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百零四章壽春之戰

  最新網址:lewenge

  當董璜正在大戰韓王宮的時候,一場更加血腥的大戰在淮南大地上上演。

  為了拯救芍陂的糧食,春申君——或者說是黃國的君主黃王,不得不領兵與從西面突襲而來的楚軍精銳決戰。

  占據芍陂附近的楚軍主力共有能夠組成軍陣的八階精銳二十五萬,其中有十萬是精銳中的精銳——王卒。

  正軍也就罷了,春申君絲毫不懼,但是那十萬王卒卻由不得春申君不小心應對。

  王卒是楚國舉國之力培養出來的鎮國精銳,總體實力比正軍還要高一個檔次,輕易不會出動,但是這次,楚國顯然已經等不及了。

  為了保證能夠順利擊敗這支部隊,春申君不僅集中了大部分能夠組成軍陣的精銳,甚至連各個封君的精銳都抽調了過來充當炮灰;

  同時為了防止楚軍從淮河強行渡河,春申君也做了有效布置,不僅讓心腹朱英親自把守,還向大虞軍求援,要求大虞軍協防淮水。

  大虞軍自然明白,這其實是春申君故意拉大虞軍下水,如果大虞軍不幫忙,春申君極有可能獨木難支,被楚君兩面夾擊,進而大敗。

  春申君料定了大虞軍不可能看著他輕易戰敗。

  事實也正是如此,大虞希望春申君能夠多牽制楚軍,最好能夠與楚軍兩敗俱傷,這次,大虞軍不得不接受了春申君的綁架。

  大虞軍大將黃忠親率十萬精銳從未被楚軍封鎖的淮水中游渡河,趕往壽春支援。同時,大虞軍水軍也開始加緊水中作業,清理河道,作出再次截斷淮水壽春段河面的架勢。

  在這樣的背景下,春申君與西部楚軍的決戰很快打響。

  春申君的對手這次不再是李園,而是王室出身的將領熊銳。

  熊銳名聲不顯,不過卻長期在王卒之中擔任將領,備受楚王信任,這次被沒有什么大將的楚王派了出來。

  軍中無大將,也是楚國最大的痛。

  帶領楚軍滅掉魯國、也打贏過秦國的春申君,其實已經是楚國最優秀的將領了,而項燕算是楚國壯年派的中堅,除了他們外,楚國的確沒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將領,就算是秦國王龁、楊端和、桓齮那種級別的將領都沒有。

  結果現在春申君已經叛國當了黃王,項燕也因為反間計如今成了大虞軍的重要將領。

  楚國最拿得出手的將領,竟然是一個野心勃勃屢敗屢戰的李園。

  楚考烈王也很無奈。

  春申君與熊銳甫一交手,春申君就發現熊銳的指揮能力不足。

  熊銳根本就無法有效指揮二十五萬精銳和二十萬輔兵組成的大軍,他甚至連十萬王卒指揮起來都很吃力。綿延數十里地的七十多座大營,彼此之間的協調也有極大的問題。

  經過一天的試探,春申君于翌日拂曉對熊銳軍左翼營壘發動猛攻。

  左翼是楚軍最薄弱之處,這里的軍隊軍陣稀疏平常,人員也不甚精銳。

  果不其然,戰斗開始了不到一個時辰,春申君就連破楚軍左翼三座壁壘,殺了楚軍七八個將校。

  按照春申君的想法,這個時候的熊銳就應該派出援軍支援了,他也做好了趁勢逆擊熊銳軍主力的打算。

  然而,春申君沒有料到的是,熊銳壓根就不管左翼死活,直接中軍王卒全軍壓上,直逼春申君中軍;與此同時,楚軍的右翼也動了,竟是也不管其他兩翼與大營防御,直逼春申君左翼。

  “各自為戰?有意思!”

  春申君輕笑一聲。

  他已經看出門道來了。

  熊銳知道自己不是指揮大軍團作戰的料,所以他直接放棄了對左大營、右大營以及后營的具體指揮,只負責指揮麾下的十萬王卒。

  他想要靠強大的王卒正面沖陣來決戰。

  他要直接壓上主力打一場沒有有效指揮的大會戰。

  盡管看上去是打爛仗,但事實上,這卻是熊銳最好的選擇——前提是這十萬王卒有著足夠的戰斗力、組織度、士氣和韌性,否則很容易被側翼的崩潰所影響,甚至有可能陷入包圍而崩潰。

  當然了,熊銳或許還有一個想法,那就是人數到了幾十萬的會戰,就算是春申君也不可能有效指揮各處,最終各處戰場的情況,還得看雙方臨陣將領的水平,而雙方的將領基本都是楚國將領出身,都是一樣爛!

