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十七章 時代結束

  第四十七章時代結束依托甘國陽低位高效的持球單打,開拓者在進攻端建立了良好的節奏。

  這讓對手在追分時變得很費勁,你通過組織、配合,打戰術,做調整,好容易打出一波高效率的進攻。

  回過來,開拓者四向拉開,甘國陽低位接球輕輕松松打進幾個,換誰都會覺得很沮喪,感覺這比賽沒法打。

  你要是抗議?開拓者會說,有本事你也這么打啊。

  凱爾特人真的能這么打,他們同樣有低位進攻好手凱文麥克海爾。

  不過麥克海爾沒有甘國陽這樣的體能,可以支撐一整場連續不停的低位單吃。

  當時NBA歷史上,也只有威爾特張伯倫能像甘國陽這樣打球,他們都有著驚人的體能。

  一般內線球員因為大量參與對抗,在進攻端必然要借助戰術配合,打一些簡單球,吃餅球。

  否則體能是跟不上的,像甘國陽如此大量的高效低位單打,本身就是戰術上的一種bug。

  他不僅能簡單高效的得分,同時還能節省隊友體能,并且極大減少球隊失誤。

  這在當時是反直覺的,單打太多往往被認為會傷害球隊,打擊隊友比賽積極性。

  傳統籃球觀念里,都是要多配合,多傳球,多跑動,這樣才能打出漂亮的籃球。

  可是NBA常年累月高強度比賽,密集的賽程,頻繁遙遠的路途讓球員們非常疲憊。

  一般賽季進入后半段,球員會進入恍惚狀態。

  很多NBA球員在很多年后回憶自己的球員生涯時,往往會把常規賽的比賽經歷忘得一干二凈。

  因為人已經恍惚和麻木了,像長跑一樣,到賽季后半段就是憑著本能去跑,去打比賽,打完就忘。

  大學那種多跑動,多傳球的漂亮籃球,打小地區聯賽,或者打一個月集中在一地的錦標賽是很管用。

  可是在職業籃球賽場,球隊增多,賽程復雜艱難,跑動多、傳球多的戰術往往體能消耗更大,越往后失誤越多。

  在NBA引入失誤統計以來,70年代聯盟的場均失誤在20個左右,到80年代逐漸下降到18個、17個。

  本賽季開拓者開始讓甘國陽大量單打后,他們的失誤數下降到了歷史最低級的14個,比平均數要少3到4個。

  類似情況的還有芝加哥公牛、達拉斯小牛,他們因為戰術中單打多,有喬丹和馬克阿奎爾,所以失誤都降到了15個以下。

  開拓者前兩個賽季失誤一直比較多,他們快速反擊多,進攻中有很多大膽的傳球,在帶來出奇制勝效果的同時,也產生了很多低級失誤。

  這種情況在本賽季大大改善,凱爾特人的情況也差不多,他們今年打得更慢,進攻中更加依賴伯德麥克海爾雙核,失誤來到了歷史最低點。

  第二節比賽甘國陽登場開拓者成功反超后,凱爾特人立刻依靠麥克海爾在低位的攻擊重新奪取了優勢。

  麥克海爾的對抗能力比上個賽季更強,哪怕是甘國陽在低位換防到他,他依舊可以架開空間,用右手的小勾手取分。

  在防守端,為了應對甘國陽近乎于無限的低位進攻,凱爾特人的做法盡量的收縮,哪怕外線漏出大空檔,還是收縮。

  凱爾特人不是一個防守施壓型球隊,隨著聯盟身體素質越來越好,白人球員太多的他們在防守端越來越顯得沒有侵略性。

  他們的搶斷次數在聯盟是倒數,但他們擁有全聯盟最好的防守陣型維持,充滿了彈性和擁堵的三秒區,常常逼迫對手不得不大量外圍出手。

  第二節開拓者的外線投籃手感一般,甘國陽持球遭到夾擊后,幾次精準的出球,都沒有收獲助攻。

  這是單打多的一個劣勢——隊友會出不來狀態,或者慢熱,甘國陽試著調整,多給隊友持球進攻的機會。

  在波士頓花園嘈雜的環境中,比賽被裁判尖利的哨聲吹的斷斷續續,第一節還非常流暢的比賽,到第二節犯規越來越多。

  甘國陽不停招呼隊友到場邊進行交流,他要求德雷克斯勒、波特、范德維奇增加持球進攻,他會在中路做掩護,并用前場籃板攻擊凱爾特人。

  “波士頓人想打亂我們的節奏,不要害怕,沖進去進攻,我會用籃板球支持你們。”

