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爭戰 第三十章 楊秀清一破武昌城
第三十章楊秀清一破武昌城第三十章楊秀清一破武昌城→:1852年12月15日,洪、楊不費分毫,奪得益陽,張榜安民、強掠富戶、開倉放糧、收攏窮人畢,正喝酒吃肉,探報向榮妖軍已攻占城外陸賈山。
石達開道:“向妖南北飛馳,連日攢程,饑疲交夾,正好一舉殲滅。”
楊秀清道:“翼王兄弟,共飲此杯,再去殺妖;與那向妖,不必硬耗。當務之急,乃搶占益陽東北之臨資口,此地,湘江資水交匯,北通洞庭湖,占此,即可順流而攻武昌。”
石達開酒足飯飽,出了城門,架炮強轟,復又兵分三路,圍攻陸賈山,陣斬大定協副將紀冠軍,向榮懼,斗志全無,匆匆撤離。
洪、楊抵臨資口,驚悚萬分,北進航道已被牢牢堵塞。
早在太平軍攻克全州時,漢陽同知張曜孫即上言湖北巡撫龔裕:“全州既失,賊必入楚。若由陸路事尚緩,若由湘江順流而下,十日可至長沙,半月可至武昌。請速籌防御之策。”
龔裕問計,張曜孫道:“楚北形勢在水,南有洞庭,北有長江,武昌居中。宜南守岳陽,北鎮漢陽,以扼水陸之要隘。”
龔裕亦知軍情危急,上奏籌防湖北之議,并咨商湖廣總督程矞采及湖南巡撫駱秉章,且邀湖北提督博勒恭武布防岳陽。不久,洪、楊犯湘,龔裕懼,自請開缺。
常大淳接任湖北巡撫,親赴岳陽,召提督博勒恭武、知府廉昌、巴陵知縣胡方谷議防,且命巴陵名士吳士邁布防洞庭湖。
吳士邁星夜行動,招募千余漁勇,于土星港構筑柵卡,又將洞庭湖畔船只悉數收攏,鑿沉無數,輔以石塊、木柵等等,綿延四五里,徹底堵塞資江入洞庭湖航道。
布防既定,常大淳怡然自得,以為片帆不能飛渡。
張曜孫不以為然,道:“臨資口,不駐兵以守,我能塞,賊亦能通。岳陽,囊山帶江,巴、蜀、荊、襄之會,全楚之要津。賊得之足以規取荊、鄂。博勒恭武輕佻不諳軍務,所率標兵孱弱,能擋萬余賊軍?”
常大淳道:“張同知可另有御敵高方?提督博勒恭武,七十高齡,行經百戰,老驥伏櫪,何慮焉。吾為堵塞江道,經月尚未竣工,賊欲通之亦非竟月不可。”
這廂,楊秀清相見略同,道:“清塞耗時,東攻湘陰,另路進擊。”
湘陰官兵早逃,城內有一姓楊名載福之人,召集鄉人,慷慨陳詞:“賊至,吾等資財,皆歸賊有;吾附,妻離子散,背井離鄉,朝不保夕。”
鄉人感同身受,踴躍依附。楊載福遂組五百鄉勇,依托湘江天險,深挖壕溝,加固城防。
太平軍連攻多日,死傷逾百,湘陰城巋然不動。楊秀清無奈,復回臨資口,自嘲道:“小小湘陰,非吾不攻,兄弟之命,吾之肝心。人挪活樹移死,棄湘陰城之活物,挪臨資口之死體,孰易孰難,一望便知。臨資口,四面環水,絕地。吾令,三軍將士,自吾以下,咸來清塞,拼死挖通去路。”
一姓周名清元之湘陰人氏,暗窺太平軍人員、糧草、槍械、舟楫許久,速稟向榮:賊軍已遭重創,能戰者不多。臨資口,湘江包裹東南,資水環繞西北,周遭十里平原,幾無遮掩。將軍不宜再等,趁其航道未開,速派精兵扼其退路,再火燒其營帳船只,賊自潰矣。
向榮不以為然。
太平軍上下齊心,竭力疏浚,歷時兩晝夜,河道終通。
吳士邁率漁勇,奮力攔阻。
萬余太平軍民雄峙土星港,齊呼殺殺殺,吳與漁勇從未經歷如此陣仗,一觸即潰。太平軍唾手而得千余船只,水陸并進,直指岳陽。
湖北提督博勒恭武、參將阿克東阿,岳陽知府廉昌、巴陵知縣胡方谷聞風而逃,遺舟船五千,火炮、貨藥、刀槍、糧餉無數。
洪秀全喜泣:“吾十萬雄獅得舟楫之便、炮火之利,順流以破武昌矣!”
