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爭戰 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5)
第一百五十五章曾國荃金陵屠城(5)第一百五十五章曾國荃金陵屠城(5)→:第一百五十五章曾國荃金陵屠城(5)
是夜四更有賊一股,假裝官軍號衣號補,手持軍器洋槍,約千余人,向太平門地道缺口沖突。經昆字、湘后、左、右各營截擊,多用火桶火蛋焚燒,人馬死者已多,約尚有六七百人騎馬沖出,向孝陵衛、定林鎮一路而逃。
伍維壽、楊鈿南、陶立忠等急率馬隊跟追;曾國荃一聞騎賊裝扮官軍逃出之信,即加派張定魁、李泰山、黃萬鵬、黃廷爵等馬隊七百騎追之,并飛咨溧水、東壩、句容各守將會合追剿。
直至十九日酋刻,伍維壽、黃萬鵬等回營面稟,追至純化鎮,生擒偽烈王李萬材,帶領前進追至湖熟鎮,見逃賊在前,當經馬隊圍住,全數斬殺,未留一人。又追至溧陽,據百姓言前路并無賊蹤。
經曾國荃親訊,李萬材供稱,城破后,偽忠王之兄巨王、幼西王、幼南王、定王、崇王、璋王等,乘夜沖出,被官軍馬隊追至湖熟橋邊,將各頭目全行殺斃,更無余孽。
又據城內各賊供稱,首逆洪秀全實于本年五月間官軍猛攻時服毒而死,各偽官員于偽宮院內,推偽幼主重襲偽號。城破后,偽幼主積薪宮殿,舉火自焚等語。
應俟偽宮火熄,挖出洪秀全逆尸,查明自封確據,續行具奏。
至偽忠王李秀成一犯,城破受傷,匿于山內民房。
十九日,提督蕭孚泗親自搜出。并搜秦偽王次兄洪仁達。二十日,曾國荃親訊,供認不諱。應否檻送京師,抑或即在金陵正法,咨請定奪。
其余兩廣、兩湖、江北多年悍賊,十七、十八等日,曾良佐、周光正、鄧吉山、劉泰財、聶福厚、譚信高、胡克安、朱連甲、王春華、黎冠湘,彭維祥、陳萬合、朱連泗、謝三洪、李臣虎、彭玉堂、劉金蘭等分段搜殺,三日之間,斃賊共十余萬人,秦淮長河尸首如麻。凡偽王、偽王將、天將及大小酋目約三千余名,死于亂軍之中者居其半,死于城河溝渠及自焚者居其半,三日夜火光不息。
至十九日尚有賊踞高屋之巔以洋槍狙擊官軍者。此馬隊窮追逸出之賊及搜剿首逆并群賊之情形也。
現在派營救火,掩埋賊尸,安置難民婦女,料理善后事宜,百廢待興。竊念金陵一軍圍攻二載有奇,前后死于疾疫者萬余人,死于戰陣者八九千人,令人悲涕,不堪回首。
臣等伏查洪逆倡亂粵西,于今十有五年,竊踞金陵亦十二年,流毒海內,神人共憤。我朝武功之盛超越前古,屢次削平大難,焜耀史編。
然如嘉慶川楚之役,蹂躪僅及四省,淪陷不過十余城。康熙三藩之役,蹂躪尚止十二省,淪陷亦超三百余城。今粵匪之變,蹂躪竟及十六省,淪陷至六百余城之多,而其中兇酋悍黨如李開方守馮官屯,林啟榮守九江,葉蕓來守安慶,皆堅忍不屈。此次金陵城破,十萬余賊無一降者,至聚眾自焚而不悔,實為古今罕見之巨寇。
然卒能次第蕩平,鏟除元惡,臣等深維其故,蓋由我文宗顯皇帝盛德宏謨,早裕戡亂之本。宮禁雖極儉嗇,而不惜巨餉以募戰士;名器雖極慎重,而不惜破格以獎有功;廟算雖極精密,而不惜屈己以從將士之謀。
皇太后、皇上守此三者,悉循舊章而加之,去邪彌果,求賢彌廣,用能誅除僭偽,蔚成中興之業。
臣等忝竊兵符,遭逢際會,既慟我文宗不及目睹大功告成之日,又念生靈涂炭為時過久,惟當始終慎勉,掃蕩余匪,以蘇黎民之困,而分宵旰之憂。
此次應獎應恤人員,另繕清單,吁懇恩施。臣國藩拜折后,即行馳赴金陵。李秀成、洪仁達應否獻俘,俟到金陵后察酌具奏。
所有金陵克復、全股悍賊盡數殲滅緣由,謹會同陜甘總督臣楊岳斌、兵部侍郎臣彭玉麟、江蘇巡撫臣李鴻章、浙江巡撫臣曾國荃恭折由六百里加緊馳奏,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鑒巡示。
兩宮太后聞金陵克復,欣喜若狂。
恭親王奕忻道:賊逆搜刮之黃金白銀,皆匿金陵城內,曾氏兄弟只字不提,是何心思?
