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末長劍 介紹下截至目前的拓跋鮮卑
好多人說拓跋鮮卑那么大的地盤、那么多人口,為什么不入主中原?
人家還真有過這種機會,但自己放棄了。
等后面想要南下時,又不斷爆發內亂,國力大衰,諸部離散,大單于號召力大減。
簡單來說,有實力時沒這個念頭,有這個念頭時沒這個實力了。
錯過了就是錯過了。
一、遷徙時代
較為遠古的就不說了,因為扯淡的內容比較多。
什么南遷之時九難八阻,有神獸導引之類,簡直無語。
就從曹魏后期的拓跋力微說起。
此人率部南遷,大概來到了今張家口外的張北高原一帶,因為實力不足,于是依附在此放牧的沒鹿回部。
沒鹿回部首領當時叫什么名字不知道,后世修史時稱他為竇賓。
注意,這個部落后來發達了,北魏、隋唐時皆為顯貴,李世民的母親就出身這個部落,故紇豆陵部是有粉飾自己沖動的,就像北魏時一大堆部落首領亂編家譜,攀附中原名門一樣,當時是不是叫竇賓很難說,姑且認為是。
竇賓這人很仗義,給了他不少幫助。
后來兩人一起向西打,吃了敗仗,拓跋力微將馬讓給竇賓,自己步行逃跑。
回來后,竇賓很感動,把女兒嫁給了他,并將一個叫長川的牧地(今興和縣境內)劃給拓跋力微,兩個部落之間不再是從屬關系,而是平等相待。
但拓跋力微野心很大,開始攻打、吞并周邊的小部落,實力漸長。
竇賓死后,兩家之間沒了舊情,矛盾有些大。
拓跋力微一尋思,干脆殺了妻子竇氏,再把兩個小舅子竇異、竇他騙過來,一起殺掉,就此吞并了沒鹿回部。
但拓跋力微沒斬草除根,只殺了這兩人,竇氏家族其他人包括竇他的兒子竇勤都活了下來。
到了曹魏末年,準確地說是甘露三年(258),拓跋力微決定向西發展。
那么,去哪里呢?
這要從漢光武帝劉秀的政策說起。
劉秀曾經遷徙了不少烏桓、匈奴部落,自幽州、并州、朔方向西排列,充當邊防軍,但中間漏掉了定襄、五原二郡,因為這是他們自己掌握的,沒封給部落當牧地。
但東漢這種小政府,兵力嚴重不足,偏偏邊患還很嚴重,從中期開始,就不斷撤邊,后期則大大加速,整個邊防體系完全崩潰。
原本充當邊防軍的部落擺脫了控制,獨立性大大增加,把原本東漢劃給他們的地當做自己地盤經營了起來。
曹魏時期,同樣無力恢復邊境,甚至更裁撤了一些邊地軍鎮,取而代之用部落協防——政策和東漢一樣,但戰線更靠近中原了。
比如曹操就讓鮮卑內部競爭的失敗者步度根帶著殘余人馬戍守雁門。
拓跋力微意圖西遷,左看右看,就定襄、五原二郡舊地(呼和浩特、包頭)沒有太強的烏桓、匈奴或其他部落,于是就定下了,就這兩個地方。
二、發展時代
拓跋力微遷居定襄之后,以盛樂為都,開始發展內政,擴充人口、實力。
力微對外采取的是結好中原朝廷的政策,同時也與鄰居搞好關系。
魏晉禪代,力微不管,繼續交好晉朝。
從258年西遷抵達盛樂開始,直至277年拓跋力微死,總計十九年間,拓跋鮮卑外部環境不錯,大體無事,只默默發展實力。
期間,拓跋力微與平城的烏桓王庫賢交好。
