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十章 水患

第六十章水患  天啟三年秋,保定石門雨勢過大,如今已下了三天三夜,若是持續將下去只怕是會造成水患,從而讓當地百姓受罪。

  地方官府正因為此事忙得焦頭爛額,朝中大臣聽聞皆對此事感到唏噓,如今正商量著對策。

  起初他們本想將此事奏于皇上又恐驚擾圣駕引起陛下龍顏大怒,為此猶猶豫豫。

  畢竟他們的皇帝朱由校尤其注重木雕,當然,有些時候是事出有因,倒也不至于昏庸到那種地步,

  也就是說,他并非因個人興趣而不理會朝政之人。

  起初朝中官員本是想著皇上定不會處理此事,更不會對那些受苦受難的百姓而難過。

  豈料其中一名忠臣實在不忍心看到那石門百姓受苦,這才告知朱由校。

  朱由校聽后勃然大怒,隨即上朝與文武百官商討此事。

  眾多官吏聽聞此事接連稱奇,起初他們還以為陛下不曾管理這朝綱之事,想不到如今卻…

  如今看來,陛下并非那無能昏君!

  這朝中大臣自然不敢怠慢,陛下之言對于他們而言就是一道圣旨,即便是陛下要他們向上人頭也必須聽命服從。

  這里值得提上一句,朱由校會成為別人眼中的昏君也是有著一定原因的。

  那魏忠賢總是在他做木工活的時候去向他匯報朝廷的事情,正是因為這般才會將他搞得心煩意亂。

  如此一來他又怎會用心做這木匠之事?于是趕忙將這些事推給魏忠賢去做。

  何況,魏忠賢又送給他許多俏麗美人,讓他耽于享樂。

  如今這朱由校已是十九,雖稱不上少年時期,卻也正值年少輕狂之時,對于美色與玩樂之事自是無法抗拒。

  若是碰到重要之事他自然不會不管不顧,由于今日之事頗為慎重,所以才會親自處理罷了。

  然而,朱由校估計怎么也想不到他最為寵信的心腹會與客氏同流合污,又有誰能想到身為奉圣夫人的客氏會如此迷戀魏忠賢?

  何況兩人還有“對食”關系。

  當閹黨和東林黨互相傾軋的時候,他既沒有應有的判斷力,也缺乏雷霆手段,所以才會鬧得烏煙瘴氣,不過那都是后話了。

  縱使那朱由校再怎么沉迷于木雕這也不能撒手于江山社稷不管,如若如此定將遭受天下恥笑,遭千古罵名!

  紫禁城中朱由校坐在那龍椅上,他身穿龍袍,頭戴烏紗翼善冠,腰系鑲滿大寶石的革帶,威嚴如山,肅然起敬,如俯視天下蒼生般打量著朝中官吏。

  再看向站立在左右兩邊的文武百官,皆是手持笏板,畢恭畢敬的等待著朱由校頒布重要事宜;

  朱由校一改以往好玩無能之色,取而代之的是一名帝君該有的面孔;

  那朱由校道:“朕聽聞那保定石門雨勢過旺,唯恐泛濫成災對地方百姓不利,故而前來問諸位愛卿,

  趙南星,你身為石門高邑縣人士,更身為禮部尚書,為人剛正不阿,清正廉明,具體受災情形如何?你且如實奏來。”

  趙南星豈敢怠慢?他很是恭敬的上前匯報當地情況,他供了供身子,道:

  “回皇上,如今倒是無人受災,只是一場暴雨足以動搖石門,臣唯恐那暴雨行成災禍摧毀兩岸民宅,

  若是房屋盡毀,地方百姓因此失蹤,讓一眾百姓無辜受難只怕是會讓近十萬余人受難,懇請圣上圣裁!”

  朱由校聽后怒拍龍椅,他“騰”的一下就站了起來,像是看到了罪魁禍首一般,憤恨道:

  “真是豈有此理!”

  見陛下因此動怒,朝中文武官吏一并跪下參拜,只求皇上息怒。

  漸漸的,朱由校稍沉住氣,他緩慢的坐了下來,可即便如此怒氣并未得到一絲銳減,不過是怔怔的看著。

  “百姓性命無端受害,你等有什么話說?”

  孫承宗身為天啟皇帝的恩師,在這件事情上還是有一定話語權的,他拱了拱手,是尊敬的說道:

  “陛下,臣曾聽聞:三年夏,降水,汗水溢,流名四千余家之事,當時在洪水中不幸逝去的百姓不計其數,何況還有幾千名百姓流離失所,

  若是暴雨連降,只怕是會損毀各類房屋,累計數量將會達到近10萬余所!如此一來只怕是…損失慘重!”

  趙南星也深知他責任之重,何況他身為一屆清官,自是不想看到他轄下的百姓遭此荼毒,因此他主動承擔了本次責任:

  “陛下!臣身為禮部尚書,未能盡到尚書之責,不能讓百姓度過此劫,懇請陛下下旨治臣失職之罪。”

  孫承宗見狀連忙補充了一句:“陛下,萬萬不可怪罪禮部尚書,

  如今這天災難料,若非禮部尚書對防澇救災之事已有準備恐怕將會遭受更多災難,趙大人并無失職之過,還請皇上明鑒!”

  孫承宗說的話對于朱由校而言還是較為好使的,他稍沉住氣來而后看向跪在地上的官員,如是說道:

  “趙愛卿所言即是,既然無愧于職守又豈能怪罪于孫卿?你們都起來吧!”

  “謝皇上不罪之恩!”

  話落,一眾官吏這才敢起身回話,并對圣恩表示感激。

  “謝皇上!”

