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十九章 申冤

  正所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后不久,處于刑部中的喬允升正對這樁奇案忙的焦頭爛額。

  沒有得到線索的他不由得在房間內來回打轉踱步,眉毛也是不經意的皺了起來。

  想來也是有些煩悶,以至于到了茶不思飯不香的地步;

  據當地百姓所奏,那山東下轄臨邑縣有一座寺廟名為永慶寺,于永樂年間移建于此,一注明詩人見到那寺廟有感而發寫下了感人肺腑的詩句,正可謂是幽懷忽破散,詠嘯來天風;

  據說這里的香火非常的旺盛,游客絡繹不絕,而直至當月發生了一起怪事。

  這名勝古跡的永慶寺仿佛遭到了某種詛咒,不管你姓誰名誰,只要你是該地的百姓且在這寺廟徘徊或者有所逗留沒有一個能撐過第三天!

  而致命的是,所有死者都被砍去頭顱,雖然沒有人見到那兇手模樣卻有傳聞說是一個體型高大如同刑天般的無頭錦衣衛穿著官服行兇殺人;

  而巧的是,紀剛正是那山東臨邑人,為人桀驁不遜,詭計多端,甚至不惜陷害他人。

  而此人又是當時的錦衣衛首領,且在永樂年間以謀大逆的罪名被凌遲處死,正是因為如此才會搞得人心慌慌,以至于有人把他們聯想在一起了;

  因此,當地的人都傳言是紀綱的鬼魂作祟,更有人傳言他死去后不甘心怨念太重還在人間逗留,特對當地百姓實施報復!

  以至于即便是白天也沒有人敢靠近,從此成為了禁地,不許任何人介入;

  縱使他為政清廉深得民心卻也不得不為此事發愁;

  他自然是不相信這世上有什么鬼神的,可誰曾想這樣一件棘手的案子卻落在了他手中,眼下這又無計可施,這該如何是好?

  似乎是看出來了喬允升的顧慮,一旁的官吏忍不住插嘴道;

  “大人,依卑職所見當派出剛正不阿且又具備能力之人前去最為合適。”

  經過對方這么一點播喬允升很快就想起來了,他眼前一亮,就是看到了全部希望一般:云:“你是說…北鎮撫司,唐劍秋?”

  官吏點了點頭,他拱手上前,道:“正是!大人不妨想想,此人剛毅清正,正直敢言,破案無數,

  關鍵是他手上掌握的實權,且專門緝拿朝廷欽犯,卑職認為,這世上想必除了他也沒有比他更可靠的。”

  “話雖如此…”

  喬允升還是有所顧慮,他并不是不信任唐劍秋,而是這件事情對于他而言非常重要,斷然不敢這般草率;

  本來北鎮撫司出手三法司那邊是不能干預的,雖然說之前因為一次意外破例了一次,可一直這么壞規矩也不見得是件好事。

  就在他有所遲疑的那一刻官吏卻急了,連忙從中補了一句:

  “可皇上那邊只給了您半月時間處理,如今可謂是半點眉頭都沒有,若是能讓唐大人協助正可謂是如虎添翼啊!”

  喬允升覺得此事頗有道理,眼下時間越發緊湊,不得不早點將此案了結,倘若草草結案又怎能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再三斟酌后他終于點下了這個頭,“這倒是個辦法,既如此就依你所奏便是。”

  本以為經過這件事情后不會再跟北鎮撫司的唐劍秋扯上關系,不曾想這次過后還是需要唐劍秋聯手一同破案!

  于是乎,他起身前往北平去北鎮撫司找那唐劍秋。

  當知道喬允升到訪的時候唐劍秋倒是有些意外,前世中并未有這么一出,莫非是因為今生改變了某個環節從而發生了變故?

  他沒有多想,隨即來到北鎮撫司門口迎接大司寇喬允升。

  “喬大人,有失遠迎,敬請入座,此乃唐某榮幸,若有什么需要請盡管開口才是。”

  “唐大人,說來也有些許時日未見,本司寇倒是叨嘮了,還望不要見怪才是。”

  身為文官的他談吐文雅,舉手投足間透著他的修養,更能彰顯他態度謙和;

  唐劍秋一笑而過,“喬大人莫要取笑在下才是,請。”

  “請。”

  兩人相約前往北鎮撫司廳堂,入座后簡單的寒暄了幾句而后步入正題。

  本已想好說辭的他想到臨邑縣發生的怪事卻又難免唉聲嘆氣,唐劍秋很快就看了出來:“不知大人因何故煩惱?”

  “鎮撫使有所不知,這山東下轄臨邑縣頻頻發生怪事,受理此案的縣令已然把它定為奇案,圣上看過奏折后命本司寇在此審理此案,

  陛下認為此事尚有疑點,可這舊案重翻本就是一得罪人的事,何況如今這大太監魏忠賢執政,我這心里總有些不踏實。”

  喬允升說的也是心里話,正是因為信任才會對他說這些。

  唐劍秋想起來了,前世確有此事,之后不久魏忠賢把他當成了趙南星的同黨,一心想著將他除掉!

  那時的喬允升為了避免遭到彈劾他生病還鄉,本以為就此畫上休止書,可誰曾想卻落了個邪黨主謀的罪名!

