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爭戰 第三十二章 洪秀全定都南京
第三十二章洪秀全定都南京第三十二章洪秀全定都南京→:1853年2月9日,洪楊搬空武昌,督率軍民五十萬,號稱百萬,水陸并進,直指金陵,10日,合圍長江重鎮武穴。
壽春鎮總兵恩長領四千官兵,毀太平軍兵船三十余艘,死抗三日,全軍覆沒。m.biqubao
武穴碼頭,太平軍水陸一氣,萬帆競發,首尾相銜數十里,遮江蔽日,勢如山倒海排。欽差大臣陸建瀛發豎身顫,肝膽俱裂,惶急退至安慶。
安徽巡撫蔣文慶乞求聯守。陸擺手道:“賊勢浩蕩,萬不能敵,君見自知。”
江西巡撫張芾聞前軍盡覆、欽差不戰而走,亦棄九江,遁走南昌。
石達開督率萬軍,不費分毫,占得九江。旋入安徽境內,一舉攻克小狐山。皖省以小狐山為門戶,小狐山以九江為門戶。兩門戶皆失,安慶岌岌可危。
安徽布政使李本仁以押運糧餉名,逃離安慶。已革欽臣周天爵奉命助守安慶,剿匪未至,咨語蔣文慶退守廬州;咨文泄露,謠言四起,官兵縋城而逃,紛紛揚揚,斬之不止。蔣文慶回天乏力,慌了手腳,自具遺折,吞金不亡,飲藥悶絕,亦不絕;后為太平悍軍捉獲,一刀砍殺。
石達開進占安慶,繳獲糧餉兵器無數,又沿江東進,再克池州、銅陵、蕪湖,二十八日之內,挺進一千八百里,終于3月8日,進抵金陵城南西善橋。
陸建瀛魂驚魄散,不辦公,不會客,不督兵;日日焚香,祈求觀世音菩薩佑助。
江蘇巡撫楊文定看穿危局,借故措糧籌兵,逃往鎮江。江寧將軍祥厚邀陸出戰。
陸建瀛道:“通圍九十六里之江寧城,已為五十萬賊逆堵圈;吾五千兵士,扼一萬五千多之垛口;請問祥厚將軍,一兵幾垛?登高望之,自城外至江東門一望無際,橫廣十余里,直望無際,皆紅人頭矣!若曰出城殺逆,恩長四千驍兵,只半個時辰,皆做塵埃散去。將軍,大勢已去,金陵危矣。”
祥厚道:“何不固守待援?”
陸建瀛道:“援在哪?向欣然尾隨成癖,琦靜庵老邁緩遲,百里之外,止于遙觀。”
祥厚道:“向榮、琦善皆酒囊飯袋!吾獨守內城,誓與江寧共存亡!”