晉廷同時冊封此二人,雙方地位平等,但不知道為何,庫賢居然慢慢淪為了力微的從屬,且把直系部落遷到了盛樂附近,給拓跋力微當官了——不知道中間發生了什么,史書無載。
另外,力微將長子沙漠汗送往晉朝為質子。
沙漠汗在中原學了一堆漢文化,能力也比較出眾。
277年,他帶著司馬炎的賞賜回家。
拓跋力微十分高興,派諸部大人在陰館迎接,然后置酒歡宴。
但沙漠汗在中原太久了,與草原貴人格格不入,讓眾人不喜。
另外,沙漠汗去中原為質后,他的兄弟們便極力討力微的歡心,不希望看到沙漠汗回來。
最后,衛瓘覺得沙漠汗學識不錯,能力也不錯,決定殺掉他,以除后患。
于是三方一拍即合。
草原貴人們背著沙漠汗去盛樂,各種讒言。
他的兄弟們估計也落井下石了。
于是拓跋力微迷糊了,認為沙漠汗可能真要當“鮮卑奸”,于是默許貴人們殺掉此子。
當然,拓跋力微很快后悔了,但人死不能復生,沒辦法了,只能保住沙漠汗的子女——
沙漠汗有過四子,長子拓跋猗迤、次子拓跋猗盧、三子拓跋藍早夭、四子拓跋弗。
這一年,拓跋力微重病。
這時候,烏桓王庫賢這個老六跳出來了。
一日,他在院中磨斧鉞,別人看到了問這是在作甚?庫賢說,力微后悔聽信讒言殺了沙漠汗,決定收捕諸部大人的長子殺掉,大概是給他兒子陪葬的意思。
于是諸部大人頓感不妙,紛紛散走。
拓跋力微很快就病死了,拓跋氏聯盟名存實亡,僅余盛樂一帶。
三、強盛時代
拓跋力微死后,次子拓跋悉鹿繼位。
額外多說一句,沙漠汗、悉鹿的母親竇氏,就是竇賓之女,被拓跋力微殺掉的那個。
悉鹿在位九年,大概做了一些努力,但沒能挽回部落離散的頹勢,于太康七年(286)死了。
怎么死的不知道,可能是病死的。
他死之后,兄終弟及,力微三子拓跋綽繼位。
拓跋綽能力不錯,史載“英勇有智謀”,在位期間大概挽回了一些頹勢。同時嫁女兒給宇文丘不勤,交好宇文氏。
但他命不長,元康三年(293)死了。
拓跋綽死后,如果按兄終弟及的原則,應該是四弟拓跋祿官(母竇氏)繼位。
但這里繼位的則是沙漠汗之子拓跋弗。
拓跋弗只在位一年,好好的小年輕就沒了。
294年,他叔叔拓跋祿官繼位。
這一段歷史語焉不詳,其實仔細分析下,腦補空間很大,保不齊有過腥風血雨,可能還有其他部落參與。
比如拓跋弗的母親蘭氏出身匈奴烏洛蘭部(非正妻),有沒有參與呢?這個可能性是存在的。
拓跋祿官是有能力的,在位十三年,一掃部落離散的頹勢,盡統拓跋舊地,并將領土分為東、中、西三部,奠定了拓跋氏的根基。
毫無疑問,這是承前啟下、力挽狂瀾的中興之主,但不知為何,史書上他的事跡寥寥無幾,可能與他的子孫沒能繼承北魏一系帝統有關系。
拓跋祿官一統鮮卑舊地后,自領東部,居于濡源。
大侄子拓跋猗迤(沙漠汗長子,母封氏,即拾賁氏,沙漠汗正妻)領中部大人,居參合陂一帶;
二侄子拓跋猗盧(沙漠汗次子,母封氏)領西部大人,居盛樂。
如此栽培兩個大侄子,不知道為什么……
我能想到的唯一原因,就是侄子們太猛了,在挽回拓跋氏聯盟的戰爭中,立功極大,威望較高,不得不如此。
比如,297年,拓跋猗迤帶著弟弟拓跋猗盧越過沙漠,進入漠北(今蒙古國),收服了當地的部落。
然后向西征討,連打五年仗,收服了西部二十多個部落(一說三十多),一直打到敦煌以北的草原上,諸部皆服。