  大明要變天了…

  為了避免會讓對方察覺到唐劍秋習慣性的將這份情緒壓了下去:“怎得會有這樣的事?大人可否方便將此事將唐某細說?”

  “我來找你正是為了此事,相傳此乃鬼神作祟,鬧得人心惶惶…”

  于是乎,喬允升將他聽到的怪事與唐劍秋全盤拖出,言語之間充斥著萬般無奈,這雙眼睛卻又有著救濟天下百姓于水火的信念。

  唐劍秋聽后眉宇之間閃爍著費解之色:“恕在下直言,鬼神所為豈不怪哉?若真是陰兵殺人也就罷了,此事又怎會與紀綱有關?他不是永樂年間的錦衣衛指揮使嗎?

  雖說他正是這臨邑人,如今已是天啟元年,至今怎么的也有兩百載,鬼神作祟未免太過牽強,大人以為呢?”

  喬允升道:“君之言本司寇倒也不是未曾想過,此案太過蹊蹺,以我一己之力怕是不能破解此案,此事還望唐大人賣本司寇一個面子,可否協助于我?”

  此事明里暗里全歸咎于奇案,但不管怎么說此案又與錦衣衛有關,且又牽扯鬼神,他不得不接下這個案子;

  唐劍秋一臉爽快的答應了下來:“好!此案北鎮撫司將協助刑部,大人不必顧慮。”

  “如此甚好!唐大人辛苦了!”喬允升很是感激的看了一眼唐劍秋,如今看來可算是找對人了。

  出于禮貌,唐劍秋微笑了一下,而后說道:“大人說笑了,你我二人一同為官,所做的都是為了朝廷,何來辛苦二字?在下理解,何況在下對此案頗感興趣。”

  對于喬允升的為人唐劍秋還是非常放心的,在自己的認知中他的的確確是一個清官,沒理由做出傷害自己的事;

  唐劍秋道:“北鎮撫司接過不少離奇案子,這上上下下少有也有百起,還請大人放心。”

  “唐大人正可謂是雪中送炭啊!日后有用到本司寇的地方還請盡管開口啊!”

  喬允升身為大司寇,又是刑部尚書,似唐劍秋這般濟困扶危之人是個值得深交的人;

  兩人相談甚歡,如同結交多年的好友,而唐劍秋也對喬允升的為人頗感興趣。

  于是乎,兩人派兵相約一同前往臨邑縣;

  老樣子,唐劍秋還是坐不慣轎子,執意要求騎馬,對此喬允升也沒有過多干涉,這才應允下來;

  本以為可以順利抵達,可誰曾想這才不出十日就見到一攔轎的婦人喊冤,這就讓馳騁著駿馬的唐劍秋無法理解了。

  坐在轎子中的喬允升也是頗感奇怪,不過還是揭開了簾子看向那哭的梨花帶雨的婦人;

  只見這藍衣婦人秀梅鳳目,雙目猶似一泓清水,未施粉黛,卻一副清新淡雅的樣子,模樣才不過二十,倒有幾分姿色。

  “冤枉啊大人!冤枉!”

  藍衣婦人一邊說著一邊將狀紙舉過頭頂,他也是看在那些人穿著官服又聽說轎上之人乃是清官這才做此決定。

  再看向這些官兵,有那么些個人舉著牌子,轟轟烈烈,氣勢如云這才敢過來攔轎。

  這些官兵手上舉著的牌子上寫著肅靜,回避等字眼;

  “大人,這…”

  即便阿飛不是頭一次碰到這種類似的情況了可難免還是會有些糾結。

  “無妨。”

  說完,唐劍秋從馬背上下來,他面無表情的看著面前的藍衣婦女,而后眼神暗示錦衣衛接過她手里的訴狀。

  錦衣衛不敢怠慢,不知唐劍秋因何故如此也只有按照他所說的要求去做;

  錦衣衛小旗從藍衣婦人的手中接過狀紙后放到了唐劍秋手里,唐劍秋又轉交給了喬允升;

  那小旗道:“小娘子,今日算你運氣好,碰到了刑部尚書大人還有掌管北鎮撫司的鎮撫使大人,即便是有再大的冤屈也能平反。”

  當得知其在馬背上的人正是鎮撫使唐劍秋,坐在轎子中的人是刑部侍郎喬允升時藍衣婦人欣喜若狂,她意識到有救了,連連道出自己的冤屈:

  “民婦本是一位財主娶進門的二房,奈何拙夫身體不好,沒過多久便病逝了,

  民婦與姐姐二人在家夫病逝前皆聲稱有了孩子,可實際上與姐姐二人之中只有一人生出了兒子!

  民婦和姐姐都一致認為這個兒子是自己所生,這才引起此事,當時明明是姐姐想瞧瞧民婦的孩子,民婦未曾多想便答應下來,

  可誰曾想姐姐接過孩子后就不愿撒手了,并揚言是她所生,這分明是民婦十月懷胎所生又怎么會成為姐姐的兒子?”

  畢竟那人可是財主啊!有道是母憑子貴,誰擁有了兒子就能直接繼承對方的遺產,而這位正在訴苦的正是二房…

飛翔鳥中文    大明鎮撫使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