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來臨(1979)。
1月2日(星期二),元旦過后的第一個工作日。
陳興健是中環的一位白領,從事地產方面的工作,每月薪水有6000多港紙。他的薪水雖然很高(外面制造工人才1500每月),但對事業依舊非常進取,同時也是一位懂得生活的男人。
“老板,來份男人幫雜志!”
這是他經常放在枕頭下的雜志,因為這本雜志最懂男人,同時上面很多信息是他感興趣的。
“咦,老板你手中的男人幫雜志封面,怎么不是‘幫女郎’,而是‘教父’。”
陳興健很快發現,老板也在看男人幫雜志,但封面卻不是他想的那樣,而是一個男人在模仿教父。
老板放下雜志,笑著說道:“今天男人幫雜志好精彩的,你看‘教你如何做大亨’,厲害吧!”
陳興健嗤之以鼻的說道:“這么容易成為大亨,香港就不會有那么多的窮人了。”
老板笑道:“買一本看看就知道了,二十多歲的上市公司主席,全港獨此一位。他的故事,還不值得品鑒嘛?”
陳興健感興趣的說道:“林正杰?”
老板點點頭,說道:“就是他!男人幫給他出了個專欄,完整講述林正杰白手起家的故事。”
陳興健毫不猶豫的付錢,然后視若珍寶的放在手上。
去公司的路上,他便忍不住翻閱起來,時不時在路上驚嘆一番,引得路人頻頻看向他。
但陳興健的喜悅、興奮,絲毫不在乎那些目光。
“林正杰進入利獲家不到一年時間,便成為金牌經紀人,經紀人的導師,很多富豪都成為其手中的客戶。”
“林正杰又在一年的時間里,連闖五關,成為香港最年輕的上市公司主席,白手起家最快的富豪。”
“闖五關:九龍倉一役、簡氏別墅一役、新世界發展一役、伊人置業一役、靑洲英坭一役......”
陳興健走進公司的電梯,依舊沉浸在‘林正杰專欄中’,臉上的表情急促。
“阿健,你在看什么呢?”恰逢同事在同一趟電梯。
“看普通人如何在一年成為香港的大亨、威粒佬!”陳興健頭也不抬的說道。
電梯里,頓時一片笑聲!
陳興健這就不爽了,抬起頭說道:“你們不要不信,香港最近名聲大噪的林正杰,僅用一年時間,就從一個王牌經紀人,一躍成為上市公司主席。而且,如今不是富二代,而是屋邨長大的人。”
電梯里,頓時啞口無言。
有人說道:“未必是一年時間!”
陳興健指著男人幫雜志,說道:“男人幫雜志有他的專欄,別人一年連闖五關,每一關都堪稱精彩萬分。不信你們自己買去看!”
一時間,很多人都心動起來。
最近關于林正杰的新聞,確實有些多,但‘闖五關’卻第一次聽見。甚至,大家也不知道什么一年時間就強勢崛起云云。
.......
香港的輿論爆炸了!
男人幫雜志十萬份都在兩天時間賣空,不得不抓緊時間印刷,補充到市場當中。
誰不想做大亨?
誰不想從一個普通人,最快速度的成為大亨?
誰不想不勞而獲,僅僅是看看大亨的成長經歷,就夢想自己也有一天行?
林正杰的故事,一時間在傳遍香港,成為香港當之無愧的‘大明星’、‘偶像’。
前面幾天時間,各媒體的傳聞不一樣,大家沒有系統化的看到‘林正杰的成長’。而如今男人幫的專欄中,據說是專訪(但以故事的形式呈現),所以大家終于看到一個大亨是如何養成的了。
當然,男人幫里也有一些‘假消息’,例如:
第一,林正杰的年齡是二十多歲,給人的感覺是二十五六歲的樣子(很模糊)。
第二,在闖五關之前,林正杰在證券業已經奮斗到‘金牌經紀人’,有了一個積累。
第三,沒有寫‘借高利貸、集資’的事情,而是將其描述成‘向親朋好友借了很多的資金’。
至于‘闖五關’,過程那就添油加醋不少;背景也潤色一下,比如形容林正杰是‘深受很多望族子弟的信賴’、‘合伙人非富即貴’、‘深得同鄉大佬的提攜和贊揚’。
但毋庸置疑的是,林正杰只是一個公共屋邨長大的孩子,一切都是憑借自己的本領打拼出來的。
一時間,外面都在討論林正杰:
“這是真正的白手起家啊!雖然向親朋好友借過錢,但又不是不需要還,所以魄力非常大。九龍倉一役,賺了足足六倍的財富,堪稱超級厲害啊!”
“是咧!林正杰在九龍倉一役中,靠的可不是運氣,而是智慧。他判斷出華資大亨的意圖,以及需要持有的股份比例,最終在最高點完成套現。這真是厲害!大多數人,怕是見好就收吧!”
“這個‘炒簡氏別墅’才叫厲害,動動嘴皮子和腦子,就在一個月大賺數千萬港幣。”
“天啦,這個林正杰也太厲害了吧!”
“他雖然還沒有那些真正大亨取得的成績,但是他足夠年輕,興許再等十年,便可以追趕上呢!到時候,他也不過才三十多歲!”
“不一樣的,不一樣的!林正杰是白手起家,和那些大亨不一樣。李家成的舅舅是銀行家、鐘表大王,鄭裕彤的岳父是珠寶大王,李兆基他是銀號世家,郭德勝倒是差點,但他足足四十歲才發達......”
“有道理!這個林正杰不簡單,對了,他的上市公司叫什么,我感覺買他旗下公司的股票!”
“對啊,我怎么沒有想到,這么厲害的人物,他管理的上市公司,還不得股價暴漲。”
一時間,沖向‘泰富集團’的股民何其多,僅僅兩天時間,就將泰富集團的股價堆高20%,而且繼續在大漲。
.......
長實集團。
李家成不高興的將男人幫雜志扔到一旁,因為在這里面,他似乎成了‘配角’。不管是炒九龍倉,還是炒靑洲英坭,他都成為別人的‘配角’。
“自吹自擂!”
“人不可能一直有這樣的運氣!”
他惱怒的自言自語。
何止是他成為了‘配角’,實際上他也遇到一些麻煩,靑洲英坭的股價一直上漲,市值竟然已經9億多港幣。
這讓他吸納的成本,大大增加!
截至目前,他的持股僅27%,離他預計的40%還有一段距離。雖然他已經成為靑洲英坭的董事,但畢竟他想控股靑洲英坭,也就是需要40%以上的股權,否則別人可以來挑戰他的地位。
雖然他在九倉賺到了不少錢,但畢竟他也缺錢,開發地產需要的資金越多越好。
“莫非林正杰還在吸納?”
“真是陰魂不散!”
其實李家成錯怪了林正杰,因為林正杰根本沒有錢去吸納靑洲英坭,雖然知道靑洲英坭今年(1979)可能大漲八成以上(畢竟是藍籌股,大盤都漲八成)。
不過,亞洲證券的經紀人,倒是喜歡推介客戶購入靑洲英坭,理由就是李家成要吸納40%的股權。所以一些客戶,紛紛買進,資金量怕是也得數千萬港幣。
包括林正杰,若是有朋友問他什么股票有潛力,他都是推介靑洲英坭的,理由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