慈禧太后道:毋須著急,此事必有后續,金陵光復,務必褒獎,速發上諭,以慰人心。
是日,兩宮諭曰:諭內閣,本日官文、曾國藩由六百里加緊紅旗奏捷,克復江寧省城,逆首自焚,賊黨悉數殲滅,并生擒李秀成、洪仁達等逆一折,覽奏之余,實與天下臣民同深嘉悅。
發逆洪秀全,自道光三十年倡亂以來,由廣西竄兩湖三江,并分股擾及直隸、山東等省,逆蹤幾遍天下。咸豐三年,占踞江寧省城,僭稱偽號,東南百姓,遭其荼毒,慘不忍言,罪惡貫盈,神人共憤。
我皇考文宗顯皇帝赫然震怒,恭行天討。特命兩湖總督官文為欽差大臣,肅清楚北上游,籌辦東征事務。復特授曾國藩為兩江總督,并命為欽差大臣,東征江皖賊匪,號令既專,功績日著。十一年七月,我皇考龍馭上賓,其時江浙郡縣,半就淪陷,遺詔諄切,以為能迅殄逆氛為憾。
朕以沖幼,寅紹丕基,祗承先烈,恭奉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指示機宜,授曾國藩協辦大學士,節制四省軍務,以一事權。
該大臣自受任以來,即建議由上游分路剿辦,飭彭玉麟、楊岳斌、曾國荃等,水陸并進,疊克沿江城隘百余處,斬獲外援逆匪十數萬人,取其左耳,合圍江寧,斷其接濟。biqubao
本年六月十六日,曾國荃率諸將士,克復江寧,三日之內,斃賊共十余萬人。偽王偽主將及大小酋目約三千余名,無一得脫者。
此皆仰賴昊天眷佑,列圣垂庥,兩宮皇太后孜孜求治,識拔人材,用能內外一心,將士用命,成此大功。上慰皇考在天之靈,下孚薄海臣民之望。自維藐躬涼德,何以堪此。追思先皇未竟之志,不克親見成功,悲愴之懷,何能自己。
此次洪逆倡亂粵西,于今十有五年,竊踞江寧,亦十二年,蹂躪十數省,淪陷數百城。率能次第蕩平,殄除元惡,該領兵大臣等櫛風沐雨,艱苦備嘗,允宜特沛殊恩,用酬勞勤。
欽差大臣協辦大學士兩江總督曾國藩,自咸豐四年,在湖南首倡團練,創立舟師,屢建殊功,保全湖南郡縣,克復武漢等城,肅清江西全境,實由該大臣籌策無遺,謀勇兼備,知人善任,調度得宜。
曾國藩著加恩賞加太子太保銜,賜封一等侯爵,世襲罔替,并賞戴雙眼花翎;曾國荃賞加太子少保銜,封一等伯爵,賞戴雙眼花翎;其余將官,李臣典、蕭孚泗、朱洪章等,皆酌情重賞;各省督撫將官,官文、李鴻章、左宗棠、楊岳斌、彭玉麟、鮑超、馮子材等,均加厚賞。
洪秀全尸身,覓獲后銼尸梟示,仍傳首被害地方,以泄眾憤。李秀成、洪仁達二犯,即著曾國藩等派委妥員,檻送京師,訊明后盡法處治。
三月,初春。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
城內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
曾經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飄搖。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
網站即將關閉,下載愛閱app免費看最新內容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
大神路人四九的百年爭戰
《百年爭戰》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節與文筆俱佳的歷史小說,筆趣e轉載收集百年爭戰。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