  這是甘國陽對單打戰術多進行的一種調整,經常做輔助給后場持球發動進攻,他會用籃板球和高質量的掩護支持隊友。

  波特利用甘國陽的掩護連續中距離跳投命中,德雷克斯勒也持球突破,甘國陽在后面跟上,對手就不敢防的太緊,不然就是給甘國陽送籃板送分。

  凱爾特人在進攻端依舊配合默契,拉里伯德熟稔地操控著球隊進攻,他打得越來越像一個專職的控球前鋒。

  雙方在上半場一路纏斗,中場休息時,比分來到了54:54,雙方打平,伯德在第二節結束時命中了一個壓哨的三分球。

  波士頓花園的球迷一片歡呼,但他們沒有意識到,伯德如此精彩漂亮的發揮,他們在半場只是堪堪追平了比分而已。

  并且整個上半場,開拓者采用的九人輪換,替補席肯尼卡爾、瓊斯、庫里、霍納塞克都輪番上了一遍,打的時間還不少。

  而KC瓊斯用的基本上是6人輪換,甚至6人輪換都不是,因為第六人杰里西西廷只上了5分鐘,凱特、羅伯特森等人只上個2、3分鐘給主力休息一下。

  這是KC作為主教練最被詬病的地方,他對主力球員的使用量太大了。

  伯德本賽季的場均上場時間已經達到了驚人40.6分鐘,都快趕上甘國陽了。

  中場休息,在波士頓花園糟糕的客場更衣室里,甘國陽和隊友們說:“第三節,我們一起把比賽帶走,我們要告訴凱爾特人球迷,波士頓人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在經歷了1986年總決賽后,開拓者球員對凱爾特人,對古老恐怖的波士頓花園廣場已經沒有了絲毫恐懼。

  他們在這里拿到過總冠軍,并且今年的他們更加強大了。

  第三節比賽開始后,開拓者在攻防兩端驟然加強節奏。

  比上半場更加緊湊的進攻,比上半場更加強悍的防守。

  甘國陽沒有一味在低位強吃,而是拉到中距離,連續命中了兩個中投。

  接著在防守端和湯普森一起夾擊麥克海爾,迫使麥克海爾失誤,德雷克斯勒反擊扣籃得手。

  馬上又換防夾擊伯德,雖然伯德成功出球到內線,但甘國陽馬上又回到三秒區,從身后大帽帕里什。

  開拓者沒有著急反擊,而是很有自信的打陣地戰,強側拉空給甘國陽單打,包夾,甘國陽分球給到范德維奇三分出手命中。

  伯德急了,快速反擊,帕里什籃下接球,高弧線的跳投遭到甘國陽飛身干擾,球被德雷克斯勒拿下。

  德雷克斯勒長傳到前場,范德維奇接球,左側45度面對伯德防守,再度三分出手命中!

  下半場開局4分鐘,開拓者無失誤,無失球,一波12:0,把凱爾特人打停,把嘈雜的波士頓花園廣場打得鴉雀無聲。

  之后,取得10分領先優勢的開拓者沒有再給凱爾特人翻盤機會,雖然凱爾特人堅持不懈追分,但局面完全在開拓者的掌控之下。

  最終,開拓者112:103,9分的優勢在客場擊敗了波士頓凱爾特人,拿下了這場強強對話的勝利。

  奧爾巴赫在距離比賽結束還有三分鐘時提前退場,經驗豐富的他能預感到,本賽季凱爾特人已經不是開拓者的對手。

  或許,80年代屬于凱爾特人的時光,真的要結束了。

相關的鏈接

飛翔鳥中文    籃球之黃金時代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