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比特公司招股書的公開,其股票定價、發行股、總股本等數值都基本一一確定。
以16.67億美元估值,每股定價18美元,總股數9260萬。
相比于第三次融資時的4285萬股,這次ipo又進行了一次1:2的拆股。
而公開上市的新發行股728萬,則大約占據總股本的8,后面是否增發需要看市場情況。
經過初步的稀釋之后,迪恩的股份下降到了37.09,持股約3434萬股。
這在上市公司中絕對屬于創始人持股比例較高的那一種,但和蓋茨比起來還是差了一些。
微軟在86年上市時,比爾.蓋茨擁有的股份比例是45,第二創始人艾倫擁有25。
瞧瞧,這兩個創始人就占據了微軟70的股權,這也難怪微軟會成為蓋茨的一言堂。
公眾市場流通的股票和投資機構手中的股份加起來才不到30,他們的存在幾乎無足輕重。
雖然蓋茨為自己制定了減持計劃,每年套現一部分微軟的股票。
但這個時間跨度長達數十年,所以毫無疑問他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主宰微軟。
作為一個毛頭小子的創始人,蓋茨是怎么做到在眾多投資機構的環伺中,保住自己手中的股票的?
這當然要不得不提他背后的銀行家爺爺、律師老爸,還有ibm高管的老媽了。
什么白手起家,別做夢了!真正白手起家的只有我們迪恩.普萊斯!
他能從俄亥俄走出來,并且帶領比特公司上市,那是毫無爭議的美利堅夢典范。
憑借自己一系列高瞻遠矚的布局,迪恩成功的和眾多投資機構周旋,然后確定了自己第一大股東的位置。
紅杉資本作為第二大股東,現在它持有比特公司的股份是12.42。
如果不出意外,在正式掛牌上市后,瓦倫丁應該會減持一點套現。
他是一個急性子,他做過這樣的事。
曾經就在蘋果公司上市前夕,瓦倫丁把自己手中的股份提前賣了…
這是一步臭棋,雖然當時看他為紅杉資本賺取了13倍的利潤回報。
但只要再等幾天,等蘋果真正上市,這個回報率就會翻到26倍多。
作為在三十年代出生的人,瓦倫丁雖然從事風險投資行業。
但他經歷過經濟大蕭條時期,在戰爭的陰影下成長。
他們一直生活在對失去一切的恐懼之中,因此在對待風險投資時,他還會有一點保守的觀念。
約翰.杜爾則完全相反,他大膽激進且有孤注一擲的決心。
只要凱鵬華盈背后的投資人沒有強硬到一定地步,他持有比特公司股份的比例大概率會保持在7.5左右。
只有股票價格足夠高,能滿足他的胃口,他才會考慮套現。
而摩根塔勒經過本輪稀釋后,持股比例下降到了5.9。
馬庫斯還剩下4.6,大衛.費羅還有4.4,最后員工期權池正好剩下10左右。
至于上次第三輪融資釋放的10股權,因為太過分散,所以無法統計具體的持股方。
這就是目前比特公司主要的大股東持股比例,隨著幾天后的公開上市,其中的相當一部分可能會選擇套現。
尤其是第三輪融資趕上末班車的那些投資人,他們的目的非常明確,那就是吃一波雄鹿利潤。
所謂雄鹿利潤就是在新股上市第一天,就賣出股票賺取差價的這部分收益。
在美利堅股市中,這種專吃新股差價的投資人尤其多。
他們甚至還有專門的綽號,叫“驢打滾”。在更早一些時期,這也代指那些放高利貸的人。
可以說比特公司的上市對很多人而言,都是一場狂歡。
上市公司籌集到了資金,承銷商拿到了數目可觀的利潤,一級市場指望它收割股民的錢包。
投機客伺機而動,隨時準備下場倒賣一波股票。
就連比特公司的普通員工最近都無心工作,因為他們也買了數量相當的員工股。
按照董事會的決議,比特公司的任何雇員都可以購買,數量最多為5000的員工股。
它的售價遠低于發行價的18美元,作為一種福利政策,比特公司的員工只需要支付5美元就可以購買一股。
這就意味著只要比特公司的股票順利上市,并且不跌破18美元的發行價。
那么大家賺取3倍的利潤,就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
任何一個比特公司的員工都知道怎么選,這種白送錢的福利,沒人會錯過。
甚至很多人因為湊不齊購滿5000股的兩萬五千美元,而去找親朋好友借錢。
對于這些福利股,迪恩他們這些大股東都沒有反對。
因為這部分股票本身就來自于員工期權池,在第一輪融資時它就已經被單獨設立。
比特公司現在擁有不到兩千名員工,即使所有人購滿5000股,期權池也還略有結余。
當然實際情況是很少有人能湊齊兩萬五千美元,因為老美們都習慣了提前消費。
而監證會對員工股是沒有限制措施的,這就意味著很多員工會在比特公司上市后套現這部分股票。
而為了維持期權池的規模,比特公司會定期從市場上回購股票來填充進期權池。
即使有部分員工準備長期持有,比特公司也會每四年強制兌現一次。
這么做是為了給新入職的員工留下足夠的激勵股權,否則比特公司怎么吸引人才?