楊秀清道:“岳陽,納三湘四水,物阜民富;居洞庭之濱,長江之陰,守可恃洞庭之險,攻可乘水利之便。吾陸師威武,欲要成事,須水師輔佐。唐正才,世生水上,知水行、船務,做我天國水師典水匠,掌管船只運行。”
唐正才道:“六千船只,多半湘楚炭船漁舟,無槍無炮,與妖之戰船相差云泥,但吾船板斜聳,高與棚齊,沖風破浪,駛迅如矢。如遇妖船,定能圍而殲之。”
楊秀清道:“安設炮位,船皆戰船;水中行舟,遇仗皆出。”
洪秀全興奮不已,道:“大軍即行休整,半月之后,吾十萬雄兵,鞭敲金凳響,一路凱哥聲,奔赴武昌去!”
12月17日,羅大綱、林鳳翔、李開芳率水軍,乘六千舟楫,順長江而下。千舡健將,帆枳蔽江,所過之處,清軍望風披靡。
陸路,韋昌輝率四千之眾,沿東岸疾進,先攻赤壁,又克咸寧。
太平軍疾如秋風掃落葉,湖北巡撫常大淳、新任提督雙福失措。
雙福道:“賊十萬之眾,吾四千人馬,眾寡懸殊。武昌城內,全民戒備,戶戶備刀械,家家夜懸燈。”
常大淳道:“得虧鄖陽鎮總兵王錦繡、河北鎮總兵常祿率兵至,否更不堪矣!非常時期,非用非常之法,盡燒城外十丈之民房,防賊依托,遮我炮路。四門皆塞,出入繩縋。武昌城厚墻高,吾等嬰城固守待援,賊奈我何!今福祿雙至,錦繡入城,吉相也。”
12月22日,羅大綱、林鳳翔、李開芳攻至漢陽、漢口。韋昌輝兵臨武昌,攻占缽盂山、洪山、小龜山、紫金山。
楊秀清道:“常妖焚燒民宅,人皆附我。武昌城,區區四千妖兵,得此猶如探囊取物。唐正才熟悉荊鄂,可有攻城奇策?”
唐正才道:“啟稟東王千歲,長江、漢江丁字交匯,三分武昌、漢陽、漢口。吾船小炮弱,夠不著武昌城墻。不如連舟為橋,勾通兩岸,架炮武昌城下。”
楊秀清道:“漢陽、漢口已為吾得,武昌城南險要,已為吾占。孤城累卵,一觸即破。吾令,韋昌輝挖壕筑墻,南阻向妖;尋梯覓炮,北攻武昌。唐正才,多架浮橋,串聯韋部,水陸呼應,一舉破城。”
是夜,霧氣彌漫,韋昌輝令兵士布施煙氣;霧里融煙,咫尺不能見。太平軍趁機攻城,火箭炮子先發,遂又攀梯而上。雙福指揮清軍滾油潑下,木石投下,箭矢射下,銃槍擊下。太平軍死傷無數,未占分毫便宜。
唐正才因勢利導,集百艘大船橫亙江面,再以鐵鏈貫鎖各船,又用板片、木條鋪于其上,兩日即搭設浮橋兩座。
楊秀清頷首:“真乃神速,甚好。吾令,羅大綱、林鳳翔、李開芳部,越漢陽鸚鵡洲至武昌白沙洲之浮橋,匯合韋昌輝部,自西南主攻。胡以晃、曾天養順下游浮橋過江,沿江構筑營壘,分兵迂回城北,防妖竄逃。武昌城北觀漢樓,地勢高聳,多筑炮臺,居高轟城。翼王石達開,密注向妖動向,尋機圍殲。”
湖北巡撫常大淳、提督雙福為確保武昌,日日親視城防,且重下賞格:捉長發逆賊一名,賞銀二十兩;短發十兩。毀浮橋一座,賞銀五千兩;兩座一萬。重賞之下,遍地勇夫。雖四面遭擊,把總韓定邦亦中炮身亡,卻未有一人言退。常大淳感嘆,身處死地,人多游移,錢懸刀刃,民心方用。
24日,向榮大軍追至白木嶺,扎營卓刀泉,距洪山十里之遙。向榮咨告雙福:里應外合,殺出血路,大軍入城,共御賊逆。雙福斟酌再三,終恐城門一開,賊或順入,而拒萬余向軍于城外。
向榮無奈,謂和春、張國梁、秦定三道:“賊寇勢大,城闊兵寡,常、雙少謀,賊以貨藥炸墻,城必破矣!吾輩唯有竭力死戰,遙援武昌。”
1853年1月7日,向榮攻占洪山,連克太平軍營十五座,進而進擊小龜山、紫荊山。
清軍守備葉承清,率兵勇五百,縋城而下,眼看兩軍匯合。不想石達開斜刺里殺出,三軍混做一團,從晨戰至暮,勝負難分。向榮恐再中伏,引兵先退。
8日,韋昌輝令韋俊率土營鉆地掘道。常大淳聞之,命四百兵勇同挖內壕,引水注滿;且率百官,齊聚城頭,以振人心。