  熊銳就是要打爛賬,通過擴大戰場,把春申君的指揮優勢降到最低,從而把春申君的軍隊盡可能拖到和楚軍一樣的水平上,再以豐富的低水平經驗擊敗春申君。

  “那就決戰吧!”

  春申君倒是絲毫不懼。

  王卒的確精銳,是楚國當之無愧的最強軍,一共也不過二十萬而已,但是沒有強力武將啊,如果將領和王卒軍陣相性低、能力又差,那軍隊再強又有什么用呢!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春申君全然不懼。

  春申君果斷指揮十五萬主力與熊銳所部撞在了一起。

  事實也正如春申君所預料的那樣,個體實力明顯比春申君精銳還要高一籌的楚軍王卒,在熊銳的領導下所組成的軍陣發揮出來的戰斗力,竟然跟春申君領導下的士兵軍陣的戰斗力相仿,雙方竟然打出了差不多一比一的交換比。

  不過,楚軍的頑強卻是超乎了春申君的想象。

  春申君本來想先進攻楚軍左翼,楚軍來援就進行分割包圍;楚國如果不來援,則干脆一一擊破。

  然而,楚軍雖然沒有援助左翼,但楚軍左翼卻展現出非凡的韌性,就算是被攻破了五座壁壘了,也仍舊在堅守。

  楚軍的中軍王卒更是仿佛摒除了一切雜念一般,一門心思往前沖,完全不畏生死。

  而在楚軍的王卒中軍之中,春申君還發現了一隊巫,這些巫口中念念有詞,每隔一炷香的功夫,就會有一個用削尖了的龍骨匕首自殺。

  在巫們的持續自殺之下,楚王卒的軍陣氣勢不僅不降,反而緩緩提升,體力也沒有明顯的下降,以至于在與春申君精銳的決戰中,竟然漸漸有了占據上風的征兆。。

  更令春申君沒有想到的是,就連被他所忽視的楚軍輔兵竟然也一個個瘋了一般,悍不畏死的沖向了春申君所部。

  當然,春申君一方的很多輔兵也都展現出了非凡的斗志,和楚國的輔兵展開了菜雞互啄一般的戰斗。

  春申君所不知道的是,這是雙方的戰爭代行者發了狠。

  這可是幾十萬八階精銳的大戰,隨便混上點兒戰功那都得賺的盆滿缽滿。要是再多撿漏殺一些八階強兵,那更是爽歪歪。

  戰爭代行者們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面對楚王卒出乎意料的頑強,正面一時無法擊潰楚軍的春申君只能夠延續之前的策略,下令先擊潰楚軍左翼,然后再對楚王卒進行分割包圍。

  在春申君主力與熊銳所部鏖戰的時候,果然不出春申君所料,楚軍強渡淮水了。

  春申君所沒有想到的是,強渡淮水的楚軍竟然也是王卒,而且是由楚王親自率領。

  要知道,楚國一共也不過二十萬王卒罷了,也就是說,這次楚王真的是空國來攻。

  更可怕的則是這支王卒的實力。

  不同于熊銳所率領的都是八階強者的王卒,楚王親自率領的這支部隊,其中的三分之一有著九階的實力,中高層將領人均神話一階,甚至不乏神話二階,剩下的也基本是八階巔峰。

  哪怕只是九階初,在軍陣的加成下也能夠加成到九階中期,乃至九階巔峰!部分在加成下甚至能夠達到神話一階。八階巔峰的王卒在軍陣的加成下,也能夠達到九階。

  況且這支部隊,還裝備了楚國最精良的鎧甲、武器,戰斗力可想而知。

  楚國自鄢郢之戰大敗被迫遷都陳都后,就瘋狂搜集楚國東方的軍隊,得十余萬人。

  “楚王收東地兵,得十馀萬,復西取江南十五邑。”