永興元年(304),司馬穎戰局不利,派劉淵回去召集匈奴五部。
并州刺史司馬騰是阿越陣營的,有些恐慌,于是向拓跋鮮卑求援。
拓跋祿官決定增援司馬騰,他出東部之兵,多少不知道。
拓跋猗迤又帶著弟弟猗盧出兵了,共有十多萬騎,在西河郡大敗劉淵。
從這里可以看出,拓跋猗迤的影響力遠遠超出了中部大人的職位,能搖來這么多草原騎兵,說明他的威望是很高的,比擔任大單于的叔叔拓跋祿官還高。
拓跋猗迤贏了之后,沒有占領中原。
他一直打到了汾水流域,史載司馬騰“辭謝”,并相約結盟。
拓跋猗迤撤兵,回家的路上勒石記功。
由此可見,拓跋猗迤這類人其實還沒對晉朝“祛魅”,不愿占據中原地盤。
或者說他青少年時期隨父親在洛陽生活過,對中原有好感,故愿幫司馬騰打匈奴。
305年,劉淵又打司馬騰。
司馬騰再向拓跋鮮卑求援,拓跋猗迤率數千騎奔襲匈奴,大敗之,殺匈奴將綦母豚,劉淵狼狽奔逃蒲子。
打贏之后,拓跋猗迤又率軍回家了。
晉朝這時玩了一手,在大單于拓跋祿官還在的情況下,冊封拓跋猗迤大單于金印。
但不知道為什么,在六月下旬,拓跋猗迤突然死了。
他死之后,部眾多歸附弟弟拓跋猗盧。
307年,拓跋祿官死,幾乎沒有任何懸念,二侄子拓跋猗盧繼位,總領三部。
國土東到燕山以北的濡源,西至敦煌以北,南至雁門關,北領漠北(蒙古國及俄羅斯一部分地區)長一萬二千余里,號稱控弦之士四十余萬。
這個時候,什么慕容氏、宇文氏、段部,在拓跋氏面前都不夠看,體量差遠了,雖說拓跋氏吹噓的四十多萬控弦之士肯定有許多水分,但比這幾家體量大、戰爭經驗豐富是肯定的。
四、戰爭年代
拓跋猗盧繼位后,如果中原不求援,他壓根不動刀兵,就在盛樂待著。
他和哥哥拓跋猗迤一樣,屬于老派想法,沒有進取中原的意圖。
另外,就是西部較為野蠻的索頭部落多次出兵,卻沒得到什么好處,相反不斷死人,打仗總體是虧的,因此反對意見很大,不愿南下中原。
與一般人直覺相反的是,反倒是漢化程度較高的中部部落極力鼓吹“南圖”。
即野蠻的游牧部落只想過自己的小日子,漢化部落則很想入侵中原。
內部意見不一,新黨、舊黨爭端漸漸發展。
拓跋猗盧仍然積極參與中原戰事。
這次求援的人不是司馬騰了,換成了劉琨。
310年,劉琨把兒子劉遵送過去當質子,拓跋猗盧很高興,回賜了劉琨許多禮物。
這個時候,白部鮮卑攻西河郡尚在晉人手里的地盤,鐵弗匈奴劉虎也宣布脫離晉朝,在雁門郡造反——早年拓跋力微在盛樂祭天,諸部皆至,唯白部鮮卑不服,于是出兵征討,白部大敗,一部分投匈奴,一部分投晉朝,一部分降順。
劉琨打不過,派人求援。
于是拓跋猗盧派侄子郁律率二萬騎兵救援,大破白部鮮卑,隨后攻雁門劉虎,“屠其營壘”,劉虎率殘部西遁。
劉琨一看拓跋鮮卑這么猛,于是和拓跋猗盧結為兄弟,請求朝廷冊封其為大單于、代公。
這里劉琨玩了個心眼,代郡是王浚的地盤。
拓跋猗盧不管,直接接手地盤,王浚遣兵抗拒,大敗。
當然,猗盧這時候趁機索要雁門關以北的土地。
其實這地方早就沒多少漢人了,有也是躲避戰亂跑來的,烏桓人、匈奴人更多,當年拓跋力微就在雁門關外的陰館迎接沙漠汗。