  回到原有位子上后,朱由校又開口問了一句:“如此一來,這石門只怕是要因此受災,暫且將他們安置于其他地方倒也不是個長久之計,

  這賑濟災民是朝廷不容推卸之責,葉首輔,朕命你立刻前去籌撥專款,指派專人投入賑災,

  李從心,朝中重大營造工程屬你執掌,你去派人修筑那堤壩,避免水位上漲殃及其他城鎮,除此之外,朕還要你排除萬難,盡快協助他們避免水泛成災!

  趙南星,你身為地方官員,這石門之事由你掌管,朕唯恐那潰堤成災,倘若不能查明原因,永除后患朕將會因此遷怒于你!你可要有心理準備。”

  朱由校語氣溫和,可對于一種官員而言卻是一道詭異的催命符,令他們害怕不已。

  “是!老臣遵旨!”

  接到圣上口諭的官員皆是這般說道,他們知道這水災一旦促成將會造成多大的危害,當然不容小看。

  若真只是天災那也就罷了,怕就怕在這是有人刻意而為之。

  唐劍秋心想:“陛下在位時期,地方上腐敗極其嚴重,官吏們搞出許多苛捐雜稅,肆意盤剝貧苦老百姓,

  造成老百姓食不果腹流離失所,農民起義之勢如地火運行,只怕此事為人禍,若是沒有記錯夢中自會有人舉薦我干涉審理此案。”

  雖說為陛下排憂解勞,解萬民之苦乃是莫大的殊譽,可經歷過前世之苦讓他逐漸看清,他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吃力不討好且還遭人恨的。

  倘若陛下執意讓他受理此案他不得不從;

  而接下來朱由校的一番話更是讓他深陷其中:“朕認為需要一剛正不阿,且素有查案之能為人審理此案,諸位愛卿可有推薦?”

  “說來我大明朝中有不少清廉官員,若是要舉例一二就有趙南星大人,唐國棟大人,

  喬允升大人以及蘇景大人亦是人人敬仰的清官,當然,這朝中素有青天之譽的遠不止這幾位大人,以上官員皆為公正無私之輩,若真是要老臣舉薦的確有點難辦,

  說來這具有明察秋毫且有能力職責的就少之又少,因此臣斗膽向大人請出唐劍秋唐大人。”

  那人說完便撇向唐劍秋,唐劍秋聞言不由得心頭一顫,即便有個心理準備再聽到這話的時候還是會感到有些意外。

  “陛…”

  唐劍秋正要張嘴說些什么卻被趙南星打斷,“錢大人所言甚是,臣也以為此事交于唐劍秋處理最為合適,

  何況明太祖設御用拱衛司就是為了監察查證不法之事,而北鎮撫司擁有特權,還不用經過司法機構,

  外部任務相對而言較多,且不說他們的能力與否單憑他們的權利更是讓一眾官兵畏之,想必還能起到震懾作用。”

  “臣也以為北鎮撫司鎮撫使適合擔任這一職權,何況有了這層身份還能方便許多。”

  說話的正是孫承宗,說完他便情不自禁的看向趙南星,兩人像是有了自己的想法一般。

  聞言,唐銀很是憤恨,憑什么他唐劍秋不過才年過二十就位居從四品?而他也只是個區區六品!

  這也就罷了,還因此遭到皇上乃至這么多官員器重!試問這般還要他何用?

  喬允升借此機會又添上一筆:“宮中大小事情皆是由北鎮撫司負責,何況北鎮撫司在東城有一定職權,

  再說,唐劍秋素有青天之譽且辦事效率較高,無論是地方百姓還是當地官員皆對錦衣衛畏懼,不如將此事交由鎮撫使處理?”

  “這…”

  唐劍秋有所遲疑,雖然說今世跟喬允升打好了關系卻沒想到他還會力薦自己,這倒是讓他感到意外。

  不過很快他就反應過來怎么回事,他知道喬允升為人。

  趙南星,孫承宗,喬允升等皆是東林黨成員,他們這么做一定有著原因。

  一部分官吏聽后并未說些什么,即便有人自薦也未必能審理此案,對于他們而言這就是一塊燙手的山芋,誰能接手就拿去便是。

  此事若是做好了自是會得到皇帝夸獎,可要是做的不好只怕是要讓皇上將罪。

  他們明里頭是不敢得罪的,但暗地里卻在計劃著怎么讓唐劍秋罷官,不過是礙于沒有機會罷了,若是讓他們瞅準機會又怎會輕易放過?

  朱由校聽著覺得也有一定道理,而后又將目光放到了唐劍秋身上。

  “如此說來倒也有一定道理,唐愛卿何在?”

  “臣在!”

  唐劍秋正要上前,卻發現同朝為官且為同姓之人的唐國棟,唐銀,唐劍秋的大哥乃至二哥幾乎都是下意識的回話,這可讓人朱由校打的措手不及。

  他略顯尷尬的說道:“朕許久未上朝,倒是忘了朝中有幾位同姓愛卿,唐劍秋,朕喚你前來。”

  “是!”

  唐劍秋起身迎了上去,而后聽后朱由校發令:

  “唐劍秋,此事就交由你負責,你素有查案智能且武藝高強,此事又發生在趙南星石門境內,

  你且與趙愛卿一起審理此案,朕要你查清這其中有無弊案,務必查個水落石出!

  趙愛卿,此事就由你此事親自督辦,朝中各部務必全力配合,此事暫且這么定了,朕心意已決,朕還有要事要做,眾愛卿退下吧!”

(:→)如果您認為不錯,請,以方便以后跟進大明鎮撫使的連載更新

飛翔鳥中文    大明鎮撫使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