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六十八章 備戰

  搜索第一百六十八章備戰第一百六十八章備戰(2/2)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逆賊努爾哈赤率軍來犯,而今清兵猖獗,朕深感頭疼,此賊罔顧我天朝恩義,屢次騷擾我大明邊境,企圖殘害治下子民  朕不忍黎民受其欺辱,將巡邊垂,擇兵振旅,躬秉武節,于陸廣置多部將軍,特請唐劍秋親帥錦衣衛隊師焉,并隨大理寺少卿一同支援主將沈紅鸞護國,欽此”

  “謝陛下隆恩,臣唐劍秋謹遵旨意!”

  接過圣旨后,傳旨公公便率人掃浮塵離去。

  腳步聲漸聲遠去,確認對方離開,唐劍秋一行人這才選擇起身。

  這換做常人或許覺得是好事一件,可顧氏卻如遭雷擊。

  至于唐書春,他也是難得感受這久違氣氛,而他也是真心疼愛這唯一的血親之弟,縱使有諸多不愿也不得不點頭答應,卻避免不了傷心難過。

  再看唐國棟,當聽聞圣旨傳下來的那一刻已然沉默了。

  他雖未過多言語什么,可心中難免會有那么一絲憂傷。

  三夫人乃至小少爺倒也沒有太多情緒,因為他們跟唐劍秋并不熟悉,但總的來說關系還算可以,至少還是把他們當成了親人的。

  反之二夫人和唐銀,他們倒是頗為得意,雖未言語可雙眸間卻逐漸濃烈出興奮之意,似乎已經迫不及待看到唐劍秋被斬首的畫面了。

  他們并不覺得唐劍秋此番前去可以活著歸來,更多的是期望最終迎來的是唐劍秋尸首。

  當然,若是能死無全尸那自是最好的!

  他們不止一次想過算計唐劍秋,而如今只差一個毀了唐劍秋的契機!

  唐劍秋內心五味雜陳,這換作旁人聽了或許會覺得是個光宗耀祖的事,可唐劍秋非常清楚,國家無論興亡,受苦受難的永遠是百姓。

  一旦戰爭四起,必有傷亡,日久陛下放旨,恐抓男丁上陣,以至骨肉分離,甚至無法救百姓于水火,又難堵天下悠悠之口!

  更致藩鎮割據,群雄并起,天下大亂的局面。

  凡此種種,他唐劍秋又怎能不擔憂?

  唐劍秋肉拳緊握,他自然知道這意味著什么,可作為一血性男兒,必須舍生為死護家國,更要擁護一眾黎明百姓,而他又不得不暫時與家分離。

  唐劍秋上前一步,俊臉浮現出莫名憂傷,內心可謂是感慨良多,

  “母親,朝廷派我去陸廣作戰,需要孩兒支援沈將軍,兒劍秋不能及時盡孝,還望母親…”

  還沒等他將后面的那句話說完,顧氏卻做了一個就此打住的手勢,示意不必再說了,因為剩下的那些她也明白。

  他作為一名武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戰場并非兒戲,輸贏就是生死,為大明而戰,即便尸骨葬于異地,但只要山河永在,為家國永安,雖死猶榮!

  顧氏握住唐劍秋大手,眼眸心酸而無奈,又不想因為他牽掛太多,也只能嘆息一聲,改口道:

  “我就知道你在家待不上三日,也罷,朝廷既需要你你盡管去便是。”

  “既如此,父親,母親,姨母,還有幾位兄長,那我就先行一步。”

  正說著唐劍秋就要轉身離開,因為他深知鎮撫使一職,責任之重,重于泰山,而他必須遵守官場之道,恪守言行,小心行事。

  既接圣旨,就必須履行護國之責。

  唐國棟幾次張嘴,似乎是要說些什么,可話到嘴邊卻又說不出,也只能就此作罷。

  只等唐劍秋跨出一步,顧氏卻為此感到心焦,伸手叫住了他,輕喚一聲兒郎,“秋兒。”

  她盡可能將心中那份不快壓了下去,可眼眶卻耐不住紅潤,大概是不想這么快與他分開。

  “母親大人可是有要事交代?”

  唐劍秋不解,不過還是躬身上前參拜。

  唐書春并未過多回話,卻用欣賞的目光望著他,顧氏卻抬手拍了拍唐劍秋手背,苦口婆心的說道:

  “兒啊,娘不求你功成名就,只求你平平安安,可千萬別跑得太遠。”

  后面一句話她始終沒能說出口,那就是:跑的太遠她就找不到了…

  母子間的心酸,即便是唐劍秋這樣一個糙漢也能明白。

  “母親…”

  唐劍秋一陣刺痛,眼神訣別而又不舍。

  這世上最無法割舍的就是親情。

  前世她也是這般牽掛自己,而他自認為自己很強,不需要任何羈絆,可到頭來還是會被這些世俗所依賴。

  不過有件事情是他可以向顧氏保證的,“還請母親放心,兒劍秋定會平安凱旋!”

  唐劍秋業已起誓,他目光堅定,抬首望著父母,愛國之心油然而生。

  做父母的縱使有萬般不愿,也只能讓他放心去了。

  爹娘目光不舍,內心可謂百感交集,卻也清楚了解兒之性,不得不望著他離去。

  母欲上前去,兒搖首不用,離去席地跪,秋再三叩拜,感時花濺淚,訣別恨我心。

  叩別爹娘后,兄長主相送,予至京城外,別離贈馬鞭,揮手道別去,墓至石門山,不聞爺娘喚兒聲,但聞長鞭啾啾馬蹄聲。

  目送兒離去,母親出門看,日久泣幽咽,天明登前途,別離淚沾衣;

基于搜索引擎技術檢索服務

飛翔鳥中文    大明鎮撫使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