  楚考烈王所率領的這十萬精銳王卒,正是楚國鄢郢之戰后,舉全國之力集結的十萬最精銳的軍隊的后代,部分中堅甚至就是當年參加過楚襄王西出從秦國手中奪回十五座城邑的強兵。

  他們是楚王手中最后的王牌。

  這次楚王親率這支部隊出動,自然是要決定拼命了。

  事實上,楚王就算是再愚鈍,也該意識到不拼命不行了,再不拼命,楚國真的要亡了。

  江南之地丟了也就罷了,淮南膏腴之地再奪不回來,財政的崩潰、糧草的不足,就足以拖垮楚軍。

  在楚考烈王的親自督戰之下,楚國最后的精銳氣勢如虹的沖過浮橋。

  早有準備的朱英黃忠聯軍,結成箭陣對渡河的楚軍發動了飽和攻擊。

  楚軍雖然結成軍陣,又兼有大盾,但在狹長的浮橋地帶還是損失慘重。

  然而,楚軍的悍不畏死也超乎了聯軍的想象,前前后后楚軍白白戰死了上萬人之后,終于和聯軍短兵相接。

  憤怒的楚軍向春申君所部展示了什么叫做英勇無畏、悍不畏死!

  事實上,只要君王不惜命,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國的軍隊都能夠爆發出很不錯的戰斗力。

  在楚軍王卒的爆發下,十八萬聯軍竟然被不到三萬人的楚國先頭部隊打的節節敗退。

  黃忠瞅準時機瞄準楚王一箭射出,然而百發百中的箭矢在途徑楚王的軍陣時,卻仿佛射入了一團粘滯的液體之中,速度與威力都是銳減,最終雖然射中了楚王,卻沒有造成致命傷。

  黃忠還想再射,卻發現楚王已經被層層大盾保護了起來。而見到楚王受傷,楚軍在憤怒之下,竟然爆發出了更加強大的戰斗力。

  黃忠倒是還想點射楚軍將領,但很顯然,楚軍將領早就學乖了,以至于黃忠一時半會都沒能找到幾個射殺。

  面對呈現出絕對碾壓實力的王卒,哪怕朱英的指揮沒有失誤,哪怕黃忠也竭盡全力,不僅讓九萬空間兵頂上去,軍陣部隊更是壓在了一線,但也于事無補。

  朱英所部首先崩潰,朱英棄軍而逃。

  黃忠所部的九萬八階空間兵也是幾乎肉眼可見的成建制被打崩。

  黃忠所部獨木難支。

  黃忠只能夠壯士斷腕,讓空間兵斷后,自己帶領軍陣部隊戰略轉移。

  結果黃忠一走,空間兵也很快就全線崩潰。

  朱英和黃忠所部一敗,春申君便腹背受敵。

  當時的春申君其實已經擊潰了楚軍的左翼,楚軍的右翼也被壓制,春申君所部甚至從側翼攻入了楚軍中軍營壘,就快要完成對楚軍王卒的包圍。

  但熊銳所部王卒的堅韌程度也超乎了春申君的想象,他的正面軍陣幾乎要被熊銳所部擊穿。

  春申君得到黃忠帶來的情報,也只能夠放棄圍殲楚王卒的機會,同樣壯士斷腕纏住楚軍后,指揮大部隊后撤,想要退保壽春。

  但幾十萬人的戰場,想要撤退哪能那么容易。

  最終得到消息跟著春申君撤退的部隊也不過十余萬人。

  雪上加霜的是,當春申君和黃忠所部撤退到壽春城的時候,春申君的心腹何寧不知何時早已退到了壽春城中,緊閉城門不許春申君入城。

  毫無疑問,何寧不知何時已經聯絡了不少戰爭代行者乃至春申君的門客,做好了戰事不利就背叛的準備。

  無法進城,而熊銳和楚王的追兵也很快追了過來,喪家之犬的春申君所部再次大敗,只能向巢湖城方向撤退。

  而在撤退的過程中,春申君再次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背叛。

  先是那些封君們紛紛跳反,接著春申君的門客們竟然也有大半選擇了背叛,先一步棄軍而逃的朱英更是不知所蹤。

  春申君此人,雖然不論軍事還是民政上的能力都不錯,但卻沒有識人之明,他的門客雖然有三千之巨,但卻多逞強好斗,奢侈浮華,真正有才能、夠俠義的卻沒有幾個,最出色的也就是朱英和李園,而李園還是一個背叛者,朱英則是個朱跑跑。

  歷史上,在楚考烈王快要死的時候,朱英提醒春申君小心李園,結果春申君不聽,朱英便逃走了;之后春申君被李園殺死,但是春申君的三千門客,包括朱英,竟然沒有一個人想要為春申君報仇,這在春秋戰國時代完全是不可想象的。