劉琨知道沒法實控這些土地,于是做了順水人情,將其給了拓跋猗盧,并把愿意南遷的胡漢百姓帶走——當然,也留了人,比如莫含家族。
拓跋猗盧得陘北五縣之地,遷民十萬戶來此——數據不知真假,感覺太夸張了,我書里用的是三萬戶。
當年,劉琨又請拓跋猗盧發兵救援洛陽。
猗盧許之,派了二萬人馬南下,但當時洛陽饑荒,司馬越覺得來了也沒糧食,于是謝絕了。
拓跋猗盧也沒說什么,召回了這二萬兵馬。
311年,劉琨部將邢延據新興以叛,劉聰派人接應,劉琨向鮮卑求援,拓跋猗盧派兵南下,匈奴聞風而退,邢延棄城而逃。
見匈奴已退,拓跋鮮卑撤軍。
312年,劉琨丟了晉陽,向鮮卑求援,彼時劉粲殺了劉琨的父母。
拓跋猗盧和劉琨是結拜兄弟,聞訊大怒,拓跋鮮卑傾巢而出,長子六修、侄子普根、將軍衛雄、范班、姬澹等各領兵馬,分兵多路,總計數萬眾。
拓跋猗盧在后方不斷搖人,讓各個部落征集丁壯,最后湊了二十萬騎,親自統率,以為后援。
劉粲戰不利,焚燒輜重撤退。
拓跋鮮卑追擊,殺匈奴將劉儒、劉豐、簡令、張平、邢延等人,一連追殺數百里。
劉琨請拓跋猗盧繼續進攻,最好滅掉匈奴。
猗盧沒答應,只對劉琨說,我來晚了,致使你父母被殺,心里有愧。
長途遠征,又打了這么多仗,兵士疲憊,馬匹多有損耗,他要撤軍了。
臨走之前,給劉琨送了一千多匹馬、牛羊各千余、一百車輜重,并留二將各領少許兵馬,幫劉琨穩住局面。
晉陽穩定后,他們再走。
當年九月,晉懷帝司馬熾被俘,拓跋猗盧一聽,勸劉琨自晉陽出師,司馬鄴小朝廷自長安出蒲津,拓跋鮮卑出十萬騎南下西河,大家會師平陽,攻滅劉聰,解救天子。
但長安小朝廷和劉琨都沒興趣,也沒那個實力打匈奴,于是無疾而終。
313年,王浚重金賄賂拓跋猗盧,并傳檄慕容鮮卑,三家一起打段部鮮卑。
猗盧收了錢,但這個時候他親率主力到了陘北,打算和劉琨一起攻打石勒,無法分身,于是派兒子六修自代郡出兵,匯合王浚部,結果被段疾陸眷擊敗。
當然,攻打石勒的計劃沒能實施,因為劉聰又出兵了。
雙方在藍谷大戰,匈奴兵敗,拓跋普根率一路偏師沿著黃河南下,一直攻到蒲子,離平陽已是不遠,糧盡退兵。
從這一年冬天開始,拓跋猗盧修建平城、新平城,命兒子六修鎮守,以為南都。
仔細分析一下,可能從這一刻開始,拓跋猗盧心中才萌生了“南圖”的念頭。
在此之前,簡直他媽的“大晉忠良”,四處救火,打完仗就撤軍,規矩得很。
甚至聽聞天子被俘后,想滅了匈奴解救天子。
但或許也正是多次南下,更多了解了中原內情,再加上劉琨實在不像樣,弱雞一般,讓拓跋猗盧覺得中原無人,有點想法了。
但他終究是老派人物,思想鋼印一時半會解除不了。
此后三年,他基本不出兵了,既不打匈奴,也不打石勒,代國處于和平狀態。
只有314年,劉琨請猗盧出兵攻匈奴,相約平陽會師,猗盧也同意了。
但此時石勒攻占幽州,代國境內有一萬余落羯人準備響應石勒,猗盧盡殺之,隨后攻打匈奴的計劃便被放棄。
猗盧從此在盛樂享樂,直到他想廢長立幼,傳位給小兒子為止——長子六修以下犯上,把猗盧噶了。
但拓跋六修也鎮不住局面,很快被拓跋猗迤長子普根擊殺。
普根繼位,一年就死,死因不詳。
