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請編洪武大典,老朱樂崩了 第141章:尋對手而不可得,也是一種寂寞
“不過關中還要防備北境,能抽調出來與我們一起進攻的部隊怕是不會超過五萬人。”
沐英微微搖了搖頭,就算是抽了五萬人,加上這一邊剩下的軍隊也不過十四萬,堪堪與夏國前線軍隊數量持平而已,如果算上夏國國內守備以及地方部隊,甚至還有所不足。
“兩萬漢中守軍足矣,若非不是南方水師去了北方會水土不服,甚至連這兩萬人都用不到。”
蕭寒輕輕搖了搖頭,胸有成竹。
打仗,人數從來都不是勝負的決定因素,不然也就不需要將領和謀士了,直接雙方把陣勢排開,數一數對方的人數就能決定勝負了。
“咦?你都十萬人了?”
“我才九萬人。”
“晦氣!雙方差了一萬人,這仗沒法打了,投了!”
夏都。
“朱元璋,終究還是打過來了嗎?”
夏國皇帝明升有些無力的靠在龍椅上,嘆了口氣道。
明玉珍年僅三十七歲,便早早離開了人世,年少的明升被迫早早接任夏國帝位,面對著中原風云變換從,根本沒有勇氣摻和。
如今,中原大局已定,出了一個終極大boss朱元璋要來打自己,明升說心里不慌,自己都不信。
畢竟,中原中,任何一路諸侯,明升都沒有把握能打過,更何況是把所有諸侯都打趴下的朱元璋。
“陛下,明軍勢大,橫掃南北,陳友諒、張士誠、王保保,皆是當世虎狼,卻不敵其兵鋒,我大夏與大明驕兵悍將一戰,無異于以卵擊石,以末將看,不若早降,早年朱元璋便曾招陛下去金陵覲見,想來有意化干戈為玉帛,和平統一天下,此時投誠,并不會為難我們。”
夏國中書左丞相戴壽越眾而出,對著明升勸道。
戴壽作為從明玉珍時代便是極受倚重的大將,自然不是賣主求榮之輩,恰恰相反,這些年在明玉珍走后,若無戴壽的存在,明升甚至可能已經被蜀地豪強殺了。
只不過,明升著實算不上什么明君,根本無力壓制夏國內部驕兵悍將,戴壽覺得這種情況下根本無法全心全意與大明軍隊一戰,若是強行一戰,不過是白白送了夏國將士和百姓的性命罷了。
“戴相此言差矣,蜀地坐擁天險,又是天府之國,丁口百萬沃野千里!昔年劉備可以蜀地三分天下,裂土而王,今我大夏雄兵二十萬,謀士如云,武將如雨,又有陛下這般圣明天子,憑蜀地天險,還怕他一個朱元璋不成?”
“況且,根據前線傳來的消息,領兵的并非徐達、湯和不過是幾個毛頭小子罷了,朱元璋他如此托大,他這十萬大軍,我們直接吃下便是。”
平章政事吳有仁站出來反對道。
“陛下,臣贊同吳大人的觀點!”
知樞密院事張文炳也是站出,表示了支持吳有仁。
他們的權力全都來自于夏國,夏國沒了,縱然不被老朱殺死,他們也再也不會有之前的權勢了。
人為財食,鳥為食亡,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放棄已經到手的權力和財富,此時的他們,如同場上輸紅眼的賭徒,無論如何都想最后博上一把。
“戴相,你怎么看?”
兩人的話,明升已然心動了,畢竟他一個皇帝,要放棄基業給朱元璋當階下囚,無論如何也不是那么輕易能夠接受的。
哪怕,此時投降,大概率可以保上一命,或許可以在朱元璋的施舍下富貴一生,又怎比得上自己當皇帝,錦衣玉食,揮手間決定百萬人生死來的痛快?
“唉!”
“若我大夏眾志成城,臣愿為陛下死戰!”
