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爭戰 第一百零九章 額爾金北塘登陸
第一百零九章額爾金北塘登陸第一百零九章額爾金北塘登陸→:1860年7月底,英國對清全權專使額爾金率22000英法聯軍,乘艦百余,進抵大沽海口。
俄國公使伊格納季耶夫、美國公使華若翰聞,馳至。
額爾金道:聞聽你等已與清國鈐印換約,此來是為調停乎?
伊格納季耶夫道:非也!清人已于大沽口兩岸安置巨炮,閣下戰艦駛入,清人火炮南北對射,必蹈去年之覆轍。大沽口以北之北塘漁港,清人幾無設防,閣下先占北塘,自北而南,攻擊大沽炮臺,清人必潰。
額爾金道:當真?
伊格納耶夫道:千真萬確!我隱名埋姓,查觀一載,只待閣下到來。惟恐貴國艦隊再蹈覆轍,所以急來相告。
額爾金道:我即派兵偵查,倘真如此,公使閣下實乃我大英帝國之貴人。
夷軍兵臨大沽海口,咸豐帝諭令僧格林沁、恒福,不可仍存先戰后和之意,總須以撫局為要,以免兵連禍結,迄無了期。
僧格林沁接旨,謂直隸總督恒福、直隸提督樂善道:去歲弒夷逾百,仇怨已結,撫局注定難開!吾等切勿松懈!
恒福道:吾皇專注于粵逆,無意與夷人硬耗,吾即登艦詢商,鈐印換約。
7月29日,恒福會晤英方代表巴夏禮,道:奉吾皇諭旨,公使先生可至北塘鈐印換約。
巴夏禮道:攜兵兩千,進京換約;賠償軍費及物資傷耗之銀兩,不少于2000萬兩。此為必須之條件。
恒福道:賠償銀兩,尚可協商,攜兵進京,萬不敢允。
1860年8月1日,夷軍艦隊,避開大沽口炮臺,向北駛至北塘登陸。僧格林沁聞,吩咐恒福、樂善分防大沽口南北炮臺,僧王親率騎隊,馳至新河攔截。12日,兩軍接戰。2500蒙古騎兵前仆后繼,鏖戰半日,僅余七人七騎。
僧格林沁心有不甘,上奏曰:該夷炮車二百余輛,夷人五六千名,實系眾寡不敵,然亦斃賊無數。我兵每發一炮,該夷成行倒斃,余賊不顧尸身,仍向前進。收隊以后,是日晚間,奴才恒福給予英、法二夷照會,尚未接準照復。
僧王奏后二日,夷軍攻克塘沽。
塘沽失,后路堵,大沽炮臺幾成虛設。僧格林沁飭令樂善率部撤出,樂善不從,曰:炮臺存,樂善存;炮臺亡,樂善死。
15日,萬余夷軍水路并進,聯攻大沽口北炮臺,直隸提督樂善督率兵勇,血戰六日,炮彈打光,拔刃肉搏,身中數槍,撲地而逝。直隸總督恒福膽顫,即棄大沽南炮臺,尾隨僧格林沁,且戰且退。
僧格林沁再奏:大沽口雖失,然奴才在炮臺瞭望,我兵槍炮一發,該夷紛紛倒斃。三次擊斃夷匪三四千名,而石縫一戰為最多。
大沽炮臺失,咸豐帝強作鎮定,道:天下根本,不在海口,而在京師。京城防兵,馳至通州,匯合僧格林沁、勝保、瑞麟,并力防堵。
肅順道:夷賊兩萬,長槍大炮,馬步齊整,聲勢甚壯,僧格林沁、勝保等恐難抵擋;京師懸危,亟待天下勤王。然夷人愈逼愈近,遠水恐已不解近渴,奴才以為,木蘭秋狝,亦應打算。
咸豐帝道:勿長他人威風!朕之精兵良將,尚未傾出。黑吉遼諸將軍、陜甘晉魯各督撫、蒙古各盟及直隸北部各鎮,務必竭盡全力,抽調精兵,咸來京師勤王。朕即委曾國藩欽差大臣之任,實授兩江總督,節制長江南北水陸各軍,皖南、江南軍務,咸由其督辦。曾之麾下之鮑超霆軍,接詔即行,晝夜兼程,飛馳來援。江蘇巡撫薛煥奏言,其于上海,與夷兵聯手,共扼粵逆;夷人北攻南和,這為那般?