普根死后,還是孩童的兒子始生繼位,很快暴斃。
從拓跋六修動手開始,拓跋鮮卑就經歷了兩輪內戰,即猗盧、六修父子大戰,以及普根、六修之間的堂兄弟內戰。
這兩場內戰夾帶著新人、舊人之爭,死傷、逃亡者甚眾。
始生死后,拓跋弗之子拓跋郁律在舊人的力推下就任大單于,并通過大敗鐵弗匈奴立威,穩固了地位。
與拓跋猗盧只是萌生念頭相比,拓跋郁律很明確提出了“南圖”的計劃。
但他繼承的是一個經歷了兩場內戰的拓跋鮮卑,國力受損嚴重。
321年,他發起了一次試探性南侵,在離石為石趙擊敗——兵力不詳、將領不詳,資治通鑒沒采信,因為只有石勒載記有,我個人認為是存在這一場戰斗的。
當年年底,祁氏(拓跋猗迤之妻,出身東部烏桓)發動政變,殺郁律及諸部大人五十余。
這是一次非常嚴重的事件。
不但郁律死了,還死了五十多個部落首領,他們都是郁律鐵桿,不知道在哪里被一網打盡。
祁氏隨后扶次子、普根的弟弟賀傉上位。
但賀傉根本沒法服眾,諸部離心離德,壓根不聽他的。
由此可見,祁氏母子這次政變并未得到大多數人支持。
很快,賀傉在盛樂待不下去了,因為各部大人根本不聽他調遣,還在策劃搞死他的陰謀,于是前去東木根山筑城,作為新的都城。
為何沒去南都平城呢?因為擔心石勒打過來,而諸部不支持他,直接被借刀殺人。
就這樣過了幾年,拓跋賀傉日夜擔心有人造反,并把東木根山城修得十分險要,最終在325年憂懼而死。
他死后,弟弟紇那繼位。
他是很有想法的一個人,想要重新收復各部落,但收效甚微,各部壓根不鳥他,只有中部、東部部分部落支持他,還不全支持。
而且,他這一番“努力振作”讓石虎比較恐慌,石獸也不想看到拓跋鮮卑重新統一啊,那不完犢子?于是主動干涉。
326年,石虎至雁門關,雙方在關外戰了一場。規模不詳,結果是拓跋紇那戰敗,遷都大寧,石虎也沒占領關外之地。
旁觀的拓跋氏部落一看,立刻擁立拓跋翳槐為大單于,拓跋紇那在大寧也待不住,出奔宇文鮮卑。
從此以后,雙方再也沒打過,各自維持和平,邊境對峙。
335年,拓跋翳槐對舅舅賀蘭藹頭不滿,殺之,大失人心,諸部皆叛。
拓跋翳槐亡奔后趙,被石虎厚待。
拓跋紇那從宇文鮮卑回來,再次“復國”——但和第一次一樣,經歷了長期內亂的拓跋鮮卑,即便復國也難以得到大多數人支持,就像當年拓跋力微死后一樣,部落聯盟走了很多人,大部分人也觀望,甚至對大單于充滿惡意。
337年,后趙派人把翳槐送到了大寧(張家口一帶)。
鮮卑部落大人們面臨著拓跋紇那、拓跋翳槐這兩坨臭狗屎之間選一個的窘境,最后選了翳槐。
紇那又成了光桿司令,出奔剛剛建國的前燕,然后被殺了。
338年,翳槐死,遺命在后趙為質的拓跋什翼犍歸國繼位。
自此,局勢稍稍穩定了一些。
拓跋什翼犍大概是各部所能接受的最大公約數。
但說實話,實力還是沒法和他爹拓跋郁律時代比,更沒法和拓跋猗盧時代比,長達三十年內亂,國力損耗太嚴重了。
至此,本書出現的人物都有了,后面和前秦、后燕之類的懶得寫了,已經六千字了,幾乎相當于更新的兩章……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