戴壽輕嘆一聲,對著明升拱手道。
他知道,既然明升這么問他,便是有心跟大明一戰,以求能夠據險而立,再說下去,可就有投敵買國的嫌疑了。
既然如此,那便一戰好了,為國戰死,縱然舍此一身,也算,不負當年明玉珍的知遇之恩。
“好!”
“傳朕旨意,戴壽、吳有仁、鄒興率兵十萬阻攔明國大軍。”
“張文炳連北境守軍,五萬兵馬,固守北境。”
明升大手一揮有些興奮道。
戴壽不同意跟大明一戰,著實讓他心里一涼,此時戴壽松口,明升不由得心下大喜,這蜀地險要且富庶,秦漢得蜀可東出列國,一統天下,他明升自知沒有秦皇漢武之資,不求一統天下,割據一方難道還不行嗎?
只要在他死前,蜀中還在明家手里,便不算對不起自己老爹不是。
“陛下,我大夏雖兵強馬壯,然那朱元璋兵鋒正盛,那隨軍軍師蕭寒,有淮西小先生之名,曾談笑間破陳友諒大軍。”
“那朱文正、藍玉曾血戰洪都,名聲雖不如徐達、湯和、常遇春,卻也絕非等閑之輩。”
“既然要與明國開戰,還請陛下遣使往大理和梁國,若能合國之力,可保我大夏安穩。”
戴壽再度開口,他很清楚,別看字面上他們人多,但真打起來,絕非大明虎狼之師的對手。
若無外援,那么,夏國存在與否,全看大明到底有沒有徹底誅滅夏國的決心。
“戴相。”
“昔年我大夏曾與段氏、梁王血戰,積怨頗深,乃是死仇,他們如何會愿意幫我們?”
“不過是徒損兒郎性命罷了!”
右丞相萬勝站出來開口,當年跟大理段氏和梁王打的就是他,損失的也是他的嫡系,可以說是積怨頗深,自然是不想讓這兩伙人過來的,至于夏國能不能打過大明,這不是有戴壽那么一群人擋著呢嗎?
“萬相,此一時彼一時,昔年我們還與朱元璋交好呢,如今他們不一樣來攻打我大夏?”
“那段寶和梁王也不是蠢人,怎會不知唇亡齒寒的道理?”
“我大夏若是敗在朱元璋手里,朱元璋豈會放過他們?”
戴壽眼睛微微一瞪,對著萬勝道。
雙方同殿為臣多年,戴壽也不想把場面弄得太難看,若非萬勝乃是跟他一樣,從明玉珍時代便是存在的老將,戴壽已經開罵了。
都什么時候了?
你還在那里想那些小仇小恨,難道不知道,這大夏一旦與大明開戰,大家都是一條船上的螞蚱嗎?覆巢之下,哪有完卵的道理?
“我…”
“既如此,微臣曾與段寶和孛羅帖木兒(梁王)打過交道,既然陛下不曾安排微臣出征,臣請為使臣,親往段氏和梁王處,與雙方定下盟約。”
萬勝表情一僵,臉上先是一陣紅,而后又是一陣白,最后竟是站了出來開口道。
此前開口,乃是下意識行為,聽戴壽一說,萬勝這才有些遲鈍的反應過來,當即有些不好意思地向著明升請命。
“好!”