肅順道:夷人性情,水性楊花,不值一哂。去歲,吾大沽口大勝,夷人亦是默然無語,乖巧而遁。
奕忻道:夷人心思,不為掠民略地,一意通商駐使。奴才以為,圣上速遣重臣,委以欽任,馳赴天津,與夷和議,談攏即攏,即否,亦磨蹭時日,遲滯夷軍,以待我勤王大軍。
咸豐帝道:準!東閣大學士桂良,速至天津,與夷人商談議和事宜。京師危殆,所有勤王詔書,八百里加急,馳傳各地。
8月24日,欽差大臣桂良抵津,與英方代表巴夏禮協商,巴夏禮堅持率兵二千,進京換約。桂良不從,談判破裂,英法聯軍進逼北京。
8月25日,曾國藩接勤王詔書。
詔書曰:本日勝保奏,夷氛逼近關下,請飛召外援,以資夾擊一折。據稱用兵之道,全貴以長擊短。逆夷專以火器見長,若我軍能奪身撲進,兵刃相據,賊之槍炮近無所施,必能大捷。蒙古京旗兵丁不能奮身擊刺,惟川楚健勇,能俯身揉近,與賊相拼,逆夷定可大受懲創。請飭下袁甲三等,各于川楚勇中,共挑選得力若干名,派員管帶,即行起程,克日赴京,以解危急等語。
逆夷犯順,奪我大沽炮臺,占據天津。撫議未成,現已帶兵至通州以西,距京咫尺。僧格林沁等兵屢失利,都城戒嚴,情形萬分危急。現在軍營川楚各勇,均甚得力。著曾國藩、袁甲三,各選川楚精勇二三千名,即令鮑超、張德勝管帶,安徽苗練向稱勇敢,著翁同書傳振邦飭令苗沛霖遴選練丁數千名,派委妥員管帶。均著兼程前進,克日赴京,交勝保調遣。勿得藉詞延宕,坐視君國之急。惟有殷盼大兵云集,迅掃逆氛,同膺懋賞,視為至要。將此由六百里加急各諭令知之。
國藩觀詔,嘆道:“此乃勝保挾君命以謀奪楚軍者,然不奉召,實為欺君之罪也!”。
眾幕僚以勤王事大,刻不容緩。
李鴻章力排眾議,道:夷氛已迫,入衛實屬空言,三國連橫,不過金帛議和,斷無他變,當按兵請旨,且無稍動。楚軍關系天下安危,舉措得失,切宜慎重。
曾國藩道:金帛議和,斷無他變。少荃何由其說?
李鴻章道:蘇南戰報,言上海英法夷軍,已與江蘇巡撫薛煥,合兵一處,共御粵逆。兵者,國之大事,生死攸關,夷人南和北攻,視若兒戲,此無謬乎?另,道光二十年以來,俄夷以外,英法夷人,屢屢興兵,淺嘗即止,每每只為貿易通商駐使,此亦不例外。京師夷事,兩月之內,必見分曉。學生以為,恩師宜按兵請旨,靜待時變。
曾國藩道:按兵請旨,此策甚好,火速咨告太湖潤帥,鮑部暫且不動,吾與潤帥擇一代之。
胡林翼接咨,急遣安徽按察使李續宜渡江詢商,旋又自嘆:“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李續宜率十幾親兵,星夜兼程,進抵祁門,覲見曾國藩,李續宜道:“滌帥之按兵請旨,潤帥亦覺甚妥;然疏文即發,真若北上勤王,潤帥顧慮,蘇南戰事,已近尾聲,旬月之內,粵匪必定馳救安慶。磨刀半載,豈只霍霍?”