韋俊歷時四日,掘洞至文昌門下,塞滿貨藥,點燃炮捻,轟鳴一聲,城墻洞開。羅大綱、林鳳翔、李開芳等蜂擁而入。雙福、常祿、王錦繡率兵抵抗,先后戰死。常大淳見大勢已去,拔刀自刎。
武昌得破,洪楊即發詔令:官兵不留,百姓勿傷。全城資財,皆入圣庫。私藏一米一錢者,殺。闔城男女,分別入館,不聽調遣者,擅自僭越者,殺。
武昌百姓門貼“順”字,擺桌焚香,夾道相迎。太平軍三五成群,明火持杖,大肆搜捕。捉得按察使瑞元、布政使梁星元等一百多文臣武將,雖一一梟首,卻不盡興,又將官員家屬,一并抄斬;前湖廣總督程矞采家眷,亦未放過。
武昌百姓,雖未傷及,卻被分門別類,群集團聚。十六至五十歲男子,身強力壯者,入正牌館,當兵作戰。其余男子編入牌尾館,籌糧修械。女子,入女館,浣染縫補。聾啞盲殘病者入老疾館,砥礪身心。所有館民,每人每天米四兩,油多滴。
15日,洪秀全、楊秀清等各著盛裝,昂揚入城,萬千民眾頂禮膜拜。楊秀清心潮澎湃,詔令:十三至十六歲的少女咸來匯集,傾聽天理,違者殺無赦。
楊秀清目不斜視,口若懸河,一通天國天堂天父、人人兄弟姐妹畢,以與民同樂名,強留眉清目秀俊美者若干,分與天王、北王、翼王。
翼王石達開堅辭不受,進言道:“吾自隨天國,征戰殺伐,所到之處,血流成河,田荒園無,民不聊生。今若北攻抑或東征,還是此副慘景。不如西移川蜀,占那天府之國,閉關索道,再成玄德大業!”
楊秀清笑而不語。
洪秀全道:“武昌之地,九省通衢,物華天寶,世間甚少。十載輾轉,終收此果,甚好甚好。多居時日,養精蓄銳,徐徐北圖,誓取妖首狗頭。”
楊秀清道:“武昌乃通衢之關,四戰之地,不可久居。西攻川蜀,偏安一隅。北進荊襄,圖略中原,直搗京樞,似為根本。但北地瘠寒,朔風肆虐,得如雞肋。況無水路,吾萬余舟師,皆成擺設!順江東下,直略金陵,六朝古都,民富糧足。金陵之地,江水橫亙,虎踞龍盤,實乃理想之所;占富庶江南之樞,以為根本,分軍四擊,大好江山,自可有之。”
入夜,涼風嗖嗖,洪秀全正欲與新妻同眠,蒙得恩大汗淋漓,疾跑快稟:一眾王妻,吵鬧不休,驚天動地矣!
洪秀全氣憤道:“爭風吃醋,成何體統!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今夜茲定,一、服事不虔誠打,二、硬頸不聽教打,三、起眼看夫主打,四、問主不虔誠打,五、躁氣不純靜打,六、說話極大聲打,七、有嘴不應聲打,八、面情不歡喜打,九,眼左望右打,十、講話不悠然打。蒙得恩,此十該打,可否記著?剛才事體,觸犯何條?即刻實施。”
三月,初春。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
城內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
曾經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飄搖。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
網站即將關閉,下載愛閱app免費看最新內容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
大神路人四九的百年爭戰
《百年爭戰》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節與文筆俱佳的歷史小說,筆趣e轉載收集百年爭戰。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