  春秋戰國時代,因為一句話一個承諾就慨然赴死的大有人在,君主被殺,門客本應該不惜一切代價為君主復仇才對。

  像是智伯瑤的門客豫讓,在智瑤被殺后,為了向趙襄子復仇,多次刺殺趙襄子,甚至不惜身上涂生漆、吞炭火以改變容貌、聲音來找機會復仇。復仇失敗被抓后,豫讓求來趙襄子的衣服,拔劍擊斬其衣,以示為主復仇,爾后伏劍自殺。

  這種俠義之風甚至一直延續到了漢代乃至三國時期。

  三國時期的典韋、夏侯惇、徐庶等人,都曾有過為人復仇的經歷。

  但春申君的門客…不僅沒有為他復仇的,反而還有弒主的。

  只能說,春申君這個人,在某些方面真的是大有問題。

  春申君的慘敗,超出了大虞軍的意料。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大虞軍低估了王卒軍陣的可怕。

  在楚考烈王帶領下的那支王卒,絕對要比現階段項燕的“風林火山”軍陣還要可怕!

  當然了,這兩年多,楚軍一直沒有什么亮眼的表現也是導致這場慘敗的重要原因之一,說到底,大虞軍上下都有些輕敵了,覺得再加上黃忠的十萬人,怎么也不至于慘敗,最壞也能夠死守壽春。

  到時候,再利用秘密調回來的五百鮫鯊先截斷浮橋,然后強行清理河道,截斷淮水,就能夠將楚軍主力圍死在壽春附近。

  結果沒想到,楚軍會這么猛。

  黃忠帶著一萬能夠初步組成軍陣的部隊和九萬空間兵,外加朱英的十萬軍陣部隊,竟然被三萬人正面打崩了。

  盡管朱英的棄軍而逃和黃忠不愿意拿著一萬自然人精銳血拼也是重要的原因,但敗了就是敗了。

  事實上,在楚軍三萬王卒過河之后,淮水水軍指揮官陸遜是有機會命令鮫鯊不惜一切代價破壞浮橋的。但是陸遜忍住了,因為他已經看出聯軍連這三萬人都打不過。

  既然如此,這個秘密武器就先留一留。

  反正只要楚國沒有擊敗大虞水軍的力量,那么楚國在淮南就永遠處于戰略被動,大虞軍還是隨時能夠利用水軍和淮水天險,再次分割戰場。

  當然,請罪還是要請罪的。

  黃忠和陸遜的請罪折很快呈到了內閣,因為董璜在韓國掛雞,國事都委于內閣和賈詡,所以賈詡還專門開了個會。

  戰敗自然要受罰,不過這得等董璜來做決定,其實內閣對這次的戰敗倒不覺得是黃忠的錯,主要是大家都沒有想到楚國的王卒會這么猛,幾乎都是降維打擊了。

  黃忠敗得不冤,而且還試探除了楚國真正的底牌,也算有功。

  在當時的情況下,就算是別人領兵,也不可能贏。

  “要是魏齊聯軍和楚軍決戰就好了,但是得防備秦國。”

  賈詡沒頭沒尾的說道。

  但內閣成員卻明白了賈詡的意思。

  賈詡又想要亂武了。

  賈詡升階后,亂武變成了更加強力的結界,不僅面積更大,困住的人更多,還可以最大限度放大結界內各方勢力的敵意,激發他們的殺意。

  如果楚、魏、齊三方精銳決戰的時候,被賈詡困在了結界中,那么楚國王卒就算是贏了,也是慘勝。

  唯一的問題是,萬一魏國被削弱的厲害,秦國伐魏的話,魏國恐怕抵擋不住,而韓國雖然就是大虞的一部分,但國力在那里,恐怕也難以幫上大忙。

  說到底,三晉早已經被秦國打殘了。

  韓國就算有了典韋程昱郭嘉,也仍舊連自保都很勉強,趙國現在也是半死不活,魏國全靠信陵君續了一波命。

  如果這次魏國損失過大,魏國可真就擋不住秦國了。

  秦國,才是大虞最大的敵人。

  戰國是一盤一超多強的亂棋,如何在平衡與制衡間攫取最大的利益,最是考驗棋手的水平。

  “要想限制秦國,就必須拿下這里,但是卻不能過分刺激秦國,以免秦國把主要目標放在我們身上。”

  龐統指了指地圖上郢都的位置。

  “打郢都必然刺激到秦國,不過…如果魏國在打楚國的過程中損失慘重,而信陵君又身死,你說秦國會跟我們再拼一場還是去打魏國?”

