織貝造出布匹,并早早流入中原,因此讓常年經商的糜家去找,并不算難。

  在糜家開出的高價下,招來了數十名擅長種植和織布的哀牢人。

  將劉表逼到江陵后,張明便讓這些哀牢人帶著部隊在當陽周邊良田,開始大規模種植棉花。

  至于為何選擇當陽,當然是因為這里本就屬于江漢平原,正是后世種植棉花的高產地區,說實話比哀牢還合適很多。

  到了七月底,也總算迎來了收獲。

  因此,甚至在傷寒的消息到來之前,張明就已經命人做出了棉被。

  于是在一個個武將好奇的眼神中,拿到棉被的文官紛紛回府,準備晚上試蓋。

  翌日一早。

  張明剛到府衙,劉備一個箭步沖了上來,拱手便拜。

  “軍師真神人,請受備一拜!”

  如果你也喜歡網購,可先免費領取:、、網購才省錢。

飛翔鳥中文    三國:開局忽悠劉備,軍師真神人也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