“萬相能有此心,朕心甚慰,傳旨令萬勝持節前往大理和梁國,只要雙方出兵助我大夏打退朱元璋,我大夏便助他們各自脫離蒙元立國,永結友邦共抗朱明。”
明升大手一揮,下旨道。
兩日后。
長江之上,此時藍玉已經領兵南下,何文輝也已經北上前往漢中,偌大一艘旗艦中,高級大軍高層竟然只剩下了沐英和蕭寒。
“風雪,果然不出伱所料。”
“朱文正與夏國戴壽、吳有仁對峙在了瞿塘峽,敵軍北依羊角山、南依南城砦,引鐵索成橋,攔住了朱文正的去路。”
“另外在蜀地滲透的錦衣衛打探到消息,偽夏右相萬勝已經持節前往了云南。”
沐英指著沙盤,對著蕭寒驚嘆開口,如今的局勢,不能說和蕭寒此前說的像吧,那簡直是一模一樣。
“呵呵。”
“困獸猶斗罷了,哪怕是當年的明玉珍面對我大明,也不過是茍全性命,一個明升,連自家朝政都把控不住,自然不會有勇氣獨自面對我大明。”
蕭寒笑著搖頭,偽夏的反應和結局,以及南方段氏和梁王的變動,在他內心的棋盤中,已經走到了最后。
預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對于頂級謀士,基操罷了,真正的謀士,運籌帷幄,決勝好幾個千里之外,多線作戰,掌控全局,方才不負盛名。
唯一可惜的是,這一戰的對手,顯得有些弱,對方陣營,沒有足夠優秀的謀士,在謀略上能跟蕭寒過招,使得這一戰,顯得沒有那么盡興。
放眼天下,尋一對手而不可得,有時候,也是一種寂寞啊。
“所以,這鐵鎖橫江,我們到底要怎么破?”
“今日之內,我們的中軍也要到前線了。”
沐英看著沙盤,眉頭皺起,蕭寒的預判完全準確,但是沐英還是沒有想出如何在五十天內,擊潰兵力比大明這邊還多的夏軍。
蕭寒在這兒無敵的憂傷,沐英人都要頭禿了。
大哥,你是穩了,能不能跟我說說?讓我心里也有個底啊?
不然,全程都是蒙鼓人,我這心里,也不踏實啊。
“莫急,莫急,我大明車到山前自然有路,船到碼頭自然挺直。”
蕭寒打開一把折扇輕輕搖著,胸有成竹。
他自然看的出沐英的憂慮,不過,這關子…啊不是,這保密工作還得做啊,不然我怎么裝…我怎么把控戰爭的節奏?
應天府,金陵城。
“父皇,明夏的抵抗比我們想象的要強烈,那明升居然是擺出了一副魚死網破的姿態。”
“段氏、梁王也是蠢蠢欲動,風雪他們,怕是難以輕易覆滅明夏啊,不若我們再派十萬精銳前往前線,以求穩妥。”
坤寧宮中,朱標對著朱元璋微微施禮,蕭寒穩如老狗,朱標這邊看著錦衣傳回來的前線消息,覺都有點睡不好了。
明夏、段氏、梁王,三方人要是加一起,兵力能到四十萬,而大明這邊只有十萬大軍,還是雙線開戰,領兵的也只有蕭寒這個隨軍軍師是淮西最高配置,這怎么能不讓朱標感覺頭皮發麻?
蕭寒雖然自信,但是朱標的心態卻是跟沐英一樣的,哪怕絕對信任,但心里總還是不踏實的。
“怎么?”
“擔心風雪那小子?”
朱元璋卻是絲毫不急,兀自給自己倒著茶水,對于蕭寒的信任,他還在朱標之上。
雖然,朱元璋也看不出蕭寒到底想要干什么,但是自從當年蕭寒談笑間滅了陳友諒大軍,朱元璋對于蕭寒就有一種迷之自信,不然他也不可能敢讓蕭寒帶著一群年輕將領,就去夏國打滅國之戰。
“這一次,咱大明出兵確實有些托大了,沒想到向來對咱大明服服體貼的段氏和梁王,居然還敢暗中有所動作。”
“若是真被他們在前線兩面夾擊,我大明十萬大軍豈不危險?”
朱標微微搓著手,一顆心早已經飛到前線去了,他倒不認為蕭寒會輸,但是他是現在大明的持家人啊,大明的財政現在是個什么情況,朱標可是比誰都清楚。
毫不夸張的說,整個大明朝現在幾乎就是在走鋼絲,一旦一處不濟則是滿盤皆輸,尤其是在這個準備搞科舉改革的關頭。
要知道,春天到了,這就意味著要準備春闈了,到時候把《大明律》、《大明政治綱要》和《大明農學要術》加進去,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么。
這要是預算超了,屆時那些世家豪強鬧起來,短時間解決不了,那可就鬧笑話了。
“哈哈!”
