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末長劍 第七十四章 補救(下)
第七十四章補救(下)
時已入夜,太子右衛率周點了數十人,輕車簡從,直抵東掖門外。
臺城或者說建鄴宮仍在營建之中,東側城墻已完工大半,置一門,曰「東掖門」。
東掖門以東隔著一條路,便是如今太子司馬衷居住的苑林了。
東宮侍講王彪之正站在路西側,躬身行禮道:「殿下,臣已將左衛將軍請來,可速入內。」
司馬衷微微頜首,下了牛車。
不知道是心情焦躁還是激動,他差點一個翹超,太子妃山宜男一把拉住。
左衛將軍、南頓王司馬宗剛拿著鑰匙走來,嘴里念叨個不停,見到太子時,
皺眉道:「為何不乘?」
「國家草創,便是天子亦駕牛車,左衛將軍何出此言?」王彪之猛然轉身,
逼視司馬宗,斥道。
司馬宗敢挑太子的毛病,在王氏族人面前卻不敢造次,聞言不再說話,將鑰匙交了出去,吩咐兵士開門。
一派簇新之色、仿佛還帶著點木料氣味的東掖門被用力推開。
東宮衛士被留在外面,太子夫婦、東宮侍講王彪之三人步行入內。
一隊軍士護衛于側,很快將他們帶到了太極殿前。
太極殿是臺城內唯一完工的殿室群,本作朝會之用,并非寢殿,但如今這個時候想啥呢,有正兒八經的殿室住就不錯了。
太極殿共有十二間殿室,象十二月,皆已完工。
兩側還有東堂、西堂各七間,正在興建。
殿堂之間有東西二上閣,方庭闊六十畝,今只草草規劃,并未動工。
宮城衛士向由禁軍充任,并定期輪換防區,今日值守太極殿及東掖門一帶的便是左衛將軍司馬宗所領一部人馬。
此人以前極受寵信,畢竟是宗室。但隨著司馬睿開國稱制,各項制度與監國乃至幕府時代有所調整,司馬宗地位大不如前,心中不滿是正常,而將這種不滿發泄出來也是正常的一一皇權本就不振,況太子乎?
司馬衷心中有些不忿,但山宜男用眼神止住了他的盲動。夫妻二人遂默默前行,很快入了殿室,東宮侍講王彪之則留在外面等待。
而甫一入殿,司馬衷就眼神微凝,瑯琊王司馬沖居然先來了!
「參見太子、太子妃。」司馬沖、諸葛文彪雙雙上前行禮。
司馬衷、山宜男回了一禮。
「三弟,父親如何了?」司馬衷低聲問道。
「午后聽聞敗報,便有些暈眩,這會好多了。」司馬沖說道。
「瑯琊王糊涂!」太子妃山宜男毫不客氣地說道:「大晉剛于建鄴中興數月,一派勃勃生機,哪來的敗報?」
司馬沖聞言一愣。
瑯琊王妃諸葛文彪本來安靜地站在那里,一副不愿說話的樣子,聽得山宜男這般詰問,忍不住看了她一眼。
山宜男也注意到了諸葛文彪。
兩人以前接觸不算多,畢竟一個是司州士女(河內郡),一個是徐州士人(瑯琊郡),本就不是一個圈子的。
偶爾聽得一些消息,也不過是諸葛道明生得二女,皆秀外慧中。
她對此沒什么感覺,偶爾心中會有一些不服氣,難道我不美嗎?只不過很快將這種情緒壓了下去。
她是太子妃,自不能和一般士女那般放縱性情,當端莊嫻雅,做好太子的賢內助。
將來做了皇后,母儀天下,其他人還不是要向她恭敬行禮?
諸葛文彪很快收回了目光,沒有說話,
忽地一陣肉風襲來,貴嬪石氏步履匆匆而至。
四人再度行禮。
天子有制,諸王以母禮事之。理論上來說要晨昏定省,口稱母親,但司馬衷實在喊不出口,故只行禮。
畢竟,太子生母還活著呢,只不過在給別人當妻子罷了。
「隨我來吧。」石氏輕聲說道。
眾人依言而行。
司馬睿已半倚靠著里側的廂板坐了起來,氣色不算很差,但看得出來沒什么精神頭。
「太子、瑯琊王留下。」說罷,看了看石氏。
石氏會意,領著山宜男、諸葛文彪到外側等待。
走了幾步之后,石氏輕輕拉住諸葛文彪的手。
對這個兒媳,她是真的喜歡。
身材高挑、勻稱,比一般的士女都要高一個頭,不愧是青徐那片出來的。
美貌、文采并佳,就是性子有些冷,但她兒子也不差,一定可以慢慢好起來、情誼篤深的。將來生個王子,就更完美了。
反觀太子妃,成婚這么多年,只生得一女。
太子另有一庶子,卻是妾侍所生了,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缺憾。
想著想著,卻感覺手中生出一股力,原來諸葛文彪想掙脫出去。
石氏嗔怪地看了兒媳一眼,松開了。
里間已經傳來了說話聲「戰事至此,非山彥林一人之過。」司馬睿說道:「朕躺了一下午,也想了一下午,為今之計,只有四個字,‘相忍為國’!」
司馬衷、司馬沖一副被雷擊中的樣子。
這不是邵賊掛在嘴邊的話么?
