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第三百二十六章別離大明國土第三百二十六章別離大明國土(2/2)
“唐大人的意思咱家會向皇上如實稟報,就請唐大人的放心吧。”
話落,遠處傳來了蘇景的呼喚:
“劍秋!”
蘇景姍姍來遲,他的身影終于出現在視線中。
唐劍秋見了果斷向魏忠賢請示:“魏公,可否容我與舊友一見。”
魏忠賢微微頷首,反正他們終究是要離開的,也不差這一時半刻。何況時辰還未到,他并不急于催促。
謝過了魏忠賢后,唐劍秋轉身向蘇景所在的地方走去。
“蘇兄,你你怎會在此?”唐劍秋有些驚訝地問道。
蘇景狠狠地拍了一下唐劍秋的背,“你這家伙,如此大事居然瞞著我,要不是外邊貼滿了文書我還蒙在鼓里呢,真不夠兄弟!”
“…不過是不想徒增傷感罷了。”起初他是想說的,可仔細想想還是算了。
“行了,我還不了解你嗎?這一去還不知要多久才能相見,多多保重!”蘇景順手拍了拍他的肩,眼中充滿了對朋友的信任和堅定。
唐劍秋心領神會,簡短地道了聲“多謝”,便欲轉身離去。
然而,眼角余光卻捕捉到一側唐銀那帶著幾分譏諷的笑意。
唐銀站在那里,特意前來相送,心中卻暗自期盼著這真的是他們之間的最后一面。
他刻意擺出一副兄長的模樣,臉上流露出深深的不舍之情,“若是你有什么閃失,我這個做兄長的,心里可是會難過的。”
唐劍秋聽在耳中,心中卻是不屑地冷笑一聲。
難過?
哪有什么難過一說?他唐銀心里只怕早就盼著自己早點消失了。
一臉虛情假意,甚是虛偽!
可表面上唐劍秋還是得維持和諧的樣子,他深知,在這弱肉強食的世界里,有時候,表面的和諧比真實的沖突更為重要。
不遠處的唐國棟正望著自己,仿佛有許多話想說,卻又不知該說什么為好,只敢站在這相送。
唐劍秋注意到了,卻又沒敢指出來,不過是靜靜的看著。
父子之間從頭到尾沒有說一個字,卻是無比冗長的對話,只是這情緒不免變得酸澀。
在那之后,唐劍秋用力往地上一跪,朝著唐國棟磕了一個響頭,隨后轉身離去。
望著唐劍秋離去的背影,唐國棟再也無法克制心中的那份情緒了,視線都快被淚水打濕模糊了。
這基本就是死路一條,還不知何時才能跟給予厚望的兒子相見。
一路上,唐劍秋都不敢回頭,他必須擺出一副使臣該有的威嚴和嚴肅,暫且先放下兒女情長。
他們自然清楚此次出行有多重要。
由于此番出國非比尋常,自然是要加派人手處理的,故而帶上了許許多多的精兵,但愿日月庇我大明。
臨行前,魏忠賢賜予天子所贈尚方寶劍。
崔呈秀接過后,就此率上萬人開啟航海壯舉。
臨行前,唐劍秋向百官們深深一鞠躬,表達了對他們的感激之情,其他在海上的船員一同效仿。
百官們見了也紛紛回禮,祝愿使者一路順風,平安歸來。
出海時辰已到,但見鞭炮齊鳴,鼓聲震天。
那一刻,一些個來自異國暫時的外國友人都被這大明王朝的船隊氣勢所震撼。
唐劍秋一行人上船登岸,就此上了龍頭船。
眼見唐劍秋就要登在最高處,身穿紅甲的巾幗女將再也控制不住心中那份悸動了,朝著登船的唐劍秋嬌喝一聲:“秋郎!”
唐劍秋尋聲望去,不知何時沈紅鸞出現在了這里。
“紅鸞?”
唐劍秋又驚又喜,可他必須克制那份沖上去的欲望。
掙扎了好一會兒,唐劍秋才將這份不舍蓋了過去,沖著沈紅鸞招手回應。
沈紅鸞氣喘吁吁,一路上她都是跑過來的,生怕會因此錯失良機,不過還好,及時趕上了。
沈紅鸞冷落冰霜般的臉龐浮現出一絲溫柔,一臉疼惜地向唐劍秋道別。
夫妻就此別過,只隔一洋之海。
“啟航”
就在這時,一聲悠揚的號角聲響起,打破了海邊的寧靜。
巨船緩緩駛離港口,一眾百官紛紛揮舞著手中的羽扇和長劍,高聲呼喊,為使者送行。
看著揚帆起航的浩蕩船隊,以及一望無際的大海逐漸消失在茫茫海江之中,那些個與唐劍秋交好的自然有些不舍。
尤其是沈紅鸞,唐國棟,蘇景三人,心中不免有些難過,只能遠遠地看著船隊消失在迷茫大海之中。
然而,顧氏一大早就來了,本是想跟自己的兒子送別,可又不想讓他看到自己傷心落淚的樣子,更害怕別離給彼此帶來的傷感,只有遠遠地看著。
她在遠處目睹了這一切,卻又忍不住傷心落淚。
船隊的行進中,海鷗自空中盤旋,時而低飛掠過海面,時而高飛翱翔天際。
遠處的海岸線若隱若現,仿佛是通往另一個世界的門戶。
船隊就在這片廣闊無垠的海域上,承載著盛大的夢想和大明子孫希望,向著遠方的目標進發。
然而,同時的唐劍秋與陸地隔海相望,心頭仿佛壓了一塊千斤巨石,好像隱隱約約看到了母親的身影,雙眼流露出說不出的酸澀。
沒有想象中的那般豪氣萬丈,難免會有些憂郁,因為他非常清楚,此次航程對于從未出過海的他來說一切充滿了未知。
隨著海風席卷,海浪也越發越大,船只更使在風浪顛簸前行,可他們依舊站在船頭,目光堅定地望著遠方。
旌旗獵獵,號聲隆隆。
就此,捉拿我倭寇海盜的航海大業就此拉開帷幕。
基于搜索引擎技術檢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