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8)

  第一百六十五章曾國藩畫河圈圍(8)第一百六十五章曾國藩畫河圈圍(8)→:第一百六十五章曾國藩畫河圈圍(8)

  左宗棠接旨,憂心忡忡,上疏曰:西行萬里,別無他戀,惟船事未成,恐其半途夭折,至為焦慮。自通商以來,西方各國群起輕視之心,動輒尋釁逞強,無所不至。此時東南之要務,莫過于自造輪船。

  糧臺總管胡雪巖上言:啟稟左帥,創造輪船一事,關系重大,非常之功,非他人可任。左帥一去,則費不能支,而事終于廢。

  左宗棠道:前江西巡撫沈葆楨,能久于其事,且一氣貫注;此人丁憂在籍,鄉居侍養,吾即登門拜訪。雪巖兄速去上海,恭請法人日意格、德克碑;所有輪船部件購買、制作及成型下水之印押擔保事宜,務必經法國駐上海領事簽字畫押。

  胡雪巖道:采買畫押事宜,煩請左帥放心,吾即赴滬籌辦。左帥西行,必定凱旋;然曾滌帥之入魯剿捻,能否功成?

  左宗棠道:吾之行西,勝負參半。滌老不成者有四,一、捻騎之飄忽游移,克滌老之畫河圈圍。二、滌老之湘軍,習于困圍絕援。三、滌老隨意裁撤百戰之余部,甚寒軍心。四、滌老重用之淮勇,乃李少荃之家軍。

  賴文光、張宗禹等入魯,復為劉銘傳、潘鼎新、丁寶楨三部圍追堵截,不得已再退豫境。

  梁王張宗禹道:曾妖保甲連坐,魯豫堅壁清野,吾等覓不得糧資;諸兄皆亡家窮人,無糧資兵力之接濟,不必輕戰,逢大敵輒走。

  魯王任柱哂曰:吾部騎戰絕倫,愿開戰陣,與眾淮妖決一死戰。

  幼沃王張禹爵與任柱不睦,憤然道:莽夫妄為,易為妖乘,吾等以遵、梁二王馬首是瞻。

  荊王牛宏生道:魯王言之有理,誅妖一部,方出絕境。

  遵王賴文光道:為戰之道,勝算五成,方戰!吾等糧資不繼,饑腸轆轆,恃何而戰?吾意,復分二路,疾走避之,待妖力竭,合圍誅之。梁兄率部西驅,長途迂回,作入陜之勢;吾偕魯王、德王、魏王、荊王諸兄,出其不意,再行入魯,攻撲運河,進魯東覓糧尋資;倘有反復,亦西驅走南,佯進川蜀,調妖追逐;待妖氣衰,再會梁兄,合力誅之。

  德王唐日榮道:遵王殿下言之有理,非千里轉進,不能疲此妖孽。吾等角逐魯豫,牽妖大部;梁兄入陜,聯合當地義軍,以為犄角之勢。biqubao

  賴文光道:德王勿發誑語,陜西連年戰亂,糧資無幾,梁兄不必輕赴,逐鹿中原,圍殲曾妖,方成大業。

  1866年10月底,梁王張宗禹、幼沃王張禹爵,率軍五萬,西進洛陽。遵王賴文光督率捻軍大部,折返山東,攻撲運防。

  曾國藩急令鮑超率霆軍自南陽北驅,劉松山、劉秉璋、楊鼎勛部躡蹤追逐張宗禹一部;又令劉銘傳、潘鼎新、丁寶楨部,嚴防山東運河一線。

  張宗禹攻洛陽不能,東、南二路又皆強敵,只得西驅陜州,兵入關中。

  劉松山等急稟曾國藩,冀越境追逐。

  曾國藩接報,道:陜西民亂經年,無糧資可籌,張捻必定回竄;各部分扼要沖,以防張捻復返。

  趙烈文道:吾兵不入秦,楊岳斌、劉蓉、穆圖善之陜軍必定返旆東顧,以衛西安省城。陜甘官員自顧不暇,必定彈劾滌帥縱捻溢出。

  曾國藩道:越境追逐,一著不慎,賊復返攻豫,又當如何?吾即集中霆、湘、淮各部,先殲賴捻,爾后揮軍入陜?然若圍賴不成,豈不…

  曾國藩苦思不得,忽覺一氣直貫腦際…

  國藩醒來,已是僵臥于床,嘆曰:癢病之軀,無能制捻,吾即上奏兩宮,請開協辦大學士兩江總督之缺,所得封爵暫行注銷,并請另簡欽差大臣接辦軍務。吾自以散員留營效力,不主調度。

  趙烈文道:湘勇多裁,流捻難扼,滌帥患病未痊,前時業已告假,今朝已實不能堅撐。

  曾國藩道:吾非薄情之人,必再具折續報水陸陣亡病故員弁,匯單請恤;山東撫臣閻敬銘、藩臺丁寶楨澄清吏治,講求軍務實際,二公皆乃良臣,吾即奏請兩宮,交部優敘。

  張宗禹入陜,慈禧大驚,急敕左宗棠火速赴任,又曰:李鴻章年富力強,可扼捻匪;喬松年、李鶴年亦有奏請。惟這兩江總督之人選,確亦棘手。

  慈安太后道:曾國荃彈劾官文貪庸驕縱、欺罔徇私、寵任家丁、貽誤軍政、籠絡軍機、肅黨遺孽。這督撫不和,諸事掣肘;剿匪事急,于國無益。

  恭親王奕訢道:兩權相害取其輕,曾國藩回顧兩江,諸事無恙。另,左宗棠奏請福建船政大臣專折奏事,可否允準?

  慈禧太后道:左臣宗棠慮及造船勢在必行,不以離閩而擱置,實是沉毅有為,目光遠大。沈葆楨撫贛年間,兵略、吏治皆并卓然;國家首創船政,事必棘手,即著該前撫總司其事,并準專折奏事,即刻木質關防印用,以昭信守。曾撫彈劾官督,宦海激蕩,亦屬常事。著刑部尚書綿森、戶部侍郎譚廷襄,飛馳至鄂查證。

  慈禧太后言罷,速諭內閣:曾國藩勛望夙著,積勞致病,自系實情,著再賞假一個月,在營安心調理。欽差大臣關防著李鴻章暫行署理。曾臣俟調理就痊,即行來京陛見一次,以慰廑系。朝廷賞功之典,具有權衡,該大臣援古人自貶之義,請暫注銷封號,著無庸議。

  李鴻章接旨,旋即奏曰:兩江之地,乃餉源、洋務重地,分防彈壓,微臣尚以虛名鎮之。一旦撒手,兵勢勢難遠分,餉源勢難專恃,軍火勢難接濟。兩江大小庶政,均由曾國藩手裁,已非一日,其軍務條分縷晰,竟有司道所不與聞、他人不得綜理者。微臣叩請,曾國藩即回兩江本任,以全大局。

  兩宮接奏再諭:曾國藩請以散員仍在軍營自效之處,具征奮勉圖功,不避艱險之意。惟兩江總督責任綦重,湘、淮軍餉,尤須曾國藩籌辦接濟,與前敵督軍,同為朝廷倚賴。該督忠勤素著,且系朝廷特簡,正不必以避勞就逸為嫌,致多顧慮。

  三月,初春。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

  城內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

  曾經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飄搖。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

  網站即將關閉,下載愛閱app免費看最新內容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

大神路人四九的百年爭戰  《百年爭戰》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節與文筆俱佳的歷史小說,筆趣E轉載收集百年爭戰。

飛翔鳥中文    百年爭戰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