相忍為國、夷夏俱安、與時俱進可謂偽梁的基本國策,其中尤以「相忍為國」喊的時間最長。
「渡江之時,朕有‘百六’,多為北地士人。中興之后,北人、吳人已各占一半。」司馬睿繼續說道:「朕給東宮、瑯琊王府選用的屬吏,吳人亦不在少數,你二人當體朕意。若想保得江東一隅,便得與吳人相忍為國。”
朝官確實北人、吳人各占一半,但那只是人數而已,兩者之間還是有高下之分的,北人往往身居高位,吳人多為下僚,這便是區別。
再者,一個家族的地位高低,一看門第、二看婚姻,從太子、皇子的婚配情況就能看出很多端倪了。
吳人地位有提高,但還不能與南渡土人分庭抗禮。
「自東吳始,江東豪族便想著割據一隅。昔年若非廬江陳敏實在不像話,人望又太低,興許早已據建鄴自立了。我家這個江山,得來并不容易。朕居中調和,種種苦楚,難以對外言說,也只有石貴嬪可以傾訴一二罷了。」說到這里,
司馬睿的眼神極為復雜。
有慶幸,有擔憂,有憤滿,看向兒子之時,甚至帶著幾分期望。
他這個主君,做得可不容易啊!
從幕府時代開始,就先天不足,大小事務多由王導一手操持,畢竟當初王家看上他,可不就是因為「謙讓沖退」?
可七尺男兒,誰沒點脾氣?任你如此揉捏,時日久了,心中積累的不滿幾乎要讓他瘋狂,乃至不顧一切爆發。
但他不能這么做。
王導雖然擅權,滿朝文武官將多出于其門,但終究表面功夫做得不錯。
而且他看得出來,王導并無取司馬氏而代的野心。
王茂弘其實過得也不舒心。
縫縫補補,將半壁江山勉強捏合在一起,容易嗎?
為了討好吳人,甚至主動學吳語,然后操著一口腳的江東話,為人嘲笑,
容易嗎?
撮合多樁婚姻,調解南渡士人的矛盾,并代表他們與江東豪族扯皮,容易嗎?
推己及人,司馬睿覺得王導心中肯定也有憤薄。
所以,他不該向王導發火,還是繼續扮演好「謙讓沖退」的角色吧。
相忍為國么,邵賊二十年前喊出的這句話,越琢磨越有味道。
「經過淮南一戰,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大晉王師還缺幾分火候。」司馬睿又道:「今需補救,不補則斷無幸理。」
司馬衷、司馬沖二人出神地聽著。
「一曰‘安民’,二曰‘富國’,三曰‘強兵’,三者其實本就一體。」司馬睿說道。
「今已于江北堂邑郡置尉氏、挺、掖三縣,安得萬余戶民人。」
「丹陽郡則有瑯琊國、臨沂縣,有民千五百余戶。山彥林將淮南民人及祖部降眾發往蕪湖,那便就地安置,查清其原籍,于蕪湖僑置郡縣。”
「京口有兩萬余戶青徐百姓,都是當年跟隨朕南渡之官民,今戶幾何,須得查清。」
「此輩非那豫兗司冀流民,乃我家柱石,萬不可輕忽。可于京口筑城,置徐州屬郡。」
「建鄴亦有不下兩萬戶,亦可酌情僑置郡縣。」
「流民多矣。早渡之人已有子孫,繁衍不息。編戶齊民之后,可為朝廷供給資糧,朕也不用每次都舍下面皮,向吳人求請了。」
「流民成軍之事,早已行之。然能戰否,頗為可疑。今后定得用心操練,以補不足。」
「江東豪族部曲守御尚可,進取極難。異日若想誓師北伐,還于舊都,還得倚靠朝廷兵馬,切記。」
說了這仿佛交代后事的一大通后,司馬睿便停了下來,微微喘息。
司馬衷、司馬沖二人定定地站在那里,好好消化這番話。
外廳的石氏、山氏、諸葛氏三女聽了,各有所思。
石氏有些惶恐。
不過淮南一場失利而已,難道這么嚴重?
她悄悄看了山氏一眼。山宜男面色也有變化,不過還算鎮定,神情更是有些堅毅,仿佛不愿就此認輸,要輔佐太子力挽狂瀾一般。
諸葛文彪暗嘆一聲。
雖說她有諸多不滿,但萬一真到了那一天,皎皎之軀,又怎能為敵人所辱?
大不了一死而已。
里間司馬睿休息片刻,聲音再起:「東宮多有不足,委屈吾兒了。臺城西南側運瀆邊上已建起崇正殿并東西二廂堂,可為東宮,過幾日就搬過去吧。
「道讓,瑯琊國不過千余戶,亦委屈你了。今以會稽、宣城二郡五萬二千戶為爾封邑,但你不要之國了,就留在建郵。地方軍政事務,自有二郡內史為你打理。」
「建鄴東西有二鎖鑰之地。自建鄴往東至京口,江面寬闊,風高浪急,南岸則磯石綿延,高崗逼岸,宛如長城,未易登犯。京口往下,則江面逾闊,風浪逾急,沿岸或高峰橫亙,或江泥沙淖,或洲渚錯列,皆淺澀短狹,難以通行,故緊要處唯京口一地。其后又有秦漢舊河,東吳更開破岡瀆,過江則至廣陵,直入中瀆水(邗溝),誠為京東重鎮,非宗親或重臣,不得出鎮。」
「京西則有歷陽。東西二梁山夾江而峙,俯瞰洪流。此處江面束狹,更有牛渚山、采石磯深入江中,利于登犯。賊若自壽春、合肥而來,必經此渡江。昔年孫策破劉,全取江東六郡,便自此濟。歷陽之重,甚于京口,亦得宗室、外戚鎮之。」
「山彥林喪師失地,!就讓他留在蕪湖,料理完流民后,可移治歷陽,為朕監鎮一方,此事朕會與丞相商討的。」
「還有廣陵——」
司馬睿絮絮叻叻,反復交代個不停。
很顯然,經歷白天這事,他產生危機感了。
沒有人比他更清楚自己的身體了。
(:→)如果您認為不錯,請,以方便以后跟進晉末長劍的連載更新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