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卷第一百七十三節道左故人逢己卷第一百七十三節道左故人逢 包括陳淮生在內的所有人,其實對大趙并沒有那么強的認同感,這一點在陳淮生身上尤為明顯,這也影響到了陳淮生身邊的其他人。
加上如碧蛟元君他們是異修,公孫勝、熊重暉、于鳳謙這些人都不是大趙人,歐婉兒是死而復生者,老重華和老凌云宗的弟子也都是被大趙道宮出賣過,九蓮宗弟子也一樣如此,所以真心實意對大趙有多么強歸宿感的人在大槐山中并不多。
所以寇菁這番話很難在眾人心中激起多大波瀾,當然陳淮生也能理解寇菁的情緒和態度,畢竟寇家所在的京師四大家也屬于趙氏王朝的既得利益群體,寇菁本人也不能免俗。
趙武魁和趙武升的叛變也說得過去,趙定保與西唐人的勾結使得他們這種傳統意識很濃的老派修士難以接受,而趙定保卻因為如果不能取得西唐人支持就斷無可能坐上天子大位而不得不選擇與西唐人結盟,可能是對自己御下的信心太足,結果就導致了這種場面的發生。
“寇菁,現在再來討論趙定保和西唐人合作導致趙武魁和趙武升叛變原因已經沒有太大意義了,如你所見所知的那樣,汴京城的局面已經徹底失控了,無論是誰都無法控制這種局面,天云宗和西唐人或者太華道都不行,除非大家一起聯手,但這誰都做不到,所以我想說的是,我只能做我自己想做且能做到的事情,我想找到趙定保,你能不能幫助我聯絡上他?”
陳淮生沒有掩飾自己的目的:“我想要從趙定保那里拿到燕州的皇旗,這是我們大槐山該得的,我們履行了我們的約定,…”
“可趙定保現在并沒有能實現他的目標,…”寇菁嘆了一口氣。
“這不是我的責任,也非大槐山的原因。”陳淮生坦然回應道:“我做到了我所承諾的,北戎人圍攻玉清昭應宮被我制止了,當然,我希望見到趙定保再和他談一談,日后局面不好預判,即便是趙定保此番未能達到目的,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或許日后我們還能有合作的機會,你如果能聯系上他,不妨把我這番話遞給他,只要他能把那面皇旗交給我,大槐山算是欠他一次,日后弱勢有什么需要,只要大槐山做得到,我必定會有所回報,相信陳某人的信譽還是令人放心的,…”
寇菁注視著陳淮生,陳淮生也回視,兩人一時間都沒有再說話。
良久,寇菁才點點頭:“我只能試試,他現在應該很警惕,連趙武魁和趙武升都背叛了他,他可能不會相信任何人了。”
寇菁答應下來之后就離開了,但考慮到現在城內外都相當混亂,陳淮生還是提醒寇菁務必小心自身安全,若是覺得不穩當,寧肯暫時放棄。
雖然拜托了寇菁去聯絡趙定保,但是陳淮生這邊也沒有閑著,燕赤行和碧蛟元君他們兵分兩路去金明池和玉津園,陳淮生也還是放心不下,讓公孫勝和歐婉兒留下來等候寇菁,自己則與熊重暉趕去了金明池。
出乎陳淮生意料之外的是碧蛟元君他們在金明池的行動卻是遭遇了挑戰。
“南楚?滄海宗?”陳淮生看著場中碧蛟元君暴怒如潮,龍須鞭編織成一道詭異的青色光網,死死纏繞著那個在光網中翩翩起舞的女子,忍不住問了一句:“這些南楚人是什么時候鉆進來的?他們意欲何為?”
猛然間想起了什么,陳淮生在那一群人里尋覓著目標,終于找到了那個身材修長曼妙的女孩子。
“晏紫?!”陳淮生忍不住喊出聲:“真的是你?”
雖然聲音很小,但是旁邊的丁宗壽卻聽見了,“淮生,你認識這些滄海宗的?南楚四大宗門之一,實力不俗,比那紫金派據說都還要略強一籌,和云龍宗、白石門這些應該在伯仲之間了。”
“不是太了解,但里邊有一個熟人。”陳淮生遲疑著道:“也不知道這些南楚人來這里做什么?丁師伯,是你們先來,還是他們先到?”
“差不多是同時,我們是從皇城過來,但他們似乎是從那邊過來,正好迎頭碰上,本想著各取所需,可老龍卻是個貪婪性子,不肯讓這些南楚人,所以三五兩句話就動起手來了,…”
丁宗壽也是無奈,本想著只要雙方能讓一步,也可以免于一戰,現在這場情形下,實在沒必要樹敵太多。
可惜這碧蛟元君卻是個愣性子,根本沒等自己搭上話,便已經動上手了,他和對方又沒什么交情,說話也未必管用,所以也只能掠陣了。
天下大亂,什么妖魔鬼怪都冒出來了,連南楚人也不甘寂寞,要來攪和一番了。
都巴不得大趙就此分崩離析,中原徹底成為群雄逐鹿之地,再也不得安寧,這只怕就是西唐、北戎、南楚這些勢力最樂于見到的情形了,也幸虧就是吳越那邊自身陷入內亂無力來插一腳,否則估計也會來捅一刀的。
晏紫也看到了陳淮生一行人的來到,之前丁宗壽和碧蛟元君等人她不認識,這滄海宗此番來了二十余人,也輪不到她這個小字輩來插話,所以她也是規規矩矩地躲在后邊觀戰,但是陳淮生的突然到來,才讓她意識到好像這個局面和滄海宗的預料有些不太一樣。
雖然有些年成沒見到陳淮生了,但是陳淮生的消息卻從沒有在晏紫的耳際中消失,哪怕是遠在南楚,只要有心去了解,陳淮生輝煌事跡仍然會零零碎碎地傳遞到晏紫的耳中。
晏紫的神色微變,立即就被她身畔的道姑所注意到:“怎么了,晏紫?”
“師尊,您看,是陳淮生!”晏紫也知道自己師尊雖然沒見過陳淮生,但是自己也早就在她面前提及過自己這位昔日故人,而且其絕才驚艷的表現哪怕是在滄海宗里也一樣是赫赫有名,只不過河北之地對于南楚來說實在太遙遠了一些,所以并沒有多少直觀地印象。2012(wangshug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