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jwx
新劇情寫完了,回應一下。
新章節發出去評論區很多質疑的朋友,以下是從評論區看到大伙一些問題,不算是回答,只是簡單說下自己的想法。
問題一:作者寫累了/成績不好/急于結尾/強行整活。
完結是快要完結了,但是倒沒有強行完結,因為燕云收復之后,封賞封賞搞個合家歡也是一種完結的方式。
之所以選擇現在的劇情,是大綱原本設計好的就有這場戲,前期鋪墊的確缺了一點,但是倒不算臨時起意。
問題二:宋朝沒有高級文臣發動政變的,十分降智,成功了也會被搞死/作者簡直陰謀論入腦,不顧一點邏輯/謀反跟過家家一樣 恰恰相反,這是這本書里,唯一一個沒有復雜陰謀的劇情。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場反叛就是過家家,是一場臨時決定的,為了爭取活命希望的一場搏命,而不是一場精心謀劃的布局。
王曾三人的反叛一點都不復雜,就是因為他們感覺到了死亡威脅,所以盡全力做自己能做的。
就像一個人掉進狼群里,明知自己打不過,也不會等著被狼群撕咬。
當他們察覺到趙禎決定要殺掉他們的時候,不管三人手里有多少力量,對面的威望聲勢多高,二者的差距有多么懸殊,他們都會盡力反抗。
問題三:曹瑋失心瘋了,要放棄與國同休反叛/王曾,李迪失心瘋了,要跟皇帝玩命/造反成功了也會被秋后算賬,圖什么。
答案和上個問題一樣,他們最初并沒有想反叛,只是想算計,想用政治斗爭的手段達到自己的目的。
但是,沒有想到的是,皇帝壓根不講道理,上來就要動刀子,所以只能動用手頭能用的所有力量自救。
成功不成功對于他們來說已經不重要了,他們只是做自己能做的,盡人事聽天命而已。
問題四:理由太招笑了,就為了阻止皇帝獨斷專行,竟然對一個威望達到頂點的皇帝發動兵變/皇城司為什么沒有反應。
澄清一點,最初雙方是出于政治斗爭,但當趙禎查明真相,準備動手殺人,三人察覺到趙禎要動手殺人,就脫離了政治斗爭的范疇。
兵變是為了自保,不是為了實現政治目的。因為本身沒有提前預謀,雙方都是臨時決定,所以情報機構無法及時作出反應。
問題五:其他宰相是擺設,三個人串通起來就能發動政變/宋朝的制度設計就不可能有大臣起兵謀反。
這算是本位面趙禎種下的一個小惡果,北伐期間御前會議規模不斷縮小,在集中君權,也同時加強了宰相的權力,整個決策流程已經發生了異化。
中書其他宰執,習慣了宰相直接代行皇帝的命令,而不再經過政事堂會議討論,其他官員也習慣了這種運作流程。
這使得流程上出現權力真空,平時簡化流程的便捷,成為了有心者可鉆的空子。
問題六:禁軍吃了幾個菜,敢這么明目張膽的跟著大臣謀反。
皇權只在十步之內,禁軍并不直接對皇帝負責,他們只對自己的權力來源負責。
一個士兵接到進攻皇宮的命令,行動的目的有可能是反叛,也有可能是救駕,還有可能是佯裝反叛,引誘真正的反叛者。
士兵只能也必須接受來自自己信任的上級的命令,而不能自己作出判斷。
普通的士兵無法分辨和判斷行為的目的,能做的只有執行。否則歷朝歷代的叛亂,只要皇帝往前面一站,就全都解決了。
問題七:攻破皇城需要經過多道防線,怎么可能這么輕松就突到皇帝面前,防衛宮城的禁軍都是廢物嗎。
答案如上,禁軍并不具備獨立判斷和行動的權力,做某件事和不做某件事,都必須要得到來自上級的命令才可以行動。
宰相聯合樞密院,舍人院偽造了圣旨和調兵的勘合,所以他們不用正面和禁軍對戰即可以進入宮城,普通禁軍沒有得到命令,不能擅自行動。
附:禁軍職責是守護皇城,對方都打上門來了,明擺著就是造反,還不能擅自行動?
