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433章 并不救齊

  盡在悠久!

  不過即墨大夫也是有些感觸的,他在大梁的時候是見過典慶的,那時候的典慶還只是魏國的千夫長,如今卻已經貴為一國衛尉,更是執掌一軍,而當初他就已經是齊國大夫,時隔數年,他卻還在原地踏步。

  “先生求見不知所為何事?”典慶有了言晏的提醒,也大概能猜到了即墨大夫想要做什么。

  “不知將軍可曾想過另謀高就?”即墨大夫直接開口挖人。

  典慶目光瞬間凝聚,重重地看向了即墨大夫,“這樣的話,不要讓某再聽到第二次!”

  即墨大夫也知道自己不可能挖的了典慶,畢竟知遇之恩在任何時代都是很重的,尤其是,就算典慶愿意,他們又能拿出什么職位能比得上并州九卿之一的衛尉呢?

  “是在下失言,敢問將軍,并州可否愿意幫助我齊國練兵呢?”即墨再次試探性的問道。

  “齊國是要撕毀當初的盟約?”典慶冷冷地看著即墨。

  “這是即墨個人行為,與大王和太后無關!”即墨可不敢承認他們要撕毀盟約。

  即墨這一問等于是說齊國要撕毀盟約了!

  “君王后和齊王可知曉先生所為!”典慶繼續問道。

  尤其是并州與秦國有過協議,只會幫助秦國訓練騎兵,不會再幫他國練兵。

  也因此,并州若是敢幫助齊國,諸侯第一時間就會找并州麻煩,而并州現在幾乎所有的物資都需要進口,根本得罪不起任何一方諸侯。

  “這不僅僅是說國之大事只有戎與祀,也是說明只有國才有資格談論這些東西!”典慶無奈的說著。

  即墨搖頭,他知道訓練一支大軍花費不會低,他們這些人這些年的家產也不少,多少應該是能夠支撐得住的。

  而齊國想要有能力與整個天下諸侯叫板,至少需要二十萬大軍,還是瞬間神兵天降,突然出現的那種。

  即墨心比天高,但是卻并不知道,他只是一廂情愿。

  即墨意志消沉的離開了。

  “并州救不了齊國!”典慶搖了搖頭,他不是當初那個愣頭青鐵憨憨。

  所以,即墨只能說是白來一趟。

  “這么多?”即墨愣住了。

  即墨并不知道并州與秦國的協議,否則也不會來找典慶。

  “將軍何不問過并君,齊國能出得起代價!”即墨還是不死心地說道。

  “回去吧,并州得罪不起任何一方諸侯!”典慶最終還是拒絕了即墨。

  且不說訓練器材的消耗,單單是二十萬人的吃穿用度,沒有齊國在背后支撐,僅憑即墨那些人的家產,能撐得住三個月?

  一支新軍從征召到練成,至少要三年,即墨這些人是不可能支撐的起的!

  縣分上中下三等,上縣就是縣邑中最高層次,一般的上縣同時也是郡城所在。

  當今天下,論綜合國力,齊國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戰爭潛力同樣是諸侯之最。

  并州雖然能夠幫助齊國練兵,但是最多也只能幫助齊國練出三五萬大軍,再多也會動搖到并州的根本。

  “所以這是先生和齊國的某些人的個人想法咯?”典慶明白了,難怪君上會提醒他,即墨是齊國的有志之士。

  典慶搖了搖頭,即墨什么都不懂啊,只有一顆款款報國之心,卻沒有那么大的能力和才華。

  典慶作為并君的近衛統領,自己的談話肯定會被匯報給并君,并君向大王和太后求證也會知道是他個人行為,否認也沒用。

  “且不說羽林衛這樣的精銳決戰兵種,僅僅是普通的大軍,以三千為例,僅僅一年的消耗,就能掏空一座上縣十年的積蓄!”典慶認真的說道。

  三五萬大軍對齊國來說無異于飲鴆止渴,只會讓齊國陷入進退兩難的局面。

  可是這不代表他們就能將這些轉化為戰力,兵力!

  齊國的潛力是有目共睹的,也因此,沒人愿意看到他們重新雄起成為東方霸主。

  “國之大事,唯戎與祀!”

  齊國想要重修武備,諸侯都不會答應,燕國、楚國、魏國甚至韓國都會盯著,西邊的秦國同樣會施壓。

  “是!”即墨也沒有否認,否認也沒有。

  齊國有能力組建二十萬,甚至三十萬,五十萬大軍,這一點無論是典慶還是言晏都毫不懷疑。

  即墨沉默了,他們不是沒想過勸說大王和太后重修武備,但是現在的齊國,當權者并不是他們。

  即墨大夫可以是齊國的有志之士,但是他救不了齊國!

  “齊國想要崛起,想要強大,需要的大軍太多了!”典慶繼續解釋著。

  “先生可知道一支大軍的訓練所需的消耗有多少?”典慶還是不想打擊即墨的進取心,畢竟誰也不愿去嘲諷一個一心為國的有志之士。

  齊國終究缺少了血性,幾乎可以說全民都習慣了安居樂業,沒了好戰之心,主戰派根本不會占據高位,也得不到民眾的支持。

  作為并州第一勇士,并君的近衛統領,他的眼界也拓寬了。

  就是在告訴他,即墨的所有行為并不能代表齊國,只是即墨和齊國某些派系的行為罷了。

  他是崇尚和平的,雖然長得孔武,但是卻有著一顆愛好和平之心,不然也不會跟著言晏來到并州的。

  這也就等于是說,僅僅是三千士兵的訓練,就需要差不多一郡來供養!

  君王后與諸侯簽訂了盟約,不參與中原諸侯之爭,同時放棄武備,才換來齊國三十余年的安寧。

  齊國民富人眾,但是卻并不能將之轉化為強盛的國力。

  他是并州衛尉,要為并州考慮,不可能因為同情即墨而將并州棄之不顧。

  就算并州愿意派出軍中將校和教官去幫助齊國練兵,但是即墨無法代表齊國啊,他們那一派能付出多少代價,又能調來多少人參與訓練呢?

  訓練一支大軍所需的費用那是一筆天文數字,尤其是齊國這種需要至少二十萬大軍的訓練。

  “其實他早就知道這種結果,只是并州的崛起給了他希望,但是卻忘了并州與齊國不一樣!”言晏出現在了典慶身邊,看著灰撲撲離開的即墨嘆了口氣。

  即墨其實清楚并州救不了齊國,只是對于這些扶大廈于將傾的救國者來說,哪怕有一絲希望他們都不會放棄。

  (本章完)

  佰度搜索悠久小說網.Хw全集TXT電子書!

  設置X

手機掃碼閱讀

飛翔鳥中文    秦時明月之君子六藝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