曾國藩道:“吾賭最多兩月,京師夷事必決,吾與潤公,皆不勤王;然為防萬一,須早作打算。吾意,圣上若遣潤公北上,煩請希庵率軍隨行;反之,吾與左宗棠同去。”biqubao
李續宜道:“左軍尚未成型,北上恐有不妥。”
曾國藩道:“無妨,煩請希庵出借成大吉部,吾即高枕無憂也。希庵倘若北上,吾即遣鮑超移駐青草塥,以作游兵,居中策應;吾亦北駐太湖,權為調度。吾若勤王,張運蘭駐祁門,鮑超駐婺源,于大局無缺。”
李續宜道:“滌帥運籌帷幄,吾以為切實可行;惟成大吉部調否,須再與潤帥協商。”
李續宜別后,曾國藩忽地憂郁不平,幾不能言,嘆曰:“成大吉部,吾竟抽調不動,殊屬可恨!”
李鴻章道:“滌帥多慮,成大吉部,弱矣!以潤帥之德,必飭鮑部偕行。李希庵者,沙場武夫,信口開河。”
曾國藩沉吟半晌,擬疏文曰:欽奉諭旨飭鮑超赴京,交勝保調遣。竊計自徽州至京五千余里,步隊兼程,須三個月乃可趕到,而逆夷去都城僅數十里,安危之機,想不出八九兩月之內。鮑超霆軍勢孤,即北上勤王,恐于事無補。應懇天恩,于臣與胡林翼二人中,飭派一人,帶軍入援,以衛根本。惟臣若蒙欽派北上,則當于左宗棠同行,皖南暫不進兵,只能退守江西境內。胡林翼欽派北上,則當與李續宜同行,皖北暫不能進兵,只能退守湖北境內。
國藩擬疏畢,再咨胡林翼:楚軍入援之諭,本日始行復奏。恭親王之旨,亦抄咨呈復之,茲將折稿錄呈臺覽。主意系希庵所定,與吾初計相符也。惟如此入奏,諭旨派出之后,即不可少有濡滯。求閣下于南北岸各軍預先安排,俟奉到諭旨,公北上則吾當移駐皖北,吾北上則請公兼管皖南,皆義不容諉。其行裝銀兩,日內即當籌劃,諸求詳示。
江蘇巡撫薛煥聞聽勤王諭旨,謂吳煦、楊坊道:吾等與夷人攜手,鏖戰月余,方將李秀成、洪仁玕二匪逐出上海;曾國藩、苗沛霖若北上勤王,豈不貽夷人以口實,夷若反目,與粵匪聯手,上海不保。
吳煦道:李匪秀成已被夷人火炮擊傷,吾等即行督兵追擊,江南戰事稍平,夷人即若反目,吾亦有機轉圜。
楊坊嘆:李匪秀成千余兵丁,聞夷人至,竟束手待斃。若非夷人協防,上海早晚得破;吾與夷人,切勿撕破臉皮。
薛煥道:夷人船堅炮利,只為通商逐利,吾思忖再三,這火中取栗,亦可充饑!北上勤王之事,從長計議,從長計議。
鳳臺練首苗沛霖接旨,慷慨激昂道:見義兵莫大于勤王,吾十萬大軍,兼程馳赴,克日至京。
次日,苗沛霖卻無起兵之意。其侄苗景開問故。苗道:夷與帝皆虎,吾坐山觀虎斗。安徽巡撫翁同書自請開缺,北上勤王,真一溫順人耳!壽州練首孫家泰、徐立壯屢屢忤逆,假以時日,必斬兩廝狗首。
三月,初春。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
城內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
曾經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飄搖。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
網站即將關閉,下載愛閱app免費看最新內容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
大神路人四九的百年爭戰
《百年爭戰》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節與文筆俱佳的歷史小說,筆趣e轉載收集百年爭戰。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