參考慶歷八年正月,侍衛官顏秀叛亂,幾個衛士一路從皇城外圍殺至仁宗寢宮,暢行無阻,各門值守的禁軍沒有主動合圍,而是守在原地,直到內宮當中宦官楊懷敏在皇后指揮下,才平定叛亂。
不討論陰謀論的情況下,可以一定程度上認為禁軍各有自己的職責,沒有明確的命令情況下,不能主動離開自己的值守地。
問題八:圣旨這么好偽造的嗎?
答案如上,北伐的特殊性使得流程發生了簡化,被有心人鉆了空子。
問題九:宋代官僚對君主高度服從,皇權至高無上/文臣哪來的底氣發動兵變。
同樣是仁宗朝,有幾個例子。
景佑二年,仁宗有意將被廢的皇后郭氏迎回,隨后郭氏突然暴死。
慶歷八年,官顏秀叛亂,逼近仁宗寢宮,事后沒有任何高級大臣,宮妃因此擔責,不了了之。
至和三年,仁宗沖出寢殿,對周圍人大呼‘皇后與張茂則謀大逆’,宰相文彥博以皇帝病重神智不清為由,將仁宗送回寢殿,不了了之。
以上大多數都在正文里穿插的有,有人提問,就再拎出來說一下。
還有一些其他的問題,比如:文官謀反簡直招笑/胡編亂造強行收尾/風格大變ai寫的/整爛活怪不得成績這么差這些純發泄情緒的問題,就不多贅述了。
以上是一些劇情方面的解釋,最后說一下人物設計方面的想法。
趙禎這個角色,從一開始,底色就是兩個字,傲和瘋。
其中,傲來自于他穿越者的身份,簡單的一句話就是,平等的瞧不起任何一個大慫的文臣。
不管他表現的多么謙和儒雅,用了多少陰謀詭計。本質上來說,整本書中,他唯一認可和尊重的對手,就只有劉娥。
其他的所有人,趙禎都并不真正放在眼中,他認為這些人無能,愚蠢且狂妄。
由于他的傲,使得他在行事手段上瘋,所有的規矩枷鎖,他都不在乎,并且蔑視,他所有的改革都是激進且自信的。
從錢莊到舍人院,再到最后解決叛亂,仔細梳理趙禎解決問題的手段,始終是將規矩踩在腳底的,被所有人視作瘋狂到無法理解的方式。
在面對反對自己的大臣時,趙禎的態度始終只有一個,即你可以說,但我不聽,你要是反抗阻礙我,那你就噶。
這種瘋狂,在中前期的大多數時候,因為自身的權力威望不夠大,所以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壓制和收束,而在最后時刻,獲得了一次性的集中的爆發。
就此而言,人物整體的本質底色,從頭到尾都是沒有發生變化的。
當然,設定是一回事,表達是一回事,我很少發單章解釋劇情問題,是因為在我看來,作品的表達已經足夠,需要另外補充解釋的情況,說明作者的水平不夠,無法在故事中表達完整,才需要另外打補丁。
最后再次說明,這些都是作者的個人想法和考慮。
作者只是一個撲街的小寫手,無論是從劇情,人物設計上,還是最終呈現文字表達和細節上,都有很大的欠缺和不足,這段劇情可能的確突兀了一點,鋪墊的不夠,如果大伙實在不認可或者有其他意見,還請理性討論,盡量輕噴。
能夠看到這里,說明大家對本書是愛之深責之切,所以,要是實在讓大伙看的不開心的話,也向各位表達歉意。
希望大家開心。
以上。
晚安!:sj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