“咱倒是覺得,用不著增兵,我大明休養生息,好不容易恢復了些民力,不宜動用太多軍隊,尤其是北境還要防備殘元。”
“況且,無論是沐英還是風雪那小子,都沒有給咱上書說要增援,既然如此,咱著什么急?”
“或許,他們軍營中,風雪那小子已經開始布局破敵了。”
“此時前線大明部隊固然少,但是這么一群烏合之眾,比之陳友諒又能如何?”
“連陳友諒都只能成為那小子智計功勛的一部分,明氏、段氏、梁王又能多什么?”
“況且,那段氏和梁王還未必敢真的完全進場,直接跟咱徹底對著干。”
朱元璋雙眼微瞇,對于蕭寒可以說是信心十足,雖然隊友不是徐達、湯和,但朱文正、藍玉等也不是易與之輩,或許獨當一面還尚缺少歷練,但作為將領已然足矣。
有著沐英、藍玉、朱文正、何文輝這樣潛力極大的年輕將領,再加上蕭寒這個大保底,朱元璋穩的一匹。
“既然如此,一切全憑父皇做主。”
“朝廷還有不少奏折要處理,兒臣這邊先行退下了。”
朱標雖然眼中依舊滿是擔憂,但對于朱元璋的話,卻是頗為認同,故此緩緩退了出去。
“去吧。”
“接下這段時間,可就要辛苦標兒你了,老家房子修得差不多了,爹跟你娘先回去住一段時間,這段時間便準備動身了。”
“你最近,不是要用風雪的三本書做科舉改革嗎?”
“既然決定了,就堅定做下去好了,爹還在,若是屆時誰敢聲勢,爹定然親自給你站臺。”
朱元璋拍了拍朱標的肩膀,頗為滿意。
后世對于明清的八股文評價非常低,其實朱元璋研究出八股文這個體系,最初的用心是好的。
大明朝不與士大夫共天下,與天下百姓共天下,而科舉中,當世大儒幾乎都是士大夫之族,大儒,代表的是學識,可不代表道德水平。
雖然,歷史上曾經出現過,懷疑是自己門生,不給狀元的情況,但更多的,往往還是偏向于給同出一脈的人更好成績的。
若是寒門乃至平民學子和士大夫的后人一起寫出了驚世文章,那么不用多想,大概率這個狀元是世家的。
所以,原軌跡中朱元璋為了減少這種情況,才想到了弄一種標準模式,讓那些大儒有著更少的操作空間,以保持科舉的公平,只可惜,到了最后,好心辦了壞事。
如今,蕭寒給了一個新的答案,以朱元璋的眼光,毫無疑問,這種辦法,確實比自己的辦法好用。
既然你世家豪強勢力強大,那咱就給平民百姓開一個新賽道。
什么?
你說不公平?
咱要的就是不公平,就是要平衡百姓和士大夫,想走農學官?可以啊,你士大夫之家也學著親躬農業,去學農學啊。
漢家十八省,自古以來就這么大,從來沒變過,覺得不公平,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自己有沒有試過種地?有沒有好好了解過農學?
于是,在這種心態下,朱元璋直接把八股文的想法掐死在了萌芽之中,咱都用更好的辦法了,那還費那勁干什么?
“兒一定努力,頂住所有壓力,將科舉改革進行下去。”
“縱然山崩地裂,也要為天下百姓,開龍門!不負咱朱家與天下百姓共天下的承諾!”
朱標將拳頭放在胸口,慷慨激昂。
“哈哈哈!”
“好!好啊!”
“不愧是咱朱元璋的兒子,大明有你,有風雪,爹就算去了,也能瞑目了。”
朱元璋大笑出聲。
“爹!”
“說什么混賬話呢?”
“咱還想您這條大明祖龍長命百歲,再鎮壓大明國運一甲子呢。”
朱標看著朱元璋嗔怪道。
(本章完)
邀請您進入最專業的網站閱讀,,!可以使用、→閱讀開啟瀑布流閱讀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