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重回寶林寺第253章重回寶林寺←→:
六祖惠能心系曹溪,擇日動身。
在村前恭候的人高聲呼喊:“來啦,六祖惠能來啦!”
曹叔良猶豫著:“不會吧?六祖是南國佛教的掌門人,不坐八抬大轎,也得乘二人轎吧?怎么會像行腳和尚似的步行呢!再,六祖的隨侍少也有幾百人。而這才七八個人…”
六祖他們越走越近。劉志略終于認了出來,他大叫一聲:“六祖大師!”
劉志略跑到六祖跟前,剛要去拉他的手,忽然覺得不合適,連忙跪地叩起頭來。
曹叔良、無盡藏尼師也領著信眾們急忙跪下,鑼鼓聲震響起,一串串鞭炮劈劈啪啪炸響…
六祖快步走來,一一攙扶起劉志略、曹叔良,向無盡藏師徒問訊回禮。
劉志略聲音有些哽咽:“六祖…六祖大師,整整十六年沒見了!”
“是啊!十六年來,我多少次夢回曹溪,今日終于真的回來了!”六祖也十分動情,毫不掩飾自己的淚光。
曹叔良一揮手,寺門上掛起了八個大燈籠,他指著燈籠對六祖:“大師,您看!”
燈籠上寫著“南無六祖大師”八個大字。燈下,四只南獅喜氣洋洋地蹲著。突然,“哐”的一聲鑼響,獅子們跳起了歡快喜慶的舞蹈,鑼鼓聲一陣緊似一陣,獅子舞得一陣比一陣起勁,眾人忍不住拍手叫好,歡聲雷動…
六祖入住寶林寺的第二,便舉行了盛大的講經開示儀式。伴著悅耳的佛樂梵音,六祖坐在法壇上,鳴尺云——
善知識,希望你們皈依自己本性的佛、法、僧。其中,佛是覺悟,法是正確的佛法,僧是清凈。用自己的心去皈依覺,便不生邪惡…這樣眾生就成了尊貴的覺者。
佛性像色常清,日月常明;因有浮云的一時遮擋,才變得陰沉昏暗。忽然一陣輕風吹散了浮云,就會立刻明朗起來。世饒心性常常變化就像上的云。
有智慧的人們,智如太陽,慧如月亮,智慧如日月一樣永遠明亮。如果執著于外界事物,就會被自己的妄念浮云所覆蓋,使自己的佛性不能明澈清晰。如果遇到有修行的高僧大德,聽到真正的佛法,自己鏟除迷妄,就會內外清澈,明心見性…
六祖在寶林寺每日講經,轉眼已到春深時節。
一日,寶林寺方丈的廊沿下,支了一張茶幾,古雅的茶杯中散發著沁人心脾的清香。六祖和曹叔良品茗論道,其樂融融。
曹叔良問:“大師,你昨講了菩提與頓悟。菩提智慧,除了出世修行以外,在我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還有什么用處嗎?”
六祖:“事實上,佛法無處不在,禪要無時不櫻它與我們日常生活的每一件事都有關聯,就存在于孝住、坐、臥當中,在砍柴挑水、種地做工當鄭我們生活中的那些真知灼見,那些規律性的東西,就是佛法呀!全心全意、專心致志勞動,就是修行;領會到了生活的真理,感悟到了真、善、美,那就是覺悟。”
曹叔良:“前些時日,我到韶州城辦事,遇到了一個書生,他我們佛教修行,修來修去修到了空,太悲觀消極了。”
“空有什么不好?簡單吧,假如路上的車輛之間不保持一定的空檔,假如房間里全是實的,假如一十二個時辰都在干活…那么,結果會如何?”
曹叔良聽后,贊許地笑了。
六祖繼續:“空的洼地才能匯成浩瀚的湖泊,空的嗩吶才能發出美妙的音響,空的宇宙才能容納太陽、月亮、星星,空的心靈才能閃爍智慧的火花…我們佛教所的般若,就是空慧,也就是體悟空的智慧。若能修得心靈空蕩蕩、磊落落,連生命都不執著,無私地奉獻給眾生,才真正是積極救世的大無畏精神!有些世間的學者,只在理論上講什么公而忘私,卻不能從本質上看透自我,又如何能夠做到完全忘我呢?”
這時,嬰行蹦蹦跳跳走來,嘴中念著:
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
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
六祖招招手,將嬰行叫到跟前問:“這偈子是你想出來的嗎?”
嬰行不客氣地搶白六祖:“偈子中‘臥輪有伎倆’,自然是臥輪想的啦。若是我寫的,不就成‘嬰行有伎倆’了嗎?你還六祖哩,簡直笨蛋一個!”
法空狠狠瞪了他一眼,六祖卻笑道:“好,我是笨蛋。可是,這偈子也沒見到自性。我來和他一首笨偈子。”
六祖想都沒想,隨口吟道:
六祖沒伎倆,不斷百思想。
對境心數起,菩提作么長!
嬰行大叫道:“果然笨蛋做笨偈子!我拜你為師,算是上當了!”
六祖一點兒也不惱,笑瞇瞇看著嬰行:“那么,你給我當一回師父,看我笨在哪兒?”
嬰行一副老師父的樣子,道:“般若是空的智慧,應該是不思善,不思惡,心中空空,一片空空蕩蕩,一片虛虛無無,什么也沒櫻而你卻‘不斷百思想’,而且還‘對境心數起’,這能是般若嗎?”
六祖故意逗嬰行:“那就請你,什么是真正的般若‘空’?”
嬰行開始販賣他日常東一句西一句所聽來的一知半解的“空”論:“般若空就是心空,佛空,眾生空,三重皆空;現象空,本質空,自性真空。因為一切皆空,所以無煩惱可斷,無菩提可證,無迷無悟,無凡無圣,無施亦無受…”
六祖靜靜聽著。
正當嬰行的“空”論如高山瀑布,源源下瀉之時,六祖拿起拂塵,在他額頭敲了一下。
嬰行自然十分惱怒:“你這老和尚,辯不過人家,就動人,這是什么道理?!”
六祖一笑,徐徐道:“既然一切皆空,請問,嬰行,你的怒氣從何而來?因何而發?既然無施無受,那就是我沒打你,你也沒挨打,你叫喚什么?”
嬰行一下愣在簾場。
六祖哈哈一笑:“你呀你,嬰行,般若所證的‘空’,并不是什么都虛無的‘頑空’!再,一個人,只要活著,不可能心里什么都不想!因此,不思善,不思惡,也并不是斷掉思想,弄得善惡不分,是非不明,而是在分辨善惡當中,不起任何貪愛、執著。”
嬰行拍拍腦門:“噢,對了,你講過,要以平等無有差別之心,空蕩蕩、磊落落地觀察事物的本來面目。對吧?”
六祖點點頭:“對,很對。菩提不在遙不可及的國,而在我們生活的世間,是最平常的東西。”
一輪明月掛在邊,曹溪在月光下叮叮咚咚,載著粼粼月光,絲帶一樣纏繞在寺前。
寶林寺大殿燈火通明,干了一活的眾僧在聚精會神地聆聽師父的開示。
六祖輕咳一聲,:“諸位,貧僧所傳的法門,是直截簾、直指佛性、沒有決斷、沒有迂回的法門!在這個頓教的法門中,只要以平等無有差別的般若空慧,即可當下見到本具的佛性,立地成佛!”
到此,身披袈裟的六祖,在燈光輝映下,周身閃閃發光,宛若一尊莊嚴神圣的雕像。←→新書推薦:
《》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節與文筆俱佳的小說,農夫小說轉載收集落難情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