當然這些都是后話,目前上市才是一切。
為了給自家公司打call,比特公司有兩三百名員工組團前往紐約。
他們的開銷將由公司負責,作為交換他們需要幫忙布置納斯達克的場地。
就像之前說的,作為近幾年最大規模的ipo,納斯達克允許比特公司在這里布置自己的主題現場。
這一場鼓舞人心的宣傳,無論是對于比特公司,還是對于現在下行的經濟而言。
作為它的創始人,迪恩在上市的前一晚,也特地來到了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
“瞧瞧,這些小伙子們,個個都充滿了干勁。”
同樣睡不著的還有瓦倫丁,這幾天晚上他都記不清自己數了多少只羊。
“明天屬于比特公司,屬于你也屬于我,當然也屬于他們。”
有人拉橫幅,有人在貼海報,看到周圍熱火朝天的場景,迪恩也是心潮澎湃。
“說的沒錯,明天屬于比特公司。”瓦倫丁熱情的和身邊每一個人打著招呼。
他喜歡這樣的場景,這讓他想到了曾經當水兵的經歷。
那時候他還年輕,他也是這樣和隊友們為了5美元的薪水,而那些巨大的水球較勁。
“對了迪恩,聽說了嗎?微軟正在和rascall接觸。”
雖然瓦倫丁不想提這些糟心事,但他太在乎這次比特公司的上市了。
顯然在他看來,這不是利好消息。
如果僅僅是rascall,他或許也會和迪恩一樣對那家小公司不甚在意。
但如果對方遇上了微軟,那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微軟的德行,硅谷所有人都知道。
它一定會買下那家小公司,然后開發自己的即時通信軟件。
它做過太多這樣的事,直到今天蘋果、mits都還在和它打官司。
但瓦倫丁也不得不承認,被硅谷鄙視的微軟,同樣也是一個實力強大的競爭對手。
“蓋茨這樣做我并不意外,只要我們搶在微軟之前發布worktitle,他們就沒有勝算。”
迪恩知道微軟一定會涉足即時通訊軟件領域,這從他曾經企圖收購比特公司就可以看出來。
但太晚了,比特公司即將完成辦公軟件的生態布局。
如果只有一個teams,或許他確實會擔心。
但有了worktitle,teams就不再單單只是一款即時通信軟件。
二者之間已經足以構成生態圈,它們的綜合競爭力強于市面上任何一個潛在的對手。
而隨著比特公司以后推出越來越多這樣的軟件,它在辦公領域的地位將無人可以撼動,微軟也不行。
現在微軟能在比特公司發布worktitle之前,就完成自己的即時通信軟件開發嗎?
這顯然不太可能,哪怕它現在把rascall收入囊中。
因為比特公司打算過了上市靜默期,就推出這款備受矚目的項目協同管理軟件。
此時距離它的發布甚至不足一個月,但微軟卻還在和rascall談判。
這就是迪恩的信心所在,他重視微軟,但也不會妄自菲薄。
其實rascall也曾聯系過比特公司,但對方即興式的報價直接讓迪恩失去了興趣。
說好聽點那是報價,但在迪恩看來那更像是訛詐。
一億美元?狗屎!迪恩在比特公司第一次融資時都不敢這樣向投資人開價。
他們憑什么?就憑那屎一樣的rascall?還是明里暗里提到的微軟?
對方那副赤裸裸敲詐的模樣,迪恩連和他們談判的興趣都沒有。
“好吧,但愿一切如你所分析的那樣。”
瓦倫丁悄悄在胸口畫了個十字,他默默向上帝祈禱,讓微軟和rascall的談判告吹。
自從童年遭受過修女的虐待,他就很少向上帝祈禱。
因為那一切就在上帝的眼皮子底下發生,但現在瓦倫丁再次撿起了這個被他快要忘了的動作。
“瓦倫丁放輕松,說不定會有好事發生,比如他們的談判無疾而終。”
迪恩笑著開了句玩笑,他現在只期待明天。:mhtxs
下載本書最新的txt電子書請點擊:
本書: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