1853年3月19日,林鳳祥聲東擊西,分一部佯攻水西門,自率主力掘地挖洞于鳳儀門下,填裝貨藥,炸塌城墻,金陵城破,殿右六指揮吉文元、殿右十六指揮黃益蕓搶先殺入。與此同時,殿左三指揮朱錫鯤亦攻破金陵大東門。
清總兵程三光督兵頑抗,力戰身亡;清軍潰散,陸建瀛乘四人綠呢小輿,欲入內城避禍。祥厚怒拒,自率旗兵及家眷頑抗,歷時三晝夜,內城所有滿人,下自襁褓幼兒,上至沒齒老人,全皆死難。
金陵得破,林鳳祥等猶不封刀,闔城搜疑,復殺城中男女四萬,閹童子三千,以泄平民助妖守城之忿。
殿右四指揮、洪秀全妻弟賴漢英,馳入屠場,喝止濫殺,張貼告示,宣講教義,撫慰民眾,金陵人心始定。
金陵謀定,洪楊入城,于萬歲萬歲萬萬歲聲里,改金陵為天京,作定國之都。
洪秀全興頒詔書:地轉實為新地北,天旋永立新天朝。一統江山圖已到,胞們寬心任逍遙。
東王楊秀清亦誥諭道:茲建王業,切詔蒼生,宜速敬拜上帝,毀除邪神,以獎天衷,以享天福,士農工商,各力其業。自諭之后,爾等務宜安居桑梓,樂守常業,圣兵不犯秋毫,群黎毋容震懾,當旅市之不驚,念其蘇之有望。
東王諭罷,又令林鳳祥、李開芳、羅大綱、吳汝孝引兵東進,攻揚州擊鎮江,占運河之交,絕漕運之道,固天京東、南。
1853年3月28日,林鳳祥、羅大綱率兵一萬,乘舟東下,先克儀征,又占瓜州。31日,林、羅二分,林鳳祥、李開芳北上揚州,羅大綱、吳汝孝南下鎮江。
翌日,林、羅兵不血刃,進占揚州、鎮江。
江蘇巡撫楊文定再遁江陰,倉皇而奏:賊匪不過四五千人,并無長技。惟江南武備廢弛已久,又因江寧失守,人心倍覺驚疑,遂至失事。鎮江如此,其蘇、常、淮、揚等府,并柔脆之兵而亦無之,又將何如。
洪楊定都金陵,二分家國,咸豐帝憤恨萬分,痛下罪己詔:朕為天下之主,不能察吏安民,致賊盜肆行,閻閭警擾,生靈涂炭。朕統治撫育無方,致南北之漕運不通,淮揚之鹽綱亦廢,即再三引咎自責,亦是虛文。每念及此,寢不安席,食不甘味。唯修身、反省、叩吁蒼天,囿朕大錯,予朕改過之機,以拯黎民百姓。值此危亡之際,欽差大臣向榮、琦善、江寧將軍蘇步通阿等務必疾進金陵,扎營結寨,扼賊再竄;臺涌、張亮基、駱秉章、江忠源、官文、曾國藩等分駐兩湖,以為后應。怡良授兩江總督,總理江、贛、皖地軍政民務。楊文定,臨陣退縮,暫行革職,留軍效力。許乃釗署理江蘇巡撫,即刻督兵御敵。周天爵授安徽巡撫,即日駐防廬州。
湖北按察使江忠源自金田一路戰來,深知八旗、綠營“勝則爭功,敗則相輕”之弊習,上疏:嚴法令、撤提鎮、汰弁兵、明賞罰、戒浪戰、察地勢、嚴約束、寬脅從。
咸豐帝嘉許,又諭令兩廣總督葉名琛、廣東巡撫柏貴:現在賊匪東竄,江防萬分吃緊,已命向榮馳赴江寧迎頭截擊。著葉名琛、柏貴即將該省外海水師拖古戰船并快蟹、大扒等項湊足百只,多備資藥,遴委水師勇干鎮將大員統帶,星速由海道抵江寧,聽候該大臣撥用。
安徽巡撫周天爵偕安徽幫辦團練大臣呂賢基疏言:事當分任,團練專令殲滅土匪;牧令守本境,統帥剿賊,不得遠駐百里之外,以免推諉。眼下當今,賊逆已占金陵,須先扼黃河,杜洪楊北竄。
為事專一,周天爵辭巡撫專任兵事。呂賢基奏調給事中袁甲三、翰林編修李鴻章幫辦安徽團練剿匪。
咸豐帝許,諭命周天爵以兵部侍郎銜督師剿宿州、懷遠、蒙城、靈璧捻匪;刑部侍郎李嘉瑞暫署安徽巡撫,加提督銜,轄全省之軍;袁甲三、李鴻章即刻赴皖,練勇御逆。
三月,初春。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
城內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
曾經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飄搖。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
網站即將關閉,下載愛閱app免費看最新內容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
大神路人四九的百年爭戰
《百年爭戰》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節與文筆俱佳的歷史小說,筆趣e轉載收集百年爭戰。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