  賈詡瞇著眼道。

  “禍水東引!”

  龐統眼前一亮。

  魏國如果魏武卒損失慘重,又沒了信陵君,那還真變成了軟柿子。

  賈詡的計策的關鍵在于,信陵君得死,否則秦國還真不一定會去打魏國。

  信陵君的威望太高,兵法太強了。連此時秦國武將第一人蒙驁都被打得慘敗,秦國的確不愿意打有信陵君的魏國。

  其實,對于秦國而言,韓國才是真正的軟柿子。

  但如果大虞敢捋虎須,幾十年沒丟過這么多土地的秦國,未必會善罷甘休啊,畢竟郢都可是秦國對楚作戰的最大成果。

  況且,在見識了楚王卒的厲害之后,內閣對能不能打贏秦國也要持一個問號。

  楚王卒在軍陣加持之下,打八階空間兵都砍瓜切菜,更不用說更強大的秦之銳士了。

  “還是能不能打的贏秦國的問題,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我軍和北方強國相比,還是只能打水戰或者依托城池的防御戰,正面作戰,欠缺一錘定音的主力,我軍也不應該在主力還沒有訓練出來之前就浪戰。”

  董昭開口道。

  “組建西線軍團吧,以高順為主將,戲志才為軍師,周泰、張遼、許褚、趙云、諸葛亮、徐晃、張郃、岳飛、韓世忠所部都劃歸高順統領,全權應對對秦戰事。

  優先目標拿下郢都。

  一旦秦軍有從南陽增援郢都跡象,可以命蔣欽所部沿漢水而上做出威脅秦軍后路的態勢,通知韓國密切注意宛葉之地的動向。

  如果有巴蜀方向的援軍,那也可以大軍放棄郢都,直接入蜀,奪取巫郡、巴郡,從而調動起秦軍,擇機于運動中擊敗殲滅秦軍有生力量。

  秦軍可不敢放棄巴蜀之地。

  黔中郡及荊南之地的蠻人,交給祝融女王吧,讓祝融女王都督張任所部、兀突骨所部、沙摩柯所部等,盡快平定荊南蠻族,把黃權也調過去。

  對了,姜維、鄧艾、杜預、諸葛恪他們都調去高順那里。

  中樞就交給諸君了,我帶著項燕、樂進、太史慈、于禁等部親自去淮北。”

  賈詡說出了自己的思路,而后問道:“諸君還有什么建議嗎?”

  “陛下和丞相都不在中樞,這…”

  董昭提出了異議。

  “無妨,內閣決策即可。”

  賈詡很放心。

  忠誠度是一方面,大虞的制度也不存在野心家誕生的土壤。

  “鄭國也去西線吧!”

  張既建議道。

  鄭國就是修建鄭國渠的那個水工,歷史上的韓國,為了延緩秦國的攻勢,在明年會派鄭國到秦國,施展疲秦之計,說服秦國修建鄭國渠,使得秦國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短時間內無力大規模東出。

  當然了,鄭國渠建成之后,秦國更加富饒,東出也更加得心應手。

  大部分就算知道一點秦國歷史戰爭代行者,也不知道今年晉陽等地會反秦歸趙,甚至對鄭國這個名字也不是很熟悉,畢竟這些犄角旮旯里的事,不清楚也很正常。

  但是鼎鼎大名鄭國渠大部分人可能都聽過。

  如今的韓國,沒有必要把鄭國這個人才派到秦國,還不如自用,于是鄭國一家便被送到了昊京,鄭國也正式成了大虞的水工。

  此時的鄭國,正在江南考察水網,幫助大虞規劃運河呢!

  “也好,可以提前規劃一下,看看郢都到鄧(襄陽)有沒有規劃運河的可能,漢水的水文也注意一下。”

  賈詡顯然已經在為未來的伐秦作鋪墊。

  郢這個地方固然重要,但真的想要威脅中原,還得拿下鄧。

  (本章完)

  最新網址:lewenge

  如果你對有什么建議請后臺發信息給管理員。

飛翔鳥中文    從曹賊開始的無限戰爭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